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短视频是电子鸦片?内容有好坏,不能否定其表达方式

在很多人驳斥了游戏是电子鸦片的观点之后,又有人调转枪口,提出了新的观点:

短视频是电子鸦片。

都说短视频容易让人上瘾,年轻人平均每天看短视频的时间超过两小时,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视频作者为了吸引眼球,拍一些低俗、无聊的东西。

心灵鸡汤的价值_心灵鸡汤精神鸦片_心灵鸡汤和心灵鸭汤阅读答案

短视频和20年前的游戏一样,是一个新兴的行业,需要引导和规范。

但短视频难道是灵药吗?

显然不是。

01

短视频APP中是否存在低俗、无趣、纯粹博眼球的内容?

它确实存在,而且我们也常常咒骂它。

但短视频是不是都是低俗、无趣、吸引眼球的呢?

当然不是。

短视频毕竟只是一种内容承载的形式,和长视频、游戏、电影、电视剧或者文字一样。

我们可以批评内容的好坏,但不能直接否定一种表达方式。

就好像,有一些非常糟糕的书,我们应该因为这些糟糕的书而否定所有的书吗?

有烂电影,我们要反对电影这种形式吗?

而且短视频里确实有一些不错的内容。

比如有些人会分享自己比较小众但是非常有趣的职业和生活。

有位女孩是古书修复师,她在抖音上发布了一段18秒的修复破损书页的短视频,该视频播放量已近1700万次,点赞数超过34.4万次。

心灵鸡汤精神鸦片_心灵鸡汤的价值_心灵鸡汤和心灵鸭汤阅读答案

评论区里,网友们纷纷留言夸赞,甚至有人求她收徒。

以前,她身边很少有人知道古籍修复师这份工作,但通过抖音,她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事,经常和他们交流技术。

这条路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孤独。

还有一些自称“流浪者”的旅行者,用快手短视频记录自己吃饭睡觉露营的日常生活,骑着自行车环游世界,忍受着高原反应、水土不服、食欲睡眠不好等困扰。

与世界各地的陌生人分享你所看到的风景。

或许你暂时无法亲眼看到这些壮丽的山河,但短视频可以让你更接近这个世界。

非常浪漫又酷。

02

更不用说已经有人在做一些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了。

谷雨实验室讲了一个故事。

一名被拐卖到河南某县城的少数民族女子在异乡度过了35年,她忘记了自己的名字,说着一种发音怪异、与汉语毫无关系的语言,没人能听懂她说话。

这样的女人想要寻根、回家,但她甚至不知道如何开始。

心灵鸡汤精神鸦片_心灵鸡汤的价值_心灵鸡汤和心灵鸭汤阅读答案

直到女儿李新梅在短视频APP上偶然看到一段布依语教学视频,才发现对方的声音和自己妈妈的口音很相似。

她添加了一个名为“冯晓晓”的博主,在了解到更多情况后,该博主制作了一段李心妹妈妈声音的短视频,发布在各大平台,仅用两天半的时间,在布依族网友的帮助下,就找到了李心妹的家乡。

李新梅做梦也没有想到,母亲几十年“回家”的渴望,借助短视频巨大流量,在互联网时代仅用两天半的时间就实现了。

此外,很多我们熟悉的名人、德高望重的教授、院士——比如同济大学王品先院士,《百家讲坛》主播季连海、孟曼、王立群等,也都注册了短视频账号。

童话王郑渊洁经常在抖音发文与网友互动,频频说出暖心语录:

心灵鸡汤和心灵鸭汤阅读答案_心灵鸡汤精神鸦片_心灵鸡汤的价值

戴建业老师也利用抖音短视频讲唐诗,并调侃李白“自我感觉很好,写诗都把自己比作谢安、诸葛亮”。

据说杜甫虽然到了40多岁,还是一个仓管,但作为一个男人,他还是有一点虚荣心的,会在诗中夸口说“少年时,已为国宾”。

心灵鸡汤和心灵鸭汤阅读答案_心灵鸡汤精神鸦片_心灵鸡汤的价值

短视频拉近了教授与普通人的距离,也拉近了历史名人、诗词文学与普通百姓的距离。

如果说短视频是“精神鸦片”,那么这些东西是不是也是糟粕呢?

03

我发现有些人不发明一些惊天动地的词语就浑身不舒服,天天只想着打败别人。

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询问网上常见的“精神鸦片”有哪些,讨论量接近千人。

有的谈到游戏、短视频、励志文章、消费主义、追星文化、网络流行语、知识付费,甚至叫外卖会“毁掉年轻人”……

我承认,上述很多东西质量参差不齐,而且有些我不喜欢。

但如果你不喜欢某样东西,它会被斥责为“毒品”,并希望直接推翻它或禁止它吗?

说白了,大多数法律允许存在的东西,我们最多只能说弊大于利,需要监管和整顿,或者退一步说,你就是不喜欢,你可以自发抵制,不去碰,也可以。

但他们总是给别人贴上污名,今天这是鸦片,明天那是毒品,就是为了制造天下混乱,这很不好。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是玩游戏、追星、看短视频、咬牙买下自己喜欢的奢侈品、时不时叫外卖长大的。

但我们都没有被“毁灭”。

我在旅行的时候,经常看到五六十岁的男男女女赞叹这里的风景很美,还说“拍个小视频吧”,却很少看到有人说要回去写一篇文章。

对于他们来说,拍摄视频是记录生活、表达自我最简单、最便捷的方式。

这种表达应该受到鼓励,至少不应该被压制或扼杀。

他们也没有被“毁灭”。

任何法律都无法“毁掉”一个心智水平正常的成年人,这是常识,相反,正是这种过度的“一刀切”焦虑和把人当成永远长不大的巨婴的思维方式,才最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和思想。

更进一步,你可以批评,可以表达你的不满,但没必要用那些惊天动地、令人震惊的言辞,这样不但会增加人们的恐惧,还会淡化这些言辞的严重性。

就好比,你不喜欢某人的观点,但你却说“我不同意你说的”,甚至升级为“我讨厌你这个人”。

甚至讨厌这个人也是不够的,你必须找理由说你的政治立场是错误的,你不爱国,或者你歧视某些群体,你是一个厌恶女性的直男沙文主义者,或者你是一个仇视男性的田园女权主义者。

直至用尽一切夸张的人身攻击,恨不得因为一句话就把人打倒在地,让他再也爬不起来。

或许短期内这能带来某种快感,毕竟在目前的言论环境下,指责似乎比说理有用得多。

但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就真的不太好了。

毕竟,如果我们已经用尽了所有夸张的词语来描述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情,那么下次当我们真正遇到一些有害的人或事时,我们该说些什么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5312.html

XMind 创始人孙方:理科生选文科,慢吞吞做产品 12 年,公司从不加班
« 上一篇 2024-09-15
爆裂鼓手:赞美教育盛行的年代,年轻人如何避免失去自我判断力?
下一篇 » 2024-09-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