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等不及了,虽然今年还剩三个多月,但我必须宣布,我已经破解了2017年心灵鸡汤里最大的悬案,问题太重要,答案太有趣,我已经等不及了。
2017年心灵鸡汤界最大的谜团是什么?我想是“愿你走半生路,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的原作者是谁,所谓“少年”的原型又是谁?而作者说这句话到底想表达什么?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标题不太吸引人。
首先这句话流传非常广泛,广到人们都有些听腻了,衍生出各种版本,如“愿你半生在外,归来富贵”、“愿你三生在外,归来仍是少年郎”等,堪称2017年现象级流行语之一,称其为“最大热门”也不为过。
其次,这句话确实很温暖很感人。思乡之情、奋斗之情、不忘初心等等,都融入在“愿你半生游历,归来仍是少年郎”这12个字里。朗朗上口,简单易记,读起来很有文采。相信称之为“心灵鸡汤”一点也不为过。
再次,这句话的原作者是谁,“男孩”的原型是谁,该如何理解这句话,这些已经在微博、知乎等平台引发了不少讨论,甚至还有不少错误答案被广为流传,将其定义为“悬案”也不为过。
一
在正式开始破案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个案例,简单说一下“愿你走半生路,归来仍是少年郎”这句话在2017年有多流行。
您可以选择三个典型的方面来一窥全貌。
1.频繁被互联网巨头引用。
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微博上有超过1500万粉丝,他今年两次引用这句话,一次是4月回母校武汉大学时,一次是8月合伙人合影时,两次他都亲自现身力挺这句话。以雷军对年轻人的影响力,助推作用可想而知有多强。
2、官方机构协助推广。
著名知乎账号“共青团中央”今年也曾回答过“‘愿你半生在外,归来仍是少年’如何理解?”的问题,并在粉丝超过500万的微博上对这句话进行了解释和推广,可见团团对这12个字十分喜爱。
3. 公众演讲的必备短语。
这句话在今年毕业季的演讲中反复出现,作为压轴词出现。如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先生在演讲最后一段深情地喃喃道:“再见同学们,愿你们走完半生,回来时依然年轻。”
同样是在今年6月,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挥手宣布向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捐赠3亿元人民币。他在演讲中用这句话勉励学弟学妹们,“愿你们走半生路,归来仍是少年”。
在图书市场上,“愿你走半生路,归来仍是少年”也成为热门书名,有《愿你风雨兼程,归来仍是少年》《愿你归来仍是少年》《愿你勇敢归来仍是少年》等多本同名书籍,也有升级改良版。
这是典型的搭话题热度的行为。《愿你半生游,归来仍是少年》作为书名,是长期热议话题,有红利期。不过,这些书据说很普通。下次在机场书店看到想买,我建议你收敛一下“孤独的勇气”。
二
接下来我们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愿你一生游历半生,归来仍是少年郎这句话的原作者是谁?
你用百度搜索一下,第一个跳出来的页面是百度百科,上面写着这是一本散文集,发表于2016年8月15日,作者是孙延。
如果你去豆瓣书看看,对,就是那个简介写着“感动亿万人民的书名”的页面,第一条短评就是“书名抄袭了”。
没错,虽然孙延是这本书的作者,但很遗憾,这句话并非他原创。不过,从经济效益上讲,他大概是这句话的最大受益者。
也有人说是北京四中一个初二的女生写的,因为她有一篇作文叫《祝你》,里面有很多以“祝你”开头的句子,比如“愿你的路很长,有足够的时间发生故事”、“愿你在最无聊、最无力的日子里,依然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其中一句被老师用红笔圈起来表扬的句子是:“愿你出门半生,回来还是个少年”。
注意,一个是“流浪半生”,一个是“走出半生”,这显然是错误的引述。
另外,时间也不对,这篇文章发表于今年4月,据我所记得,阿里巴巴至少在2016年的一部纪录片里用过这句话,当导演缓缓念出“愿你走一半,回来时还是少年”时,头戴斗笠的马云出现在屏幕上,他的形象确实青春洋溢,犹如西湖边一位身怀绝技的年轻侠客。
也有人说是冯唐写的,大概是因为他又高又帅又黑,还写过《春风十里不如你》吧,没见过有人说是许知远写的。
一个让人有些困惑的说法是,它翻译自苏轼的诗:“远行归来,面色苍白,一笑之间,岭南梅花香还在。我问岭南不是好地方吗,我说,心安之处,便是故乡。”
