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老子〉四章教学:掌握文言基础,传承道家思想

知识点:

心灵鸡汤:小寓言大道理_心灵鸡汤的故事_心灵鸡汤的小故事及启发

心灵鸡汤的小故事及启发_心灵鸡汤的故事_心灵鸡汤:小寓言大道理

心灵鸡汤的故事_心灵鸡汤的小故事及启发_心灵鸡汤:小寓言大道理

视频教程:

实践:

心灵鸡汤:小寓言大道理_心灵鸡汤的故事_心灵鸡汤的小故事及启发

心灵鸡汤的故事_心灵鸡汤:小寓言大道理_心灵鸡汤的小故事及启发

课件:

心灵鸡汤的小故事及启发_心灵鸡汤的故事_心灵鸡汤:小寓言大道理

心灵鸡汤的故事_心灵鸡汤:小寓言大道理_心灵鸡汤的小故事及启发

心灵鸡汤的小故事及启发_心灵鸡汤:小寓言大道理_心灵鸡汤的故事

心灵鸡汤的小故事及启发_心灵鸡汤:小寓言大道理_心灵鸡汤的故事

心灵鸡汤的小故事及启发_心灵鸡汤的故事_心灵鸡汤:小寓言大道理

心灵鸡汤的小故事及启发_心灵鸡汤:小寓言大道理_心灵鸡汤的故事

心灵鸡汤的故事_心灵鸡汤:小寓言大道理_心灵鸡汤的小故事及启发

心灵鸡汤:小寓言大道理_心灵鸡汤的故事_心灵鸡汤的小故事及启发

心灵鸡汤:小寓言大道理_心灵鸡汤的小故事及启发_心灵鸡汤的故事

心灵鸡汤的小故事及启发_心灵鸡汤:小寓言大道理_心灵鸡汤的故事

心灵鸡汤的故事_心灵鸡汤的小故事及启发_心灵鸡汤:小寓言大道理

心灵鸡汤的小故事及启发_心灵鸡汤的故事_心灵鸡汤:小寓言大道理

心灵鸡汤的小故事及启发_心灵鸡汤的故事_心灵鸡汤:小寓言大道理

心灵鸡汤的故事_心灵鸡汤的小故事及启发_心灵鸡汤:小寓言大道理

心灵鸡汤:小寓言大道理_心灵鸡汤的故事_心灵鸡汤的小故事及启发

课程计划:

教学目标

语言构造与应用: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如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型等。

思维的拓展与提升:善于借鉴世俗经验来阐释道理的写作方法;欣赏《庄子》运用寓言来增强说理趣味的写作方法。

文章中道家文化的审美欣赏与创造。

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理解和传承道家思想的优秀性。

教学注重掌握文言汉语的基础知识,如课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型等。

教学难点在于掌握推理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学习法、探究法、讨论法。

第一部分 示范研究

教学重点:师生共同学习《老子四章》。

教学过程

1. 提出疑问,阐明老子

1. 导入

白岩松说:“中国人不做无用之事。但什么是无用?什么是有用?”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老子四章》,了解老子是如何论述“有”与“无”的。

2. 作者简介

老子(生卒年不详),又名老聃,相传姓李,名尔,字伯阳,春秋末期人,楚国苦郡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道家创始人,是李氏家族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他被尊为道教创始人,被称为“太上老君”。唐代被追认为李氏始祖。曾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无言以对,强调物极必反的道理,在修身养性上,老子是道家性命兼修学派的创始人,强调虚心、不畏惧、与人争道的修行。

他是《老子》(又名《道德经》)的作者,该书是世界上出版和流传最广的著作之一。

老子有句名言:

① 一粒种子,长成两人怀抱那么大的树;九层之塔,起于一堆泥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②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人之所恶,处之所恶,故近道。

