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被北京师范大学免职。
毒鸡汤最终毒死了自己!
因在《百家讲坛》评论《论语》而出名的于丹教授,11月23日被免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职务。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领导层今天上午刚刚就此事召开了会议”,并补充道,“但此消息并未正式公布,人事变动事宜也尚未向社会公布。”
于丹老师曾经是很多人的偶像。
由于她的讲解生动、通俗易懂,使广大群众,特别是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众对《论语》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大家的心目中,这样的经典古籍都是艰深的、高端的、难以阅读的,但通过她的通俗理解,我们却可以重新认识到中国古代名著独特的文化魅力。
然而成名之后,余老师似乎和她在课堂上说的不一致了。要知道,她多半是在《论语》中加入了自己的个人理解,然后用自己的价值观和学识去解释。心灵鸡汤从她开始传播和流行起来。
作为一名资深、知名的网红教授,于丹的话的确很好听,但如果她做的和说的不一致,势必会让人反感。
有句话说,当名利来得太快、太容易时,也是事情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
于丹被一次事件曝光,“于丹在伦敦发脾气”的消息把她从神坛上拉了下来。三天内她换了三次房间。即使是高档酒店也无法满足这位文化大咖,即使酒店给了她最好的房间,她还是很挑剔。
甚至有人说她是个大人物,巅峰时期连崔永元都说“招她太难了”,可见她嚣张到了什么程度。
其次,她怒斥助理和翻译,工作时刁难他们,甚至当场发脾气,就因为助理没录视频,翻译打扰了她……
很难想象这样的场面,一个“有文化的人”会做出这样的举动。于丹本人至今没有对此事做出任何回应。
笔者想起一句话:有文化不代表有教养,哪怕是像于丹这样满腹知识的有文化的人。
但另一件事让她之前的光环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殆尽,她被北大的学生嘘下台。
这次的尴尬,对她来说,恐怕比在伦敦的“遭遇”更为痛苦。
的确,原本应该享受掌声的她,突然变得如此不受待见,甚至被“赶出去”,面对这样的境遇,她大概是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不过,如果没有这样的“待遇”,她的光环还是会“照耀大地”。
于丹被北大学生嘘下台的视频:
但这绝对不是偶然的:
因为她的傲慢和粗鲁,她永远无法与电视机前那个满腹学识、道德高尚的于丹相提并论,按理说,这样的有文化的人应该是谦逊、有礼貌、懂事、受过良好教育的。
一个人,不在于别人是否喜欢,而在于你是否让别人感觉舒服。外表反映内心。
一个人的气质、气场决定了别人对你的印象。
一些精神上的东西,无论你如何掩饰,它们总会在某个时候暴露出来。
于丹本该继续享受辉煌的人生,继续传播她的学识,在鲜花和掌声中享受名利,但她却没有停下脚步,断送了一手好牌。
伦敦事件和北大事件就像两颗炸弹,摧毁了她的光环,现在她已经很难再听到关于此事的谈论,甚至可能已经“消失”了!
这时,作者想起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学会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个人的劳动成果,愿意与我的读者分享。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四十多岁、举止优雅的女士领着儿子走进一家著名企业总部大楼楼下的花园,坐在长椅上吃饭。
过了一会儿,女子将一张废纸扔在了地上,不远处,一位老人正在修剪花草树木,他二话不说,走过去,捡起那张废纸,扔进了旁边的垃圾桶里。
过了一会儿,那位妇女又扔了一张,老人又走过去,捡起那张纸片,扔进了垃圾桶……就这样,老人连续三次捡起那张纸片。
女人指着老人说:“你看,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也跟他一样,只能干这些苦差事!”
老头听后放下剪刀,走过来说道:“您好,这里是集团的私家花园,您是怎么进来的?”中年妇女自豪地说:“我是刚入职的部门经理。”
这时,一名男子快步走了过来,恭敬地站在了老者面前。
对老者说道:“总统先生,会议马上就要开始了。”老者说道:“我现在提议,撤掉这位女士的职务!”“是,我会按照您的吩咐立即去做!”那人连声回答道。
老妇人吩咐完,径直走向了小男孩,伸出手抚摸着小男孩的头,意味深长地说:“我希望你明白,这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学会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的劳动成果……”中年妇女被眼前突然发生的事惊呆了。
她瘫倒在长椅上。如果她知道那是总统,她绝不会做这么无理的事情。
但她做到了:但她在园丁出身的总统面前做到了。为什么?因为身份?尊重每一个人,不论身份:这就是你的风度,风度是装不出来的,它总会暴露出你最真实的一面。
财富不是一生的朋友,学会尊重才是一生的财富。只有这样,你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