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纸书的生命力远比想象中顽强,数字化时代下仍未消亡

进入数字化时代后,纸质书仿佛被宣判了死刑缓期执行。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手机屏幕早已如灵魂般俘获了人们的注意力,而初露锋芒的VR、AR设备更是在人们眼前铺就了一片数字化天堂。相比于这些让人兴奋不已的新技术,现代纸质书这种500年来进化甚微的媒介已经不再适合时代,只能作为纸质艺术品用来寄托怀旧之情、装点艺术店铺,昔日承载文明的辉煌一去不复返。

然而,正如《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所说:

某事物存在的时间越长,它就越有可能持续存在更长的时间。

纸质书的生命力远比人们想象的要顽强。2010年,以《数字化生存》一书闻名的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就曾预言,纸质书将在五年内消亡。显然,他的预言落空了。纸质书不仅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衰落,反而反而增长了。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2014年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14年,实体书店的图书零售市场一改前两年负增长的态势,实现了3.26%的正增长。纸质书的风光不仅在这里好,近两年在欧美等国家,也已经传出了纸质书复兴的春潮。

人们的预言为何落空?纸质书的复兴是强弩之末,还是将画出一条向上的曲线?在信息泛滥、眼球争夺愈演愈烈的时代,为何一张凝固的纸页仍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

纸质书复兴的最大“助手”当然是“不尽人意”的电子书。曾被认为是图书进化的终极形态、被赋予革命纸质书使命的电子书,却有种未竟使命而受挫的感觉。2007年,Kindle面世,仅仅三年后,杰夫·贝佐斯就透露“购买Kindle电子书的亚马逊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网站上精装书的销量”。这距离Kindle电子书首次面世仅过去33个月。然而三年过去,电子书的势头明显放缓,2013年美国电子书销量仅增长3.8%,电子书占一般大众图书销量的比重不足30%。

哪里有问题?

就像数字时代的大英百科全书变成了维基百科而非电子书一样,手机上的孤独星球被穷游网、马蜂窝取代。你不会下载电子版的中国地图来浏览导航,而是打开Goog​​le Map。同样,取代菜谱、乐谱、相册、画册的也不是电子书,而是功能各异、交互丰富的应用。当信息从封面封底的牢笼中解放出来,就有无数种可能的展现形式,有各种与人互动的可能性。何必非要禁锢在“书”这样一个封闭的容器里呢?当然,这里不免牵涉到电子书的定义问题。在中国,连网络游戏都算数字出版,而很多只看后视镜的业内人士,把各种用书本内容做成的应用,都叫做电子书,颇有雕虫小技之嫌。

那些封闭式的、无法拆解重构的非虚构和虚构作品虽然已经成为Kindle等电子书架上的电子书,但由于DRM的僵化、电子书格式的僵化以及锚定在纸质书上的定价,它们正被推向死胡同。

前段时间,知名电子书爱好者、Flipboard 设计师 Craig Mod 发文谈到自己曾一度痴迷 Kindle 的革命光环,近四年来几乎抛弃纸质书。然而近两年,电子书让他心灰意冷,重拾旧爱。最让他气愤的是,虽然都是数字形式,但电子书的自由度不如纸质书:“亚马逊的生态系统是封闭的,而纸质书的生态系统是开放的,任何设计师、印刷商、作者、文档编程公司、字体设计、装订、物流、书店都可以自行进入这个开放的生态系统。”Kindle iOS App 甚至没有使用连字符断词换行的功能,五年来毫无起色,阅读程序始终没有任何进展。

台湾著名出版人陈映清在《承诺过的个人图书馆在哪?》一书中也提到了DRM对电子书世界的伤害:每个平台想做的就是“独占”,拥有独家目录、独家阅读体验、独家功能、独家DRM(数字版权管理)。我卖的书只能在我的阅读程序里打开,即使跨平台,也只在我发布的App上有效。相比之下,纸质书可以在任何地方阅读、借阅、转让和二手交易,简直完美。数字比特的流动处处受到限制,这是莫大的讽刺。

在前移动互联网时代,有这样一种信条:信息渴望自由。我们之所以愿意在应用的封闭围墙花园中流连,毫无防备地将个人信息上传到自成体系的应用,是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让算法更懂我们,让世界以我为中心重新呈现。然而,封闭的电子书并不能给我们带来这些承诺,它的封闭只会让我们远离。

