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维坦:我的手机里有一个微信家庭群,群成员有近30人,一半是兄弟姐妹,一半是叔叔阿姨,后者是群里最活跃的用户。除了一些节日期间出现的微信红包和中老年表情包外,最常见的就是家长转发的心灵鸡汤文章链接。
对此我们无能为力。如今,父母们使用互联网的兴趣和时间与年轻人一样多。今年3月,中国社科院与腾讯联合发布的《中老年人网络生活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底,我国7.72亿网民中,50岁以上用户占比10.4%,较2016年增长1个百分点。中老年人已成为增长最快的互联网群体。中老年网民最喜爱的内容,是与慰藉心灵、调节情绪有关的心灵鸡汤,共有76.5%的中老年用户浏览过此主题。
()
而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年轻人,2015年底掀起的“反心灵鸡汤/毒鸡汤”热潮,似乎也让一大批用户归化,站在了中老年用户的对立面。我们似乎早已忘了,年轻时我们也靠鸡汤滋养,可惜毒鸡汤的盛行也开始带来问题。
文/布洛芬
还记得喝马桶水的故事吗?
明星XXX年轻时做过厕所清洁工,为了强迫自己对工作保持宗教般的信仰,不遗余力,每次清洁完厕所后,他都会舀一杯马桶水喝,最终凭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获得了人生的成功。
在最广为流传的版本中,故事的主人公是后来成为日本内阁大臣的野田圣子。在其他版本的故事中,希尔顿酒店的创始人康拉德·希尔顿和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也都喝过马桶水。
2015年初,江苏一家食品公司在入职培训时也效仿了这种做法,要求员工喝掉自己冲走的厕所水,这让鸡汤具有了强烈的魔幻现实感和酸涩的味道。
在多个版本的故事中,(从左至右)三位成功人士,野田圣子、希尔顿、松下幸之助,都喝过马桶水。来源:Pinterest
上个世纪末,两个美国人在佛罗里达创办了一家公司,开始出版一套名为《心灵鸡汤》的丛书。截至今天,这套丛书已超过250本,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传遍世界各地。这些书籍所宣扬的价值观,一直在发生着各种变化。从各种真假难辨的人生哲理故事到名人轶事,一碗碗鸡汤温暖着迷茫、脆弱的现代人疲惫的心灵。昨天渔夫在海边重遇富翁,今天方丈往杯子里倒热水教你放下,明天俞敏洪将给年轻人10条忠告。
书中有黄金屋,汤里有金叶,一杯牛奶能解千愁。当观众把感动误解为自我感动时,这种文本吸引的是相应的“标准读者”,一个有特定思想和意识形态的自觉主体。这种自我感动或许就是米兰·昆德拉所说的“媚俗之所以媚俗”。
《心灵鸡汤》系列的作者杰克·坎菲尔德和马克·维克多·汉森。图片来源:radiopublicity
今年1月,《心理科学》杂志刊登了云南师范大学朱海燕等人的研究报告。研究人员随机抽取某高校132名本科生,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被给予10篇1000字左右的财务报告,实验组被给予10篇选自《心灵鸡汤》《朗读者》《译林》等反映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心灵鸡汤故事。根据温度隐喻理论:具身的温度体验与抽象的人际情绪之间存在隐喻映射,主体对外界温度的体验与其对人际情绪的感受呈正相关。
实验在一间温度为12摄氏度、门窗关闭、无阳光直射的房间中进行,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阅读手中的材料,然后估算周围的温度,并对工作人员的性格特征做出自己的判断。
结果果然不出所料,实验组对室温的预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更倾向于相信工作人员具有慷慨、乐观、幽默等积极性格特质。心灵鸡汤被证实具有补充“心灵”的功效,并非完全无用。
()
温度感知实验中两组室温估计值的比较
心灵鸡汤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告诉你只要努力,你就会成功,一种告诉你只要你能够豁达,你就会成功。然而,最初出版心灵鸡汤的公司,10年前就已经多元化产品,开始卖狗粮了。商业世界里,总有人躲在暗处,借别人的力量打败别人。
