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书是“心灵鸡汤”吗?
我在楼下陪孩子玩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书友,我们聊起了最近在看的《父母觉醒2》这本书。她告诉我,看书的时候至少可以心平气和,现在很少跟孩子发脾气了。我也说,这就是看书带来的改变,心态的改变,更加坦然接受自己和孩子,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正聊着,邻居过来了,她很好奇我们在聊什么,我们俩都说在聊孩子,她一听我们在聊孩子,笑着说:“聊孩子干什么?越聊越没意思,我们刚跟家里的孩子吵了一架,孩子都不在意,咱们聊点别的吧。”
我们俩都很清楚,他们可能在亲子沟通或情绪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于是,一位书友向她推荐了读书。然而,她的反应却是对“读书”嗤之以鼻——
“那些励志语录有用吗?解决不了现实问题,该生气就生气,孩子不听话,就得管教。”她笑呵呵地对书友们说着。
书友听后无语,但还是温柔地向她推荐,“看看吧,一定有用,作者写的案例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反正看完之后,我也没那么急躁,没那么生气了。”
由于我和邻居不太熟,就附和道:“读书的确有用。”
她一听说没法和我们聊天,就借口吃饭,拉着孩子走了。
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我不禁想,心灵鸡汤?是不是指那些“听起来好听,很有美感,很有文学性,很有仪式感,很有小资情调,闲着没事的时候可以拿来消遣,放纵一下,舒服一下,可一遇到烦恼,就一点用都没有,根本解决不了烦恼和痛苦”的文章。现在,“心灵鸡汤”早已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心灵鸡汤”还属于现代人对读书的理解吗?那些书是大多数作者用大半辈子的心血写成的,与网上几篇短文是不能比的。
回首这几年的读书路程,从李振熙老师的《做最好的父母》到刘成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从王芳老师的《给孩子最好的方法》到贾荣涛老师的《要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从《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到《孩子的品格》;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到《家为何伤人》……
家庭教育书籍并不全是理论知识,它们的文字读起来很亲切,就像是有着丰富教育经验的哥哥姐姐,通过文字将自己的智慧传递给我们。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不重视阅读,孩子又怎么会热爱阅读呢?
我相信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很多时候我们因为自己的知识不够,常常“以爱的名义”无意间伤害了孩子。现实生活中,每个家庭普遍对教育孩子感到迷茫、犹豫和无力。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放下自己的地位,花时间去读别人的经验教训呢?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没时间,孩子那么小,家务活多,还要上班,每天累得要死,哪有时间学习?……总之,不学习的理由很多。贾荣涛先生原本是一名企业家,他以为给孩子选择河南最好的高中,就等于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教育。然而,孩子在高一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经常逃课上网,通宵不归。他毅然放弃事业,选择陪孩子上学。在加强与孩子老师沟通的同时,他选择阅读大量家庭教育书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陪孩子期间,每天凌晨四五点是他的读书学习时间。经过三年的努力和陪伴,儿子终于考上了985大学,他也成为了知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出版了书籍。
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从读书来。
父母从哪里得到时间和智慧去教育孩子呢?我觉得来自于阅读。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自己、认识自己、救赎自己。当你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你的家庭、你的孩子就会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也许你会说,读一两本书,好像没有明显的效果。但我想说,如果你坚持读书,就像用竹篓打水,虽然看上去是空的,但竹篓本身是清澈明亮的。
做一生成长型家长!读书能让我们聚集正能量,当我们充满正能量时,“吸引力法则”就会发挥作用,我们看待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就会不一样。孩子在我们的影响下,也会对学习、生活更加积极乐观。
所以,在没有知识的情况下,不要简单地把那些书当成“心灵鸡汤”,如果你读进去了,你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
管理好自己,就是最好的养育态度。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0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