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杨先生的我们仨:人生赢家的启示与心灵滋养

我只看过杨老师的两本书,《行走在生命的边缘》和《我们仨》。这两本书是离学术最远、最贴近生活的。《我们仨》是我的安慰剂、成功故事、心灵鸡汤。我知道这三个词现在已经成为“贬义词”,但说实话,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所得到的滋养。

我从来不会看完书就写评论,就像看到一个很有男人味的帅哥,幻想着跟这个人谈恋爱、做爱,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说的。看完《我们仨》写评论,吐露对杨先生的感受,只是把笑妈一家的你们当成我最好的朋友,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

初读《立志》:写作是唯一可以干到90岁的职业

在我心中,人生赢家首先是活得足够长的人。自从我16岁那年奶奶去世后,我身边最亲近的人也相继去世。所谓死亡,就是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日子和可能,突然间,就与你无关了。这是悲剧。进入新中国的民国名媛林徽因,三十多岁便饱受病痛折磨,51岁便去世了,远不如105岁的杨绛和99岁的冰心。她那光鲜亮丽、生机勃勃的一生,是否透支了自己的寿命?谁又能说得准呢?

如果你能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直到死去,你已经赢了90分。如果你有机会和自己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那么你的人生就会有100%的幸福。这是我的人生观,在看《我们仨》之前,我对这个人生观并不是很清晰。

2013年第一次读《我们仨》,晚上泪水打湿了半个枕巾,杨先生坦诚的分享让我明白了写作的得与失。

在最需要钱的时候辞去校长职务

上海沦陷期间,28岁的杨绛出任振华中学校长,一年后她决定辞职,两年后顺利辞职。“只要我继续干下去,一切都会很顺利。辞职就像逆水行舟、逆风前行,每一步都很艰难。但我辞职了。当时我需要工作,需要薪水。我放弃了中学校长的工作,去做了一名小学代课教师。这不是不得已,而是我的选择。”

“我想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我不敢这么说,甚至不敢想,但我知道,我绝对不想当校长。”

此后八年(1940年至解放前),一家人住在拉培德路钱家。不做校长的杨绛在工部局半日制小学当代课老师,挣三斗米,业余时间写剧本,在公交车上打瞌睡,把好工作放弃了。几年后,杨先生业余时间写的剧本《满意》和《造假》成功上演。1947年,钱钟书的《围城》出版,卖得很好。一家人终于熬过了那段艰苦的日子。

为了逃避开会,我愿意在清华大学当“散工”

1949年夏天,夫妻俩受到清华大学的邀请。按照旧规矩,夫妻俩不能在同一所大学兼任专职教授,杨绛只能兼职,相当于计时工,工资很少。旧规矩废除,系主任让她专职,但她还是愿意做“散工”。因为不是专职,她可以不参加教职工会议,她也不是家庭主妇,可以不参加妇女会议;这样,她每周就能省出两天时间看自己的书,写自己的书法。

一直打零工到1952年底,杨绛已经40岁了,为了读书和写作,在人生最好的十年里,她多次放弃别人眼中“名利双收的好职位”。

十年文革期间,他写了《管追编》,她翻译了《堂吉诃德》

十年文革,钱钟书到昌黎铲屎,杨绛剃光头游街,两人一起被打成“牛鬼蛇神”,工资被停发,只给一定生活费,生活过得苦不堪言,女儿钱媛哭得稀里哗啦。

尽管被剃光头、被游街示众,杨绛还是毅然开始了她一天的读书和写作。她从1957年开始写作《堂吉诃德》,到1978年出版,用了20年的时间。那时,她已经是60多岁的老太太了。她是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史上唯一一个能花这么多时间翻译一部作品,并为了尊重原著而重新学习西班牙语的人。她说:“无论情况多么困难,我们从未停止阅读和写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1986年,西班牙政府授予杨绛骑士勋章。

现在我知道了,没有哪个作家天生就拥有伍尔夫所说的“带书桌的房间”。深夜,我问自己:

“十年后的同学聚会,你的同学都有大房子、豪车,事业有成,而你却还住在小房间里,身无分文,写作。你还会走这条路,不会感受到生活的痛苦吗?”

