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无法在自己内心找到平静,那么你也永远无法在别的地方找到平静。
-如果你无法在内心找到平静,那么你也永远无法在别的地方找到它。
投诉0:哇哦!你开头放了一段英文,挺高端的,我查了一下是美国60年代灵魂乐手Marvin Gaye的一句名言,暂时没什么破绽,静静等你露出真面目吧。
1988年4月,霍华德·金森24岁,已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题目是《什么决定了人类的幸福感?》。为了完成这个课题,他向公民随机发放了1万份问卷,问卷中包括详细的个人信息和五个选项:A:非常幸福。B:快乐。C:一般。D:痛苦。E:非常痛苦。耗时两个多月,他最终收集到5200多份有效问卷。经过统计,只有121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
吐槽一:这么宽泛的题目哪个博士导师会批啊!相当于中文系的博士论文《中文之美体现在哪里》啊!亲,你这是在写中学生的周记吗?
观点二:哲学博士在给民众发问卷?还是在街头发问卷?你是学社会科学还是学哲学的?
投诉三:你发了一万份问卷花了多少年?我连每天在学校门口发五百份传单都发不完!你骗谁呢?哇!你两个月就收集到五千多份有效问卷!成功率50%,你厉害,社会科学一般数据不超过10%,你真是创造了问卷研究的奇迹!你值得诺贝尔奖!
结论:首先,作者并没有在高等教育和科研领域做过深入的研究,那些看完这一段觉得还可以的人也是一样。
接下来,霍华德·金森对这121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他发现,其中50人是成功人士,他们的幸福主要来自于成功。
其余71人有家庭主妇、菜农、办事员,甚至还有无家可归的人,这些平凡而凄凉的人,为何也有幸福感呢?
这些人虽然职业、性格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过多的物质要求,生活朴实、安于清贫,能享受柴米油盐的平凡生活。
抱怨四:直接分析相应变量(比如很多成功学研究只总结成功人士的共同特征,而没有比较失败的案例)。这真是1780年的科学水平啊!
霍华德·金森在论文中得出结论:这世上有两种最幸福的人:一种是淡然平和的普通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人士。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你可以通过修身养性、减少欲望获得幸福;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人,你可以通过努力奋斗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进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
导师看完他的论文后,非常感动,给了他一个大大的“优秀”!
吐槽五:你的博士导师真是个傻逼!这么霸道的问题他不仅批了,这么严谨的推理还批了,还给我打了A。老天爷,给我一个这样的博士导师吧!
二十多年后,霍华德·金森已成长为美国知名的终身教授。当初那121个自认为“非常幸福”的人,如今过得怎么样呢?他再次找到了这121人的联系方式,并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对他们进行了又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出来了,普通民众中,除了两人去世外,共收回问卷69份。他们有的成为了成功人士;有的一直过着平凡的生活;有的因为疾病、意外等原因,生活极度贫困。但他们的选择没有改变,依然感觉“很幸福”。
50位成功人士的选择发生了巨大变化,只有9人事业顺利,依然坚持当年的选择——很幸福,23人选择“一般”,16人因为事业受挫、破产、降职等选择“痛苦”,2人选择“非常痛苦”。
看着调查结果,霍华德·金森陷入了自己的沉思好几天。
吐槽六:论文题目这么烂的教授也能成为名教授,不禁让人陷入沉思。
两周后,霍华德·金森在《华盛顿邮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幸福密码》的论文。论文中,霍华德·金森详细描述了两次问卷调查的过程和结果。他在论文的最后得出结论:一切由物质支撑的幸福都无法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消失。只有心灵的平静与安宁,以及随之而来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无数读者读完此文后惊呼:“霍华德·金森破解了幸福的密码!”这篇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华盛顿邮报》一天之内转载了6次!
