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简约语文】艾简:玩转微信

玩转微信,创造不一样的中国生活

——特聘教师丁伟军读写教学活动简介

文/艾健

现在不使用微信的人可能很少了。 微信群自然成为家校沟通的另一个平台和窗口。 仅仅告知家长孩子的成绩并交流学习趋势似乎太狭隘了。 让微信群成为推广阅读写作活动的又一个窗口,让学生和家长过上完整的阅读写作生活。 这是通州区育才中学特级教师丁伟军的语文教学创意。 玩转微信,创造不一样的中国生活。

一次偶然的灵感闪现,让丁老师找到了新的写作教学方法。

心灵鸡汤微信名_心灵鸡汤微信公众号_微信中的心灵鸡汤题目

说起和孩子一起微写,丁伟军笑着说,这是偶然。 2016年国庆节前,丁老师受邀到陕西安康讲学。 活动结束。 10月1日,我和一群朋友参观了“官衙”古城墙。 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微写作”的想法突然冒出来,我立刻就采取了行动。 我开始在家长微信群里和孩子一起写——“玩一段文字,不用动词描述风景”。 例如:十月秋雨寒,树叶随风飘落。 国庆红灯笼增添了节日的欢乐。”

孩子们继续写一句话,然后写一段,然后写一首诗,丁老师几乎不知所措。 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也让丁老师非常高兴。 那天下午在高速公路上四个多小时,丁老师一边陪孩子们玩一边写。

接下来的几天,丁老师利用微信群和学生们一起玩写作。 短短两个月时间,孩子们实际上完成了16万多个单词。 《我们这样玩写作》专辑见证了丁老师和孩子们微信“微写作”的成果。 重要的是孩子的进步是看得见的。

丁老师对于写作教学的基本主张是构建完整、真实的过程化写作教学体系,让写作教学看得见。 他认为任何故事都是在特定情境下发生的,因此他特别强调学生写作需要“在场”和“用心”。 现在的孩子很少能静下心来真正关注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内心,很少能捕捉到目光中那些让自己心跳的“风景”。 “肉眼”打开,“心灵之眼”关闭,写出来的文字自然枯燥无味,没有任何拨动心弦、启迪人心的意义。

丁老师的微写活动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己的内心,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下内心深处“瞬间”的感受和感悟。 在丁老师看来,微写作的选题相当复杂,也很考验老师的智慧——好的选题可以在孩子的生活和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陕西省汉中学校名师何定钦老师对丁维军老师的微写作课题进行了研究。 她写了:

丁伟军老师的微信作文不仅利用“互联网+”新形式为学生写作训练开辟了新渠道,更不用说学生、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阅读写作活动。家长拉近了他们与学校、家庭的距离,更不用说,生动的文字轻松熟化在每一篇微信作文中,为学生的写作表达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出路……光是每一篇微作文的新鲜感标题很令人兴奋。 不禁让人佩服。

“国庆”、“运动会”伊始,笔即心舌。 我用手写心,感受真实的生活; 《那点无限风情》、《角落里也有风景》、《阳光下的发现》、《在那一瞥和举起》《目光之间》,关注平凡的细节,关注内心的世界,写得心旷神怡; 《思念‘失踪’》《难以形容的‘面孔’》,读与写、叙述与讨论相结合,训练思维; 《我的小宝贝》“物”结合文字进展,练习讲解小品,展现生活情趣; “其实我想感谢你”、“数数那些温暖的时刻”、“感恩就大声说出来”,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书写成长的痕迹。 ,聆听青春的声音; 用思想“满足”“快与慢”,让写作中的“有趣”变得“有意义”,让学生的写作焕发出理性的光芒。

丁老师的微信写作带领学生成为时间的“清道夫”、生活物资的“清道夫”。

微写作中有很多值得讨论、值得尝试和思考的话题。 丁老师始终相信,走的人多了,就有路,一路上鲜花盛开,风景无限。

晚上8点30分相约,让假期的每一天都沐浴在经典的光辉之中。

寒假开始了。 如何让孩子的假期生活变得有意义,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 如何让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充实、有趣,是丁老师正在思考的问题。 学题是一种选择,但丁老师觉得看书更重要。 有趣的是,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找到快乐。 让孩子们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沐浴着经典的光辉,那将是多么美好而优雅的假期生活。 丁老师与孩子们约定,放假一周后,每天轮流读书、播报,直接口述阅读心得。 每天会由一男一女进行广播,同时会邀请两名学生发表评论,表达听完广播后的感受。 这显然是一个新的挑战。 丁老师的要求很明确,不是“读”而是“说”。 班代表负责安排广播的组合和顺序。 假期开始了,一周后“8点30分见面,今天播报”在15班家长微信群里正式上线。