“十年后,你那些曾经不如你的老同事如果还在公司,早就过着精英一样的生活,而你也许就是《逆转》里那个不想当律师的作家,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辞职写作,直到孩子高中毕业才出书。显然他是幸运的,终于在50多岁的时候出了一本畅销书。你愿意吗?你愿意吗,你老公愿意吗?你们两个愿意吗,你的父母家人愿意吗?”

“周围人都那么成功,默默无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会因为不知所措、没有灵感而把自己逼疯,不自觉地把自己归类为傻瓜,活着是一个伪命题,坚持是一个笑话。”

经过一个不眠之夜,我热泪盈眶,用比结婚誓言更激动的语气回答道:“我愿意。”

人生是一场长跑,短时间怎能分出胜负?把时间花在最重要的人和事上,是幸福的投资。会议?职位?在人生的长河中,有时不能请假的会议可能毫无意义,有些你拼尽全力、冒着生命危险争取到的职位,最终也可能成为负担。这是我第一次读《我们仨》,它留给我的,我知道,这一生,最重要的只有读书和写作。高薪工作、大房子、漂亮衣服,都不是我的优先考虑。因为写作可以一直做到90岁,对一个工作狂来说,这才是珍贵的。

二读:家庭就是我的事业,世间最美的是“我们仨”

让你的丈夫和孩子坐在前排

在爱情的排序中,杨绛始终把钱钟书和钱元放在自己之前。她说:“他们都是学者,我不是学者,我一生的杰作就是钱元。”

有多少在工作上勉强糊口的家庭主妇,在家里对丈夫和孩子却挑三拣四,仿佛对他们制定高标准、严要求是家庭主妇的正经事,但我们有没有记得给自己的表现打分呢?

我曾经是那个手指向外的家庭主妇,几乎把所有的幸福都放进了竹篮里。读了杨先生的那句话“我的杰作只有钱圆”后,我终于理解了母亲无数次说过的女儿话:“女人应该先照顾好丈夫和孩子,然后再想着做好自己的事情。”

杨绛一直歌颂着父女二人,而自己却卑微于尘埃之中。

她说:“她们都很善于选择,能在书店买到好书,能在餐厅点好吃的菜,能在学术会议上选出好文章,能在丝绸店挑到好的布料。”

她说:“我就像一个暴君,我点的菜根本就没法吃。”“他们是最聪明的,而我是家里最笨的。”

家里最笨的人,对分不清左脚右脚、不会打蝴蝶结的丈夫,只有一句话:“没关系,我会修的。”在丈夫的心目中,她是一个能修灯、能修门、能补牙、能治疮的全能家庭主妇。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家庭主妇都爱干净,很少有人能容忍丈夫把袜子扔得到处都是,孩子的玩具散落在地。面对乱糟糟的家,你会发疯似的抱怨,还是会像杨绛一样?

“我会把毛巾边对边、角对角地整齐地摆在一起。他们觉得麻烦,乱摆更方便。但我们很妥协,他们把毛巾乱摆了,我再把毛巾摆整齐。我不要求他们做得很严格,他们也不会公然反抗。”

家里的乐趣,靠主妇

“我们三个”的日常生活很有趣——把外出吃饭当成看戏;去公园探险,认识松树;去动物园,比在电影院看《疯狂动物城》还要有趣。如果你以为这对夫妻能过得如此有趣,那是因为他们是才子佳人童话。事实是,两人对“玩”的看法完全不同——

钱钟书是典型的书呆子,在清华大学四年里,他从没去过玉泉山八大处。杨绛在清华大学当了半年学生,游览了北京很多名胜古迹。两人对旅游的看法截然不同。钱钟书三个暑假没有离开牛津,一心扑在学习上。爱玩的杨绛只能把每天的散步当成“探险”。

杨绛说:“钟书不喜欢旅行,只喜欢玩文字游戏。回国后的游园,完全是我鼓励的,他没有这样的能力和兴趣,只能可怜兮兮地陪我‘探险’。”

一家三口去餐厅吃饭,如果你的老公只是埋头玩手机,不理你,是因为他太爱玩游戏,还是不爱听你说话,对你点的菜不感兴趣,还是不忍心看到你邋遢的脸?

