1. 首页 > 心灵物语 >

警惕!心理咨询行业伦理滑坡,不合格者借心理学名义贩卖鸡汤

大家好,我是心理学界的乖猫。

严格遵守心理行业的道德规范、不滥用咨询师权力是心理咨询师执业的基础。

但由于监管缺失、行业参与者良莠不齐,国内心理咨询伦理一直面临挑战。

在今天分享的文章中,作者ChanChan-bing回顾了几个来自心理咨询行业的真实案例,虽然文章写于多年前,但即使到了今天,仍然具有很大的警示意义。

让我们来看看:该行业违反道德规范的情况有多普遍?

警惕那些使用心理词汇来兜售情感故事和励志名言的人;他们正在加速该行业的道德下滑。

心理咨询的伦理道德目前在我国还远远不够:

由于长期缺乏道德监管,行业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纵容不合格人员进入心理咨询市场,以心理学的名义兜售心灵鸡汤和情感故事,毁掉了专业人士多年打造的行业声誉。

而这些就构成了行业内的泡沫。

正是这些泡沫迫使像我这样的客户学习道德标准,并花费大量精力来识别真正专业的咨询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篇文章是我过去两年作为这个行业的客户所看到和面对的。

截至本文发表时,我的一位朋友已经三个月没有找到合格的心理医生。

本文案例均来自心理咨询行业的真实案例。

01

这个行业违反道德规范的情况有多普遍?

据哈佛大学博士生黄宣英估计,2014年,我国有执照心理咨询师近60万名,平均每人接待一名客户(实际数字远高于此)。

那么2014年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客户数量应该不少于60万。

据南方医科大学赵静波教授2010年的一项调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文)显示,1.5%的来访者反映曾与心理咨询师发生过性关系。

按照这个比例,与该行业咨询师发生过性关系的客户数量应该在9000人左右。

但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地区正式查处并按照书面伦理规范处理的案件仅有一例,且是通过挂号制处理的。

心灵鸡汤配料包_心灵鸡汤打包下载_包全鸡汤视频

就连本案当事人,在整个投诉及调查过程中,也遭到该顾问及其追随者的恐吓和围攻。

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性关系只是咨询师对来访者造成的伤害的一小部分。

根据赵静波等2010年发表的《来访者对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道德行为的评价》,来访者反映的不道德行为

丨知情同意部分

40.9%的来访者接受心理咨询后,仍不清楚心理咨询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

45.9%观众不清楚咨询收费标准及相关规定

46.6%的来访者不知道咨询师的学历、资历、培训背景。

丨设定稳定性

21% 的客户表示咨询无法严格按照约定的时间开始和结束

14.9% 的顾问不收取费用

丨保密原则

8.7% 的客户表示他们的治疗内容无法保密

丨能力

10.8%的顾客对于他们所进行的治疗没有信心。

15.5%的来访者认为心理咨询师不能胜任工作

22.2%的访问者被告知他们的值不正确(本文来自赵静波指导的研究生杏俊的论文)

丨双重关系

7.0% 的咨询师与客户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8.7% 的咨询师在现实生活中与客户成为朋友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研究项目是在2007年发起并调查的。也就是说,这是心理咨询行业十年前的数据。近年来,心理咨询需求爆发式增长,加上长期缺乏伦理机制、师傅横行,这个行业的伦理似乎在下滑。

02

违反道德规范对客户来说意味着什么?

写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向非专业人士讲清楚心理咨询中违反道德规范的后果的严重性。

心理咨询中有一种类似于临床“心理麻醉”的技术,叫做“无条件的接纳与包容”。通过最初的几次谈话,咨询师可以让来访者信任咨询师,并感到被接纳。只有当来访者感到自己被完全接纳时,他才会向咨询师吐露内心,来访者日常的人际关系和模式才会开始在咨询室中显现。

这时候,客户就好像是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治疗的机会往往就在那里。

但这种技术也使访问者处于脆弱的境地。

咨询师可以了解客户的所有内心感受和私人信息,这是一种巨大的权力。

一旦对这种权力没有了制约,那么辅导员的手术刀就可能变成屠刀——不管辅导员是有意还是无意地这么做。

这种“麻醉术”下建立起来的信任,其实能够成为来访者被咨询师屠杀的“导火索”。

这就是心理咨询的“二次创伤”。

我听说过的“二次创伤”案例包括:

丨知情同意部分

@极乐终于因伪造身份被封号了,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丨能力板块

当治疗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实际上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时,心理医生拒绝转诊该客户。最终该客户被送进精神卫生中心,并产生了严重的自杀倾向。(非公开案件)

辅导员违反价值中立,在辅导员中歧视不同性取向的人:

在心理健康诊所对客户进行诊断后,建议客户不要服用药物:

丨保密原则

辅导员向学校披露了客户的情况,导致学校要求客户休假:

丨破坏设置部分

故意隐瞒有关咨询过程的信息并以其他方式伤害客户:

对于这些来访者来说,被咨询师伤害是一次严重的创伤经历,没有人愿意谈论或轻易面对。而且,很多人还要面对咨询师的报复和攻击。即使来访者愿意投诉,国内很多机构也没有成熟的投诉处理机制,很多只是敷衍了事。

因此才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顾问因违反行业道德而被公开处罚的案例,在国内仅此一例。

03

道德机制的长期缺失意味着什么?