我们来看看李浩同学的直播和张同学王嘉怡的评论:

李浩同学的报告(节选):

大家好,我是李浩。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丁丽梅的《温暖的爱》。 书中大部分散文都是作者丁丽梅一生的写照,读起来很亲切。 她的文笔淡雅,一如她的生活。 读完这部作品,我感到温暖、感动。 ……我忍不住想到了我自己。 进入初二后,我越来越厌倦了妈妈的“心灵鸡汤”和批评,但这一切都源于她对我的爱。 我和文中的儿子很像。 年轻时的我很迷茫。 现在我已经找到了回归的方向,并且总是尽我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 妈妈笑的多了……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纯粹的爱,不加任何修饰。 ,但我们很容易伤害他们,因为他们对你总是毫无防备。 这份爱是醇厚而珍贵的。 你对他们的任何不尊重都是对他们爱情的践踏。 我的直播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张王嘉怡同学的感言(摘录):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回顾一下李浩的《暖暖的爱》。 李浩从全书中选取了一个故事,完整概括了故事内容,塑造了叛逆时期的儿子形象。 李浩的播音可以和生活现实联系起来,但是太笼统了。 最好举一个自己生活中的具体例子……以上仅供参考。 我的评论结束了。 谢谢大家。

徐淑文同学报道(摘录):

大家好! 我是徐淑文。 今天我分享的书是老舍的《骆驼祥子》。 主人公祥子来自农村,因此带着农民的淳朴和固执。 他不怕苦,他聪明,他努力……老舍先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个底层工人——车夫的生活,让读者见证了年轻的祥子是如何成长的。一步步走进了深渊,同时,他也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落魄,从小见大,发人深省。

顾雨楠同学的感言(摘录):

大家好,我是顾雨楠。 很高兴能够评论徐淑文的播音。 直播时,她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她首先介绍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谈了自己的见解。 组织还是很清晰的……她的见解不错,但不够深入。 在一个颓废黑暗的社会里,读老舍的书或许还能有很多对下层劳动者的同情和赞美! 总而言之,徐淑文的报告也非常详细。 我的评测结束了,谢谢!

20多集的节目几乎陪伴孩子们度过了整个假期。 8:30集合,让孩子和家长度过充实的每一天。

真正的阅读,在这个窗口里看到不一样的思想之光和智慧的火花。

在丁老师看来,读书、读经典才是重中之重。 现在的教育环境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悖论:一方面,语文这门学科被提升到最高水平,因为中考、高考的成绩,整个社会似乎都明白了语文的一切。一时之间,掌握汉语者得天下; 他们也急功近利,把答题作为提高语文成绩的唯一途径,有意无意地拒绝甚至抵制阅读。 丁老师对这种借势求鱼的行为是拒绝和抵制的。 他认为,初一、二年级的孩子如果不能大量阅读经典著作,中学时期的读书黄金期就会被毁掉。 在现实的教育和考试制度下,初二以后,孩子们很难有时间安静地读书。 丁老师注重日常读书,也非常重视假期读书。 假期里能有这么大的时间看书,真是难得。 读,并且真正地读。 真正的阅读不仅需要细心地阅读,更需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去阅读。 它需要两个“连接”:一是与生活经历连接,二是与已有的阅读体验连接。 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只有这样,你才能在阅读中找到自己。

假期里,丁老师给同学们发了读书清单。 读完后,一定要写下读书笔记。 网上资源很多,要注意保持原创性,写与自己的生活相关的内容,写自己。 读书笔记要求不少于1200字。 在很多人看来,这个要求太高了。 丁老师认为,只有量的保证,才有质的突破,要警惕初中的孩子总是滑入“低幼期”的泥潭。 丁老师用“简书”软件编辑了“快乐阅读分享”栏目,并且仍然利用微信平台给孩子们展示的机会。 他一方面在微信群里给同班的孩子和家长看,同时转发到微信朋友圈接收更新。 广泛检查。

刘彦通同学读完《北京折》后这样说道:

人生就是要逆风而行。

大北京,大时代,令人眼花缭乱的阶级差距,一个垃圾人的闯荡世界,在这个喧闹的时代,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每个人该去往何处。 但我始终相信的是:永远不要停止追求。 正如郝景芳所说:“无论我们如何写出这个世界的荒诞,我们依然在这个世界上过着看似严肃的生活,忙碌着。” (摘自刘彦通《一个垃圾工人的世界之旅——读书》)

心灵鸡汤微信公众号_微信中的心灵鸡汤题目_心灵鸡汤微信名

徐健同学读完《草木之恋》后有这样的感受:

