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三十年前姥姥的算命预言与我的生日感悟

今天是我的生日。

中午到公司附近的日料店简单庆祝一下——现在不流行有仪式感吗?点了一盘刺身,一盘寿司,一盘芥末小章鱼,一碗味噌汤,还想喝杯清酒,但想到下午还要上班,就作罢了。吃了几口,发现已经饱了——想想当年吃到服务员翻白眼的青涩岁月,仿佛已经是上辈子的事情了。唉,看来是真的老了,吃不下了。

大约三十年前,我放假回老家,奶奶高兴地告诉我,有个算命先生给她算了命,预言她后半生衣食无忧,八十六岁就死了。据说这个算命先生很灵验,曾准确地预言了我舅舅的婚事。当时我还年轻,无法准确地得到老人告诉我这件事时的喜悦,反而被后半句吓坏了——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亲人有一天会死去,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事后很多年,我一直把这个残酷的倒计时阴影藏在心里,不管是看书、玩耍、睡觉,偶尔想起,心里很慌张(这件事我从来没有跟任何人说过,真对不起年轻的自己)。我只能暗暗安慰自己:到时候我就三十多岁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要害怕! (唉,看来我的阿Q精神根深蒂固啊)

转眼间,算命先生说的一亿光年外的时间点竟然真的到了!幸好奶奶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祝她永远健康!至于我,已经快30岁了,脑子里还是有点乱:怎么快40了?!应该还很远吧?!

是的,总觉得自己还二十多岁,还处于步入社会的青春年华,对未来有着无限憧憬与迷茫,喜欢抄励志文章、鸡汤文章,谦虚低调地跟着师父背包,开会时对方掐我时结巴,遇到困难时只能茫然地向前辈求助……其实,很快,我就四十!十!岁!了!!

记得多年前的一个冬夜,我跟着一位前辈去加班。这位女前辈以严谨、细致、果断、果断而闻名于业界。我对她既敬佩又感激(她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但又有些怕她(很老实的女孩,业务能力超强)。我们忙到半夜,窗外风雨交加,昏暗的灯光下,为了驱走睡意,我们开始聊天。她谈了很多人生感悟,包括工作、生活,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位前辈在工作之外展现柔情,一改往日众人眼中的铁娘子风范。我既惊讶又荣幸,又有些忐忑不安。最让我难忘的是她感叹:自从我40岁以来,明显感觉自己的体力和状态大不如前了……我当时才二十多岁,觉得40岁是一个很遥远的时间点。 虽然觉得她的话很有道理,但总有一种挠头挠脑的无知感。这场对话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我已经从一个单身女子变成了一个有家室的油腻中年妇女。当我开始对前辈们的话产生共鸣时,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跨过了40岁的门槛。。。

也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被派去一个客户(某大机构)帮忙了半年(其实只是打零工),每天午饭后和办公室小姐们聊天,听着各种琐碎,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将来有一天,当我到了这个年纪,一定不能庸俗,一定不能哀怨,一定不能到处秀恩爱,一定不能做秀娃狂魔……一定要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情上,活得不平凡!转眼间,我已经到了当年姐姐们的年纪,猛然醒悟,发现自己一直沉沦在世事的琐碎中,根本就没能做到不平凡和脱俗。

比如最近,每天早上送完孩子上学,从学校到公司的路上,都会在附近的路口碰到一个同样送孩子上学的老朋友,我们站着聊上几句,像是在诉说温情。每当看到这位两个孩子的新妈妈憔悴而焦虑的面容,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她往日意气风发的样子,那时的我们是多么的朝气蓬勃,志向高远。今天的话题只能局限于能不能抢课外班,陪孩子读书如何解气疗伤,如何兼顾老二老小,如何调动猪头队友的积极性……我们终究还是沦落到(此处应该有大哭一场)……贾宝玉只看见宝珠变成了鱼眼珠,却不知道自己老了之后会是一个活生生的贾舍。 “我们最终都会变成自己讨厌的人”,这是人性的规律,还是人性的悲哀?

