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人们要学会了解,如果他们不学习,那就不自然了
书籍是和煦的微风,是温暖的阳光。没有书籍的滋养,怎能有“美好的假期”?打开一本书,聆听花开的声音,感受生命成长的美丽。
提到关建刚老师,我脑海里首先浮现的便是他那句经典名言“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假期里,我有幸偶然看到了关老师的《我不是班主任》这本书。在这本书里,关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他与性格各异的小黑、小白、小灰斗智斗勇的教育故事。关大所提到的不正是我们这些不是班主任的老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吗?故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百看不厌。关大教我们如何与性格各异的孩子相处,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老师首先应该做什么。他不仅解决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还多次保护了孩子们的心灵不受伤害,启发了文中主人公小黑、小白、小灰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我真切感受到教育有时就是你不以为意的一句话。关大和孩子们分析了学习的四种状态,贴近了孩子们的心理。 确实,老师管得太紧,学生不喜欢;管得太松,学生也不一定喜欢。有紧就有松,最好在紧与松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有了关大传授给我们的经验,我对以后的教学工作会更有信心。
——熊桐桐
读完《真正的安静教育》有感
在这个喧闹的时代,寂静是多么珍贵。寂静让我们联想更多,思考更远,在教育的道路上更加专注。寂静也是一种心境,唯有与乱世保持距离,坚守一颗静谧淡泊的心,才能成为更好的老师。作者姚月琳从静谧的心灵、静谧的校园、静谧的教室三章阐述了自己对静谧真教育的理解。我从中读到,教育需要爱、需要专注、需要坚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专注就充满浮躁,没有坚持就会忘记初心。只有充满爱、专注、坚持的教育,才更有感染力。教育的方法、途径多种多样,但我觉得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归静、守规矩、做真教育。
——刘少波
读柏拉图的《理想国》
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哲学?是让我们看清世界的光。善的理念就像阳光,当世间万物都被照亮,我们就能摆脱生死轮回的黑暗世界,了解万物的本质和真实。
如何做到公正?如何做到达观?从混乱灵魂的囚徒,到沐浴在光明中的善良之人,这段路无疑是坎坷的。《洞穴寓言》直观地描述了“灵魂转向”的过程。幸运者看到阴影,然后是水中的倒影,然后是月光星光,最后是太阳。这是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也是学习的唯一途径。习惯了黑暗的人,在走出洞穴的路上,处于痛苦和抗拒之中。对未知的厌恶,是一种原始的倾向。教育是促进人类灵魂转向的唯一途径,这需要不断的引导,而不是灌输。
追寻光明,用理性去把握真正永恒不变的真理,哪怕冒着生命危险,也不应该后悔。
——黄楚英
培育情感的教育应该是什么?老师给予教育,家长给予关爱,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这份爱应该传递下去,教会孩子用心去观察、去理解、去感受身边的人,唤醒孩子用敏感的心去关爱身边的世界,体会创造美的快乐、无私做好事的喜悦,从而收获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孩子感受到做好事的需要、感受到他人的需要,他们就会成为一个“情商高”的人。这样美好的情感教育需要老师和家长一起努力,重视情感教育,一起沟通,一起做好表率。老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
——《给教师的建议》
——徐沙
让学生在思维的世界里成长——《最受欢迎名师特色教学艺术》
人生最大的乐趣在于思考,思考是人类存在的表现,对于教师来说,通过自己的思考给学生创造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生活中有些数学题和书本上的数学题有密切联系,但不一定和实际情况相符,如果一味的按照固定的方法去解,可能做不出来。学习的时候不要只看答案,而是要实际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反复思考。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透彻的学科,有的人觉得很难学,但学好数学的人会说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善于边学边思考,思考每一个公式背后的道理,思考每一种解题的方法,思考同一个问题是否有多种解法……作为老师,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我们应该努力的。
——王婷
得知我的一个学生要去北京读初中,这么小的年纪就跳级了,真是让人惊叹,我很佩服她的勇气,突然意识到孩子内心的强大,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的。我开始思考,四年来,我在她学习成长中给了她多少帮助?我给她留下了多大的影响?恰巧,我手头有张文治的《教育是慢的艺术》这本书,每次读,都触动我的内心,触动我做教育的初衷。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深远、最持久的,我们的工作应该是如履薄冰,小心谨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密码,带着独特的天赋和不同家庭的影响来到学校。我们教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真心尊重差异,善待每一个学生,学会欣赏和赞美每一个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体会,会永远激励自己。 今后,我会牢记教育初心,时刻牢记教师使命。
——何娇兰
读《小学数学教学浅议》有感
这本书从大学开始就读过,今年暑假又重新拿起来读——《小学数学教学论》。这次重读,似乎比起之前有了新的理解和看法。
作为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这种更新应该建立在关注学生发展的基础上,使教学过程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自我满足,在书本上找到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答案。
——余晖
《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展现了不一样的数学奇妙世界,分为数字与计算、享受计算乐趣、培养数学头脑、强化逻辑思维四个板块,每篇文章都充满故事性,让你在趣味中解题解难、不知不觉学到知识,用最贴近学生思维的声音,让读者不再觉得数学是狼是虎,能从容面对数学这门学科。
学习数学不仅仅局限于书本,更来源于生活......
