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晚舟清华大学演讲
各位清华同学们好!很荣幸有机会来到清华和大家交流。
我很庆幸能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与华为一起成长,我的同学们更庆幸,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才刚刚开始。借用培根的一句话:黄金时代就在眼前。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企业之强在于人才强
首先我要向清华大学的大师们致敬。
梅贻琦校长曾说,大学的伟大不在于它的建筑,而在于它的大师。华为的理念也是如此:“大学的伟大在于它的大师,企业的强大在于它的人才强大。”企业的强大,不在于它的收入高,不在于它是否跻身世界500强,而是在于它能否汇聚全球顶尖的人才。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华为也秉持“艰苦奋斗、以德取胜”的价值取向。
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内心有信心
人们常常问,华为持续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以客户为中心”,28年来,华为始终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也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也是华为走向成功的道路上。
日本、尼泊尔地震的时候,华为人没有逃跑,不抛弃客户,不放弃客户,不盯着客户口袋里的钱,才能为自己赚钱!
第二,要坚持艰苦奋斗精神。马克斯·韦伯说过:“任何事业的背后,一定有一股无形的精神力量。”
2011年,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漏。在其他电信设备供应商撤离日本时,华为选择留下。地震发生一周后,我从香港飞往日本,航班上包括我在内只有两个人。在代表处的一次会议上,余震刚来时,大家脸色一下子变了,但后来就习惯了。与此同时,华为工程师穿着防护服,前往福岛抢修通讯设备。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心里有信心。
在大机遇时代,华为拒绝机会主义,始终聚焦管道战略。28年来,华为抵制了很多“赚快钱”的诱惑,只有拒绝今天的快钱,才能继续赚钱。
华为从不追求当前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保持对未来的持续投入。人们看到我们在商业上的成功,却看不到我们在幕后的努力。2015年,华为研发投入达到596亿,占销售收入的15%。过去10年,华为在研发创新上的投入达到2400亿元,研发人员占17万员工的45%。未来几年,华为每年的研发费用将超过100亿美元,其中15%-30%将用于研发。投入基础技术的研究和创新。用今天的钱打造明天的能力。
在自主创新的同时,华为坚持开放式创新,与全球10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与2位诺贝尔奖得主、100多位院士、上千位学者开展合作。
华为秉承“财散人聚”的理念,建立了广泛的利润分享机制。对内,创始人任正非只保留1.4%的股份,其余的都与员工分享;对外,把利益让利给客户、供应商;未来,华为希望建立开放共赢的ICT生态,共同把产业、蛋糕做大,但华为只拿1%,剩下的留给广大合作伙伴。
我们以客户为中心,艰苦奋斗,聚焦主航道,保持战略投入,开放创新,坚持利润分享机制,这些都将支撑华为持续成长。
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胜利!
ICT技术将驱动人类社会由“物理世界”走向“数字世界”,在向智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将为ICT行业创造15万亿美元的市场空间。
改变对于勇敢者来说是一个新世界!
那么,谁将领导新世界?
每一代人都会对下一代产生厌恶,比如二战后美国的“婴儿潮一代”,他们被称为“迷惘的一代”。正是这个“迷惘的一代”改变了科技史的进程!让我们看看谁是“垮掉的一代”?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
如今,扎克伯格和马斯克也正在改变世界。
钱学森28岁就已经是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牛顿22岁就奠定了微积分的理论基础;而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也只有28岁。
改变世界的永远是年轻人!
70后觉得80后“不靠谱”;80后觉得90后“非主流”;90后觉得00后是“二次元”。每个时代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每代人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华为尊重个体差异,不统一思想,只为共同目标而奋斗!我们相信90后不仅不是非主流,更是时代的潮流引领者!
改变世界的是你!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胸怀世界:愿意迎接全球性的问题与挑战,在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视野和心胸。“最优秀的人解决最大的问题。”真正的人才不会愿意呆在一个平庸、安逸、缺乏挑战的环境中浪费时间。
坚韧踏实:不浮躁,不焦虑,愿意一步步走向成功。指望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人才不能接受我们,我们也不能接受。浮躁的心态对ICT行业是极具破坏性的。我们提倡工匠精神。
洞察新知:变革时代,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只有不断学习、发现、认识、理解,我们才能掌控这个世界。
英雄来自哪里并不重要;他们来自哪里比他们聚集在哪里更重要。
在华为,“英雄不分出身,有贡献必有回报”,而今天我想说的是“你来自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聚集在哪里”!
