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陈兴才:教育,少煲些鸡汤

于丹心灵鸡汤文风_心灵鸡汤于丹_心灵鸡汤文化

鸡汤”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启迪”人们,因为它诱惑人们不去思考、不去怀疑、不去简单化。

高中作文教学倾向于使用作文材料,而这些材料大多是鸡汤。 例如,《读者》上发表了一份名为《两个清单》的材料。 内容大致就是有两个列表。 一份名单是傅以简、王士丹等清代十位科举状元; 第二个名单是曹雪芹、胡雪岩等清代十大失败学者。 作者表示,询问了很多人后,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第一个名单,但大多数人都知道第二个名单。 文章的主题是:起点赢,不等于终点赢; 起点低的人要懂得不要气馁。 面对这种鸡汤食材,同学们要做的就是煮一碗励志鸡汤。 其实这个材料本身就很有问题:首先,它的采样被称为“幸存者偏差”。 更何况这十位状元居然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就失败学者而言,资料中只看到这十位名人。 成功的人封锁了像孔乙己这样结局的人的十倍。 从这样一个不可靠的故事中衍生出来的真相到底有多少真实性呢? 这种鸡汤培养学生不需动脑筋,揣摩意义(材料)的能力; 如果这个学生以后想一想,他就会评判教育者所提供的所谓教育——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谎言。 就鸡汤的品类而言,励志学、成功学、苦难学最为常见。 学生写文章时,特别喜欢把受尽折磨的太史公、倒霉的苏轼等名人叫来开会。 最终达成的“共识”是,苦难使他们成功。 说白了,《二巴经》的“道理”是对的,但它并不关心苦难与成功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更忽视了苦难毁掉了无数生命、幸福乃至人类文明的事实。

教师阅读也是一个流行的话语场,比如“阅读是一种修行”、“阅读改善人生”等。其实,阅读并没有那么深刻和华丽,它是学习、体验和思考,纯粹是个人的和安静的行为。 你可以在床上、在厕所、在车里、或者在听无聊的报告时做。 如果需要颁布法令或者被催促的话,那就不太有趣了。 然而,也有一些好读者,喜欢“讲故事”、“展示书籍”,经常组织读书报告会或“XX优雅聚会”。 我很不愿意参与这些事情。 一来我因为不读书而害羞,二来我总觉得这种行为太过优雅,让人不舒服。 更重要的是,对于教育工作者,包括学校来说,读书是常态。 如果非要以“读书节”、“读书聚会”的层面来举办,总是一种奇怪的存在。 而且,我还发现,那些喜欢读书集体活动的人,会发布很多书单,尤其是鸡汤书单,并且经常按照畅销书单来排列自己的桌面书架。 有一次,一位好老师让我推荐一些作家。 我猜想《被压迫者的教育》、《乌托邦》、《人群》之类的不是他们喜欢的,就顺着他们的喜好,胡言乱语了几句:秋雨遇丹、姜寻讲的是国家和平。”过了一会儿,他们说读起来很有趣,我也摆脱了原来不友善的感觉。

很多名师也擅长给灵魂喝鸡汤,如“没有灵魂的教育只是耍流氓”、“语文是感情的绽放”、“语文是在思想与诗歌之间”。 普通老师听了这句话,可能会成为“粉丝”。 上面那一位,哇,好空灵,好有艺术感。 问题是,什么是深入灵魂的课堂? 深90%和浅30%有什么区别? 教育教学更多的是在常识轨道上进行具体而巧妙的工作。 有的名师,不擅长具体事物,只擅长灵魂。 教育界有很多魂师,他们的“好话”非常好听。 至于被利用、被教导,那就不好说了。

通俗地说,教育鸡汤的本质在于洗脑、装扮、放弃质疑,而不是让思考、分析、质疑、自省成为人的成长装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4919.html

投资最怕喝鸡汤,戒了吧
« 上一篇 2023-10-08
程哲琛:黄金投资者们,你真的需要这碗“鸡汤”
下一篇 » 2023-10-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