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宜竹,你这几天便秘,搞得我们全家都很烦躁,你也很不配合,不让我们给你肛门上栓剂,你又哭又闹,劝也没用,也不知道怎么了。后来爸爸问了周围几个当家长的朋友,他们说自己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最后只能逼着孩子用栓剂来解决便秘的问题,孩子哭一会儿就没事了。真希望你能体谅做父母的辛苦。看到你便秘难受,我们也难受!
本月18日上午,由高晓松作词、许巍演唱的《生活不止现在》一经发布,便在朋友圈刷屏。这一盛况,颇有些类似于前些年《山丘》《平凡的路》被疯狂转发的场面。“生活不止现在,还有诗和远方”是高晓松的口头禅。虽然,在高晓松最早的个人账号中,这句话是他妈妈说的。
《人生不止当下》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差,从音乐制作上来看,这首歌曲的格局明亮开阔,尤其是许巍在歌曲结尾处用和声的演唱,有种直奔大歌的效果。也可以说,这部作品在制作取向上,不同于《The Hill》那种自唱自唱、动人心弦,最后意外成为年度金曲的歌曲,而是从一开始就带着广为传播的目的。
这首歌最重要的歌词无疑是副歌部分:“人生不只是眼前,还有诗歌和远方的田野。你一无所有地来到人世间,不顾一切地寻找那片海。”别小看这口鸡汤,至少在这个充满戾气、音乐充斥着味精汤的时代,这种心灵鸡汤还能起到调节、缓冲情绪的作用。再难喝的鸡汤,也还是有营养的,比起碳酸饮料,它还能起到滋补的作用,比被心灵砒霜毒害要好得多。而且每个人的审美体质都不一样,现在这个时代,如果动不动就炖弗洛伊德、柏拉图,或者里尔克、兰波,恐怕更多的人会吃不上补药。
《生活不止当下》让人又爱又恨的热门话题,依然是“情怀”这个关键词。在这个情怀被频繁消费的时代,情怀之所以成为热门话题,正是因为在这个现实社会,真正的情怀很难存活。按照市场规律,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情怀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如今流行音乐的定制内容之一。
不管怎样,《人生不止是人生》至少不算是坏品味,也不算是坏榜样,它能带来一些正能量。现实中,大多数人肯定不会接受为了诗歌和遥远的未来而抛弃妻女的选择。即使他们热爱这首歌,每天听十遍以上,听完之后还是要接受该接受的,为了遥远的未来,继续接受眼前的一切。但每个人心中还是留有一定的空间给这个想法,在某个时刻,可以用想象力来排解胸中的郁闷。即使最后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眼前的生活,还有六点的闹钟和七点的地铁。
这其实就是所谓情怀和文学的特点,它不会给你带来什么,也不会帮助你,甚至不会给你任何指引,空洞无用,只给情感和心灵带来些许慰藉。如果你被《人生不止今朝》感动了,说明你还需要一个远方;如果你没有感动,说明你有自己的远方,不需要任何人来引领你。但不管是哪一种,“人生不止今朝”这句话其实是对的。
一竹姑娘,作为普通人,我们该如何面对平庸的生活,眺望那也许永远不存在的远方?说到这首歌的关键词“诗与远方”,总让人想起很多年前,励志畅销书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无数书商打着口号,从“学习革命”到“人人都能创造奇迹”,诸如“积极心态”、“致富秘诀”之类的口号,当时确实很火。市面上励志书成千上万本,核心其实就一个字:成功。
难怪2000年前后,当互联网刚刚在中国兴起时,年轻人对这项技术可能给未来生活带来的改变寄予厚望,认为一个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自由、开放、更加成功的时代即将到来。一大批“纳斯达克英雄”的传奇故事似乎为这种期待提供了准确的证据。
女儿,很多年过去了,和十几年前的世纪之交相比,现在的年轻人心态发生了微妙而明显的变化,已经没有多少年轻人像过去那些即将步入社会或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那样雄心勃勃,说得更直白些,没有多少年轻人像过去那样对成功抱有奢望。
商人总是最善于把握潮流变化、了解顾客心理的。既然大众不再那么热衷于“成功学”,就需要迅速创造出符合年轻人心态的概念进行消费。于是,从几年前开始,“诗与远方”这样似乎有点“离经叛道”味道的字眼,经常出现在书籍封面上,与“慢生活”这样的新词一起,被贴上“小清新”们应该向往的生活方式的标签。
说白了,“慢生活”“放下”“诗意远方”这些清新朴素的概念,依然没有走出“心灵鸡汤”的怪圈,只是这一次,它们用一个看上去更温和的名字,取代了越来越让人疲惫、有些过时的“成功”。
高晓松的家世和社会资源,是常人无法企及的。当然,作为普通消费者,只能消费制成品,尤其在中国的文化消费领域,大众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众向往“诗和远方”这样的口号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在当今中国社会,无论哪个领域,都严重缺乏共同话题,“诗和远方”这样的表达,和以前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样,固然有其庸俗的一面,但也表达了人们在工作和生活压力下共同的向往,一时受到大家的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热闹过后,有多少人真正想过,高晓松这样的人,大概是没有机会尝到“妥协”的人生了:他的爷爷是“两院”院士、深圳大学创始人;他的奶奶留学德国,是世界著名力学大师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博士生,回国后创办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他的父亲是清华大学教授;他的母亲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学生;他的叔叔是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