“产地不如聚地”是清代梁同枢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不管产地有多好,也要有一个好的聚地。
人才聚集,创造价值。清华是人才聚集的大本营,知识是成功的关键。华为更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因为只要你敢打敢拼,敢于冒险,听到枪声,你就会想加入队伍。华为会给那些随时准备接受挑战的年轻人最好的机会;华为会给那些责任心强、成长潜力大的年轻人最好的待遇。我们要的是“首战必用我,战必胜”的精兵将士。
华为的人才视角:
第一,打开组织边界:炸掉人才金字塔的顶端。
传统战争是机械化集团战,现代战争是“班长战”,华为的组织架构适应现代战争方式的转变,让听到枪声的人,就能喊枪声。
随着华为组织架构变革的深化,“班长”将拥有更多的作战主动权和更广的作战半径,以及更高效的炮火支援。
第二,超越专业界限:人才的流通。
未来前沿科学领域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创新,所以我们也在培养跨学科人才。华为的人才培养机制是“打破专业界限”和“打破岗位界限”,人才有序流动、跨岗位轮换,为未来培养“之字形”人才。
三、突破发展边界:以负责任的结果为引领。
无论你是谁,都要看你的贡献和能力。干部选拔不分年龄和资历,只看责任、成绩、贡献。
金子不会发光,选择比天赋更重要
“是金子总会发光”,你知道这句话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吗?有人说是尼采说的。如果这是真的,全世界的人都喝了这碗心灵鸡汤一百多年了。
金子不是发光的物质,如果把一块金子放在暗室里,它怎么会发光呢?清华学子是精英中的精英,是尖子生中的尖子生。在你们面临毕业,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时,平台的选择往往比天赋本身更重要。
华为如何让金子发光?
第一,在华为工作让你拥有了全球视野,过去三年,全球大概有700位顶尖科学家加入了华为,加入华为,你会在公司全球的平台上工作、思考,和优秀的人一起工作,你也会成长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华为把人才放在全球的平台上去打磨,让金子更加闪耀。
在华为,我们不以资历论英雄,年轻人也可以当将军。在华为,60%的部门经理是1985年以后出生的,41%的国家总经理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甚至还有区域总裁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从士兵到将军,用不了几年,不是神话。
宰相必从郡县出,勇将必从军中出,华为在实战中选拔人才,实战结合培养人才,华为的英雄都是从泥土中诞生的,华为不以资历高低来区分人,华为的英雄不只是在有生之年“加倍”功绩,而是加倍!
华为用最好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华为的培训体系非常完善,我们训练就像打仗一样。
新员工培训,帮助员工快速了解公司、融入公司;优秀员工接受战略储备培训,循环积累专业能力;基层、中层管理者通过干部发展项目完成管理者转型;高层管理者通过研讨班培训,开阔视野、理解战略、践行核心价值观。
以价值定薪:人才年薪不封顶
华为招募应届毕业生的目标不是招“学徒”,而是招“最优秀”的学生。
我们不再只是简单地扩充员工,而是招募潜力无限的战略后备人才,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过去我们是根据学历来定薪,从今年开始华为将按照价值来定薪,充分考虑优秀学生的潜在贡献价值,优秀者年薪不封顶,总之,你有多大的志向,有多大的能力,我们都会根据你的潜力给你付薪。
在华为,工作时间越长越有价值,工资成了零花钱,华为的薪酬水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除了工资、奖金外,长期激励计划的福利会根据你的职责和贡献,在你的年薪中占很大比例的收入。
在华为工作,短时间快速致富是不可能的,但只要你脚踏实地,与华为一起成长,共享成长的红利,这并不难。
华为坚持知识型企业,知识就是资本,过去是资本雇佣人才,现在是人才雇佣资本!
不断奋斗、创造价值,是年轻人的责任和义务!
在华为,每个人都是合作伙伴,在华为,你不是为华为打工,而是为自己创造价值。
华为30年的英雄大戏,上演了一出“个人英雄”与“集体英雄”的交响曲,在集体创造、集体奋斗的过程中,大家共享成功、共享利益。
不断奋斗、创造价值,是年轻人的责任和义务!欢迎大家加入华为,一起引领。
2.孟晚舟北大演讲:让理想和现实更加圆满
与此同时,孟晚舟还在北大发表演讲,演讲中,孟晚舟引用清朝梁同书的名言“出处不如聚处”,阐述北大与华为都是“人才因聚而创造价值”,希望下一代年轻学子能够选择华为,为自己的科技创新理想而奋斗。
孟晚舟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引起青年学子强烈共鸣,在北京大学,作为华为2017年校园招聘宣讲会的最后一站,孟晚舟与学生互动较多,现场问答环节精彩纷呈。
演讲语录
“今天在未名湖边演讲,我有点紧张,如果谈钱,诗人可能会跳出来骂我,因为‘未名湖是一片大海,诗人就藏在水底下’,诗人淡泊名利。如果不谈钱,你会问我,招聘是不是只谈情怀不谈钱?”
其实,生活是美好的,理想与现实并存,华为的英雄们,无论是在撒哈拉沙漠,还是从南美到北美,都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和执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让华为成为ICT行业的领军者,也给我家人带来了优越的生活条件。今晚,让我们一起期待智能社会的美好,理想与现实必将更加相配。
向北大的大师们致敬。
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让我们体会到“三人为众”的意思,校徽上三个人的形状,很像人的脊柱,我想鲁迅先生是希望青年学子成为国家的脊梁吧。
可是,我们三个人一旦分开,就看不见骨头,看不见脊梁,看不见精神。只有抬起头,挺起胸膛,才能看到世界,才能看到前进的方向。孤单一人的时候,我们只能看到自己的小圈子。坐井观天的舒适感,让我们与社会的进步脱节了。
挺胸抬头、勇往直前,是一代代北大学生践行的价值观。这和华为“艰苦奋斗、开放创新”的精神如出一辙。同时,华为也和北大一样,“兼容并蓄、思想自由”。“华为的声音论坛是我们的‘罗马论坛’,我们渴望听到大家的批评;华为的文化是开放的咖啡文化,我们渴望吸收宇宙的能量。”
问:经常看到关于华为的新闻报道提到“无人区”、“前途渺茫”、“迷失方向”等,您怎么理解这种说法?如果华为对未来都感到迷茫,如何保持快速增长?
