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受到这几年QQ空间、微博、朋友圈、自媒体平台的泛滥,对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心灵鸡汤是一种人文关怀,最终导致社会思想的发展。 它的出现或流行往往与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密不可分。 当你吃不饱的时候,你会寻求情感上的安慰吗? 当你身处战乱地区时,你是否渴望思想上的安慰? 因此,心灵鸡汤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是我们所处时代繁荣稳定的延伸和证明。
为什么心灵鸡汤在网络上这么受欢迎? 根本原因是人们当前的现实与自己向往的生活存在巨大反差,需要精神上的力量和慰藉。 它的存在也是为了满足大众的需求。 人们总是期望得到顺境的好处,也喜欢品尝逆境带来的孤独。 而这种孤独与心灵鸡汤相得益彰,让人沉醉其中。
然而心灵鸡汤的泛滥却阻碍了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和心理学、哲学的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过:“当你问我生命是什么时,我就像闻胡萝卜的味道。胡萝卜就是胡萝卜,没有什么可说的。”
首先,心灵鸡汤逐渐有毒。 百度百科是这样定义的:“心灵鸡汤是具有精神安慰作用和强化动机(励志)作用的段落。内容是对世界比较乐观的认识或行动导向的段落。当前快节奏的生活和无处不在的压力,偶尔需要这种励志的“语言艺术疗法”。
所以马云和俞敏洪经常被别人操纵。 “缺钱的人太多,以梦想为马的人太少。” “今天是残酷的,明天是残酷的,后天是美好的。” “金钱是可以换算生命的,当你大学毕业的时候,你的同学一个月五千块,你每个月只能拿到两千五千块的工资,这证明你的人生已经浪费了一半” ”。 等待。 这种充满激情的话语确实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但鸡汤的实质内容却很少。 大多数人都暗自下定决心要努力。 经过三分钟的炎热,他们又恢复了之前的松弛状态。
更令人愤慨的是,有的鸡汤盗用名人头衔,给自己的鸡汤贴上标签。 比如,一些无法解释出处的句子被贴上鲁迅、张爱玲、林徽因的标签,仿佛这些年龄稍大的作者有更权威的“词”。 更有什者,他们还打着老庄的旗号,用白话说“玄”的句子。
之前的一个热搜里,我以为博主发了一段莫言的鸡汤:“莫言欣赏两种人:年轻时陪伴男人过苦日子的女人;陪伴女人过苦日子的男人。”当他们富有时,他们会过上美好的生活。” 莫言当时转发了这条微博的评论称:“不粗糙,但我也想知道是谁写的。”
此外,以中学生为代表的人群最容易受到毒鸡汤带来的文化暴力的影响。 中学生的个体意识初步觉醒,社会经验和辨别能力都还远远不够。 他们常常把看到的鸡汤里美丽动人的句子当做指南。 但这类文本也存在不少逻辑缺陷,只能提供适当的精神安慰。 这些毒鸡汤读多了,很容易让现在的学生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其次,《心灵鸡汤》大多只是引导我们看到自己的一面,而没有关注人们的困惑和问题。 心理学侧重于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下一步该做什么。 很多人分不清心灵鸡汤和真人的区别。 心理差异。 举几个例子:
1、当失恋时,很多年轻人认为全世界都抛弃了他们。 别傻了,这个世界从来就不需要你。
2 所有的矫揉造作、咆哮与沮丧、愤怒与抱怨,无非就是两个原因:要么缺钱,要么缺爱。
3、有些事情,不经过努力是无法改变的。 五十元人民币的设计再漂亮,也不如百元人民币有吸引力。
哲学侧重于世界观和方法论。 鸡汤没有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些近乎偏执的语言常常会影响到有同样感受的人。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公众的情感离不开心理的规则。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心灵鸡汤》以其不完整的世界观体系,对现代人尤其是学生产生了碎片化的精神输出,甚至影响了主流唯物史观导向的价值体系。 许多人将别人的经验应用到自己的行动中。 这也是导致很多人的意识或多或少受到影响,导致对生活产生悲观和盲目的因素之一。 更何况,心灵鸡汤与哲学、心理学的混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正确的人生观。
如何不被心灵鸡汤影响,就是要多读书,多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阅历和社会阅历。 “人类最大的痛苦来自于自己的无知。” 当你懂得多了,知识充足了,你就不会被一句话、一个人、一件事所影响; 只有这样,你才能义无反顾地前行,坚持自己的真实意图; 只有这样,你才能随心所欲,随心所欲,用脚和身体随心所欲地行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2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