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很喜欢看武侠小说,甚至把改编的电视剧每一集都看了,那时候的我天真烂漫,喜欢什么就投入什么,整天恍惚,脑子里充满了各种幻想,在街上看别人打太极拳,老头子就想跟对方学几招,看到对方拳法流畅,转折处猛力一停,觉得这是刚柔并济的功夫,用力不大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必定是高手。
或者当你看到一条深沟时,你会想知道在黑暗深处是否隐藏着一些武术秘密。
那时我的心虽然很小,但却能装下整个世界,衣冠飘扬,手执利剑,游历四方。
我渴望复仇的满足感,渴望刀光剑影和战斗的快感,却完全忽视了武侠世界也是人心最危险的地方。我依然冒着生命危险,希望成为一名英雄,哪怕是舔刀上的血。
这个想法在我的整个青少年时期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但最终在中考之前碎裂崩塌了。
但骑士精神在我身上没有消失,它始终影响着我的处事风格、我的言行举止,甚至存在于我的价值观中。
比如我一直追求的最理想的生活,就是安逸的生活。不一定是周游世界,但至少不会对家乡产生依恋。我喜欢自由,所以特别讨厌体制。
在我的文章里,你甚至可以看到我的侠义精神。我的文字从不腼腆或装腔作势。即使脸红了,我也会表达出我内心的想法。
这样一来,我的侠义似乎和武侠小说里的侠义有些不同。武侠小说里,能称得上侠义的,无非是扶弱济困、惩恶扬善、劫富济贫、同情贫苦之人。对于弱者来说,武功高低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任我行就算是天下第一侠,也只能被称为魔头。
那么侠义是一种美德吗?那为什么品德高尚的人不被称为侠义呢?又或者侠义是一种独特的、不拘一格的处世之道,但田伯光终究也不过是一个偷花贼罢了。看来侠义确实和美德有些关系,但又不那么虚伪,讲究直来直去,却不无圆滑智慧,这有点像兵家之义,但又不像兵家那样功利,没有个人主义,而是胸怀天下,宽容大度,这有点像墨家的兼爱之义。
侠义是中华文化的平衡融合,是中国独有的民间智慧,有儒家的君子之风,有外交的诡辩之道,有墨家的天下为家。
在历史上,游侠一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存在。《史记·游侠列传》最早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游侠。司马迁评价他们:“言而有信,行而有毅,信守诺言。”诚,就是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帮助别人……不自夸自己的能力,不自夸自己的美德。”
虽然后来的《汉书》也有记载此事,但可惜由赞扬转为批评,称他们“罪不可恕”,难怪史学家评价班固是一位封建传统的集大成者。
虽然史书上对这些游侠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名垂青史的伟大游侠。他们之所以处境如此尴尬,完全是因为他们不被常规所束缚,哪怕是为了利益而做事。在利国利民的事情上,他们往往不在乎是否合情合理。我想这也正是他们性格的魅力所在。谁不喜欢洒脱不羁,一言既出千金呢。
中华的侠义精神千百年来从未间断,足见侠义精神对于这片土地而言不可或缺。
可惜,改革开放以来,商业文化兴起,一切似乎都变了。我们每次做事,都要有一个功利的目的来指导我们。交朋友是为了“多交朋友,多走路”。读书是为了“功成名就”。学技术是为了“谋生”。吃饭是为了谈一些生意。
我们每个人都为了同一件事努力奋斗,最后打造出一个商业帝国,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有赚钱的门路,我们努力工作,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彼此不欠债。
我见过太多邻居为钱而争吵,朋友之间为如何付账而产生分歧,太多夫妻因房子问题而分手,兄弟之间因继承遗产而闹翻。
我们把大我变成了小我,却还肆无忌惮地听信“你很伟大,因为你赚钱”这句励志语录,世界看似繁荣昌盛,我们却囿于自己的小世界,用狭隘的眼光看世界。
男人是“阉割版”的人。
我们缺少一种骑士精神。
我并不是说大家都要劫富济贫、主持公道,这世上并无乱世,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侠义精神。
侠义需要智慧,没有智慧的侠义往往会成为绿营。
智慧服务于视野,当一个人拥有了足够的视野,心胸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小世界时,自然就会有帮助世界的需要。
这绝不是什么利他,而是一种超越,它使你不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再患得患失,它使你心胸宽广,重情重义。
不被常规所束缚是对体制的蔑视,不被贪欲所蒙蔽是对金钱游戏的蔑视,不畏惧强权是对人生的奴性态度。唯有俯视整个世界,才能将自己置于山顶,但并不代表自以为是,无论世界在做什么,你能尊重的,只有同样的人。
你可以不相信村委书记的说法,但你能答应隔壁女孩的要求,给她买一块大兔奶糖吗?
去年的茶
反鸡汤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2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