孟晚舟:这个表态来自任总2016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任总当时还提到,华为有信心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500亿美元。
任总说的无人区、混乱,纯粹是科学技术的混乱。信息论的基础香农定理、信息工程技术的基础摩尔定律,都已经到达了极限。如果不能突破时延、带宽的极限,人类社会就白费了。如何走向智能社会?
迷茫中酝酿着新技术、新机遇、新突破,这是对科学家和未来人才突破基础理论的期许,我们正在炸开人才金字塔,通过各种方式吸引优秀年轻人加入我们,共同突破迷茫,迈向未来的智能社会。
华为2012实验室已经开始研究面向未来5-10年的前瞻性技术,在下一代通信技术5G领域,我们已经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引领业界。
问:华为已经是一家非常大的公司,面对大量新兴年轻科技公司的竞争,华为维持现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困难,华为需要新的增长点才能继续发展壮大,那么未来华为新的增长点在哪里?
孟晚舟:首先我要说,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未来不是困难越来越多,而是机遇越来越多,关键看你有没有能力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机会来了就会落下来。未来不但要看市场空间有多大,还要看你能否持续保持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ICT技术正在加速各行各业的变革,使能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华为重点关注的ICT行业市场不断扩大,到2025年将达到15万亿美元的数字化转型市场空间。智能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带来难以想象的数据流量,比如4K高清视频、VR/AR、物联网、云服务等等,这些都需要ICT网络进行接入、存储、传输和分发,也需要各种海量智能终端。
华为的战略是聚焦主航道,我们不断向大数据传输冲锋,抓住大数据洪流的战略机遇,建设比太平洋更宽广的网络,构建万物互联、无处不在的连接世界,我们提供万物互联世界所需要的基础网络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比如基站、光传输、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所以未来不是困难越来越多,而是机会越来越多。
你提到的这些新技术公司,都是我们的生态合作伙伴,云计算、大数据催生了很多新技术公司,这些公司不仅是华为的客户,在产业链上既有竞争关系,也有合作关系,华为的目标就是共同建设健康的生态环境和产业链,把蛋糕做大。
问:华为的业务规模扩大了,组织机构也变大了,但规模越大,惯性就越大。华为如何避免“大公司病”?如何简化内部复杂的流程?
孟晚舟:华为从1997年开始向IBM学习IPD集成开发管理体系,这是华为成为国际大公司的关键,多年来华为各方面都向西方公司学习,其管理咨询费已达数十亿美元。
华为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努力、自我批判”的最后一条就是坚持自我批判。过去的成功并不是未来成功的可靠指南,我们不应该陶醉于过去的成功,不能盲目相信过去的成功经验,要敢于不断自我批判。我们在华为内部成立了一个叫“蓝军”的实体组织,蓝军的使命就是不断向华为发起进攻,在蓝军的进攻中,我们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在华为,我们把确定性业务和不确定业务分开管理,对于确定性业务,我们要求持续提升效率和质量,赋能一线运营,将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固化到流程中;对于不确定业务,我们鼓励试错,不断总结改进,用最优秀的人去解决最难的问题,以责任和结果为导向。
华为坚持让听到枪声的人去喊枪声,让客户压力在组织内部无损耗地传导,把客户满意度作为华为持续管理改进的动力。
问:网上有很多报道称华为要求员工经常加班,不加班会影响员工的考核和晋升机会,这是真的吗?
孟晚舟:今天在座的华为同事们,在华为工作至少10年了,从他们的外表、精神面貌上看,哪里有衰老的痕迹?是不是因为24小时加班的原因?
首先华为不鼓励加班,我们希望员工能够高效工作,在工作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我们考核员工是基于责任和成果,而不是看你是否加班,当然由于全球业务发展、时差的原因,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在晚上或者周末跟一线开电话会议或者回复邮件。
说起这个问题,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句话:“人生的差距就在8小时之外”,我很认同这句话。试想一下,工作8小时后,有的人选择放松、玩乐、刷刷社交媒体,有的人选择看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几年之后,差距就越来越大了。
我想说,大家把加班和进步搞混了。你升职不是因为你加班,而是因为你比别人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更多,所以你进步了,所以你升职了。任总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在马赛马拉草原上,你只有跑得比其他羚羊快,才能生存下来。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看你如何选择。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企业之强在于人才。
勇敢并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内心有信心。
英雄来自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从哪里来,聚集在哪里。
金子不会发光,选择比天赋更重要。
【温馨的提示】
中国经济学人(英文版)官方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2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