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彭道富新书序言:从天道谈投资的觉悟与渐修之路

编者按:彭道富是一线投资人,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研究生校外导师,深耕龙头股策略十余年,作为龙头股策略的重要代表,是国内龙头股策略的启蒙者和布道者,著有《股市极客思维》、《香象过江》、《龙头股的信仰》、《龙头股、价值与赛道》等畅销书。本文为新书《顿悟与循序渐进:投资策略与战术的思考》前言,具有浓厚的投资思想性,转载以飨读者。

心灵鸡汤者_刺激的投资心灵鸡汤_心灵鸡汤受益匪浅

(一)

在《天道》里,芮小丹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不是我领悟到的东西,你就不能给我,而且就算你给了我,我也不可能留住它。

只有我自己意识到了,我才能实现,我能实现的才是我的。”

这句话从结果和终极意义来说,没错。但如果我们换个问题问:我怎样才能“使自己悟道、开悟”呢?

通过提出这个问题,你会突然发现,很多人对芮小丹的话理解很肤浅,包括电视剧的编剧和经常引用这句话的人,断章取义,把深刻的哲学道理变成了心灵鸡汤。

如果只追求“我”的觉醒与开悟:

那么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呢?为什么要听佛祖的真经教诲呢?难道自己悟道还不够吗?

那么科学家为什么要研究牛顿和爱因斯坦?为什么要接受微积分和相对论?难道仅仅认识到这一点还不够吗?

所以我是从终极意义上来讲芮小丹的话的。终极意义上讲什么呢?就是“终极”是对的。你想把一件事情完全变成你自己的,你必须自己完全去领悟、去理解,而不是一直依赖别人。

但在“终结”之前,你需要站在别人的肩膀上,需要先吸收别人“领悟、开悟”的成果,需要有个“过程”,需要有“外因”来启发、触动你。

就连芮小丹自己,她最终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又何尝不是和她遇到丁元英有着密切的关系呢?

如果把觉悟、领悟当成是开悟、顿悟的话,那一定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渐进修炼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种外界因素:

或者对话

或者视频

或者报告会

或者一本书、一篇文章、一个段落,甚至几个单词

或者是一种思想、一种理论、一种学说、甚至是一种方法。

或者与某人见面

这些外边缘

它或许会刺激你、给你启发、给你感动,总之,它打开了你思考和感知的大门,让你最终领悟。

因此,不要把芮小丹的话简单理解为“靠自己”“向内找”“自力更生”,更不要理解为“闭门造车”。觉醒不是闭门造车哪一天心血来潮,也不是某天早晨、某天傍晚突然降临,而是在无数“垫脚石”的激励下,在无数他人的成就的肩膀上不断前行。

这其中,书籍、文章、帖子无疑是最常见的载体,也是最便捷、最廉价、最容易获得的“外因”。扪心自问,在人际网络、朋友圈中,你能遇到多少“外人”?你能听到多少高维度的讲座?你能与多少真正有实力的人交谈、交流?

那么,幸好还有书籍这个载体,可以充当“外缘”。

(二)

人们常常问:

读书有用吗?

阅读对股票交易有帮助吗?

这取决于你如何理解“使用”以及如何使用它。

如果一劳永逸地解决股市问题就算“有用”的话,那看书就是“无用”的。世界上没有一本书能这样用。不光是书,几乎所有的东西也都不是“有用”的,包括任何形式的学习研讨会、交流会、报告会、电话会议、视频会议、抖音直播等,包括向高层大佬请教,甚至现场学习。不然,股神的孩子不早就成了股神了吗?

但如果我们将启发思考、点燃自我视为“用处”的话,读书绝对是有用的,而且非常有用。

因为书籍是最大的“外因”,它能够启发我们不断思考,最终让我们“醒悟”。

这涉及到对待书籍的态度。

有些人读书,希望书里能提供立竿见影的“圣杯”、“标准答案”或者“最终结论”,希望书里能直接让自己“开悟”,希望书里能直接告诉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做,这怎么可能呢?

如果是其他领域的书,可能还可以,比如烹饪、裁缝,但不是股票方面的书。因为股票几乎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博弈、最动荡的领域,这个领域的任何经验、规律总结,无论是以书的形式,还是以语录、文章、报告、研习班、清华北大投资课、各种招数、视频讲座、音频、课程等等形式,都不可能直接“给你”(芮小丹语),直接让你“体会、领悟”,只能靠“外因”启发。你需要不断“加工”,不断耕耘,不断领悟。也就是说,投资领域的任何经验、规律都是“半成品”,需要反复思考、反复耕耘,才能成为“成品”。否则,就像芮小丹说的,“即使你给了,你也拿不住。”

这也体现了股市的复杂与残酷,没有哪本书或者哪位开明的专家能直接让你成为专家或者大师。

那么,看书、学习难道就没有用处了吗?

当然不是!