一家三口出去旅游,他负责安排,你负责玩,他负责说笑话,你负责笑,这是理所当然的吗?

家里冷冰冰的,没有热闹,没有欢声笑语,是因为我们的男人不懂浪漫,还是因为我们的妻子缺少大方和欢乐?

第三次之后谁能活到105岁?

杨女士去世时,朋友们都满怀哀悼。她说希望她的死不要成为新闻,不要被人记住。但我忍不住重读她的书来平息悲伤,忍不住买了全套《杨绛文集》和《钟书全集》,以表达对“我们仨”的敬佩。他们的生存方式让我看清了人生该去哪里。希望这种纪念不廉价。

尽管主流媒体认为“杨绛去世引发全国性的欢欣鼓舞和感伤哀悼”,但我还是喝了《我们仨》那杯鸡汤,以杨绛为榜样。我并不感到惭愧。在我心中,105岁的杨绛才是满足了中国人对美女角色所有假设的人。谁能比得上她?

杨先生早就看透了《红楼梦》里跛道士的那首《善终歌》——

谁都知道当仙人好,但是唯独忘不掉名利!

古今将相何处寻?坟上长满青草。

甄世音只是唱了一句“善有善报,善有善报”,

但杨先生在105岁的一生中却践行了这份“善”。

甄世音唱道——

“一箱金子,一箱银子,突然间你就成了乞丐,每个人都在诽谤你。

我原本感叹别人寿命短,没想到我竟然死得更快!”

杨先生用自己家2000多万元的稿费,设立了清华大学“好读者”奖学金,他走在水泥地上,睡在硬床上。

甄世音唱道——

“如果你好好训练的话,你将来就不会成为恶霸了。

谁能想到,他最后竟然会流落到妓院?”

杨先生把体弱多病的钱元培养成了经得起各种政治风浪、吃得起苦、受得了压、人际关系极佳的社会栋梁。钱元开创了一门学科:“英语文体学”;钱元去世8年后,她的两个学生回到北师大,各捐了100万港币,成立了“钱元教育基金”。这个时代,有多少婆婆选择权贵,把女儿逼入红灯区?

甄世音唱道——

“因为帽子太小,所以就用了枷锁和铁条。

昨日嫌弃破衣烂衫之冷,今日又嫌弃紫色蟒蛇之长。”

杨女士一生辞去了无数的荣誉和职务,甚至当丈夫辞去文研所顾问、社科院副院长职务时,她也只是笑而不语。后来钱钟书干脆拒绝了一切出国访问,只想待在家里,“从此以后,我们三个人生不分离,死不分离。”

甄世音唱道——

“喧嚣之中,你唱完歌我登台,我误以为异乡为故乡。

太可笑了!说到底,只是为了帮助别人。”

国家解放后,杨女士没有选择留学,而是选择留在国外。她知道“科学家对国家有用,知识分子是没用的”。出国可以保证生活舒适。她没有把外国当成故乡。她说:“我们是热爱祖国文化、文字、语言的知识分子。总之,我们是顽固的中国人,不愿意做外国人。我们不敢对自己抱有乐观的态度,而是静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

每次读《我们仨》,杨先生的人生总能帮我吹去被时代沾染的贪婪和利益的尘埃,赶走心里那些额头上写着“我想要”、“我想要”、“我应该想要”的小恶魔。就像回到家乡,最想吃的就是妈妈做的那碗面,最想拥有的,只是脚下的这一寸故乡。

心灵鸡汤读后感2000字_读心灵鸡汤有感1000_《心灵鸡汤》读后感400

杨先生,再见!

我不能忘记你的恩情!

结尾

读心灵鸡汤有感1000_心灵鸡汤读后感2000字_《心灵鸡汤》读后感400

本周公告

周一【女性】比过好生活更重要的是如何活得有格调?作者:叶18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4971.html

JYP 的心灵鸡汤:做一件事要知道为什么,目标决定追梦方式
« 上一篇 2024-09-09
这些奇葩的经历,让人忍俊不禁
下一篇 » 2024-09-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