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的起源何在?它的定义又是如何产生的?这一切都始于一个名叫杰克·坎菲尔德的美国人。
杰克·坎菲尔德是世界顶级的励志大师之一。19世纪60年代,他在哈佛大学学习中国历史,毕业后在加州当中学老师,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发呆中度过。到80年代末,他欠债14万美元,每天靠吃面条度日。45岁生日那天,他在一张大纸上画了一张1万美元的钞票,挂在墙上,盯着它看个不停。后来,他在演讲时说,自己一瞬间突然有了“灵感”,就像“上帝伸手拍拍我的肩膀”,中国人称之为“福至心生”。总之,从那天起,他决定开始做励志书作家。他花了很大力气写了大约100篇短篇小说,这些故事都激励人们志存高远,立下大功,天天向上。 在取书名的时候,他想到他生病的时候,祖母会给他熬鸡汤,说能治百病,于是就把书命名为《心灵鸡汤》。
因此,我们通常把那些具有鼓励、启迪、激励等主题,讲述治愈、感动、激励、哲理故事或语录的文本,称为“心灵鸡汤”。
一开始很多人很喜欢它,觉得它很有用,但时间久了,人们渐渐对它免疫,称它为“毒鸡汤”。所以现在很多人对这个词、这个方向都很遮遮掩掩,就算要讲,也会换个说法。
但《心灵鸡汤》就是《心灵鸡汤》,它的本质不会变,只是要看是谁写的。如果说《心灵鸡汤》是一本缺乏科学依据的书,那么就连《论语》也算是《心灵鸡汤》,但《论语》其实是智慧。很多人对《心灵鸡汤》一词过于敏感,或许反映出他们缺乏“被人讨厌的勇气”。
人类历史上的书不全都是科学和事实,也有像《论语》、《传西录》这样讲别人智慧的好书,别人的智慧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即使喝鸡汤,也要选择水平高、品质好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2825.html
李若彤演讲引争议,女性影响力大赏活动中她到底说了什么?
« 上一篇 2024-08-05
端午节回老家,父亲的心灵鸡汤与原生态食材的故事
下一篇 » 2024-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