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读一读鸡汤几乎是每个人必做的事,缓解白天生活的不快与烦恼,在精神上得到暂时的解脱,例如:
虽然各类“鸡汤文”姿态各异,但都表示:分手是Selina最正确的选择,只要我吸取Selina的“经验和教训”,就能避免和她一样的“结局”。
安吉丽娜朱莉在读过路易斯赞佩里尼的传记后,受到启发,决定将这个二战故事搬上银幕。
不喝情感鸡汤的女性,未必生活得更好,但她们或许能剩下更多的精力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获取知识、追求财富、挑战性别刻板印象的勇气、不把男人和情感当成人生唯一“归宿”的志向。
作为当今时代的阅读奇迹,心灵鸡汤无处不在。在自媒体和公众号里,一篇心灵鸡汤文章通常能获得大量点击。即便提供的信息主要以报道、案例为主,但无论从评价、解读、引导等方面,都在向“心灵鸡汤”的方向奔跑。
总体来说,这类心灵鸡汤有着特定的想象读者和叙事类型,从文风到语感,都带有知性柔和的情感线条。由于女性是情感类读物最大的消费群体,不得不说心灵鸡汤类文章塑造了当代女性的自我想象、社会方式、婚恋观、人生愿景。
在国际妇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有必要问一问:女人到底需要这么多鸡汤吗?甚至,女人到底需要鸡汤文章吗?
心灵鸡汤,特别是那些主要针对女性的心灵鸡汤,试图通过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故事来得出一些人生教训或表达某些感悟。
对于娱乐圈热议的Selina离婚事件,我看到一篇文章转发量超十万,点赞超五百,典型的心灵鸡汤文。
首先,作者用煽情的手法,通过共情表达对事件的个人感受,让读者的心与作者相通。“我是深夜从朋友口中得知Selina离婚的消息,当时简直不敢相信,电视上她还谈笑风生,但离婚公告却让我泪流满面。”将明星离婚的感受戏剧化,某种程度上就是将离婚问题化。
对于这些所谓的“问题”,《心灵鸡汤》指出了几个道理,供读者借鉴。比如,“两个人生活步调不同,是婚姻中的一颗毒瘤”,那么解决的办法就是“希望每个女人都能找到一个步调一致,愿意一起拉动情感绳索的男人”。
这样的解释虽无伤大雅,但同样不能解决问题。在认为恋爱关系极其微妙、将婚姻和男性视为女性最终归宿的异性恋世界观中,无论是全职太太、职场女性还是单亲妈妈,心灵鸡汤都做出了表率,借题发挥,但始终用着幸福、活力、平静、平衡、满足、爱、进步等关键词。
正如很多评论所分析的,心灵鸡汤文章提供了安慰和麻醉。这种抚慰情绪的力量确实让人们获得了片刻的喘息和逃离日常生活的机会。
但鸡汤文章的“总结习惯”和“推理习惯”总是试图在感情世界中为感情问题寻找出路,并通常将这些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归咎于女性一方。女性读者在读完这些情感分析鸡汤文章后,通常会将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如意视为自身条件较差或个人努力不足;通过梳理自己的情绪,也解开了命运的结。
然而,只有狭隘的生活才需要以极其细腻的方式提炼情感。
男人从来都不是情感鸡汤文章的理想读者,读情感鸡汤的男人也被认为没有男人气概。男人通过消费科技、股票和足球报道来保持竞争性的阳刚之气。而女人则被情感、婚姻、家庭和育儿所束缚。
人生路上,女人分享情感,男人分享整个世界。所谓的知识、智力探索、反叛的勇气、与社会的联结能力,都是男人独有的。女人只需要在情感的世界里,在自己既定的性别角色里,想透别人的情感,再细细地想透自己的情感。
其实,我觉得Selina的离婚通知书,在宣告自己“成长”的同时,也遵循了一些女性心灵鸡汤的写作套路。具体来说,她把婚姻中的“问题”归咎于自己没能扮演好“妻子”和“贤妻”的性别角色。但在对方的反思里,你却看不到对等的“丈夫”这个词。
也就是说,面对感情问题,男性不会站在性别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既然如此,女性何尝不会更超脱一些,更少愧疚感,更少情感教育呢?
而卸下这样的情感负担,有赖于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有赖于女性走进更广阔的世界,改变社会对女性“情感动物”的定义,找到另外的目标和关怀。
我们需要的是女性在职场上的团结,在权益受到侵害时站在一起,在改变社会刻板印象和不利立场时团结起来对抗敌人。
不喝情感鸡汤的女性,未必生活得更好,但她们或许能剩下更多的精力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获取知识、追求财富、挑战性别刻板印象的勇气、不把男人和情感当成人生唯一“归宿”的志向。
我身边有很多不喝鸡汤的女性,她们从来不把“三八”和“女性”当成耻辱或羞耻的词汇。相较于乖乖女的“女生节”、性化的“妇女节”和消费主义的“女王节”,她们致力于“女性”一词原本的政治内涵:挑战社会对女性的种种定义(“柔情似水”、“情感动物”),从而实现整体的自我解放。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5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