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语文课代表。这几天,人教版数学课本的毒图事件成为热议话题,随着网友们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不少“儿童毒”被曝光。本班代表翻看网友们收集的图片,着实震惊不已。想想这些年孩子们越来越严重的心理问题,觉得这些“毒”才是罪魁祸首。
我将这些“阅读材料”公开如下,如果你家里有这些书,请立即烧掉!
下面是一篇为低年级小朋友提供的阅读材料,题目是《行人和梧桐树》。这篇文章原本是《伊索寓言》里的一篇佳作,谁能想到,小编把最有意义的一句话,改成了“你的妈妈死了”!
伊索寓言原文是:
...过往的人看见梧桐树叶子,就说:“这棵树长得这么高,却不结果子,对人没有好处,不如结点果子,解解人的饥渴。”
树回答说:“你太不知感恩了!你享受着我给你的树荫,却说我是一棵不结果子的无用的树!”
意思是说有些人不知感恩,享受别人的帮助,却贬低别人。
多么好的寓言啊!谁也想不到,它会被改成“你的母亲死了”。如果伊索知道这件事,不知道他会写出什么样的新寓言。
下面这个也是低年级的阅读材料,题目是《我有头小驴子》,这是一首生动的童谣,原文歌词如下:
“我有一头小驴,但我从来没有骑过。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它去集市。我手里拿着一根鞭子,心里非常得意。然后,我摔倒了,浑身都是泥。”
但在本篇阅读材料中,它却被改成了“嗯啊啊”的“驴叫”——
改改内容也无妨,毕竟古时候也有人喜欢学驴叫,不过这位编辑还是不满足,居然还加了一条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天呐,要背诵,要有“情”,还分不清“的”、“地”、“的”,你是在训练孩子说相声吗?
第二个问题则更加极端:“文中有多少个‘嗯’和‘啊’?它们是什么意思?”
看到这个我真的很想骂人!
以上都是“文学类图书”,我们再来看看一些“知识类图书”,看看编者是如何给孩子进行性教育的。
几年前,有一本名为《别碰我》的绘本在国外颇受欢迎。很快,中国也效仿,出版了几本同名绘本,其中有些含有淫秽内容。以下是我随便搜到的几本同名图书。
下面这本书对学龄前儿童的性教育非常详细。小女孩叫伊伊。她先是被哥哥抚摸,然后又被坏叔叔抚摸。连我这个成年人读起来都脸红了。
再看看这幅图,坏大叔和女孩笑得好开心,一副很享受的样子,这是性教育还是性启蒙?这是打着性教育的幌子对孩子进行性骚扰吗?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绘本成为阅读材料,对性的描写也越来越“生动”。下面这段文字来自某知名作家的小说《根鸟》。《根鸟》这个名字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再看一下摘录的内容,你对内容是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
我们再来看另一篇“纯美小说”《洗米》中的一段话:
我们再看一本《青铜向日葵》,父亲对女儿的爱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这些作品是推荐给中小学生看的,孩子们不但要看,还要写反思。下面是我在网上找的一些反思范文,不知道这些反思是不是为了应付作业才在网上找的,如果是的话,也算是一件好事。
很多“读物”除了给孩子进行超越年龄的性教育外,还含有“自杀诱导”的内容,请看下面的漫画与文字。
接下来的《口袋里的爸爸》一书,对死亡方式的探讨就更多了,不知道孩子们在读完相关段落后,会不会真的像书中说的,从教学楼跳下去,因为他们相信自己会“掉进一个华丽的隧道”。
就是这一本书,谈自杀的同时还不忘“性”这个热门话题,真不知道这本书是怎么得到朱永新、曹文轩两位专家推荐的。
除了以上这些乍一看让人感觉不舒服的内容外,还有一些乍一看似乎无害,但对孩子却有害的内容,比如教唆孩子使用暴力——
比如故意挑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见多了,会刺激孩子更加叛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代沟”也会越来越深。
这些年,我们都感觉到孩子的叛逆心理越来越强烈,大家都以为是时代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其实这些读物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让人防不胜防。
这些年来,成人阅读率停滞不前,但少儿读物阅读率却不断攀升。家长和老师自己不读书,却喜欢让孩子读书。与此同时,少儿读物也成为出版商眼红的一块大蛋糕。在资本的运作下,出版门槛越来越低,内容越来越差。
本来,写童书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为孩子写书必须非常小心谨慎。但现在,作者随便写,专家大力推荐,家长随便买,孩子却“开书受害”,这种乱象必须治理!
最后让我讲一个笑话,这样我就不会感到太沉重了。
为了让孩子免受“有害读物”的侵害,一些学校在走廊里悬挂名人名言,希望通过这些“心灵鸡汤”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于是,学校举行了招标,并委托上级指定的文化公司,校长亲自挑选内容,最后挂上了下面这些名言警句,据说孩子们看了之后,一下子懂事了……
推荐公众账号
声明:本文由“老文本”公众号编辑,部分引用图片及文字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5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