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天才基本法:哲学与心灵鸡汤的区别究竟在哪?

大陆电视剧《天才基本法》中,毕业于哲学系的女主角林朝曦被迫相亲,相亲对象为了拉近距离,说:“我也学哲学不少。”随后谈起几条“哲学信条”,并称它们陪伴他走过了前半生。林朝曦委婉指出,自己谈的不是哲学,而是心灵鸡汤。相亲对象说:“有什么区别?你的哲学老师能不能说得更合理一些?”他把哲学等同于“合理”的观点,让两人陷入尴尬的沉默。

鸡汤心灵_管理者心灵鸡汤_心灵鸡汤案例

《天才基本法》剧照

我把林朝熙没有回答的问题问了几个哲学系的朋友,他们都一致认为,哲学与心灵鸡汤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思辨性。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硕士生陆凌宇说:“心灵鸡汤也探讨精神、自我、生命等大问题,但它往往以经验概括的形式来回答,而不是像真正的哲学那样去追问意义的来源。心灵鸡汤喜欢定义、提出命题,但一般局限于断言,不做进一步的思辨和论证。”

其实,《心灵鸡汤》一词,出自美国人杰克·坎菲尔德和马克·汉森于1993年创作的一套世界级同名畅销书,是一本鼓励人们积极向上的哲学短篇小说集。心灵鸡汤的种类繁多,适用于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如果我们把它们整齐地摆在书架上,很容易产生“读了这套书,我们就会成为人生赢家”的错觉,毕竟书名里就有《心灵鸡汤:献给世间有情人》和《心灵鸡汤:活出让世界为我喝彩的人生》。

值得注意的是,1994年,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阿甘正传》几乎和《心灵鸡汤》诞生同时在美国上映。这部讲述“小人物的美国梦”的电影,曾在一周内斩获高达1亿美元的票房,并最终创造了全球票房6.57亿美元的奇迹。据学者戴锦华在《意识形态批判:《阿甘正传》》一文中介绍,《时代》杂志当时刊登了一段颇为耸人听闻的描述:“男女老少怀着真挚的感伤之情涌出影院,孩子们似乎在思考,大人们陷入沉思,情侣们紧紧地握着彼此的手。”这句话大概也能形容《心灵鸡汤》给我们留下的印象:看完之后,我们感到振奋,甚至非常感动。

管理者心灵鸡汤_心灵鸡汤案例_鸡汤心灵

《阿甘正传》剧照

我这一代人伴随着心灵鸡汤在中国的传播而成长。然而当我们接收到这种形式的作品时,坎菲尔德和汉森的原著已经被淹没在无限泛滥的“心灵鸡汤”文学中。谁小时候没有在盗版书店买一本《智慧背包》?后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在新媒体环境下,你一定收到过不止一篇长辈转发的《深情好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14年,网友以微博为平台,在国内掀起一股“反鸡汤”风潮,大量负能量段子迅速涌现,它们以“鸡汤”的形式呈现,却将其中的励志因素完全抹杀,用调侃的态度,泼冷水,达到反向刺激的效果。比如,至今仍以表情包形式广为流传的那句名言“又过去了一天,今天过得怎么样?你的梦想是不是更远了?”,就是当时出现的。

心灵鸡汤案例_管理者心灵鸡汤_鸡汤心灵

网友们意识到了“伪鸡汤”的欺骗性,纷纷针锋相对地予以嘲讽。人们对心灵鸡汤的怀疑与批判至今仍在继续。然而由于网络环境复杂,越来越多的伪鸡汤混杂在碎片化、信息过载的流量池中,有些甚至连哲学系的学生都难以分辨。其实,一种类型形成一定的风格,必有迹可循。我们不妨试着总结一下“伪鸡汤”的一些元素,让更多有价值的哲学信条走进生活。更重要的是,当心灵被伪鸡汤所启迪时,或许我们也可以思考:在今天这个人们普遍遭受现代焦虑的世界,是什么让我们的精神疲惫,无法过多思考?

