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读书晓波。 今天我们开始分享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理解生命》。 在分享这本书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阿德勒的一些事情。 心理学领域有三位大师,一位是弗洛伊德,一位是荣格,一位是阿德勒。 阿德勒1870年出生于奥地利,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创始人。 他追随弗洛伊德探索神经症问题,但他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第一人。 反对弗洛伊德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关于弗洛伊德与阿德勒思想的差异,总体来说,弗洛伊德的思想强调性欲、潜意识、非理性的一面。 阿德勒更强调社会对个人的影响,而弗洛伊德更强调独立的个人。 阿德勒强调个体意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注重理性的一面。 弗洛伊德后期,他把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结为“性本能”,是与生俱来的、不可改变的; 与弗洛伊德近乎宿命论的假设相比,阿德勒强调人们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改变人格。 听起来后者显然更加乐观和鼓舞人心。 有人戏称阿德勒为“心灵鸡汤鼻祖”。
阿德勒有很多作品。 其实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或者读过《自卑与超越》,还有《人性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命》、《理解生命》这本书我想分享今天等等。 在进一步接受叔本华的生命意志理论和尼采的权力意志理论后,他改造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将精神分析从生物学导向的自我转向社会文化导向的自我心理学。 对西方心理学后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如下:
首先,阿德勒的思想以“自卑感”和“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强调社会意识的重要性,即强调社会关系对个体自我的塑造。 阿德勒认为,人类的行为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 人类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合作。
其次,阿德勒强调,每个人的人格是一个整体,是由各种动机、特质、兴趣、价值观组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们相互影响、塑造。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这三个部分各不相同,各司其职。
第三,阿德勒心理学继承了叔本华的“意志论”和尼采的“超人哲学”。 他认为人是有意识的存在,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有意识的行为,而不是有意识的行为。 正如弗洛伊德认为,大多数人类活动都受到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影响和控制。
第四,阿德勒强调了未来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他认为,人既然有意识,就能够意识到未来的各种情况,并做出某种计划。 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阿德勒也承认过去的经历对人的行为有影响,但他认为这并不是决定性的。 这显然是与弗洛伊德相反的。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几乎所有的行为都源于性本能。
第五,个体心理学认为,性只是人类行为的驱动因素之一。 阿德勒并没有完全否认性的作用。 但他认为,性在决定人类行为方面只发挥了很小的作用。 他认为,真正影响人们行为的是人们的社会需求。
阿德勒一生的主要事件:
1870 出生于维也纳郊区,犹太父母的次子
1898年 出版《定制贸易健康手册》
1902 年会见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1904年成为新教徒
1910年担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
1911 成为奥地利公民; 同年从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辞职
1923 年在牛津国际心理学大会上的演讲
1924年成为维也纳教育学院讲师; 同年赴美国游学讲学
1929年成为神经症诊所的医学专家; 同年,他成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
1930 接受“维也纳公民”称号
1932年开始在美国长岛医学院任教
1934年移居美国
1937 年 5 月 28 日,他在前往苏格兰阿伯丁演讲的途中因心脏病去世。
简单介绍完阿德勒的大致情况,让我们回到《理解生命》这本书。 这本书的英文版于 1927 年出版,即阿德勒去世前 10 年。 这本书虽然不长,但基本涵盖了个体心理学的主要原理。 这是一本了解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全貌不可多得的好书。
首先我们来说说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自卑感。
阿德勒说,自卑感和努力获得优越感是所有人的共同点。 人类的自卑感来自于生物学,或者说是一种生物本能。 人都会生、老、病、死,每个人都有对死亡的恐惧。 正是这种对生、老、病、死的恐惧,让我们在自然面前产生了一种天然的自卑感。 但在阿德勒看来,自卑不是消极的,过度自卑是消极的,合理的自卑是积极的。
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杀不死我们的,将使我们更强大。 人们往往会从自卑感转向优越感。 比如为了避免生、老、病、死,我们积极提高医疗水平,我们积极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等等,这些都是自卑感的积极作用。 事实上,我们一生都在与自卑作斗争。 奋斗感。
自卑感有哪些表现? 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卑,超越自卑,走向更健康、更优秀的人生? 我们下一篇文章继续聊吧。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31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