③祸为福之本,福为祸之根。

④天地不仁,待万物如同稻草狗;圣人不仁,待人民如同稻草狗。

⑤ 对待恩惠和辱骂,要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

⑥我有三件宝物,我都珍藏着。第一件是仁爱,第二件是节俭,第三件是不敢为天下先。

3. 主题解释

“老子四章”是指《老子》中选取的四段能够表达比较完整含义的篇章。

《老子》又称《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分上篇《道德经》和下篇《道德经》。全书以哲学意义上的“道德”为主旨,以“道法自然”为主要思想,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多以政治为主,即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笔深邃,内容广泛。

4. 写作背景

老子诞生于春秋时期,当时周朝正处于衰落之中,各国为了争霸,战乱不断。严酷的动乱变迁,使老子亲眼目睹了人民的疾苦。作为周朝的守护者,他提出了治理国家、确保人民安康的政策。老子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朝代兴亡、人民安康的历程中汲取教训,追溯了《道德经》的来源,写下了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2. 清晰准确地朗读文本

1、自由朗读,每人读两遍。

2.纠正发音。

3. 男女学生互相读书。

文中句子工整,押韵粗犷,易读易记,体现了汉字韵律之美。读前,应保持仪容整洁,端正坐姿,收敛身心,恭敬有加。

男学生阅读第1章和第3章,女学生阅读第2章和第4章。

3. 仔细解读文本含义

1. 演示第11章的解释。

原文:三十辐共一轮,其无为车之用;泥塑为器,其无为器之用;门窗凿成房,其无为房之用。故有而无利,无利则无用。

关键词:

无则无用:轮子只有在轮毂中有空心空间时才有用。“无”是指轮毂中间的空隙。

埏植:埏,又;植,土。即用黏土制成器皿,供人食用、饮水。

門窗:門和窗。

有则有益,无则有用:“有”给人们带来方便,“无”同样也发挥作用。

翻译:三十根辐条汇聚在轮毂的孔洞中,轮毂的空隙使车轮有用;捏泥土做成器皿,器皿有用;造房子开门窗,门窗四壁的空隙使房子有用。所以,“有”给人方便,“无”发挥作用。

解读:老子在这一章中,论述了“有”与“无”的关系,也就是实物与空的部分的关系。他举例说明“有”与“无”是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无形之物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但一般人却不易察觉。他特别向人们展示了“无”的作用。老子举了三个例子:车的作用是载人载货;器皿的作用是盛物;房屋的作用是为人们提供居住的地方。这就是车、盘、房为人们提供的便利。汽车是由辐条、轮毂等零件组成的,这些零件就是“有”,轮毂中的空的部分就是“无”。没有“无”,汽车就不能移动,当然就不能载人载货,它的“有”就不能发挥作用。器皿若无空处,即无“虚无”,则不能用来盛物。房屋亦然,四壁之间若无供进出、光线、空气流通的空隙,人就无法居住,可见房屋内的空隙起着作用。本章所讲的“有”与“无”,是指现象界,与第一章所讲的“有”与“无”不同,后者是指超现象界,读者应注意这一区别。

2. 合作探索另外三个章节。

按照第11章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四人小组,每组探索一个章节。

要求:每个小组上台演讲,一人朗读,一人指出关键词并解释,一人翻译,一人分析和解释。

3.展示研究成果。

第 24 章

原文:踮起脚尖的人不能站立,迈开大步的人不能行走;炫耀自己的人不明事理;自以为是的人不成名;夸耀自己的成就的人不成功;自高自大的人不能长寿。道家说,食物过剩是一种负担。物极必反,所以有道之人不居其位。

关键词:

齐:有一本书用了“峙”这个词,意思是抬起脚跟,将脚趾着地。

交叉:跳跃、交叉、向前迈进。

体形过剩:体形过剩,由于暴饮暴食而导致身体上长出多余的肉。

翻译:踮起脚尖想站得高点,却站不住脚;迈开大步想快点前进,却走不远。自以为是的人,得不到表扬;自吹自擂的人,得不到表彰;自大狂妄的人,不能立功;狂妄自大的人,不能做众人之首。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菜剩饭、毒瘤罢了,因为都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有道之人,是绝对不会干这种事的。