如此好的家境,让他拥有了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早年成名的经历,让他拥有了常人无法企及的社会资源。他无忧无虑,没有买房,甚至把坐牢当成人生的“游戏”。这样的人,当然可以随时随地追求“诗与远方”。
但当大多数人还在“凑合”房子、车子、孩子这些日常需求时,“诗意和远方”对他们来说依然只是奢侈品,虽然“向往”,但终究是“无法触及”的。而且,即便“诗意和远方”触手可及,人们也无法长期生活在这种看似轻松,实则浪费的状态中。
那么,当高晓松和徐峥竭力向人们兜售这些好听的术语时,又有多少人会真的辞去工作,远走他乡,为了“那片海”而“不惜一切代价”呢?毕竟,像徐峥那样拒绝高考,像高晓松那样敢于从清华大学退学的人,少之又少。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家庭,绝大多数人还是会坚守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日复一日地“混日子”。
艺竹姑娘,我们回到那句话“人生不只是眼前,还有诗意和遥远的未来”。其实,“得过且过”并没有错,只要活着就好,文化精英们凭什么认为普通人的生活就是“得过且过”?凭什么可以用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来为大众定义高尚(诗意和遥远的未来)和庸俗(得过且过)?
其实,精英们眼中所谓的“过日子”,无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谓的“活在当下”。“活在当下”也是如今大多数人认同的一种生活态度,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别无他法。因此,如何定义“过日子”,其实是值得探讨的。
确实,对于像逸竹这样的女孩来说,日常生活是琐碎而平凡的,所以长期以来,在文化精英的引导下,大众也自觉不自觉地认同了这样的观点:日常生活不值得过,因为人们在其中没有超越的体验,这种生活本身也缺乏更高的意义。从过去的革命到如今“诗意远方”的形象,其实都在宣扬“生活在别处”的理念。虽然这种理念经不起现实的推敲,但它之所以能在今天吸引人们,大概就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东西能让人克服“远方的渴望”。
确实,在“单向度的人”成为主流的社会,很少有人能像古代文人那样活得自由自在。但“活在当下”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难。其实仔细想想,今天人们口中的“活在当下”,也就是“活得自在”,与庄子所说的“逍遥自在”境界,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
庄子所说的“逍遥”,其实就是人生活在适合自己天性的地方,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能力。这种境界,并不是由一个人做了什么,也就是成就的大小来决定的。《庄子·郭象注》中有一句话:人的大小,虽然不同,但放在一个可以知足的地方,则事随其性,各尽所能,各得其所。逍遥亦然,那么,胜败又如何能在这中间分出高下呢?
只要你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做自己能做的事,你就达到了“自由”的境界。庄子笔下的大鹏鸟可以在水上飞三千里,小鸟可以在树间自由活动。但大鹏鸟不能在树间自由活动,小鸟也不能自由地飞上千里。所以,认清自己的处境,是自由的首要条件。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地自由。
所以,逸竹姑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当然不仅仅关乎当下,更关乎你的余生。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早已被文化精英们不屑一顾的“活着”,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其实并没有那么不堪。而如果我们没有像有些人一样拥有很多社会资源,即便得到了我们向往的诗意和远方,也很有可能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读着诗,过着苦日子。
所以,亲爱的逸竹,我们不要再被少数精英所蒙骗了,贬义的“妥协”,中性的“活在当下”,褒义的“洒脱”,其实都是一回事。
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纪德曾说过:“你永远都不会明白,我们付出了多少努力,才对生活产生了兴趣。”武侠小说家金庸的堂兄穆旦也曾这样写道:但如今,突然面对坟墓,我冷眼回首往事,却发现它用曲折灌溉的悲欢离合,都消失在一片永恒的沙漠中。这时我才明白,我所有的努力,只完成了一次平凡的人生。
2016年3月23日星期三21:42,北京影亭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0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