回顾历史,我们常常发现,阶级流动在和平时期容易停滞,而一旦社会管理机制跟不上,就会出现阶级固化。越来越清晰的“二代”概念,就是对此的嘲讽。物质生活上与生俱来的不平等,越来越难以弥补。在群众的道德情感中,面对难以逾越的物质差距,我们越来越倾向于在精神层面的东西中寻找平衡甚至超越。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主流影视剧中的富豪(玛丽苏题材除外)往往以“有钱但不善良”的形象出现;写成功学书籍的人往往也不是很“成功”。这无疑造就了大众的共同需求——在米醋、茶和盐中寻找心灵慰藉。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有市场的地方就有“骗子”。
电影《甲方乙方》截图
举个例子,1953年,一个研究小组对耶鲁大学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询问他们是否写下了自己未来的生活目标。20年后,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写下人生目标的学生(3%)积累的财富比其余97%的学生加起来还要多。
这是一篇提倡在生活中设定目标的热门文章。2007年,《Fast Company》杂志的撰稿人劳伦斯·塔巴克想知道这项研究是否真的进行过。经过多次调查,他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证明这项实验确实发生过。
()
心灵鸡汤是向大众传播励志故事的流行方式,但从不追究其真假。比如,在各种心灵鸡汤总结中经常看到的一句话是:“今天你对我无动于衷,明天我会让你遥不可及。”据说这是马云在阿里巴巴纽约上市时说的一句名言。这迫使马老板在微博上辟谣:今天你对我无动于衷,明天你还是无动于衷。
为了证实自己是否说过这句话,马云承认,他查过自己在公司上市时的讲话记录,但遗憾的是发现没有这句话。
但对于读者来说,故事的真实或虚假似乎并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以自我感动的形式所给予的自我救助。正如英国临床心理学家斯蒂芬·布里尔斯所说:“面对复杂的现代社会,人们找到了一种以动机心理学的形式将事情简单化的方法。它轻轻地模糊了观点、意识和可靠事实之间的界限,给读者一种强烈的自我安慰感。”
然而,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布里埃莱·奥蒂根(Gabriele Oettigen)在对积极思维进行了二十多年的研究后指出,那些励志名言有着明显的反作用:当人们不断幻想积极的未来时,我们会误以为这个未来已经成为现实,并不再为之努力。就像说了太多次谎话,你自己也会相信它们一样。
谁都知道这是一个荒谬的世界,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笑得出来呢?
图片来自《马男波杰克》
毒鸡汤的支持者们似乎可以笑了,尽管很难否认那依然是苦笑。
2015年11月,滑铁卢大学心理学家戈登·彭尼库克发表了一项实验报告,该实验通过对845人的抽样测试得出的结论是,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励志名言的人往往反思和认知能力较差。这一实验结果被国内一些媒体转述,并成为当时一篇网络热门文章的标题——《心理学家: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发励志名言的人智商较低》。
(journal.sjdm.org/15/15923a/jdm15923a.pdf)
这是2015年底国内社交媒体兴起的“反心灵鸡汤”热潮中的一小波浪潮。心灵鸡汤虽然能暂时温暖心灵,给读者注入一剂正能量,但无疑是对现实的过度美化。有一句话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信奉钙片文化的社会。不管什么病,什么灾,吃点钙片,一片就够两片,一片不够,再吃一片,今天吃,明天就好了。
鸡汤无法改变生存技能、客观现状甚至命运,却可以轻易改变情绪。虚假的满足是急功近利的产物,这是鸡汤最荒诞的地方。客观地说,心灵鸡汤不是补药汤,充其量只是一块文化口香糖。
从形式上看,《毒鸡汤》无疑是对心灵鸡汤的模仿,而这种模仿也是一种解构,甚至是反讽。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从鸡汤到毒鸡汤,从自我感动到自我矮化,我们看到的是一系列的“生活真相”。这整个过程,是一场关于自我身份建构和主体性“绝望”表达的心路历程。
心灵鸡汤是给自己找借口,毒鸡汤又何尝不是呢?我们用这种粗暴、毫无修饰的方式,去掉外壳外面的甜蜜涂层,逼迫自己奋发向上的精神。这种对现实的去诗意化表达,对自己的严酷与贬低,其实是在想办法让自己抛弃粉红幻想与感伤,以毒攻毒,让自己直面鲁迅笔下的“惨淡人生”。
从这个角度来说,毒鸡汤也是一碗鸡汤,只是更辣而已。
俄罗斯漫画家古迪姆的作品
更为不可取的是,我们的初衷只是为了通过刻意凸显甚至夸大现实世界中不尽人意的缺点,来对抗自我麻痹的心灵鸡汤情绪模式。但仔细想想,这种自嘲式的炫耀和玩笑,其实会一步步加深我们对命运的认命。