我们再回到“用”这个话题上来。如果用以启发思考、开拓新维度、利用外在的锋芒,那么读书不但有用,而且非常有用。其实没有哪个领域比股票领域更需要阅读和学习。如果我们不读书,我们就会永远困在自己的维度和经验里。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你拥有的不是5年的工作经验,而是你用了5年的经验。

这句话太准确了,很多人炒股多年,以为自己很有经验,殊不知自己只是花了很多年才积累了这份经验。

其实每个人都有走不出来、进不去的盲区,这时候只有外界的“警钟”才能真正改变这种状况,读书、读别人的书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股市瞬息万变,书上写的都过时了,书里哪里能找到答案呢?

这种观点是有害的:

第一,现象经常变,规则不变。股市中经常变、过时的是一些现象,而规则层面的东西往往是永恒的,比如人性、底层逻辑、交易中的一些策略、心法等等。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华尔街没有什么新鲜事,因为投机如山一样古老。股市今天发生的事情,过去发生过,将来还会再发生。”

其次,书中并不提供直接的答案,而是带你进行一场思考和逻辑的“旅程”。

任何一本书,只要作者用心写成,都会包含系统而非碎片化的观点和思考,为进一步的思考提供“养分”、“燃料”和“触点”。这些东西也许正沉睡在你的大脑深处,但书籍可以唤醒它们,点燃你、唤醒你,启发你重新思考。或许,这种思考,可以打破你的“死角”。

第三,投资上,小的进步靠的是知识的增加,而质的革命性进步则靠的是认知的突破和维度的升级。各种招数、各种花招,很多都是在同一个维度上旋转,人类对股市的认识更新往往需要很多年。书籍,因为是系统的思考和总结,而不是快餐式的灵感,更容易帮助人们完成维度的升级和蜕变,实现质的进步。这也是为什么越是投资大佬越爱读书的原因。

所以,书籍不但有用,而且非常有用。

退一步讲,一本书如果有一章、一段话、一个认知、一个观点能震撼、能启发我们,这就足够了,也值得。在投资的路上,很难有人能百分百地给你需要的东西,哪怕有人只给你一两句话,甚至一句话,如果真的能启发到你,你也会受益匪浅。

我从事投资多年,觉得投资是一件需要用一生去努力的事情。我想我比任何人都喜欢读书。投资类书籍、非投资类书籍,以及很多有些人认为没用的杂七杂八的书,我都喜欢。这些书里任何能让我领悟、让我思考的文字,我都会心存感激,默默感谢。哪怕我以后超越了那些文字的内容,甚至认为它们过时甚至落后,只要想到读到它们时的场景和它们带给我的启发,我都会深受感动。毕竟这些阅读唤醒了我的深度思考,灼烧了我,启发了我,也为我的积累和多维度思考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三)

《楞严经》云:理可顿,修行必循序渐进。

《顿悟与渐修》的题目就是从这句话而来,从“顿悟”和“渐修”两个层面去思考投入。顿悟与渐修是人类认知和修炼的两种方法。佛教中,有顿悟派和渐修派之争。惠能与神秀的故事,其实就是顿悟派和渐修派之争的故事。虽然惠能派最终得以普及,但从修炼的角度看,大多数人更适合渐修而不是顿悟,但顿悟却迎合了大多数人的心。

投资不也一样吗?我们常常羡慕别人顿悟,也常常用“顿悟”来表达,足以说明顿悟更能迎合大多数人的心。但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没有多年循序渐进的修炼,顿悟就是空中楼阁。我听过太多顿悟的故事,那不过是循序渐进的修炼路上的一个“驿站”。宋代杨万里有一首诗写得好:

别说下山容易,就是让路人误以为开心。

当政治进入千山万水之围时,一座山放开了,另一座山就被堵住了。

很多人以为自己顿悟了,后来却发现,还有一座“大山”挡在自己面前。真是“一山过去,一山挡住”。所以,回头来看,一次次的顿悟,其实也是一种循序渐进的修行。没有这种循序渐进的修行,是不可能获得最后的顿悟的。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顿悟与渐修密不可分;从实践的角度看,顿悟并不是一切的结束,还需要渐修。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自己悟到了某个道理,但就是做不出来,或者做着做着就出错了。为什么呢?因为道理是认识层面,而实践是做事情的层面。认识层面的事情,可能受到外界的启发,一下子顿悟了,但要把这种顿悟的成果落实到实践中,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必须“在实践中磨练”,这种打磨就是循序渐进的修炼。没有循序渐进的修炼层面,就只是一闪而过的顿悟,不算是真正的顿悟。心与手不一定能做到,心手合一,才是真正的顿悟。

