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路遥《人生》与“苏东坡式”心灵鸡汤

生命往往就像时代浪潮中的一粒沙。 扔到哪里取决于许多个人无法控制的因素。

你无法选择你的出生地,你无法选择你的家庭,你无法选择你的基因测序......

所谓人生而平等,是指人格平等。 平民和贵族都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命尊严。 他们都是神的儿子。

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制度设计应努力消除人为的不平等。 它让每个人通过后天的奋斗和实践,成为更好的自己。

秦国宰相李斯年轻时,就发现人生如鼠。 如果它不在厕所里,那就在谷仓里。 于是他刻苦学习,制定应急计划,不择手段,努力工作,终于成为了一位很受人爱戴的大臣的“硕鼠”。 没想到,在所有机制耗尽之后,他的生命却被一把断头台从中间砍断了。

根据路遥小说《人生》改编的电视剧《人生之路》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

我有一点冲动,想重读《人生》。 我又重读了柳青的《创业史》和君清的《黎明河畔》。 重读带来的感受与第一次阅读完全不同。 不知道这次重读会有怎样的体验呢?

心灵鸡汤谁写的_鸡汤心灵文案_鸡汤心灵短句

记得第一次读《人生》是在四川大学读书时。

我出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 上大学不像今天。 高中毕业后,我直接参加高考,进入了大学。 那时,大学都关闭了,没有机会参加高考。 农村青年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就是参军。 于是,他于1974年入伍,四年后考入解放军报办的新闻训练班。 半年后毕业,他的口袋从两个变成了四个(士兵制服只有两个口袋,军官制服有四个口袋)。 随后他有幸留在了军队最高级别的新闻媒体——特殊历史时期被誉为“两报一刊”之一的《军事日报》,担任编辑、记者。 我已经工作近五年了。 为了摆脱没有高等教育文凭的耻辱,我带薪去四川大学兼职学习。 另外三位同事也同时前往四川大学学习。 我们班有一个现在年轻人都觉得奇怪的名字,那就是“新闻干部特训班”。 学员主要来自四川当地新闻出版部门,也有少量外媒人员。 比如,军事报的有4人,中国青年报的有1人。 有点类似于当时一些大学举办的作家班。 入学还必须通过考试。 四位同事中,一位住在成都,放学后回家居住。 我和另外两个同事是外地来的,住在离学校几公里远的空军招待所的一个房间里。 上下课都是骑自行车。

这是一个奇怪的夜晚,已经十点多了,灯已经灭了。 我应该睡觉休息,这样我就有足够的精力去应付第二天的课程。 然而三人却丝毫不困,躺在自家的蚊帐里聊着夜话。 原因是他们刚刚读了路遥的小说《人生》。 我是从《收获》里看到的。 首先,一位热爱文学的杨姓同事读了这本书,然后推荐给我们两个。 我们聊了什么,我记不太清了。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我们都是“高加林”。 我们和高加林的经历几乎一样:他来自农村,然后通过参军、写报告,终于摆脱了插秧、割麦、挑粪的命运,成为了一名农民。 据说,都这个年纪了,还天天和20岁的本科生一起上课,真是尴尬啊! 当时我28岁,另外两位同事也快40岁了。 这个班的学生年龄有20多岁的,有40多岁的。 奇怪的一代,奇怪的命运,奇怪的情感经历,这部小说同时“击中”了我们的心。 虽然我们都热爱文学,但是我们对文学的理解却是模糊的。 我们聊天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自己看小说的经历和直观感受。

心灵鸡汤谁写的_鸡汤心灵短句_鸡汤心灵文案

“生活”

几十年过去了。 重读不会局限于入座的人生经历。 你可以用严厉的眼光来审视这部曾经轰动一时的作品。 我不知道有多少作品曾经家喻户晓,却经不起卡尔维诺所说的“重读”。 “重读”是衡量一部文学作品能否成为经典的一把屡试不爽的标尺。 它也是任何作家都无法回避的无情统治者。

我记得索尔·贝娄说过的话:“如果生命不能燃烧,就让它腐烂吧。” 路遥就是这样一个“宁烂不烧”的作家。 他用什么材料来燃烧? 是木柴和麦秆吗? 是汽油和天然气吗? 当然不是,他的燃点是从个体生活的“痛点”产生的,触及整个社会的“痛点”。 有“痛点”的文学才是有力量的文学、有持久生命力的文学。 这是文学的起点,但绝对不是终点。

不能“燃烧”的文学,将“腐烂”成为其必然的归宿。

进一步延伸,如果对外表达“痛点”,那就表现为作者的“诚意”。 “诚”是“痛”的表面,“痛”是“诚”的内在含义。 正如元好问所说:“诚为诗之本,诚出于心,诗出于诚,诗出于言”。 袁弘道也阐述过同样的观念:“吐者不诚,而后听其言。”何宜孙也作过类似的评论:“行文必以朴实诚为本,而后感情而实。”写作时,旁观事物,移题换客,恍惚离奇,鬼神莫测。 譬如镜中西施,人物皆美,雪夜梅花,香色不可辨。”

