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暖新闻:有温度的正能量新闻,讲述普通人真善美的人性故事

鸡汤心灵短文_鸡汤心灵朋友圈_微信热文心灵鸡汤

全文3564字

阅读时间:约15分钟

不同于硬新闻、软新闻,温暖新闻在新闻学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凤凰新闻网于2015年4月推出了《温暖新闻》栏目,当时就将栏目定位为温暖新闻栏目,社会新闻栏目主要报道温暖、正面的新闻。

温暖新闻有以下几个特点:1、温暖新闻首先是新闻,具有新闻的客观真实特征。2、温暖新闻是温暖的新闻,主题积极向上,温暖新闻报道能使受众深受启发、深受激励。3、温暖新闻一般不报道“高端”的先进典型,而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报道普通人的好事,讲述普通人的真善美故事。

在当前媒介多元化发展、部分媒体过分关注社会阴暗面的背景下,温暖新闻的出现,体现了新闻媒体工作者的良知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努力。

鸡汤心灵短文_微信热文心灵鸡汤_鸡汤心灵朋友圈

暖新闻案例分析——以人民日报新媒体为例

随着温暖新闻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不少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开始开设温暖新闻专栏。纵观这些专栏推出的温暖新闻,大部分都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转载,报道内容以民生新闻为主,内容涵盖国内外,图文并茂,专题报道种类繁多。笔者以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的温暖新闻为例,分析报道选题类型。

歌颂社会真谛。用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善举,体现真善美的社会风尚。如《谁认识这个外卖小哥?他在小区跑步的画面火了》(2018年8月2日)、《一元午餐》引发热议。《景区回应:我们去年就开始了,还会继续做下去》(2018年10月5日发表)《高速公路上,一女孩跳车一路狂奔救三人》(2018年9月28日发表)。

构建社会互助的人文精神。如《陌生女子半夜为急救男护士订外卖 附“奇怪”字条》(2018年7月14日)、《斑马线司机给小学生让路 他回礼以表感谢》(2018年9月17日刊)《地铁乘客吐痰 新兵出手》(2018年9月17日刊)《“我送你回家!”贴心出租车司机雨夜劝自杀女孩回家》(2018年8月27日刊)等。

赞扬敬业精神。用一个普通人在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事迹,释放温暖,为社会带来正能量。如《连续抗洪20多个小时后,她倚栏休息,这张工作照刷爆朋友圈!》(2018年7月17日)《理发师李竹萍25年带出300名聋哑徒弟——无声剪发的美》(2018年6月21日)等。

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故事,如《90后小伙徒步川藏线捡垃圾:最美净土是你心间》(2018年7月10日刊)《金毛犬晕倒不抛弃女主人,破例全程跟随救援车》(2018年8月11日刊)《警员假装晕倒,警犬为其做心肺复苏》(2018年6月27日刊)。

还有一些来自国外的奇闻异事,即使带有一些政治色彩,也散发着温暖社会的温暖。如《国务院侨办在毛里求斯义诊获赞民众排队就诊》(2015年7月16日)《日本孤儿自费出书,记录中国人民的温暖与善良》(2015年6月23日)。

总结以上几种温暖新闻类型,我们可以看出,温暖新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所选新闻内容温暖、有故事性、鼓舞人心,从普通人平凡的善举出发,讲述温暖的故事,释放社会正能量。

鸡汤心灵朋友圈_鸡汤心灵短文_微信热文心灵鸡汤

温馨新闻的社会功能

美国学者CR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探析》一书中提出了大众传播的四大功能,即环境监测、解释与调节、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当前,我国新闻宣传坚持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的重要原则,推出温馨新闻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讲述人性的真善美,对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暖心新闻具有社会整合功能。美国政治评论家李普曼认为,大众传播所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不仅制约着人们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们的认知行为对现实环境产生影响。所谓信息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像式再现,而是媒体对符号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构后呈现给人们的环境。它为社会营造出“充满爱心、温暖、积极向上”的模拟环境,使人性的真善美得以广泛传播,有效缓解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体现了“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新闻舆论观。

2、温馨新闻具有满足受众心理需求的功能。温馨新闻能唤起受众的积极情绪,影响大众,温暖社会。温馨新闻充满人性与正能量,符合现代受众的心理需求。“使用-满足”理论要求我们分析受众的需求,考察大众传播给受众带来的益处。当前,受低俗信息泛滥的影响,受众往往对那些低俗新闻更加关注,产生好奇心和从众心理。但受众使用媒介的目的不同,受众对温馨新闻有强烈的需求,温馨新闻的出现正好满足了受众追求真善美、寻找群体认同的需求,受众通过温馨新闻重建满足感和群体认同,有利于构建社会共识。