当然,我们也不能走到问题的反面,过于注重循序渐进而不看路。在股市里做得很好的人,都是悟性极高的人,都能够从经验中领悟出一套超出常人认知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用文字表达出来,也可能不用文字表达出来,但一定是超越简单现象和经验层面的东西。这个东西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珍贵的东西,是一个人日夜反复思考、刻苦总结、顿悟顿悟的结晶。即使不是终极意义上的顿悟,但足以打开某个盲区,解决某个问题。打开的盲区越多,解决的问题越多,顿悟就越全面。

我不是一个有天赋的人,但我喜欢思考和总结。我也有机会结识和请教一些有天赋和成就的投资专家。在这段时间里,我有了一些顿悟和一些循序渐进的总结。这些东西很多都收录在《顿悟循序渐进》中。因为我有顿悟和循序渐进的亲身经历,所以我把这本书命名为《顿悟循序渐进》。在这里,我把它们分享给大家,希望我的思考能给大家不同的启发。

《顿悟渐修》和我之前写的书最大的不同就是,顿悟部分比较哲学,玄学部分比较玄学,玄学部分比较具体,玄学部分比较具体。在这本书里,我不仅仅提供一些硬知识,也希望对人类的投资知识体系有所贡献,希望我的一些思考能够拓宽人类关于投资的认知边界,力求为人们提供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思路、新的理念。

(四)

书不一样,出书也不一样,有的人出书是为了书名或名气,有的人出书是为了情怀和理想。平心而论,我出过几本畅销书,书能带给我的荣誉(东西)我都拥有了。按理说,多出一本或少出一本对我来说其实意义不大。如果单纯为了版税,一本书的收入远不如做一次网络直播,多出得多,快出得多,也轻松得多,何必呢?不过,为了澄清一些道理,我决定将自己这几年的思考和文章整理成一本书。

其实,写书并不是善于表达的人的特权。在《领袖、价值观和轨迹》的前言中,我曾说过:

可以想象,大多数投资者应该也有“写”的习惯,比如把自己每天的经历、小秘密记下来,在小笔记本里记录一些新发现、新规律等等。其实这和我写的书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我把自己的“小笔记本”出版公布于众,而很多人的“小笔记本”却一直被隐藏起来。

我一直觉得,凡是勤于总结的人,也都是在默默地“写书”。我之所以接连出版几本自己写的书,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写了第一本书却不知道它的重要性,一不小心把“龙头”一词变成了股市上非常流行的词汇,飞入寻常百姓家,被广泛引用和流传。然而,很多人只是借用了龙头一词的旗号,用这个好听的词来装自己瓶子里的酒,结果龙头策略就鱼龙混杂了。龙头一词早已偏离了我的本意。为了回归本质,纠正偏差,为了明确龙头股票和龙头策略的思想本质,我不得不再写几本书,于是就有了其他几本书,当然也包括这本书。

刺激的投资心灵鸡汤_心灵鸡汤受益匪浅_心灵鸡汤者

但《顿悟与循序渐进》与之前的几本书(尤其是《直面领袖信仰》、《香象过江》、《直面领袖价值与轨迹》、《股市极客思维》)不同。《顿悟与循序渐进》是将我过去几年写的一些文章按照一定的逻辑重新整理而成。原本我并没有打算出版,因为它们已经在网络世界里发表过了。但当我自己回头看这些文章时,我非常喜欢。尤其是那些关于战略、战术、原教旨主义领袖和归因的文章,我都有把它们打印出来反复阅读的想法。因为每次重读这些文章,我都能再次被感动,有些甚至让我落泪:当时写这样的东西,我得付出多大的努力啊。后来我想,与其在网上来回翻看,不如把它们做成书,这样更方便。 所以,我决定发表它们。

所以,从自私的角度来看,这首先是一本我为自己写的书。

当然,一本书出版之后,就成为社会的产物,我希望它能够给别人带来启发、照亮别人。

我忘记在哪里,但我曾经看到过类似的东西:

有时候我们看了很多东西却依然无法成长,但有时候我们突然碰到几个词,就会突然意识到一些事情。

关键是你不知道那两句话藏在哪里,其实也没人给你准备过那两三句话,也许在某个偶然的机会,在某个对的时间,在某个机遇,你在某本书里遇到了这两三句话。

有时我会想,也许有些读者能在我的书和文章里碰到这两三句话?如果是这样,那我也算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人了。

当然,我不知道我的思想和文字能不能给别人带来这样的机会,能不能有两三句这样的句子,但如果能,那便是很大的成就了,如果没有,那对读者来说也不算损失,对吧?

这就是我最终决定出版《顿悟渐修》的原因。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

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份礼物,请不要走进别人的生活。

如果有人走进我的生活,我有能力认出这份礼物。

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你喜欢的一份礼物,献给你!

如此一来,我们的相识就值得了!

谢谢!

(文章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2732.html

未来教育的畅想:知识针水与电脑教学
« 上一篇 2024-08-04
治愈心灵的鸡汤句子:在喜欢你的人那里热爱生活,在不喜欢的人那里看清世界
下一篇 » 2024-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