最近,网络上掀起了一波批判中年人的浪潮,我读起来心虚地笑了,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仔细一想,这本质上是70后、80年代初出生的人在中年危机来临时的集体恐慌和自嘲。有人说,这些文章是年轻一代对中年一代的宣战宣言。我不这么认为。我总觉得,这些带有破罐子破摔之意的狠话,绝对不会出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之手。作者极有可能是一位中年人——人到中年,青春已逝,怀念、不甘、无奈,还有大雪纷飞的白发……面对现实中越来越强烈的挫败感,干脆自嘲一番,找点乐子,掩盖内心的无力。

我的一个朋友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年男人的自我救赎》,里面有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好:“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可能有一个监狱,这个监狱可能是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持有的价值观,或者是对世界和人生的一些内在假设,一种特定的处事方式等等。我们常常生活在这些高墙筑起的监狱里,被它们同化,我们可能会抱怨,却忘了自我救赎”,所以“人终究会老,珍惜当下,认真生活,自重活,豁达活。”(点击这里阅读黄华的文章《》)

站在40岁门槛上,我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该如何面对即将步入40岁的这段崭新而充满挑战的旅程?我想了很久,总结了几点,想跟大家分享,也想跟自己说几句。

不要轻易放弃你的精神世界

老实说,我一直觉得胖丑无所谓,油腻清淡也没什么区别。生老病死,春夏秋冬,都是生命规律,没必要太过害怕。“反正你也年轻不了多久”——每当我为时间的流逝而感到难过的时候,想起王朔那句酸溜溜的话,心里就安慰多了,哈哈。

人到了一定年纪,比身体衰老更可怕的是精神的停滞。中年男人/女人容易油腻,大概是因为脑子里满是功名利禄/盯着老公孩子,过早迷失自我,放弃精神世界,变得迷茫、空虚、无趣。所以,除了琐碎的世俗事务,保留一点私人空间和精神爱好,真的是很有必要的。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鼓捣公众号,公众号做得出色并不稀奇,主业做得出色的也不稀奇。我特别敬佩的,就是那种主业出色,副业也能做得出色的人。比如著名诗人L女士,我特别喜欢读她的诗,一字一句浸透着真情,跳跃着灵感。读着这些文字,你很难想到她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其实,她是一位资深的国际法教授,以治学严谨、逻辑思维著称。 理性与感性可以如此和谐地融合在同一个人身上,中年这个年龄绝对适合她。

我喜欢跑步。健身减肥都是次要的,因为跑步的时候才能彻底的独处。虽然都说君子独处慎独,但我特别喜欢独处。独处的时候,我不是母亲、妻子、女儿、打工者,也不是其他世俗的身份,只是我自己,可以静静的思考,可以写作,可以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和书。这短暂的时光很奢侈,它提醒我,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别人只是生命中的过客,任何救赎,都只能靠自己。

我非常建议大家要有一些精神上的爱好,无论是独处还是兴趣爱好。保持这些精神上的爱好可以让人忙碌的生活之后保留一小片属于自己的空间,也可以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找到一小片出口。特别是有时候精神上的爱好(比如写文章)还可以在工作之余继续思考、总结、反思,这对于个人能力的提升绝对是事半功倍。

培养与年龄相符的成熟心智

这些年,接触了很多人和事,越来越觉得心智成熟很重要,而这个跟年龄是没有关系的。中年人要有与年龄相符的成熟心智,这样多年的积累才不会白费。丰富的人生阅历,强大的精神世界,豁达成熟的内心,这样的中年人,即使长相油腻老练,却有着花美男无法比拟的魅力。

同时,这种心智是综合的、全方位的,不仅表现在工作领域,还表现在生活、情感方面。我见过中年人,在工作方面智商和情商非常高,事业上非常成功,但其他方面的智商和情商却令人震惊,最终严重阻碍了事业的发展,甚至导致事业进入极其混乱的状态。这也是典型的心智没有达到年龄应有的成熟度,这是一个警示。

