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小时候,自尊心都受过伤,而伤害他们的,正是生他们、养他们的父母。
在“世上没有不对的父母”的孝道教条之下,当儿女受到伤害时,不会直接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愤怒、失望、难过,而是会把那些阴暗的、无助的、不被理解、不被接受的感受藏起来。
所有的父母都不是完美的父母,他们都有缺点,都会犯错,他们可能会对孩子发脾气,对孩子太严格,甚至会打孩子,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就判定他们是不称职的父母。
但我们不能否认,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并直接或间接地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其著作《原生家庭:如何修复你的性格缺陷》中,将那些有意无意地不断伤害孩子的父母,称为“有毒”父母。
健康的父母给予孩子爱、尊重和独立,而有毒的父母则给予孩子恐惧、责任和内疚。
原生家庭中的三类“有毒”父母
苏珊·福沃德通过大量的临床心理治疗发现,深受原生家庭伤痛折磨的成年人,一般来自三种类型的毒性父母。
1.
虐待孩子的父母
有毒父母对孩子造成的最常见伤害是身体虐待和言语虐待。
身体虐待: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时不时会有打孩子的冲动,尤其是当孩子不听话、反抗他们、给他们带来很多麻烦的时候。
大多数父母都知道打孩子是不对的,并能成功抵制打孩子的冲动。不幸的是,许多父母缺乏控制冲动的能力,无法将打孩子的想法变成现实。
与其说大人打孩子是因为孩子顽皮、不听话,不如说大人只是想把自己的疲惫、压力、焦虑、不开心发泄在软弱的孩子身上。
长期对孩子实施身体虐待的父母有严重的人格缺陷,并且他们自己可能也是在暴力家庭中长大的。
当他们带着严重的情感缺陷步入婚姻时,会不自觉地重蹈覆辙,把原生家庭的痛苦“复制”给孩子。比如,他们把暴力当成应对压力的习惯性方式,事情闹得不顺心,就会对孩子施暴,孩子也成了他们发泄情绪的工具。
他们是极其自私的父母,因为他们忽视这些做法给孩子造成的巨大伤害,只关心满足自己无法控制的、甚至有些病态的心理需求。
从小受到家庭虐待的孩子,很难对世界和他人获得信任和安全感,他们的童年充满了极大的焦虑、紧张和痛苦,这种不好的感觉不仅会伴随他们进入以后的生活,成年后甚至可能成为他们一生都无法抹去的阴影。
比如前段时间新闻报道的“深圳宝安8岁女孩遭亲生父母殴打”的案例,视频中的女孩被愤怒的妈妈殴打,但她没有哭喊、没有大吵大闹、没有反抗、没有求饶,而是乖乖地应对。坐在餐桌前吃饭,显然小女孩对于被打完全麻木了,恰恰说明她内心的创伤很深。
言语虐待:很多父母对孩子进行言语虐待,他们用直接、公开、令人不快和恶毒的语言贬低孩子,比如说他们笨、没用、无能、不听话、不学无术、不可爱。
即使作为成年人,当我听到大人辱骂、责骂、谴责、贬低孩子时,我也能感受到他们明显的厌恶和对孩子的不满。对于那些已经非常敏感、还在自我认知形成过程中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有些父母不会直接对孩子进行言语虐待,而是使用暗中取笑、讽刺、昵称或间接羞辱。
父母还会为这些行为披上一件“华丽的外衣”,比如对孩子说“我只是跟你开玩笑的”,或者告诉孩子“我打你是为了帮助你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
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认知还不够成熟,处理事情的经验也还不够充足,不能区分玩笑与事实、戏弄与威胁。
孩子最信任、最能依靠的人就是父母,所以他会不选择性地相信和接受父母对自己的评价,会把父母对自己的“负面投射”变成现实。
不幸的是,许多父母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攻击性语言给孩子带来的巨大痛苦和长期伤害。
长期在言语虐待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对批评、否定等负面评价会极其敏感,对自己会极度悲观,感到十分自卑。
即使有人夸奖或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心存疑虑,因为从小就听过太多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不敢轻易相信别人,甚至会曲解对方的评价,认为对方是在取笑自己,贬低自己。
2.
缺席父母
缺位的父母就是不称职的父母,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和父母的角色是混乱甚至颠倒的,不是父母照顾孩子,而是孩子照顾父母,孩子承担着父母应该承担的重任。
比如电影《迦百农》中的小男孩赞恩,他的父母严重“缺席”,赞恩既得不到父母的丝毫关爱,也不能像同龄孩子一样出去玩球。
他需要留在家里帮父母照顾弟弟妹妹,或者出去打工赚钱帮父母贴补家用。
他的父母也经常辱骂他,正如赞恩在电影中所说的那样,我听过的最好听的话就是“滚开,你这个垃圾。”
对于陷入角色转换的孩子来说,他们会感受到巨大的无力感。
因为父母会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但他们只是孩子,并不是真正的大人,所以他们常常会犯错误,也常常会受到父母的责备,这让他们感到内疚和沮丧。。
这些孩子从小就缺少陪伴、缺少爱和关怀,他们只知道甘于牺牲,没有自我,或者,因为从小就不被重视,所以只有自尊心很低。
3.