这种道德机制的长期缺失还产生了两个更为严重的后果。

首先,违反道德几乎没有成本,却能带来明显的好处。

即使遭遇访客投诉,只要掌握一定的套路,或者刻意控制舆论,也能轻易掩盖错误,不被处罚,但这些非法手段却能有效为咨询师及其机构带来更多收入。

道德和职业行为不再是真正的制约因素,而是进一步赚取更多收入的障碍:

道德本身已经变成了牌坊一样的东西,每个人都会宣称自己是道德的,但在实际对待来访者时,一些咨询师或机构并没有按照他们宣称的态度和技术去对待来访者,而是从短期利益的角度去对待来访者和同伴。

例如以下顾问:

陆思行的客户透露,他曾主动引诱她们发生亲密关系:

陆思行引用伦理道德来批评与来访者有恋爱关系的咨询师的行为:

据我所知,通过违反道德规范来有效增加收入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以下为相关个人和机构的真实案例)

当这些情况发生时,行业的自我净化机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即使有违规行为,也不会有任何形式的惩罚和抵制,即使游客提出投诉,顾问也会用各种套路去管控和解决。

这种道德的长期缺失,造成了整个行业道德的下滑。

个人违背道德规范牟利的现象,已经逐渐从黑社会、学术界蔓延开来,甚至一些自称正规的机构、组织也会用类似的违法行为,牟取更多的利益。这种情况下,业内人士不仅没有人站出来揭发举报,反而纷纷蜂拥而至,力挺其成长。

缺乏道德机制的第二个问题是,这个行业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进入了资本繁荣时期。

据IT桔子数据,2016年左右,整个行业获得风险投资的机构不下十家。

随着近两年资本的介入,大量同质化产品集中在A轮融资,让这些机构和集团面临着客观的竞争压力。

资本的逐利本性使得伦理本身成为增长的障碍,突破伦理对增长的约束成为一条捷径。

同时,在资本的协助下,这些公司拥有足够的资源和关系网络来掌控舆论,影响同行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行业产生了大量“不合格”的咨询师和受害访客,但这些不法个人和机构却能通过舆论和同行背书,成功洗白自己,最终导致行业整体呈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对此,登记系统作为非盈利性行业组织,其严格的准入制度,堪称良心。

为什么人们说这个行业正在大量生产不合格的咨询顾问?

以上内容可能有些抽象,我们来看看注册系统心理师的准入标准,看完整个准入标准,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我说这个行业在批量生产不合格的咨询师和受害者了。

临床和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注册标准

5.04 已取得我国心理学、医学、教育学或其他本标准未予承认的学科学位,向注册工作组申请心理学家注册的,应当提供必要的文件(包括两封有效注册心理学家的推荐信、学位证书复印件、实习督导证明),并符合5.04.01-5.04.03的要求:

5.04.01 所接受的专业硕士培训课程达到2.06、2.07条规定的标准。或者硕士毕业后,所接受的所有课程培训均达到2.06、2.07条规定的标准。

其中2.06基础心理学、2.07临床心理学基础与实践是一名咨询师依照伦理道德执业的最基本的技术要求。

2.06 培养方案应包括下列心理学基础课程(a类至f类),每门课程不少于2学分(一般1学分为15学时):

我们来一一分析一下这些必修课程的重要性。

a. 科学和职业道德标准。

它关系到整个职业的行为准则和对道德术语的具体理解。

b. 心理测量理论和技术。

阅读相关心理学文献,发表相关文章和报告,使用和解释量表,并具备评估来访者病情的技术基础。(涉及伦理条款3.8、4.2、4.3、4.4、4.6 6.6)

c. 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生理学或生物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精神药理学相关的课程)。

药物对个人精神、心理和情绪状态的影响的生理和技术基础(与道德规定 1.11 至 1.12 相关)

d. 行为的认知情感基础(与学习、感知和注意力、思考、动机和情感相关的课程)。

涉及判断客户的行为、决策和情绪模式的技术基础。

e. 行为的社会基础(与社会心理学、群体过程等相关的课程)。

了解不同来访者的价值取向以及形成其背景的技术基础对于辅导 LGBT 和其他少数群体至关重要。(与道德条款 1.1 1.5 相关)

f. 人格与发展(与人格理论和发展心理学相关的课程)。

不同年龄段人群心理特点及神经症、精神障碍等早期因素对现时行为影响的技术基础。

g. 精神病理学或精神病学课程。

将患者转诊给精神科医生的技术基础(涉及道德规定 1.11 1.12 1.13)