那么,我该如何激励自己拥有与年龄相符的心态呢?很遗憾,我还没有找到答案,还在探索中。目前,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经常反思,尤其是身边出现负面案例时,我会反思片刻,提醒自己是否有同样的问题。如果有,我会改正。如果没有,我会鼓励自己。经过亲身测试,虽然不是 100% 有效,但十有八九还是有效的。

注:这是去年的旧文,但最近跟朋友聊天时有了新的想法。思绪太重,想太多是中年人的通病,不如随性洒脱点,天塌下来了怎么办?更何况天塌不下来!前几天的张姓天才科学家自杀案也让我陷入了深思。修炼如野草般坚强的心,如野草般坚韧,多想多做(我的原话)或许也是中年的重要修行之一。

阅读一些哲学/心理学/历史书籍

几年前,我读到一篇给35岁以上人士的心灵汤文章。大部分建议我都能接受,但有一点:多读哲学、心理学和历史书籍。当时我不太明白,但近几年,我渐渐明白了其中的秘诀。

上周,我参加了某机构举办的海外并购研讨会,一位早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的男士在演讲中说道:经过多年的投资,到了一定年纪才意识到哲学的重大意义和价值。无论是投资还是人生,本质上都要遵循哲学的原则。我听着他的话,深有共鸣。

这二十年来,我对哲学一直有一种奇怪的心态(这种心态源于多年前的一次特殊经历,后面会单独谈)。暑假去新疆,路上看到民航杂志上的一篇短文《论孤独》。一口气看完,觉得文章写得确实不错,既深入浅出,又有穿透力。读到最后,我对作者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真想看看作者到底是谁。翻到文章最后,三个大字映入眼帘:叔本华。当时就觉得大哲学家不愧是大哲学家,短短几句话就能把大家深深困惑的问题分析得那么透彻! 我对哲学家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以至于后来当我读到叔本华终生未婚,在对女性极度敌视的状态下孤独一生时,我不禁为这样一个聪明有见识的人感到深深的惋惜,他因为看透了一切,承受了比平庸之辈更多的痛苦。[哎呀,好像又跑题了]

哲学的魅力真是太大了,尤其是对于我这种闲着没事就喜欢胡思乱想的人来说,我经常会想不通一些事情,陷入死胡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时候,哲学就像是一艘拯救我灵魂的小船,在我陷入迷茫和苦闷的时候,它从天而降,载着我穿越惊涛骇浪,到达事物的最终归宿,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一切。

除了哲学,这两年我还读了一些历史、自然科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让我受益匪浅。读历史让我认清了现实,认清了人性的规律,能够客观地接受一切(我读过春秋战国、宋朝、明朝、清朝的书,本来想写一些读书笔记,但经过X教授善意的提醒,我恍然大悟);读心理学让我看清了人性;读自然科学让我认识到了人类的渺小和傲慢,让我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强烈推荐《人类简史》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三观,我从一个历史学家变成了一个博物学家)。每当我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每当我搞不清一些奇怪的人和事的时候,那句名言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大致意思是地球之外的宇宙就像沙中的沙)。……然后,一切豁然开朗了。

二十年前,我在图书馆里读到一句话,感觉自己找到了宝藏。我把它写在一张小纸片上,放在我的文具盒里好久,我把它背得滚瓜烂熟。多年后,我才知道,这是犹太法典里的一句经典祷文:

天啊,

请给我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

请给我耐心去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

请赐予我智慧,使我辨别两者之间的区别。

谨以此文献给我三十多岁的最后几年。

20171102

后记:去年生日写了一篇文章,写完就扔了,今年拿出来整理了一下,再次感叹时光飞逝,想到2018年就要过去,心里好失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0627.html

高考临近,多伦县职业教育中心为高三学子送上心灵鸡汤
« 上一篇 2024-07-11
朋友圈炫耀背后的真相:你所看到的并非真实
下一篇 » 2024-07-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