善于操纵孩子的父母
操纵型父母是没有界限感的父母,他们最大的问题是过度控制和干涉孩子,总是管得太多了。
虽然他们总是狡猾地声称“这都是为了你好”,但实际上,他们最关心的并不是孩子的需求和成长,而是自己满溢的权力欲望能否得到发挥。
当孩子试图反抗他们的控制时,他们会用威胁、恐吓和羞辱性的语言来“强迫”孩子顺从他们的意愿,比如父母会说“别问那么多为什么,照我说的做就行”、“我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干嘛那么多废话”、“你真是个自私又愚蠢的孩子,连父母的话都不听,你父母会害你吗?”
喜欢操纵孩子的父母,即使孩子长大离开家后,也会继续通过千里之外的电话、短信等方式控制孩子。
父母越是喜欢操纵,养育出的孩子就越无能为力。这些孩子在父母的过度控制下,会觉得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微不足道。
他们无法独立,没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感觉自己被两条沉重的锁链束缚着,无法摆脱。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过一个“阴影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一个人内心的需求和欲望不能公开呈现和表达出来,就会躲在阴影里,虽然不能被别人看到,但这种力量却能以其他破坏性的方式表现出来。
孩子越是感到无力,内心的阴影就会越大,越容易做出反社会行为,有人这样分析吴谢宇:“他觉得必须杀死自己的母亲,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自由。”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
总的来说,这三类有毒父母都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情感伤害。
大部分“中毒”的孩子,无一例外,在长大之后,都有一个相似的“共性”,那就是自尊心受到严重损害,并伴有相应的“自毁”行为。
他们都有悲观消极的自我形象,很难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甚至觉得自己一文不值、一无是处,对批评和否定总是过度敏感,觉得自己不被喜欢、不值得被爱。
这些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成年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真正治愈伤口。为此,苏珊·福沃德在书中提出了几点建议:
1.
不要强迫自己原谅
很多励志名言告诉受到过伤害的人,必须选择原谅、宽容、放下,才能真正摆脱不堪回首的伤痛。
通过临床心理治疗,苏珊·福沃德发现许多人并没有通过宽恕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根本的、持久的改变。
只有当父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赢得我们的原谅时,宽恕才有意义。
事实上,很多家长并不承认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不愿意承担责任,也没有赔偿的意愿。
他们会像过去一样,继续践踏孩子的自尊,推卸责任,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纵孩子,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原谅和忘记,其实是一种自欺欺人,它不仅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反而会增加我们内心的愤怒和怨恨。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我想上帝希望我变得更好,而不是希望我原谅。”
2.
改变心态
心理学家发现,想法和情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如果你发现改变自己的情绪很困难,那么你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心态。
比如你固执地认为,你的父母永远都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你也永远不可能“打败”你的父母,他们只会给你带来伤害、无助和烦恼,而你只能无奈的屈服、退让和顺从。
如果你这样想,那么你就认为你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父母,让他们掌控你的生活,你放弃了选择的权利。这是你一生中永远无法摆脱的噩梦。
如果你转变心态,“虽然父母伤害过我,但是我已经长大了,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了,我可以摆脱父母的控制了,父母的想法不一定是正确的,尤其是他们这样评价我。”
当你质疑父母,尊重自己的感受,并朝着积极的方向思考自己的时候,意味着你开始拿回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这是走出原生家庭痛苦的重要一步。
3.
设定自己的界限
光是改变心态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自己的想法,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设定自己的界限。
这里说的界限,不仅仅是物理上的界限,比如父母不能进入你的房间,不能随意碰你的东西等等,还有情感上的界限。
比如,你违背父母的意愿,选择去外地工作,让他们很失望甚至愤怒,你也许会为此感到愧疚,但你要意识到,你选择的工作与你的一生息息相关,嫁给合适的人是你的权利,父母只能提供建议。
当你的选择与父母的选择相悖时,父母难免会受到伤害,但你没有义务为了照顾父母的感受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规划,真正需要自我治愈的是他们,作为成年人,他们有责任找到安慰自己的方法。
设定界限的目的是为了拥有自己的信仰、情感和行为,而不受父母的影响。
任何设定界限的行为都不会让人舒服,但它可以帮助你重新获得自己的选择和自由。
“2019书香校园暑假最受欢迎图书”评选活动已经开始!
即日起至8月31日23:55,每位读者都可以为自己喜欢的书籍投票,最终评选结果将根据投票结果而定,快来为你最喜欢的书籍投票吧!
投票门户⬇️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5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