投诉七:《华盛顿邮报》也能发报纸!我震惊了!这超出我的常识了!一张报纸少则两三页,多则几十页,你们是怎么印出来的?老百姓看完报纸还能看什么新闻?还是说你们当天根本就没播新闻?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霍华德·金森一脸愧疚:“二十多年前,我太年轻,误解了‘幸福’的真正含义。而且,我还把这种错误的幸福观传达给了我的很多学生。在这里,我真诚地向这些学生、向‘幸福’道歉!”
投诉8:向你道歉!终于看到正面结局,以为终于可以骗自己一会了,但你漏洞还能再多点吗!!!!!!!!!!!!!我真的被作者的愚蠢给坑哭了!!!!!!下次你写故事之前,求求写得现实点!
03
所以,对于鸡汤文章来说,温暖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它!无视!智商!!!
智商从何而来?
第一是常识,第二是逻辑
鸡汤怎么这么蠢?
我们要从群体的角度去看,有钱有闲的人(成功人士)忙着享受生活;有激情努力的人(成功路上)忙着养育自己的孩子。这两类人群需要的是技术性和引导性的信息(干货)。当然他们也会受挫,但很少见,所以他们不是鸡汤的主要消费群体。
主要消费群体是哪些人?——经常遭遇挫折、需要心灵安慰、整个生活都“被搞砸了”的人!
都说从0到1是最难的,这群人很容易体会到无论怎么努力都得不到任何回报,不管怎么努力生活都是很烂的事情(同时也是巨大的认知局限让他们找不到正确的努力方向)。
于是他们就成了鸡汤的主要消费者,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供给,鸡汤的作者也是一群和鸡汤主要消费者认知水平一样的人,如果认知水平不一样,人们是不会理解的!
结果是:鸡汤的初衷可能不错,但认知度较低,漏洞百出。
任何一个受过一定教育、智商正常的人,看到这样的话都会气得想撕掉,不管是善意的谎言还是恶意的谎言,都是为了证明自己观点而编造出来的谎言,足以让人恶心!
喜欢:
我有一个美国朋友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爱喝鸡汤?读点现实的东西不是更好吗?
事实上,我没有这样的美国朋友。
04
从鸡汤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
误读
比如,“经历过苦难的人更容易创造奇迹”这句话,是用来安慰已经遭遇不幸的人的,并不是鼓励你去追求苦难。
所谓“马云数学不及格,爱因斯坦考了1分,比尔盖茨辍学”(也是假的,三个人都是尖子生)的传言,是为了鼓励错过高等教育的人们不要灰心,告诉你人生处处有希望,并不是叫你不要读书,说读书没用!
如果你智商有问题,还是别出去了,一碗鸡汤都能变成毒药,你出去了,怕是活不了回家了!
所以解决鸡汤问题的根本方法是:
扩大视野;改善姿势
加强逻辑并培养理解能力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对孩子进行反鸡汤教育呢?
如果你全家都在海外,那么从妈妈出生开始就没有问题了!
为什么在中国就不行呢?这和我们国家的继续教育体制有很大的关系。
鸡汤主要覆盖哪些媒体?草根朋友圈、太空贴吧、故事会,但是你忘了一个重要的根据地!
中小学阅读理解!
以上文章《幸福的密码》原载于《光明日报》(2013年7月26日第13版)
之后它多次出现在中小学阅读理解测试和寒暑假作业中!
同样是前文提到的《中国孩子想象力全球垫底》《美国妈妈起诉幼儿园教字母》这两篇文章——中小学的作业、考试题目里充斥着赤裸裸的、虚构的、低质量的作品!!!
因此,剧情即将反转:请把孩子的反鸡汤教育推迟到高中毕业后。因为知乎上已经有血淋淋的教训了:
那时我还小,心智却已发达,一眼就看穿了这本励志小说。虚假的故事、矫揉造作的情节、扁平的人物、俗套的文笔、俗气的结局,完全不值得分析,根本无法打动挑剔的我,反而激起了延髓呕吐中枢的兴奋,刺激了大脑皮层抱怨回路的活动。
这直接导致我中考语文成绩的崩盘。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65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