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听的第一篇童话是《小马过河》。寓言里的动物都说了真话,但正是这些真话让小马感到忧心忡忡。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独立、有思想的人。短短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发,让人终生难忘。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中国、希腊、印度是世界文坛公认的三大寓言的发源地。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农夫与蛇、印度寓言《父与子买驴》享誉世界,它们的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平如何,都能在简练、清晰的故事中领悟道理。中国寓言源远流长,充满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艺术结晶,仅先秦时期的寓言就有近千篇,超过了古希腊和古印度的总数。《庄子》、《韩非子》中就有“拔苗助长”、“雕舟寻剑”、“自相矛盾”等大量寓言。汉代以后至明清,寓言数量进一步增多,思想更加深刻,艺术更加完善。
清代文学家石成锦所著《传家》四卷,十分重视寓言的醒世作用。他从生活中的琐事入手,论得失,教人道理,如《剥地》:一位官员十分贪婪,任满归家,见家人中有一老者,问:“此人是谁?”老者答:“某县的土地。”问:“你为何来?”老者答:“你把那地方的土地都剥光了,我怎能不跟着你?”用剥地到连土地神都活不下来的地步来表现官员的贪婪,十分生动。再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昀的《阅微草堂记》中,大量的故事都是寓言。 这些寓言故事具有劝诫或讽刺的意味,旨在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和哲学。
说到寓言,好像都是给小孩子看的,其实寓言永远都是新的。就拿《小马过河》来说,我第一次读的时候,父母就告诉我,这个故事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勇敢尝试。现在我们读起来,应该懂得做一个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人。同理心是一种胸怀,设身处地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尊重个人选择的权利,不能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别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性格越来越丰富,评价的标准也应该更加多元。
寓言简单而古老,但不仅仅古人会用。如今,很多企业管理和励志故事都在运用寓言。比如皮鞋的寓言:一位国王外出,在路上被碎石扎破了脚。他回到王宫后,下令将所有道路都铺上牛皮。但即使把牛都杀了,皮革也不够,大家都不知所措。一位聪明的仆人向国王建议:何不拿两块牛皮包住你的脚呢?国王恍然大悟,采纳了这个建议。这就是皮鞋的由来。这则寓言说明,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就连《小马过河》也并非古人作品,而是1955年由温州教师彭文熙创作,从1957年开始被纳入小学语文教材,历经50多年,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为数不多的经典作品之一,更新率很高。
最近,我花了近三个月的时间,读完了《清代寓言》这本书,里面收录了清代作家写的300多篇寓言,其中很多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原来,很多相声都是以寓言为素材的;有的充满独特的文学意义,说理透彻生动。寓言的现实意义十分重大。北仑小港有个下邵社区,据悉,全体社工都通过阅读寓言来提高工作积极性;不少人力资源公司用寓言进行人才培训。寓言这一古老的体裁,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1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