英国哲学家西蒙·克里奇利认为,哲学不是以奇迹开始,而是以失望结束。此外,他还认为,那些负面笑话可以看作是社会压抑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告诉了我们我们是谁。在接受和传播有毒鸡汤的时候,我们也承认自己已经成为那些默认社会为强者制定的游戏规则的人,那些我们不想成为的人。
当我们习惯了面对失败之后,往往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心态。这个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1967年研究动物行为时提出的。这个经典实验是这样的:实验者把一只狗关在笼子里,在蜂鸣器响起的同时给笼子里的狗电击。在多次电击之后,实验者先打开笼门,再启动蜂鸣器。这时,笼子里的狗不仅没有逃出笼子,反而躺在地上,在电击出现之前开始呻吟和颤抖。
(pdfs.semanticscholar.org/2c74/5146c275e0697087d9fe2ab52571fbdc8505.pdf)
图片来源:Pierre Gleizes / REA / Redux
后来,塞利格曼又在人类身上进行了类似的习得性无助实验(当然不是电击),结果发现我们人类也存在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过量摄入毒鸡汤无疑相当于一次次给自己“电击”。
如果有毒鸡汤会导致这种负面结果,那么很难说它比心灵鸡汤好多少。
因此,通过以上讨论,我们认为,无论是心灵鸡汤还是毒鸡汤,都不宜过量饮用。
相比之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才更为实际。
今年俄罗斯世界杯已接近尾声,抽烟、喝酒、烤龙虾、熬夜看球等不良习惯让不少球迷在不知不觉中患上了“世界杯综合症”,轻则头晕目眩、食欲不振,重则心悸、恶心呕吐,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
这是免疫力下降的症状,要增强免疫力,补充维生素C是最方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维生素C(抗坏血酸),对我们而言是极其重要的营养素,能提高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抗体的生成,对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有很好的作用。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维生素C,长期服用人工合成的维生素C容易导致体内形成大量草酸,成为肾结石的潜在威胁,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多吃富含VC的蔬菜水果是补充维生素C的有效方法。
(浙江大学常程、曹飞伟等,《天然源维生素C与人工合成维生素C》,2017)
但市面上常见的水果的VC含量往往难以满足日常需要;一些食物的烹调方式,如煮、煎、炸等,也会严重破坏果蔬中的VC。要补充VC,单靠食物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天然来源的有效维生素C补充剂。
产于巴西的西印度樱桃,维生素C含量十分丰富,是柠檬的110倍、草莓的52倍,被誉为维生素C之王。
(数据来源:浙江大学常程、曹飞伟等,《天然源维生素C与人工合成维生素C》,2017年;
中国食物成分表,2017)
源自西印度樱桃的天然维生素C,采收过程在严格管控下进行,并采用先进技术加工,最大程度保留西印度樱桃中的营养成分和有效成分。除维生素C外,还含有生物类黄酮和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有助于提高维生素C的功效,增强人体免疫力。
再也不怕熬夜看球了。
养生堂天然维生素C咀嚼片
源自稀有巴西针叶樱桃的全天然维生素 C
富含花青素和其他黄酮类活性物质
不添加人工维生素 C、人工色素或防腐剂
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利维坦”(微信ID:liweitan2014),神经科学研究,脑科学,哲学……乱七八糟的。反新鲜,反心灵鸡汤,反一般蠢文学,反基础,反本质。
投稿邮箱: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联系方式:微信号:liweitan2018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98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