3、温暖新闻体现的是传播者负责任的形象。当前,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为了吸引受众,把新闻低俗化。作为新闻传播者,不能一味地用炒作、传播低俗新闻来吸引受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努力做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而温暖新闻正是这一新闻理念的践行者。

微信热文心灵鸡汤_鸡汤心灵朋友圈_鸡汤心灵短文

温暖新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不少新闻媒体开始注重报道温暖新闻,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温暖新闻的报道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违背了温暖新闻传播本身的初衷,影响了传播效果。

1、“点赞”现象严重。当前,信息传播进入“看图时代”,一些新闻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和点击量,常常用一些吸引眼球的标题来迎合受众的好奇心和刺激感。“点赞”等常见病已走入暖心新闻报道中。如《美女深夜发高烧,外卖小哥跑10公里帮她买药》《女子假装怀孕在家躲8个月!真相让人心碎又让人暖心》。两则新闻报道中,人物的故事原本就很感人,但标题却用“美女”、“女子假装怀孕”等字眼制造噱头,让人反感。

2、报道内容流于表面、模式单一。不少媒体在报道温馨新闻的过程中,存在着操作模式过于单一的问题,大部分温馨新闻都是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呈现,对年轻受众的吸引力不大,另外,这些温馨新闻的报道内容高度同质化,报道只讨论事实,流于表面,没有认真探究新闻背后的深层含义,有的刻意渲染人物事迹,有的夸张过度,有的把新闻写成心灵鸡汤,长此以往,观众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3、误读温暖,只为温暖而温暖。每一条温暖新闻都有特定的主题,多为亲情、爱情、友情等,但部分媒体在报道中没有很好地解读温暖新闻,刻意为温暖而给新闻披上温暖的外衣。

鸡汤心灵朋友圈_鸡汤心灵短文_微信热文心灵鸡汤

如何撰写温暖新闻

1、坚持内容为王,提升暖心新闻品质。进入网络阅读时代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内容为王”这个理念产生怀疑,认为与技术、传播渠道、资本力量相比,内容比新闻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力微不足道。这是对新闻发展趋势的错误认识。在浮躁声浪的时代,媒体更应坚持“内容为王”,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提升深度与广度。澎湃新闻《守护长江源6年:从恋爱到结婚,希望捡回所有的垃圾》一文,不仅讲述了刘洋、刘喜丹在长江源捡垃圾6年的感人故事,还讲述了他们二人的故事,刻画了长江源绿色小站那群不为人知的志愿者。这样温暖、内容好的新闻,才真正能触动人心、传递温暖,更能鼓舞人心。

2、加快媒体​​融合,扩大温暖新闻影响力。在“互联网+”媒体融合时代,单靠简单的文字报道远远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新闻媒体应适应社交化、移动化信息传播趋势,创新温暖新闻传播方式,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提升温暖新闻影响力。中国青年报社《温暖新闻周刊》不仅采用文字报道的传播方式,还采用了图片报道、评论报道、个人访谈、每周温暖新闻、互动评论等呈现方式。同时,《温暖新闻周刊》头条还链接H5、相关视频,受众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深入了解文章等。在报道温暖新闻过程中,要注意利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扩大温暖新闻传播影响力,放大好人好事效应。

3、坚持新闻真实性,推动温暖新闻发展。温暖新闻要以客观真实的事件报道为出发点,展现人性中真善美的故事,从而达到重建良好社会风气的传播效果。同时,新闻从业者也需要提高自身媒介素养,避免对新闻温暖性产生误判,也要自觉杜绝新闻鸡汤化或者为了温暖而粉饰新闻,从而推动温暖新闻更好地发展。

4、推动联盟共建,提升温暖新闻传播力。目前,温暖新闻在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都有传播,但还没有形成集群效应,其传播影响力的辐射范围还不是很广。传统媒体、新媒体与自媒体、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线上线下媒体要加强交流合作,共建联盟,资源共享,集群化、规模化传播温暖。2015年6月,在暖新闻成立两个月后,凤凰资讯网就与钱江晚报、南方都市报、新民晚报、光明在线、大河报、新华社新媒体中心等新闻媒体展开合作,在新闻投稿、新闻传播、信息交流等方面与其他媒体合作建设温暖新闻专栏,形成温暖新闻集群效应,在更大范围内营造温暖新闻报道氛围,提升温暖新闻传播力,推动温暖新闻规模化发展模式。

微信热文心灵鸡汤_鸡汤心灵朋友圈_鸡汤心灵短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5031.html

玩微信别太投入,微信群的利弊你知道吗?
« 上一篇 2024-09-10
选择决定人生:从骑车上学到汽车事故,每个决定都影响着我们的命运
下一篇 » 2024-09-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