作为宋人,苏轼确实很牛,文笔很现代,和方文山一模一样。不过仔细看就会发现,作为文中重点的“少年”二字,在歌词中并没有出现,意境也就那样了。
三
知乎网友称,原作者是“头罩哥格”,微博ID为@头像即遗照,发布时间是2014年11月19日凌晨2点29分。
不过也有网友反驳,有比这更早的提问。2014年10月23日,百度作业帮上就有一则提问,要求对“愿你一生旅行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做出解释。最受认可的答案是“希望你在这世上,无论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再相见时,依然能保留少年的纯真。”
作业帮的时间明显早于@头像ie 的遗照,但提问的网友“礩頇媢”并没有说这句话是谁写的。
至此,这仿佛已经成为一桩悬案,谁也说不清是谁先挑起的。
真正的证据出现在今年 6 月 24 日,@头像即遗照 发了一篇产品经理的图文并茂的解释,其中详细阐述了为什么这个问题比原作者更早提出。下面的文字是我的翻译,可能比程序员的表述更容易理解一点(觉得麻烦的可以跳过,反正论证过程不影响结论)。如果想更精确,可以去@头像即遗照 的微博页面,查看 6 月 24 日发的那条微博:
作业帮脱胎于百度知道,但百度知道的内容接入作业帮后,时间线被打乱重新调整,ID也改了。也就是说,你2014年11月的问题,可能改写成了2014年10月的,据说这样更容易被爬虫抓取。
因此,这个比原作者更早于2014年10月23日提出的问题,其实是在百度知道上2014年11月20日提出的,比原作者晚了一天,问题ID也不是“礩頇媢”,而是机器ID。
不知道该不该说百度太不要脸了,在用作业帮取代百度知道之后,原来的百度知道页面已经不存在了,不过还好百度知道APP还保留着数据,从中可以发现,2014年11月20日确实出现过同样的问题。
幸亏@头像即遗照还算有点名气,正好有朋友愿意帮忙。不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举证,就算很多朋友知道他是作者,估计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在这个扰乱视线的过程中,百度的作业帮可以说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如果你仔细看@头像即遗照 的微博,就会发现他偶然写下这句话是有原因的,因为他还写过其他被广为流传的句子。
我给你举两个例子。
比如:“如果把‘孤独’二字拆开,会看到小孩、果实、动物、蚊蝇,足以支撑起盛夏傍晚的巷口,充满人情味。”
后来,有谣言说这是林语堂说的话。
再比如,罗振宇有一张朋友圈截图,被众多老板广泛转载。文字来自@头像即遗照:“说到加班,管理者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就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同时满足员工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有些领导和老板把握不住这个平衡点,企业就一直加班。”
四
我们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我希望你能走半生,回来还是个年轻人”,“年轻人”的原型是谁?
搞清楚了原作者是谁之后,顺着线索,问题就变得相对简单了:这是微博上的@牵犬总统。
@QiandogPresident很有生意头脑,今年流行一句话“愿你走半生路,归来仍是少年郎”后,咨询@微博小秘:作为那句话里“少年郎”的原型,该如何办理V认证?
秘书很忙,自然没理会他。
当第一个方案失败时,他又想到了另一个,直入主题:“我正在申请微博认证,认证信息是那个说‘希望你半生在外,回来还是少年’的男孩原型。请@头像即遗照@吃屁侠@菜刀曦曦转发此条微博,帮我确认身份,谢谢!”
@牵犬总裁人生的高光时刻很快就如期而至,@头像即遗照转发证实,@菜刀曦曦也转发证实。按理说,既然原作者亲自证实了,原型就逃不掉了。
但秘书太忙,没理会他。
作为一个34岁的“少年”,@牵犬总统这种如同秋菊请愿一样的精神让我很感动。谁说少年就一定要年轻?关键不应该是气质吗?就像我以前的一位领导说的,老人保留一些青春的气息也是很美的,因为永远长不大的老男人总是在制造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或者悲伤。
34岁有什么不好?拿着保温杯有什么不好?你还可以显得年轻。
支持@QiangQuePresident,希望他早日通过认证。
五
接下来回答第三个问题,“我希望你能游历半生,回来时依然年轻。”这句话在作者看来意味着什么?
