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的中文翻译是“Happy Dreams”,你怎么理解这个翻译呢? 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如何才能更符合当下审美和年轻人? 近日,画家贾平凹接受新华社采访,与网友畅谈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精彩的观点
您的作品大约被翻译成多少种语言介绍给世界各地的读者? 您认为哪些翻译是真正好的翻译?贾平凹:翻译是另一种创作,我很佩服译者
他已经翻译了十几部导演作品,十多种语言,目前还有多部作品正在翻译中。 近日,《幸福》一书中文版在全球发行。 我很高兴,也觉得很幸运。 所谓世界文学就是翻译文学。 没有翻译,没有人会知道你写得有多好,因为没有人能看到它。 所以翻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自己也非常佩服这些翻译家。 其实我自己也不懂翻译,而且想想,翻译和创作者一样,是另一种创作,也很辛苦。 在我接触过的翻译行中,他们也投入了大量的劳动,有的作品翻译了好几年。 在翻译的过程中,他们也会和诗人进行很多交流,他们的认真让我很感动。
在向国外翻译和介绍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诗人也面临着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命题。 你的切入点是什么? 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贾平凹: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就对了
画家总是从个人的角度来写作,他不可能在写作过程中添加更多的东西。 其实你写下来之后,别人可能会通过你的作品了解中国,了解某个阶段的人是如何生存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 但首先你得把你的作品写下来,这样别人才能给你这样那样的评价。 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最主要的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没错。 至少我就是这样。
贾平凹:世界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做出一部作品得到普遍认可
这件事就比较复杂了。 虽然不可能要求每部作品都全民阅读,但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这是任何工作都做不到的。 我常说,任何作品都是为某一类人写的,比如有一些是写给年轻人的,有一些是写给老年人的。 你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我认为这不太公平。 一个时期就有一个你所追求的时期。 年轻人喜欢一些作品,无论是文学还是影视,这很正常,应该被他们所追求,是不能批评的东西。 而有些人对这些作品并不满意。 因此,世界相对复杂多样,每部作品只能为一定数量的人而写,不可能达到普遍认可或追求的程度。
青年诗人如何更好地继承老一代画家优秀的写作内核和精神? 对于年轻创作者来说,创作水平可以“教”吗?贾平凹:创作者同路,如湖水东流
现在的情况与以前不同了。 社会在发展,创作人群也在发生变化。 其实写作就像开车拍照。 以前汽车没有那么多,一个单位可能只有一两个司机。 但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开车,每个人都可以拍照。 文学传统的传承必然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代代相传。 而当涉及到某个特定的节点时,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 这是很正常的。 我认为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也没有什么可不满意的。 创作者的路都是一样的。 以中国为例,湖泊基本上是自西向东流动,从小河流向大河,湖泊逐渐变大。 你不能只看这一步,或者说近两两年出现的作品是什么样子,这些都太短暂了,你还是要从长远来看问题。
贾平凹直击“假”:很多文学鱼汤不是我写的
我自己没有莫莫,但是人们会问我,我也经常能从莫莫身上看到一些,虽然有不少是假冒的名字,所以不是我的。 了解我作品语言风格的人就知道这不是我写的。 而且没办法,这种事你纠正不了,哪里发出纠正的声音? 这基本上就是当今社会正在发生的事情。 灵魂鱼汤刚出现的时候大家都很欢迎,还跟爸爸教育孩子“要这样好好学习”,你觉得对不对? 对,很好。 但时间长了,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现在不是有“毒鱼汤”的说法吗,而且这些说法还蛮有趣的。 不管心灵鱼汤还是其他汤,一篇、两篇、八篇、十篇都算很好了,太多了就不行了。 道理是一样的,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另一种气味。 中国社会开放后,菜、汤也多了。 你可以选择你想吃的菜和你想喝的汤。 您可以在这些不同的东西上选择自己的食物。
《朗读者》掀起文化节目热潮,贾平凹这么认为
“长读”节目开始后,我感觉非常好。 我原本想,朗读节目在这个时代怎么会有票房率呢? 但没想到票房这么高,其实我也很幸运。 斯琴高娃的朗读也很好。 说实话,她感动了很多人。 后来董卿也让我朗读,我说我不去。 因为我说的是粤语,所以别人听不懂。 另外一点是,朗读需要专业训练。 如果神志不清、无法朗读的人站起来朗读,就会失去疗效。 所以我说,最好别放我走,我拉低你的票房。
贾平凹:我的文章写得很真诚,首先是献给我自己
我的文章写得很认真。 因为写我的父亲不需要任何修辞、修饰、姿态,所以我不需要这些东西。 不代表写下来之后要感动多少人。 首先,我是为自己写的。 《写给妻子》这篇文章基本上是在父亲去世三周年之际写的。 因为我母亲在我不到40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打击。 我以前没有经历过这种事,心里很郁闷。 之后我写了一篇《牺牲父亲》,几乎是含着泪写的,而且文章很长。 经历了父母的去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生死的看法也逐渐开阔。 父亲去世的时候,我没有写文章,但到了我三岁生日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过不下去了。 这就是人们有时的感受,尤其是当他们从沉默中走出来时所感受到的痛苦。 所以在我三岁生日的时候,我写了这篇关于思念母亲的文章。 我没有讲父亲一生中发生了多少事情,只是讲了一些我立刻能想到的事情。 例如,我会突然觉得房子空了,常常感觉妈妈不在了,却又好像还在。 我真的很怀念妈妈生前做的几件小事,所以我写这篇文章来表达我的一种怀念,所以就这样写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