——陈璐
《芬兰教育图景》是朋友极力推荐给我的一本书,恰巧这个假期我去他所在的城市,他就送了我这本书。
我没去过芬兰,但打开这本书,确实能感受到不一样的异国风情。与中国的教育状况不同,芬兰教育更崇尚灵魂般的交流和有计划的教育。
这部分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让学习变得真实:现在是上午 9:45,一个小时后“游戏”将正式开始。数十名来自芬兰的六年级学生紧张地站在一个 6,000 平方英尺的空间里。这是一个微型城市,有自己的市政厅、杂货店和银行设施。许多孩子在接受简短的入职培训以适应这种不寻常的学习环境时,都在窃窃私语或指指点点。然后,每个学生被分配到一个特殊的网格和一个特定业务领域的职位。他们将在那里工作到下午 1:25。
这一天,这些六年级学生学习了创业、职业、公民身份和经济学。这些 12 至 13 岁的孩子们坐在自己的小隔间里,在平板电脑上仔细查看自己的日常日程安排和工作职责。
让学习变得真实并不一定意味着要像 Me and My City 那样花大价钱,甚至在教室里开一家冰淇淋店。有时它可以像让孩子们学会使用真正的缝纫针一样简单。让学习变得真实的目标是让孩子们体验学习的目的,并最终为学习者带来快乐。
我们经常谈论教育方法,而它更像是月亮,散发着朦胧的光辉,我们都知道它,但却从未真正踏上月球,面对它,感受那片土地。
得益于蒂莫西的美国视角,他区分了教育、常规、信念和目标,帮助世界各地的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有意识地尝试芬兰式的教育。
——谢嘉庆
距离上次读《爱的教育》这本书,已经过去了将近8年的时间。8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从一个懵懂的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老师。
如果把“爱”和“教育”两个词拆开来看,它们的含义非常简单明了。我还记得书中对爱的描述:“爱就像空气,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因为看不见,所以常常被我们忽略。”这种看不见的“爱”存在于书中的每一个角落。有朋友之间的友情,有恋人之间的爱情,有亲人之间的亲情,有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我想,“爱是什么”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无限的。
“育”字出自孟子的“育天下英才”,暗示知识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对于教育者来说,“爱”与“教育”缺一不可。用一句话来形容二者的关系,没有爱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愿我们的学生在爱的教育中快乐成长!