解读:老子在本章中用“踮脚者不立,迈步者不行”的比喻,说明“自以为是”、“自私自利”、“自大狂妄”的后果是恶劣的,不可取的。仓促行事是违背自然的,是短暂的,是不可持续的。仓促鲁莽的行为和自我炫耀的行为是不会达到目的的。本章不仅表明仓促鲁莽的行为和自我炫耀的行为是不可信赖的,而且也暗示了雷厉风行的政治行动不会得到人们的广泛接受。

4. 珍珠的鉴赏技巧

本文的说理方法是用比喻来解释事物,富有哲学意义。

①善于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具体的事物中提炼出抽象的哲学原理;善于运用辩证对应的两面性进行推理。

例如,作者举了生活中的三个例子,用轮毂、陶器、房屋来说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存在于“有”与“无”的对立统一之中,“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②善于运用逆向思维,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创意。

这一特点是指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以达到正面认识的效果。正如老子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之难事,必从易事做起;天下之大事,必从细事做起。”就是其逆向思维的体现。

③文笔简练凝练,句句都是警示,像一首歌、一首诗,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比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棵两人可以拥抱的树,长于一粒微小的种子;一座九层之塔,建于一堆泥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这寥寥数语,从平凡的现象中折射出深刻的哲学道理。

5. 谈谈我们的收获

1、《老子》中几乎处处都有“不争”的观念。比如“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不争故无过”,“不争故无过,天下莫能与之争”,“天道不战而胜”。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您如何看待竞争问题?

观点一:竞争是客观存在。

亚当·斯密曾说:“如果一个企业对社会有益,就应该让它自由,扩大竞争。竞争越自由、越普遍,这个企业对社会就越有益。”良性竞争有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社会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良竞争则会引起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甚至导致社会的分裂与动荡。区分良性竞争与不良竞争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符合社会规范和伦理要求,儒家思想家提出了符合“礼”和“义”标准的“君子之争”,不同于只为谋取私利的“小人之争”。我们应该提倡“君子之争”,拒绝“小人之争”。

观点二:过度竞争导致混乱。

竞争若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就会陷入混乱。战争、经济发展、人类生活都是如此。人类搞军备竞赛,导致核武器扩散;人类搞太空竞赛,导致太空垃圾泛滥,“乌云密布”;人类对物质占有的竞赛,已经将地球淹没……让我们回过头来,听听老子说的:“知足常乐”、“积德愈多,失德愈多。知足不辱,知足不辱,知足不辱,能忍不住,能忍不住,能忍不住。”时刻提醒自己,在法规约束下有序竞争。

观点三:“不争之德”不争而胜。

老子所说的“不争”,并不是真正的不争,而是当下的不争,是立足于“道”的无痕之争,是为将来发展而争,这是不争之德的体现。人有德才能服人,不与人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既是老子以柔克刚思想的体现,也是一种人格力量的表现。不争者,终有得而无失。有德者自得,无德者无得。得失之理,在于一个“德”字。

2、《老子》第六十四篇中说:“木以长二抱,九层之台,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积土为山,积水为渊。”“故不积小流,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结论有所不同。

荀子说,“恒心可以雕琢金石。”人应该像蚯蚓一样,“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虽然“无利爪利齿,筋骨强健”,却应该“食上尘,饮下水”,提出了积极进取的主张。

老子提倡“无为”“无执”,其实就是说人要顺应自然规律行事,树立必胜信心和坚强毅力,耐心一点一点地完成事情,如果稍有松懈,往往会前功尽弃,以失败告终。

第二部分:独立研究“五石葫芦”

教学重点:独立研究《五石葫芦》。

教学过程

1. 提出疑问,阐明庄子

1. 作者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木),战国时期宋国孟地(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道家思想,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曾在宋国孟地做过漆园官,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代。他生活贫寒,以做草鞋为生,但淡泊名利,一心修行道家。楚威王曾重赏他做相国,他拒绝了,以后再也没有做过官。

庄周的文章想象力独特,结构变化多样,善于运用寓言和隐喻,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气势磅礴的意象,旷达的情操,给人以超越、崇高、优美的感觉,其作品往往对黑暗的现实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主要著作有庄周与其弟子、后学生合写的《庄子》,其中包括著名作品《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有句名言:

①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的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去追求无限是危险的!