2.07 培养计划必须包含临床或咨询心理学领域的课程要求,主要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础理论与实践、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校的理论与实践、心理评估与诊断的理论与实践、与临床心理学或咨询心理学实践相关的现场或模拟现场(实验室)培训与实践练习、心理学家个人与专业发展等。硕士培养计划中这些课程的学分不得低于10学分。

目前很多咨询师培训课程只涵盖2.07,即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实践,但很少有课程涵盖2.06,即基础心理学。

2.06基础心理学这一节讲的是心理学成为一门学科的基本工具和方法论。抛开这些工具和方法论去学习所谓的“临床心理学”,掌握“无条件接受和宽容”等技术来唤醒案主的创伤机制,就好比不学习人体结构等基本医学知识就去学习如何给病人做手术,对案主的创伤“杀而不埋”几乎成为必然。

同时,缺乏这些知识也意味着咨询师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来识别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道德。

很多不道德行为的出现,本质上源于咨询师培训背景本身的缺陷。

从近五年的百度指数也可以看出,心理学相关的基础词汇的热度并没有上升。

心灵鸡汤配料包_包全鸡汤视频_心灵鸡汤打包下载

过去 5 年搜索热度基本保持稳定

然而,临床心理学术语的搜索热度正在不断增加。

心灵鸡汤配料包_包全鸡汤视频_心灵鸡汤打包下载

临床心理学中各类症状词语的流行度增加了五六倍。

目前的心理咨询培训市场及心理咨询机构,由于缺乏类似注册制的准入机制和伦理准则,依然可以打着“心理学”的旗号招收客户和学员,而不需要具备任何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近两年甚至开始出现一些项目,收费高达数万元,可以提供在相关机构实习的培训项目,学员完成培训后,机构承诺可以直接带学员实习。

在资本的刺激下,这些机构加速圈地,培养了一批不懂量表、临床诊断标准、生理机制、社会心理学、人格理论,甚至不懂咨询伦理的心理咨询师。

这些新接受培训的从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心理学知识。

在临床心理咨询中,通过理论、文献、临床实践不断提升技术的路被堵住了。能做的就是拉帮结派,学“情绪”和“鸡汤”行业,打造“大神”“大师”,拉帮结派,联合打压那些指出问题的人。没有一个以理论为基础的技术评价标准,谁能赚钱,谁能吸引更多眼球,谁能忽悠更多访客,谁就会成为这个行业模仿的对象,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

在这样的氛围下,越来越多的人和机构开始谈论一些他们完全不懂含义、没有足够认知的东西:边缘性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拖延症、反社会人格……只因为这些内容能吸引阅读和订阅。

在机构的包装下,心理咨询逐渐开始朝着“情感辅导”“心灵触动”的方向发展:宣称能解决亲子、夫妻、爱情、社交、职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没人关心这些内容是否符合专业水准,是否能够真正的服务于行业内的客户,或者是否有可能损害行业内的客户——访客。

这些现状构成了当前心理咨询行业的泡沫,而违背道德规范只是泡沫中最明显的一个:当一只蟑螂出现在餐桌下时,它早已爬遍了整个房子。

04

异教徒的危险

这些内容都是行业内普遍存在的现象。

正是这些没有得到认真捍卫的所谓“小伦理”,造成了当今心理咨询行业整体伦理的滑坡。

那些本该成为“情绪大师”、“鸡汤大师”的人,开始以心理学、心理咨询的名义抢占本该属于专业人士的市场。然而,这些学了一半的“心理导师”却抛弃了心理学的基本方法和工具,以亲身经历的名义,用心理学的专业词汇兜售“心灵鸡汤”和“情绪故事”,对这个行业的客户“杀而不殺,埋而不殺”。

很多心理行业的从业者依然没有警醒,而是沉浸在收入增加的喜悦中。对此我深感惋惜。对这个行业的警示不应该由我这样的访客来完成。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有句名言:

“人们总是想把一个国家变成天堂,但结果却往往是人间地狱。”

“在个人主义伦理学看来,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是对所有道德的否定。但在集体主义伦理学中,它成为最高原则。”

当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凌驾于共同规则之上,当个人的实体正义凌驾于社会的程序正义之上时,通往天堂的愿景就会变成通往地狱之路。

真正的自由市场必然伴随着完善的法律体系。

心理咨询行业也不例外吧?

我是兮猫,关注我,获取心理行业最新资讯。

心理学家,看看心脏清单

投融资/政策法规/热点事件/行业会议

11月1日起,心理治疗正式纳入江苏省医保:

ps:后台回复【独家】即可下载新邦独家发布的全部报道,一起打包一起播,千万不要错过哦~

扫描二维码加入行业交流群,与心理学同仁交流

非专业人士请勿添加

心灵鸡汤配料包_心灵鸡汤打包下载_包全鸡汤视频

申请加入心理学行业交流群

请注意:加入群组

\ 心理学圈热门文章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5079.html

教师节,写给远在天堂的师父——朱彦的回忆
« 上一篇 2024-09-11
原创并非唯一,持续提供优质内容才是公众号成功关键
下一篇 » 2024-09-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