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管理者往往眼光向外,总是盯着员工,觉得员工这方面需要提升,那方面需要改进,总觉得自己的员工不尽如人意。
其实,如果你换个角度,多审视自己,以员工为镜子来反省自己,你会发现,到最后,需要改进的只是你自己!
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去获得启迪!
1. 当前环境是最适合的环境
要实事求是,不要假设一些不可能的条件,比如:如果有人在做这件事,如果人数更多,如果市场投入更大,如果没有不利的事情发生等等。做一些不必要的假设,只会浪费时间,延误机会,或者为无法实现目标找借口。以现实的状态工作,相信当前的环境是最适合的。只有这样,你才能积极思考,积极应对。
当管理者认为手下员工素质太差的时候,不妨想一想,如果员工素质提高到自己想象的水平,员工还会满足于现在的职位吗?还能做自己的领导吗?如果一切都如自己想象的那样,员工的能力和价值又如何体现呢?再说,现在的环境不就是展示自己能力、锻炼自己的最好舞台吗?这是多么难得的施展才华、成长的环境啊!在市场中,企业就像实战环境,随时面临市场决战,彩排是不允许的,更不允许有条件的假设。
2. 你眼中员工的地位其实就是你自己的外表
你如何看待公司员工的现状?你觉得他们是忠诚的、努力的、爱抱怨的、还是难以管理的?努力的人眼里,他看到的和吸引到的都是别人的努力,他无暇顾及别人的负面因素,他感受到的都是他们的努力。红梅是红的,黑梅是黑的。相反,总是心怀不满、满腹牢骚的人,也会吸引到喜欢八卦别人的人,结果,他们看到的牢骚越来越多,他们可能会对积极的因素视而不见。所以你对他们现状的感受,其实就是你自己的表象。只不过我们很容易看到别人,却很难了解自己。
我们可以做个测试,不同的员工对同一个公司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公司还是同一个公司,员工还是同一个员工,为什么人们看到的东西会不一样呢?这是因为每个员工的状态不一样,看到的东西也会不一样。俗话说外表决定内心,就是如此。其实别人就像一面镜子,看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总是喜欢盯着别人找缺点,却很少从内心审视自己,所以只能用反过来的方法,才能获得一些感悟。当我们感觉到越来越多人对自己不满意的时候,我们身上肯定有问题!
3. 你特别不喜欢的就是你最需要改进的
有时候,我们会特别讨厌某个人或某个人做的某件事。原因是什么?是别人的问题吗?是他的这一点大家都不喜欢吗?不一定!既然不是所有人都不喜欢,那你为什么不喜欢呢?问题出在哪里?是因为你心中有偏见,或者是你小题大做,或者是你有某种“性格缺陷”导致你不喜欢。
比如,如果员工经常跟你作对,说明你人格魅力不够,或者你的能力不被他们认可,又或者你平时就是这样对待他们的,那么这些都是你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某人执行力差,经常拖延,说明你在管理上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果员工经常因为家庭特殊原因而拖延一些事情,说明你对他们不够关心;当我们无法容忍别人批评自己时,说明我们确实有一些缺点,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等等。当我们面对“嫌弃”的时候,恰恰是我们发现自己最需要改进的地方的时候。
4. 员工就是你所看到的
我们习惯给员工贴标签,不管他们是强势还是弱势,在工作中是积极还是懒惰,是朋友还是敌人。我们的判断往往如我们所料。心理学告诉我们,当我们给某人贴上标签时,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也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如果我们认为某人是针对我们的,那么在与他们交流时,我们的行为和举止就会表现出防御、鄙视或敌意。结果,这些信息就会被对方捕获,对方也会这样做。这种最初的“判断”被我们自己释放出来,让“假”变成了真。
比如,如果我们认可一个员工的工作能力,我们就会更加包容和鼓励,产生正强化;相反,如果我们认为员工没有能力,我们喜欢批评和排斥他,产生负强化。其实,这些标签都是我们头脑中预设的,并不代表事实。否则,为什么有的员工在换了工作环境之后,表现得就像是两个不同的人?所以,总体上,我们应该相信每一个员工都在努力创造自己的世界,我们应该多鼓励、多肯定,多给员工贴上正向的标签。
5、只有通过说服才能取得员工的完全认可。
别以为公司有了规章制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能让员工完全认同、遵守。表面的服从和内心的认同,是有很大区别的。工作上,只做要求做的事,没有要求的事,就走捷径,工作上缺乏主观能动性。制度越来越多,培训越来越多,员工未必买账。离职率的高低可以作为参考,员工辞职,有相当一部分和上级有直接关系。试想一下,如果员工都准备辞职了,你能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让员工彻底认可的关键,是领导者自身的魅力和专业技能。领导者要以身作则,打动员工的心。只有这样,影响力才能持久,执行力才能强。管理出多少对公司忠诚、做出巨大贡献的员工?没有情感投入和魅力,光靠一堆表面的管理制度,员工很难认可。