电子书店里的所有电子书都是“千篇一律”,所谓“与内容高度一致”的格式几乎为零。你买到的只是一堆模糊的、未经加工的“生肉”。这当然是电子书试图用排版引擎(或流水线)处理所有书籍,快速增加数量而不追求质量的结果。而那些稍微在意排版和字体格式的电子书店,由于资源有限、收入不足,已经被 Kindle Store、iBook Store 等挤出市场,比如字节社。亚马逊垄断了内容的生产和销售。数字世界的平台效应和马太效应意味着电子书的生态必然会陷入一家或几家公司一统天下的状态。指望靠几本优质书籍谋生几乎是天方夜谭。相比之下,纸质书市场上的大、中、小、微出版社和书店,各自都有呼吸、成长和绽放的空间。

虽然目前已经有《我们的选择》(由戈尔出品)、《给孩子的诗》和《张爱玲》(由美读出品)等针对内容定制排版引擎的美读电子书应用,但这就像出版社在业界没有成熟的技术的情况下,同时试图制作自己的排版软件,甚至每本书都制作一套排版软件一样,作为应用无法进入主流电子书销售渠道,只能淹没在App Store数以百万计的游戏和应用中。你可能会问:不是有书籍分类吗?只要翻看图书排行榜就知道,这是一个“盗版书摊”,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都在争相争美。“免费”二字,才是在这里生存的唯一途径。

相较之下,拥有设计、装订、印刷、发行等“完整基础设施”的纸质书,依然是以独特方式呈现内容的最小可行产品(MVP)。你想让你的内容跳出快速生死的时间线吗?你想让你的内容不再是“一刀切”的流式布局,而是有自己新鲜的样子吗?你想让你的内容不再无助地漂泊在比特的海洋里,瞬间淹没,而是有自己的躯体载体吗?纸质书依然是最好的选择。

虽然读库在过去几年中多次表示“还没准备好”做电子书,但老刘也准备在今年开始电子书实验。他还是坚持做那些不那么容易数字化的内容,比如梁思成的手绘图片。正如老刘所说,“就读库而言,很多文章都是图文穿插的形式,无法在不同大小的屏幕、不同字号的行间呈现。比如读库1303的《万神殿》一文,就有3万多字,近百张照片,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把它们组合成一本单页书。这种比较有限制的页面,在目前的电子书中很难呈现。”

嗅嗅书香,抚摸书脊,在封面的引领下钻进书里,舔舔纸张翻页,感受剩下的书页在手中慢慢“变薄”……相比用手指摩挲冰冷的屏幕,纸质书提供了更立体、更全方位的互动方式,是实体而非数字的互动,重新唤醒你的每一种感官,重新感受到肉身的存在。手机屏幕、VR、AR,都试图让我们忘记肉身的存在,以虚拟的身躯进入空灵之境。但只要肉身不被摧毁,分离感就不会消失,我们需要一些可以随时拿出来看的证据,这是安全感的最后一道防线。

过去,“纸上白纸黑字”意味着确定、不可磨灭。而现在,只从茫茫比特海中攫取一瓢,打印在纸上,也代表着我们不让这些文字、图片被信息洪流卷走的意志。它与我们矢志守护的情感——眷恋、思念、怀旧相联系,给予我们确定感、掌控感。所以,社会名流会用书籍定格微博上的睡前故事,在微信上搜罗100篇荡气回肠的文章,但还是有人愿意买一本书“抓”在手里。即便在知乎上看过一千篇创业问答,创业者们还是愿意捧着一本《从0到1》在手里,告诉自己:创业成功的密码,都在里面。 书的封闭性提供了一个界限,一个“没必要继续看,只要这些就够了”的界限,让在无尽的比特之海里捞得精疲力尽的我们能够“稍事休息”。

纸质书的复兴,反映出我们在信息爆炸时代的无助与茫然,反映出我们在即将被信息淹没、溺水时,渴望抓住一条救生索。哪怕买一本书,不从头到尾看完,我们追求的,也是一种心灵的平静。

你为什么舍不得纸质书呢?

心灵鸡汤电子版_心灵鸡汤电子书下载_心灵鸡汤出版社

点击下方蓝色文字可查看精选内容

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点击查看上一条推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95113.html

亲情:超越血缘的特殊情感,给予我们无私帮助与依靠
« 上一篇 2024-06-26
一个人发展越好,犯过的错误就越多,这是真的吗?
下一篇 » 2024-06-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