这本书应该主要是植物学的,但是书里还是有很多字介绍古典文学。 《红楼梦》我以前看过好几遍,但只看到了爱情和社会。 然而,经过《一草一木之恋》的引导,我一发现红楼梦里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正等着我去开发。 这里我们还想谈谈《花草树木之恋》和《生命自然史》中插图的区别……在这本书里,植物学和古典文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无非是次要的一点。 (摘自徐健《文学与植物的桥梁——读书笔记》)

杨家豪同学读完《平凡的世界》后是这样想的:

在平凡的世界里,你我都是渺小的,也许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粒尘埃。 生命的价值体现在生命的闪光时刻,所以注定平凡中也有不平凡。 现实世界和小说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一部没有剧本的戏剧,难免会比小说中多一些苦难和温情。 只有认真地生活、去体会,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 (摘自杨家豪《平凡中有不平凡——读书(上)感想》)

孩子们就是这样读书、写字的。 寒假期间,每个孩子平均读了三本书,总共写了二十万多字的读书笔记。 也许有些还比较不成熟,没有那么深刻,但只要读了、想了、想了、写了,一定会在自己的人生史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时间相信,每一朵花都会绽放。

丁老师玩转微信,带出汉语生活中别样的精彩,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引起了汉语界的广泛关注。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苏派作文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蔡明老师盛赞丁老师:

据说现在的学生“一怕文,二怕文言,三怕周树人”。 这确实是事实。 然而,我们有没有深究过学生“恐惧”的原因呢? 我们是否探索过让学生不那么“害怕”的方法? 丁伟军老师的微信写作是解决学生“作文恐惧症”的好策略。

其实,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活着,更在于沟通、共鸣。 因此,倾诉和表达不仅是每个生命个体的存在和生命潜力,也是欲望满足和精神升华的需要。 之所以萎缩、失落、异化,是因为它被我们僵化的、教条的、公式化的、封闭的作文教学观念、方法和方法所抹杀。 一旦触发,就会被点燃,一旦被点燃,就会爆发,一旦爆发,就会重生。 在“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丁维军老师的“微信写作”是一种“他只能想象”的触发点。 利用微信之火,点燃了孩子们的生命冲动,催生了作文教学新生态。 这是一种新颖的写作风格,激发了学生生动的生活表达、自由的交谈和敏捷的情感。 可长可短,不受字数限制; 随时随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恰逢其时,与当下相碰撞,把原本烦人的写作活动变成了生活过程中情感沟通、相互倾诉的必要手段和纽带,使写作教学的生态花园焕然一新。 老师们,你们在教写作方面尝试过什么?

国家高级中文编辑、《新作文》杂志执行主编张水玉女士看到丁伟军老师利用微信进行读写活动的教学实践,认为这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有三个突出点:

一是新的方式,让学生在微信上交流阅读心得,在微信上传播自己的写作成果,方便及时互动评论,得到及时反馈。 二是小型化。 小型化读写满足了新时代及时传递信息的需求,符合时代精神,符合新时代公民读写传播的特点。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产生基于情感表达需求的真实写作行为。 三是连续性。 正如花朵随着春天的到来一点点绽放一样,绿意也一步步变得浓郁。 我们看到,在丁老师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指导也是循序渐进的。 题目由近到远、由易到难排列。 而在这近与远、易与难中,我们看到了“教”滋养事物的无声魅力。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顾志川博士充分肯定:

我和魏军老师是“微信好友”。 我经常能看到他在“朋友圈”里发的学生文字。 我偶尔会打开它们并阅读它们。 我很感动。 一方面是因为那些看似不成熟的文字背后的阅读和思考。 ;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丁老师的良苦用心。 他利用微信进行“微写作”、“传播”、发布“读后感想”。 通过多种方法,他至少达到了这四个“开口”。

首先,它打破了生活与写作之间的障碍。 微信写作具有及时性、开放性、互动性强的特点。 我认为最大的优点是它的可记录性。 可以随时记录,积累生活、思想、情感。 其次,它打破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障碍。 “学而不思则罔”。 如果只看而不写(读后反思),你就会失去思考。 第三,打破了师生之间的隔阂。 通过微信,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另一个虚拟空间“见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第四,打破自我隔离的障碍。 一方面,学生可以看到同龄人关于同一主题的作品,更容易“择优追随”。 更重要的是,他们让自己公开进入公众的视野。 写作也有自觉的“读者意识”。 所以,我们要感谢“微信”,更要感谢那些“+”微信进入我们中国人生活的人。

现在丁老师和育才中学语文团队正在利用微信这一现代化工具,真正构建学生的阅读写作生活,期待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2177.html

从前一位禅师遇到一位理科生,后来禅师疯了
« 上一篇 2024-02-06
青年与禅师
下一篇 » 2024-0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