6. 你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有些管理者喜欢抱怨一切,总是羡慕别人天时地利人和,认为同事或客户故意给自己制造麻烦。其实,每个人都在管理自己周围的一切环境。发生好事坏事,都和自己的积累有关。否则,怎么会不会发生在别人身上呢?你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自己造成的。
比如,管理者要求下属做某件事,结果下属搞砸了,惹了麻烦。如果管理者把问题归咎于下属的无能和粗心,然后严厉批评他,结果会怎样?下属可能不听他的,可能不服气,可能还是会做同样的事情,甚至更糟。如果进行自我分析:你是否亲自安排了员工,是否解释清楚,过程中有没有跟进,或许你需要提高“识人”的技能等等。下属看到领导的自我批评,也会分析自己的原因,不会再想着推卸责任。这样,大家就只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以后这样的事件也就杜绝了。
7. 善“果”必先有善“因”
事出有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发生的一切,必定会影响未来。只是很难说将来的哪一件事会影响哪一件事。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免费的午餐。今天的“果实”一定是以前种下的“因”。善因必有善果。
为什么我们会遇到这么多麻烦?那是因为我们以前也给别人添过麻烦!如果你觉得员工越来越难以与你合作,你就应该反思一下,你给他们种下了什么不好的“因”。有员工说:“我到底得罪了谁,让这么糟糕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这件事情真的太不公平了……因果报应的时间不一,有时过程非常漫长,让很多人难以相信。不要觉得不公平,因为在别人眼里,你也可能是这不公平的制造者。
8. 靠运气的事件一定会被揭露
管理者必须正直廉洁,不能有自私自利的行为缺陷,不能以为自己处于领导地位,普通员工无法发现。比如有些管理者利用公司,在背后说别人坏话,违反公司规定,就以为别人不会知道。人的心理有一个弱点,在同等条件下,人们往往认为好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几率大一些,坏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几率小一些,于是就形成侥幸心理,“怎么会这么巧呢?”但我们仔细想想,我们身边总会发现有人在“耍花招”,也就是说事情一定会暴露出来。如果领导有某些“缺陷”,一定会让员工知道,一旦被同事、下属发现,就会想:领导难道就这样吗?!试想一下,以后下属怎么可能服气呢?
靠运气造成的负能量事件必须彻底杜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句中国古话,很有道理。
9. 知易行难,更要注重“行”
网络上、微信上、书店里,有那么多励志文章、励志文章、正能量、技巧方法,我们每天都在接触,但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坏习惯或工作方法,有多少改进了呢?我们大多数人还是老样子,并没有发现自己的生活有多大的改变,我们还是“我行我素”!
春晚小品《救不救人》中,拍摄事故现场的路人,就是典型的只说不做的人。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但关键是要把“知”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不能做一套,说一套。
10. 成功难以复制,企业难以模仿
企业的成功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但是我们要注意,企业的成功绝不是机械的模仿,企业的市场环境、企业文化、员工构成、品牌使命、产品状态都是不一样的,这些差异决定了复制成功的难度!企业不是完美的,你想模仿的可能是对方的弱点,结果就是一团糟,结果可能和你想做的正好相反。
进入我们视线的公司往往规模比较大,在行业内具有垄断地位。比如QQ、京东、微信等应用基本都是独占,也就是说只有极少数的公司是成功的。关注别人是没有意义的,别人再精彩也和你无关。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研究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如何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给客户,才是更踏实的做法,而不是去想着所谓的比彩票还低概率的成功复制。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让你的人生更上一层楼,你必须主动学习更多、更有效的管理知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4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