②即使厨师不管理厨房,神父也不会跨过酒菜去代替他。

③每个人都知道有用的东西的用途,但是没有人知道无用的东西的用途。

④泉水干涸,鱼儿们便留在陆地上,用自己的水互相润湿,用自己的唾液互相扶持,不如在江河湖泊中相忘于江河。

⑤完美意味着不让事情挫伤自己的雄心壮志。

⑥孝子不谄媚父母,忠臣不谄媚君主,此臣子之德也。

⑦ 一个人如果不做任何事,那么他的财富就会有余,足以满足全世界的需要;一个人如果做了一些事,那么他的财富就会不足,不足以满足全世界的需要。

2. 主题解释

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石”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伍石”是数量。“壶”是葫芦。“伍石之壶”是指能装五石的大葫芦。我只是用“五石葫芦”来说明这个道理。

3. 文学知识

《庄子》又名《南华经》,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共三十三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上篇”七篇为庄子所作,“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弟子所作,或庄子与弟子合作,反映的是庄子的真实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况比较复杂,应该是庄子派或后世学者所作,其中有些篇章肯定不是庄子派的思想,如《盗诛》、《论剑》等。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作品是《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

4. 写作背景

庄周生活的时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乱的时代,周王朝名存实亡,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孟子说:“争地,田杀;争城,田杀。”“城中杀人者,满城皆是”(《孟子·离娄上》)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庄周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统治者深感不满,“盗钩者诛,盗国者为诸侯”,经常提出尖锐的批评。“君王贵人不能体谅他”的现实,使他无力改变现状,实现自己的抱负,但他又不甘心放弃,只好在幻想世界里飞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样的境遇下,他写下了苦闷灵魂的追寻之歌——《逍遥游》。

2. 清晰准确地朗读文本

1、自由朗读,每人读两遍。

3.纠正发音。

3、优美地朗读全文:两个学生走上讲台背诵课文,一个学生用怀疑、遗憾的语气背诵《惠子》,另一个学生用坚决、肯定的语气背诵《庄子》。

3. 仔细解读文本含义

1、与同桌一起互相解答疑惑,对全文进行解释。

2. 请两名学生上台演讲,其中一人朗读,指出关键词并解释,另一人翻译。

3、问:文章如何通过“大葫芦”与“不致龟的药”的对话,阐述“无用”与“有用”的观点?

首先,惠子向庄子询问大葫芦无用之处,庄子以“药不龟缩手”的故事作为启发,予以回应。接着,庄子告诉惠子如何“巧用”这个“五石葫芦”,建议他将大葫芦系在腰间当做小船,用它飘荡在江湖之上,这是“逍遥游”的逍遥境界,它体现了“无用”的外在价值,而“有用”则是事物的内在价值,“无用”或许大有用处。从“逍遥游”的角度看,人应该注重人生的内在价值和自我价值,善用“无用”,实现自我价值。

4. 主题概要

所选文本用寓言的方式告诉我们,同一个事物用在不同的地方,可以起到截然不同的效果,我们在处理事物时,要积极探索其中的规律,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掘事物的最大价值,以便更好地利用它。

4. 珍珠的鉴赏技巧

本文的说理方法:寓言推理,情感生动。

① 用寓言来说明观点。

作者善于用比喻寓意自己的思想,使情感更加深刻,寓意更加深刻。本文以“五石葫芦”和“不龟手的药”来论证自己的观点,通俗易懂,寓意也更加丰富。

②感情色彩鲜明。

庄子在文中的态度非常明确。例如,在惠子讲完“五石葫芦”的故事后,庄子说:“夫子,大事用得确实拙劣。”一个“拙劣”字,就明确表达了他的态度。他不同意惠子的说法。在文章的最后,庄子说:“夫子尚有野草之心”,这直接批评了惠子,认为他为世事所束缚,为世俗所累。

4. 你和我谈论我们所得到的

问:怎样理解惠子与庄子关于葫芦的争论?