说白了,这似乎是文学中的常识。 但有多少作家,那些渴望成名的作家,却迷失了常识呢? 多少曾经笼罩在聚光灯下的文学“大师”很快就淹没在了时间的烟尘之中。 很多人以为自己是在攀登一座山峰,却不知道自己是在从污水沟里滑下来……

心灵鸡汤谁写的_鸡汤心灵短句_鸡汤心灵文案

《人生之路》剧照

路遥让我想起了历史上另一个伟大的文学V。

近年来,宋代文化受到极大关注,宋代文学巨匠东坡先生也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反复书写、言说、传播的对象。 但令人遗憾的是,苏东坡被描绘成一个天生的“乐天派”、一个沉醉于美食的“吃货”、一个道德完美的人。 总之,一切都很完美,没有任何缺陷。 看来,如果东坡转移到现在的世界,他会是一个脱口秀式的娱乐明星,一个堪比晋江大厨的烹饪大师。

苏东坡正在被熬成一锅高档的心灵鸡汤,来安慰那些在生活中遭受各种挫折和挫折的人。 就像几年前,有人把《论语》做成了心灵鸡汤。 余某并不反对喝真正的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在大众传播中有着广泛的心理需求。 有位名医不是曾经提倡大家多吃蛋白质来增加免疫力吗? 我担心的是人工心灵鸡汤里掺了太多“鸡精”或“添加剂”。 饮酒过多不仅无助于安抚心灵,还会加重对心脏的伤害。

有人被这道“鸡汤”迷住了,梦想着穿越到北宋,与东坡相聚。 殊不知,如果真经历了,苏东坡的苦水你可能喝够了,但你却写不出什么像样的诗来。

“乐天派”、“美食家”的苏东坡深入人心,但真正的苏东坡却笼罩在虚幻的迷雾之中。

苏东坡的一生与他的文学创作有何同构关系?

他在《自题金山肖像》一诗中,对自己的一生做了准确的总结:“心如灰树,身如无系之舟,问君一生功绩黄舟,惠州、儋州。” (《宋稗子》)(雷条》卷七)苏东坡一生的特点是少有成就,屡屡受挫和痛苦,黄州、惠州、儋州是他被贬、流放的地方,这三个流放地,也是和其他人一样,占据了他一生的黄金岁月。“心如灰树”,你可以感受到东坡内心对自己所处的时代的绝望,到处都看不到一丝“乐观”的痕迹。然而,有些人却转了过来。这首诗成了鸡汤,把“不系船”大做文章。啊,你看,苏东坡虽然受尽磨难,却依然如无绳之舟,自由自在地飘荡,多么洒脱的人生境界啊!我为何不明白,这“不系船”是一种无奈,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状态,谁能预料到,无绳小船,何时会被巨浪翻覆?被漩涡卷走到了荒无人烟的地方?还是被风吹雨打,砸成了碎片?

当苏东坡从湖州被捕前往京都时,他试图跳河自杀。 他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他想念他这个亲如兄妹的哥哥苏澈。 当接到贬谪徽州的圣旨时,东坡的精神几近崩溃。 他到镇江金山寺探望好友佛印和尚,寻求心灵的慰藉。 佛印说了一句偈,似乎给了东坡一些启示。 东坡到达惠州后,佛印和尚不确定东坡能否承受打击,就写了一封信,让人一路步行到惠州。 如果今天的人们还有慈悲心和同情心,最好正视东坡苦难的一生,从他苦难的一生和时代中感悟,从而增强面对苦难的坚韧和勇气。

东坡先生无疑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学奇才。 他所有的优秀诗篇都是在痛苦和逆境时期写成的。 他在苦难的池塘里培育出文学的珍珠。 普通人如果遇到同样的挫折,不但写不出诗,甚至可能用绳子自尽,或者默默吞下粗粮来承受痛苦。 这里不妨以东坡的诗书集《韩诗帖》为例。 此件稀世珍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多年前去台湾旅游时,曾想一睹它的真容,但始终没有机会:

来到黄州已经三天了。 每年我都想珍惜春天,但又不想春天过去了才后悔。 今年又下大雨,两个月秋色萧瑟。 我躺下来,闻着海棠花、泥土和雪的味道。 偷偷地偷偷溜走,半夜的威力确实很大。 他是一个患病的年轻人,自从发病以来,他的胡子已经变白了。

