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大的敌人是我自己,这句话我们已经听过很多次了。我们不需要成为自己的敌人。我们最大的敌人应该是外部,而不是内部。”
心灵鸡汤一度风靡全球,随后正能量的旗帜召唤了许多空虚、怨恨的灵魂。 这就像一个不情愿的人的聚集地。 我在心中描绘了一个不可能的乌托邦,幻想着美丽的到来。 人们一旦将逃避现实合理化,也就达到了扭曲现实的意图。 因为现实被扭曲了,所以看不到原本的现实。
图片来源网络:乌托邦
心灵鸡汤之所以受欢迎,在于其甘甜滋补的品质。 如今,在“反鸡汤”和“毒鸡汤”的双重批评下,心灵鸡汤虽然四处乱窜,但依然充满活力。 许多自称“精英”的人对心灵鸡汤不屑一顾,却又敬畏它诱惑人心的力量。 一个没有信仰的群体是可怕的,一群不相信希望的人将拥有毁灭的力量。 因此,在精美的包装下,以自我安慰、自我暗示为核心的鸡汤文化,依然蛰伏在普通百姓的内心深处。
《心灵鸡汤》中的许多金句对现实中的很多人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尤其是对于有些人生阅历的中年人来说,相见恨晚更是难上加难。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中年人朋友圈里除了各种荒唐的“震撼科普”,还有不少充满“正能量”的阳光转发。 他们如此认真地对待这些普遍的“真理”,以至于年轻人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永远不会忘记打出两句话:“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 这表明了他们的资质。 深的。 心灵鸡汤以其“大而无用”、“美丽而空谈”的特点,迅速俘获了这波人的心。
图片来源网络:反鸡汤
随着短视频的病毒式传播,一张遍布全球的虚拟网络已经形成。 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一夜暴富不再是神话,大量的财富似乎无处不在。 网红经济让普通人成为大明星,直播可以为普通产品镶嵌金银。 物欲膨胀,金钱的诱惑加倍。 人们开始转向现实,向往真实的世界。 他们想要金钱,他们想要权力,他们想要外表。 这似乎是从“心灵鸡汤”的逃避现实转向面对世界的转变。 然而,这种世俗主义并不是现实世界的反映,而是另一个精心包装的谎言。 这是一种金钱幻想。
财富的神话只是谎言,蒙蔽了现实的眼睛。 无数人涌入交通,梦想着一夜暴富。 而这些只是流量为自身存在而绘制的大饼,但饼内却只有漏洞。 对于追求流量财富的人来说,其中之一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些幻想并不像心灵鸡汤那么直白,所以隐藏的东西往往更加险恶。
图片来源:如今的流量繁荣就像上世纪的淘金热
人们寻找另一种方式来逃避现实,但他们却把这种逃避视为触及现实。 当精神空虚的时候,即使是无味、扔掉可惜的“心灵鸡汤”也能发光。 对物质的追求是一种无止境的欲望,《心灵鸡汤》的本来面目与物质轻易就能达到的现状相比显得黯然失色。 任何靠流量致富的激进计划,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击败无处不在的“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的地位已今非昔比。 虽然人类还没有取得长足的进步。 从向往精神乌托邦到渴望建立自己的物质丰富,只需要几年的时间。 两人看似截然相反,实则都在想象着一个自己想要的奇幻世界。 这些幻想世界的核心在于“我”。 无论是鸡汤里的精神至上观念,还是物质流动中的自我营销价值观念,都落入了“我是奇迹”的说辞之中。
作为唯我论大师,心灵鸡汤一贯主张人们“用心感受世界”。 这时,来自幻想的“我心”就被自己作为一个“观察者”来衡量,以我为主人,以我为评判者。 这种自我中心在很多看似充满哲理实则漏洞百出的故事中都被层层伪装。 忽视客观条件的成功研究就是这里最典型的代表。
当今的物质世界也是一个自我中心主义爆发的时代。 汹涌的车流并不以其他人为中心。 流量的好处更多的是为自己创造价值。 随着网民数量的增长,流量与内容的分离越来越明显。 好的作品没有流量,煽情的东西才受追捧。 这是这个时代常见的怪现象。
图片来源:通过无限炒作走红的网红“老八”
《心灵鸡汤》中最受欢迎的经典之一“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就是让人在现代的混乱中麻醉自己的力量。 在这句经典、变相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名言“认识你自己”的背后,有无数的隧道可以让我们逃避现实的残酷。 这个世界上没有敌人。 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是独立的。 每个人,在最初的时刻,都没有任何关系。 随着对社会制度的认识,朋友和敌人的概念逐渐出现。 事实上,我们没有必要让自己成为敌人。 因为这种“以我为敌”的本质是“我的世界只有我一个”。 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幻想的概括,而这种幻想似乎是一种承诺。
因为人永远无法战胜自己,就像我们无法提升自己一样。 之所以无法战胜自己,是因为“自我”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如果问题出在问题本身,那么很有可能问题无解。 如果我们只关注自己,我们最终就会切断与世界的联系。 自己的敌人大清帝国已经死了很多年了。 隐居的结果就是被烧杀、被掠夺。
图片来源网络:历史见证:圆明园
“我最大的敌人是我自己。” 流露出一种自以为是的傲慢感和轻视世人的疯狂。 拒绝融入整个社会结构,拒绝将自己纳入共识的社会等级序列,拒绝自己的社会化。 如果你总是以自己为参照,你不会看到真正的进步。 不仅如此,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人会在惯性的驱使下不断调整“自己”的范畴。 要想战胜对方,不仅有完整的社会规则可供参考,还需要有具体的、可实施的行为方案。 一个人能否以他者的身份战胜敌人,需要做出许多符合社会秩序的或明或暗的决定。 这使得整个目标对象具体而真实。
然而,战胜自己却充满了许多童趣的空间。 模糊的“自我”、缺乏恒定的“参照物”、“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伦理困境,都让这只是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安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4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