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世界上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琳琅满目,各界教育专家也各有看法:有保守的、严肃的人,认为家庭教育应遵循古人之言,严于律己。子女教育细节; 有创新开明人士认为,家庭教育应该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孩子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宽松、和谐、宽容的家庭环境之上,而不是一味发号施令、重复发号施令。 编辑经常在这些教育文章中迷失方向。 下面这位教育学硕士妈妈的话,确实为家长们理清了思路。 至少客观反映了教育的现实,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任何教育方法都必须把握平衡、适度的原则。 正如我们提倡快乐教育、鼓励孩子天性释放、相信每个孩子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等等,这些耳熟能详、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如果不考虑它们发生的场合,就很容易失败。均适用。 很容易只顾自己,断章取义,造成误解。 今天毛豆妈妈就给大家泼冷水……
翻翻你的朋友圈,你会发现诸如“最好的教育是爱”、“孩子最珍贵的礼物是自由”、“每个孩子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等文章,很大程度上阻碍父母了解真相。 用真正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世界。
第一碗鸡汤,快乐教育
近年来,中国的小学教育被快乐教育洗脑。
请参见:
小学就是这么轻松,四点三十分大家开心结束; 低年级数学课取消,不参加英语高考; 孩子应该经常受到表扬,批评不应该让他们感到尴尬; 孩子们只应该快乐、玩得开心,这样的教育听起来真是太美妙了。 。
教育是一项挑战,需要大量的努力和智慧。 但这种“快乐教育”的结果是:仅仅玩了六年,我就失去了所有基本的礼仪、知识、能力和视野。 个个都心高气傲,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受不了控制,不能吃苦。 ,不能听骂,不能学基本的加减乘除。 我只想问那些正在为孩子减负的家长们,你们的积蓄后面有多少个零,才有底气让孩子在基础教育阶段无脑地玩耍?
谁是第一个给孩子喝“快乐教育”鸡汤的人? 他真的应该被抓住并殴打。
看看日本的教育,看看韩国的高考,再看看提前学习大学课程的欧美精英。 那些说国外教育容易的人,并没有理解通过教育商业化消除的本质。 普通家庭的孩子四点钟就下课,开心地出去玩。 精英阶层的孩子必须花费额外的金钱和精力去购买教育、学习乐器、学习法语,作为进入精英大学教育的垫脚石。 中国的教育体系只看到人民的幸福,却没有考虑其背后的机制。 原本中国的教育在基础教育方面还算扎实,但这一次在武术方面却弄巧成拙了。
当时,笔者本人还是教育厅的一名初级研究员,他聆听教育界的前辈们讨论素质教育的改革。 还记得一位老教育家皱着眉头,一脸倔强地说:“我不同意降低教材的难度,如果这个难度都不能接受,孩子以后还做什么?简直是无稽之谈。” 4点30分放学,懂得教育的家长都带孩子回家补习,但不会补习的家长怎么办,这能减轻教育负担吗?
毕业多年后,我才明白,这是真理,是良心之言。
第二碗鸡汤:充分释放本性
有一年,我和孩子的父亲在一家餐馆吃饭。 隔壁三岁的孩子一刻也没有停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破坏了安静美好的气氛。 我实在受不了了,小声对妈妈说:“你能不能把孩子安静下来?大家都觉得这里很吵。”
孩子妈妈一脸无辜的说道:“小孩子活泼不是天性吗?我们也没有办法。” 呃,好吧,我一脸“你说的很有道理,我无语了。” 悄悄撤退。 孩子的父亲对母亲很粗鲁:“这样的孩子不再解放自己的天性,反而侵犯了别人。”
如今,人们普遍把孩子大声尖叫、粗鲁无礼、抢别人东西、随地大小便等不文明行为视为孩子的天性。 更加自恋的父母会将此视为孩子的真实气质。 但别忘了,父母除了释放孩子的自然本能外,还要教会孩子在公共场合遵守基本底线。 既然你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就必须遵守社会规范。 盲目放纵自由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 自由总是伴随着规则。
另外,不要总听鸡汤讲“自然与自由”。 你必须教导教养。 教育不仅是坚守公共底线,高层次上,更是发自内心的温暖和宽宏,为他人着想,对他人、对自己最大的善意。 孩子有活跃的权利,周围的人也有享受安静、舒适、不受打扰的旅程的权利。 父母首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顽皮的孩子将自己的本性凌驾于社会规则之上。
又一年,我独自带着孩子坐飞机回老家。 坐在我旁边的男人看到这个一两岁的孩子,脸色立刻绷紧,心想这趟旅程又要被一个调皮的孩子吃惨了。 行程进行到一半,看到自己准备充分,孩子也乖巧,没有打扰别人,我就放心了。 只是想让孩子释放自己的本能才叫任性,不给周围的人带来麻烦才叫父母的责任。
第三碗鸡汤:成功与学历无关
中国孩子经常喝这样一碗鸡汤:大学生都在给初中同学打工,小学毕业的都在给博士当老板——所以学历再高也没用,因为他们将来能够为他人工作。 考不上大学也没关系,以后总会成为管理界的奇才。
我一直很好奇这碗鸡汤来自哪个寺庙,直到我看到一个类似的励志帖子:
哪个名单上你认识的人比较多?
第一名单:傅一健、王诗丹、毕媛、林兆堂、王云金、刘子壮、陈航、刘福耀、刘春林。
第二名单: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答案揭晓:前者都是清朝科举状元,但如今已无人知晓。 后者未能入榜,但却被流传千古。 结论是:成功与学历无关。
我们来做个基本算术:有多少人管理初中毕业的大学生? 计算一下几万。 有多少人初中毕业? 亿万。 那么前者很少见吗? 学历与成功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没有学历就成功是小概率事件。 而且,初中毕业后能够在世上打拼的人,一定是人群中的佼佼者,拥有比常人更高的能力和视野,而绝大多数的孩子资质一般。 用这么小的概率事件告诉孩子“不上大学也没关系”,这不是耽误孩子的未来吗?
我有一个同学,他如痴如醉,高中毕业只读了两年大专就去求职,却处处碰壁。 每家人力资源公司都告诉他,招聘的底线是学士学位。 这时他才明白,学历或许不能决定未来的高度,但绝对可以大大提高奋斗的起点。
喜欢用“我的孩子学历不高,但将来能管理大学生”之类的罕见事件来安慰自己的家长,也请仔细阅读这段话:“在路上努力奋斗的人常常令人羡慕”那些找到另一种方式快速到达顶峰的人。” ,抱怨自己太累、太慢,却从来没有想过那条路上有多少荆棘险阻,有多少人在那里摔得粉身碎骨。 ”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孩子(当然也包括我的孩子)来说,拥有学历是普通人通向幸福的坦途。 如果你不上大学,你可能无法成为老板,但给别人打工肯定会很困难。 我喝鸡汤有点醉了。 你能醒来吗?
以上就是中国父母最常喝的三碗鸡汤。 我时常目睹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盼:素质教育就是幸福,孩子的天性应该听话、自由发展,未来一定会成功。
客观事实是:孩子从小就得对他们说“不”,公共底线必须遵守,智力挑战一定有难度,大多数孩子水平一般,超越常人的成功是可遇不可求的。 我们必须经常拿出这些事实来保持警惕。 鸡汤虽好,但不可贪饮。 让我们面对现实吧,用冷水倒在上面然后洗掉会更健康。
本文作者马毛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06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