——梁孟卓
读完《檀香刑》有感
莫言擅长写小人物,尤其是内心独白。
他的文字辛辣醇厚,叙事性十足,看似平淡却充满玄机,乍一看像是农村自酿的浑浊老酒,细细品味却令人回味无穷。
故事中的人物看似性格迥异,职业素养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不畏斗争,正是这份血性让他们改变了命运。
旧时代的局限也许会导致个人的悲剧,但那些与命运抗争的人,终将看到新时代的曙光和光芒。
——张玉清
读完《狂人的自由》有感:
这是一本讲述200多年前一位法国医生(名叫皮内尔)帮助精神病患者争取人权的书。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但人权意识开始觉醒。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
1.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总是说“以人为本”这个词。这本书让人们找到积极探索和实践的方法。例如他的观点是“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权利,因为他生来就是人。”
2、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科技相关领域乃至我们的教育行业都越来越强调循证,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也将会突破传统的认知,勇敢地面向未来。书中提到,在那个年代,“知识的传播依赖于对理性的严谨运用,这与宗教教条、传统或权威话语完全相反。”人类永远不会止步于这一点。
——熊思乾
读完《活着》的感想
余华的《活着》向我解释了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活着。它看似在描写时代强加的苦难,其实却描写了每个人真实的生活。福贵的活着,就是要活得彻底。他的活着,是对生活中一切不幸的真实感受。他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他只是在尽力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余华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告诉我们,活着是每个人自己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别人对你生活的客观评价。即使这个世界让你绝望,让你气馁,你还是要顽强地活下去,这才是生活的本质,也是对人生最真实的信仰。
——周园
读完《原则》后的想法
有自己的原则
独立思考,决定:你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在事实面前,你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
很多事情懂得去奋斗,也懂得如何正确地失败。
挑战彼此的想法,努力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反复思考,尤其是当有很多事情需要解决时。
感悟:作者一直在一步步实践,不断尝试和失败。他成功后写下的原则适用于任何领域。永远保持好奇心,不要把一切都视为理所当然,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你就能更好地理解别人。好的习惯来自于不断用原则思考,就像学习说一门语言一样。好的思考来自于探索原则背后的逻辑。:按照原则做事,更容易赢得决策的风险。谦逊的品质是做事的基石。
——杨元元
读完《抓住孩子的敏感期》有感
都说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养育孩子就像是去西天取经。
我家有个两岁半的男孩,他一遇到麻烦,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你永远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开心地笑,什么时候会哭。每次我欣喜地发现他改掉了一个坏习惯,新的问题又会出现。我一直以为孩子只是好奇,捣乱而已。直到我看了《抓住孩子的敏感期》这本书,我才恍然明白。
原来,孩子的每一个行为对于他的年龄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每一个敏感期都是他不断进步成长的标志。了解孩子成长的必然性,相信在育儿和教学方面,我们能更懂孩子的心,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也会更加平和。
——张婷(音乐组)
读完《心灵的力量》后的感想
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这是一本富有哲理和深度的书,也是我第一次读到毕淑敏老师的散文,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和力量,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
这本书最让人难忘的,就是《我很重要》。书中说:“对于生命,每一个生命来之不易,我们没有权利也没有资格说它不重要;对于父母,我们是他们爱护的对象,我们不敢说它不重要;对于恋人,我们是互相扶持的同路人,我们不忍心说它不重要;对于孩子,我们是他们的靠山,我们没有勇气说它不重要;对于朋友,我们多年形影不离,我们不好意思说它不重要;对于事业,我们是创意,是新意,我们不能说它不重要”。是的,从古至今,没有多少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说“我很重要”。每个人都默默无闻——老师默默地教导;医生默默地治病;就连植物也不例外,花儿默默地绽放,小草默默地生长……一切都默默无声,一切对于大自然来说,似乎都不重要。但是,真的不重要吗?
所以,每个人在扮演不同角色的时候,重要的是给自己设立目标,做一个真诚的人。
——颜刘杰
读完白岩松的《痛并快乐》,我感慨万千。我相信它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应该是一碗及时的心灵鸡汤。正是因为书中残酷的现实和作者坚定的意志的对比,让我读这本书时感觉特别受启发。我喜欢这种洒脱,自信,坚定。当然,我也明白,只有内心足够强大,足够自信,才有能力随心所欲地生活,找到生活的真谛。美好的人生,才是我们努力的意义,才是前行的意义。当你站在一定的高度,洒脱与坚定是多么美好。
——龙丹
写作
宝剑的锋利是磨砺出来的,梅花的芳香是苦寒出来的。
“书法是承载千年的文字。”每一笔横竖,每一笔左右,都能感受到笔尖的韵味和汉字的美。好的书法赏心悦目,陶冶情操。作为老师,要想学好书法,需要持之以恒。
让我们从读好书、写好词开始美好的假期,一起读书、写词、当好老师、过好假期,让我们的“美好假期”之旅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文:教研室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93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