@头像即遗照 写了这句话,似乎并没有获得什么名利,相反,还被人嘲笑。他那个小圈子里的人都知道他写了这句话,所以一旦有大佬引用,或者有严肃的解读,就会@他,嘲笑他。
哪怕看到校园里挂着“愿你走半生路,归来仍是少年”的横幅,或者看到学校门前开了一家写着“愿你走半生路,归来仍是少年”的餐厅,他们也会@他。
在他的个人微博上,除了那次为自己辩解外,他再也没有提起过这句话,或许,他已经厌倦了。
只是有一次他在知乎上专门回答了“‘愿你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郎’该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答案只有两个字:呕吐。
知乎上这个问题的回答有近两千条,大家都在热烈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几乎没有人关心他的回答,尽管他第一个说了“愿你一生游历半生,归来仍是少年”。那些为了给他面子而评论的,也只是我这样的一群掘墓人。
六
最后我讲一个题外话。
如果我认真分析“男孩”的原型是谁,把整个还原过程定义为破解2017年心灵鸡汤界最大的悬案,那都是在开玩笑。所以如果我一丝不苟地还原作者是谁,我还是很严肃、很庄重的。
让我颇有感触的是一位网友的比喻,他将@首像,也就是遗像,上升到了与张若虚同等的高度。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月夜》流传至今,受到后世的推崇,甚至被誉为“一诗胜过唐诗”,因为《全唐诗》中只有两首他的诗存世。“春江潮涨海平面,海上明月随潮而上”和“生生世世生生不息,江上月年年一样”都是《春江月夜》中流传下来的优美诗句。
但张若虚究竟是谁?他的生卒年月,以及笔名,都无人知晓。没有人知道他生卒年月,笔名是什么。更不知道这位唐代诗人的《春江月夜》直到宋代才被收录到诗集中。
记得高中的时候,同桌摇着头读完《春江月夜》,然后对我说这首诗太美了,作者太厉害了。因为我听他读了好多遍,几乎能背下来了。
大学的时候,我跟女同学感叹《春江月夜》这首诗写得好美,作者好厉害。后来他开始跟我交往,后来成了我的女朋友,后来成了我的老婆,现在是我跟她交往。
如果对比数据,我猜“愿君行半生,归来如少年”在网络上的受欢迎程度应该不会比“生生世世生生不息,江上月年年如一”差。好吧,我其实也查了一下,百度显示第一句相关结果61.3万条,第二句相关结果21.5万条。如果只看数据,张若虚输了。
两句话虽然内容上不具备可比性,但作为时代心境的记录,都弥足珍贵。前者是出现一百年后才被记录下来,能流传至今。后者写完的第二天,就有人问百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是时代在前进的信号。更难得的是,看《许知远》的5%的人和看《马东》的95%的人,对这句话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和解,都点赞、引用。比如《GQ》主编汪峰在书中写下后记《愿你旅行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但同样的问题依然存在。无数人写下“愿你半生游历,归来仍是少年郎”的话语,却无人关心作者是谁。聪明人会视而不见,说是冯唐说的,或者说是来自网络。他们都知道这句话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但却不愿意花功夫去提作者,甚至出于好奇去搜索然后使用。一是不愿意,二是迫不及待,因为一时还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有敏锐商业嗅觉的人直接把这句话当成自己书名,反正自己没有版权,或者修改后做成自己的广告,反正自己没有版权。只有@首像,也就是遗照,还在被朋友嘲笑。你看,这句话以一种新奇的形式出现了,或者,这句话被强行表达了悲伤,以便赋予它新的词汇。
从我看@头像即遗照 的微博来看,他应该看不起我写的东西,尤其是我装得那么严肃。一个自由如风的年轻人为什么要在乎这些?皇帝对我有什么权力?
但我还是天真的认为,既然这句话是他写的,而且是真的,就应该让尽可能多的读过、用过的人知道,特别是那些误以为这是别人写的人们。
盗版者有理有据,原作者也只能忍气吞声,这太不公平了!
说完这些,我再次看着“愿你半生在外,归来仍是少年”这12个字,感觉它又回到了第一次听到时的样子,给我的感觉还是一样。
最后提醒一下,中秋节将至,酒驾查的很严,鸡汤虽然好喝,但也别喝太多。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98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