第二

春水即将入屋,雨却不断下。 小屋就像是雾水云海中的渔船。 空荡荡的厨房用来煮冷菜,破烂的灶台用来烧湿芦苇。 我不知道这是冷食,但我看到一只鸟拿着一张纸。 王门深九层,陵墓千里之外。 亦料路穷,骨灰不起。 (《苏东坡全集》卷二十一)

“今年又下大雨,两个月秋色萧瑟。” 本应是万物生长、繁盛的大好时光,但作者看到的却是连绵不断的“苦雨”,春景如秋一般“萧瑟”。 这种感觉和场景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他是一个生病的年轻人,自从发病以来,他的胡子和头发都变白了。” 他年纪不老,却饱受旧病困扰,须发皆白。 老天为何如此折磨这位文学天才? “空厨房用来煮冷菜,破灶用来煮湿芦苇。” 曾经名噪一时的朝臣大臣如今生活在朝堂之中,过着怎样悲惨的生活? “我也想哭,因为我太穷了,买不起。” 我很想效仿竹林七贤,坐在没有未来的路边放声大哭,但我哭不出来。 这里再次出现了“死灰”的绝望形象。 请问各位读者,你能在这里找到半根“乐观主义者”的头发吗?

如果他是一个“乐天派”,就应该写“来黄州,尝三寒”。 “路穷,必有路,未来可期”。 这样看来,这还是苏东坡吗? 这还是大名鼎鼎的“韩食铁”吗?

当然,苏东坡也有快乐的时刻,有为皇帝起草圣旨的时候,有在庙里大议的时候,有在密州打猎的时候,有在湖边嫖妓的时候……大家会很高兴。

没有必要创造一个虚幻的苏东坡来麻醉和误导人们,让苏东坡的灵魂在天上嘲笑近千年后的我们是多么的浅薄和无知。

历经“黄州、惠州、儋州”的磨难,苏轼仍然活到了66岁,在北归途中病逝。 他的精神背景最了不起的是他可以在儒释道之间自由转换。 当命运要求他忧国忧民时,他立即振作起来,成为一名直言不讳、尽职尽责的大臣; 当他遇到挫折,从高门跌落到谷底时,老庄的《挚爱》支撑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至于他最伟大的诗作,则是他一生的“痛点”所烧成的“秦汉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大厦。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此看来,从苏东坡的《冷食帖》到路遥的《人生》,他们令人震惊的艺术水准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最好的“心灵鸡汤”应该是一种伟大的人文精神,一种关心世界的意识,一种珍视自己和他人生命价值的博大胸怀和宽容,一种无所畏惧的精神。邪恶,有着强烈的善意和对美永恒的执着和追求。

建议喜欢苏东坡的读者不要去嚼别人嚼过的馒头,而要读他的原创经典。 如果真想了解苏东坡的真实人生,除了阅读他的诗词之外,孔繁蠡先生数十年心血编撰的《苏轼年谱》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回到路遥的《人生》,这次重读的感觉比前几次都要好。 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经受了几十年时间的考验,其吸引力依然不减。 陕北黄土地的土味,高加林的无奈,城乡贫富差距带来的心理挣扎,巧珍对爱情的热烈向往,高加林父母不得不擦干泪水和笑容的故事面对村干部的“打压”。 项影感受到的挫败和扭曲……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触手可及。 尽管生活的形态在不断变化,但小说核心所传达的直达人心的力量却不断地感动着我们。

当我读到这段文字时,真是让人想哭。 高加林的私人教职被大队书记利用关系解除了,取而代之的是能力平平的儿子。 高加林答应写一封投诉信——

父亲高玉德碧看到儿子捡起家具杀人,甚至惊慌失措。 他紧紧按着儿子光秃秃的手臂,哀求他:“我的小老头!你千万别惹上这种麻烦!天塌地陷!公社、县城都在践踏地面。你告他吧,如果你你什么都别站出来,你就能掐死我们!我年纪大了,无力抗争;你还年轻,经不起别人的报复。你绝对不能这样做……”父亲还哭着说:“听着!你不但不敢告人,以后见到明楼(大队书记)还会主动叫叔叔!别低头,笑一笑。” !现在人们肯定会关注我们了,这是什么态度啊!” (路遥《人生》第一章)

真是令人心碎。 这里有蚂蚁般的下层农民的痛苦、无奈、利弊的权衡、生存方法……这不是必须要做的,但面对石头压榨却不得不做在头骨上。

所以我也建议喜欢追剧的观众也去看一下原著小说。 文字所表达的多样意义、想象空间、土壤深处散发出的气息,往往是图像所无法替代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0666.html

鸡汤文和负能量段子 哪个有毒?
« 上一篇 2023-12-30
爱情语录心灵鸡汤:晒自己照片的霸气句子,文艺个性,万里挑一!
下一篇 » 2023-12-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