这就涉及到对“有用”与“无用”的理解问题。

庄子认为,只要不拘泥于事物,则大事小事皆可为用,此为有用。用必须超脱于世,游移于无我。当然,最好是无用。无用无害,无苦无难,人才能自由,绝对自由。所以,无用即最大用,这是庄子追求的理想境界。惠子立足于对现实的认识,自然局限于一般认识,糊涂了。

第三部分:任务确认

教学重点:实施小组课文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

1. 每个人都谈论自己的见解

1、《道德经》四章所提出的“有”与“无”、“知人”与“知己”、“胜人”与“胜己”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天有什么积极意义?

分析举例: “有”与“无”、“知人”与“知己”、“胜人”与“胜己”的关系,其实就是一种对待关系,通常人们都执着于对待关系的某一面,如“有”、“知人”、“打人”等。但老子却时刻提醒人们要注意平时被忽略的那一面,他的论证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对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老子的教诲常常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不总是玄妙无比。冯友兰先生曾说:“老子所讲的‘道’,是‘有’与‘无’的统一,所以它虽然立足于‘无’,却并不轻视‘有’,其实它很重视‘有’,只是不把‘有’放在第一位。车有其用。泥塑为器,无则器有用。凿门窗为室,无则室有用。所以有则利,无则有用。”这段话讲得很巧妙,把‘有’与‘无’的辩证关系讲得清清楚楚。

2、庄子的“五石葫芦”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分析举例:寓言告诉我们,看似无用的东西,也许才是最有用的。往往如果我换个角度看问题,事情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人生在世,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一步一个脚印。保持一颗平常心,高兴时要淡定,失意时要自豪。当你处在最艰难的时候,往往就是你命运的转折点。庄子善于在世人认为毫无价值的东西中寻找价值,惠子只从市场实用性的角度去考虑大葫芦的作用,庄子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大葫芦独特的价值。事物的价值往往不只是事物本身,它的真正价值体现在主人的手中,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事物,让它们的优势发挥到你最大的水平。

3、总结:老庄子都是真正的智者,他们教导人们无为而为、无私无我、谦卑自守、退隐自处、清净自然……他们的思想乍一看很难让人接受,因为大多数人只把老庄子的思想扩大了人类文化的广度,增加了它的深度和韧性,反对无止境追求物质满足,强调精神境界的提升,反对人为扭曲,提倡修行自然,这是化解当今危机最好的灵丹妙药。或许,我们可以用道家思想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个小小的难题,真的让人觉得是杀鸡用牛刀。其实,纵观中国历史,从修身养性到治家治国平天下,处处都渗透着道家的智慧。这就是所谓的“日常生活中的道家”。

老子、庄子是优秀的心灵导师,他们以无上的智慧,为中国人熬制了一锅心灵鸡汤,解放了人们迷茫的心灵;他们是自然规律的代言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他们是深刻而有见地的哲学家,具有最朴素的辩证思维;他们是坚守本职的政治家,因为“无为”可以导致“无为”,他们顺应自然,不主动干预,不刻意追求,不抱有任何妄念,谨慎地守住自己。

2. 一点一点积累,打好基础

1、通过本课学习积累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参见多媒体课件)。

2.完成相关作业。

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当请告知我们将删除

心灵鸡汤的小故事及启发_心灵鸡汤:小寓言大道理_心灵鸡汤的故事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4372.html

心灵遇见:心怀诗意以谋爱,感受生命的从容与美好
« 上一篇 2024-08-30
绥德县第七幼儿园幼儿故事征集活动,助力宝宝语言发展
下一篇 » 2024-08-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