鸡汤心灵_管理者心灵鸡汤_心灵鸡汤案例

《盛装打扮有理由》剧照

下面我们来看看“假鸡汤”的7个常见元素。

1. 生动的明星童年故事

《天才基本定律》里的相亲讲的是爱因斯坦童年的故事:他曾经是个笨蛋,数学只考了1分,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林朝曦告诉他,按照德国的评分标准,1分就是最高分。

还有一种童年故事极其详细,甚至可以像日记一样描述古希腊名人的日常生活。名人效应让这种伪鸡汤大受欢迎,但如果你退一步思考,用常识去理解,就能揭穿叙事中的谎言。

鸡汤心灵_管理者心灵鸡汤_心灵鸡汤案例

2. 关于名校的虚假谣言

与名人类似,名校也是假鸡汤的重灾区,有关哈佛大学的谣言尤为丰富。据报道,2013年,一位中国网友在哈佛大学图书馆官网留言:“听说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墙上可以看到校训,请问哪里可以看到?”这就是传闻已久的励志校训系列《哈佛大学图书馆墙上的二十句校训》的影响。图书馆管理员回复留言称:“哈佛大学的校训早已在网络上流传,尤其是在中国,但我可以证明,哈佛的任何一面墙上都没有所谓的校训。”

另一句与传言齐名的校训是“凌晨四点半的哈佛”,意思是说凌晨四点半,哈佛图书馆里依然挤满了学生,他们不眠不休地读书学习。尽管有不少中国留学生站出来讲述自己的故事,甚至进行调查,证明哈佛图书馆系统内80多家图书馆几乎在午夜前就关门了,但中国伪鸡汤作者似乎对“凌晨四点半”念念不忘。不仅传言没有消失,更多城市编造了深夜读书的神话。

心灵鸡汤案例_管理者心灵鸡汤_鸡汤心灵

《普通人》剧照

3. 放错古诗词名句

短视频账号上,杜甫有一首《老去》诗极受欢迎,诗末一句“但愿有年华回首,情深意长相厮守到老”,堪称“爱情的最高境界”。其实,冯唐已经是很有影响力的畅销书作家,他的诗句仍是杜甫的,风格迥异,展现出古诗名句的暧昧形象。鲁迅显然是被“灌鸡汤最多”的作家,就算真是他说的,现在人们也会仔细核查,与他平起平坐的有卢梭、傅雷、福柯。前不久,一篇题为《福柯写给儿子的信》的推文被亲子账号频繁转发,哲学圈、文学圈一片混乱:福柯什么时候有儿子了?

管理者心灵鸡汤_心灵鸡汤案例_鸡汤心灵

《武士》剧照

4.结果决定过程

你或许也听过这样一个职场故事:老板告诉面试者不要推房间门,然后就离开了现场。大部分面试者都乖乖坐在座位上等着,只有一个年轻人推开了门。结局是这个年轻人因为不守规矩而被录用。另一个版本的故事是​​,这个年轻人想推门,一位长辈劝他不要这么做。这个年轻人还是被录用了,因为他守规矩,不鲁莽,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假设同样的场景再次出现在我面前,门到底该推还是不推?伪鸡汤里,不管过程如何,结局都是好的。因为加入了太多的“鸡精”,中间的断裂逻辑就不容易展现出来了。

5. 脱离背景的哲学信仰

哲学信条被断章取义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传播后,语义变得模糊。比如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著名的“存在即合理”,其实是说一切存在都是有原因的,而不是伪鸡汤中用来形容宽容的“正确性”。二是取完整句子的一部分,结果导致整体意义的相反。比如卢梭的“人是生而自由的”,后面却有另一半句子:“但他无时无刻不在被锁链束缚着。”

心灵鸡汤案例_管理者心灵鸡汤_鸡汤心灵

《未来罪案》剧照

6. 观点混乱的叙述

这种假鸡汤给人一种拼命想找解药的感觉。从积极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观点。一篇文章写道:“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不顾一切的爱情,一次随时可以去的旅行。”你觉得太文艺任性了吗?没关系。作者继续说:“有钱就去多少地方就去多少地方。只要你有梦想,想要实现,就不能以此为借口,没钱也要去旅行。”说起穷,是不是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但你也许并不想去旅行。作者也考虑到:“旅行没那么浪漫,你看到的美景可能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拍的照片可能被放在角落里。真正重要的是,旅行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总是足够诱人的,对吧? 他还说:“其实,只要心中有一个梦想,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践行。”那么问题是:我的一生还需要“至少两次冲动”吗?

7. 掩盖部分事实的骗局

伪鸡汤故事总是合乎逻辑,告诉我们逆境是正常的,结局会很好。因为事件中有一些不利的事实,作者通常会隐藏它们。所以贝多芬靠努力成为了伟大的音乐家,老太太靠偶然捡到一颗西红柿获得了庄园的所有权,不够聪明的小明靠每天做琐碎的日常工作成为了总统。

心灵鸡汤案例_管理者心灵鸡汤_鸡汤心灵

插图:豆角尚泰工作室

(本文来自《三联数字版》2022年第47期)

版面设计:田甜/审稿:冉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2066.html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企业的重要性,你真的了解吗?
« 上一篇 2024-07-27
四大名助:聚焦当代烦恼,展现多元化价值观共存土壤
下一篇 » 2024-07-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