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高考没考好也别怕,看这些落第秀才如何流传千古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今天早上打开豆瓣,看到一则广播:

这两个清单您认识多少个?

第一名单:傅义建、王诗丹、毕源、林兆堂、王云锦、刘子庄、陈航、刘扶耀、刘春林。

第二名单: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你认识哪张榜单上的人比较多呢?答案是:前一张榜单上都是清朝科举考试的状元;后一张榜单上都是当时的落第之士。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广播,觉得很有道理,证据充足,论据有力。这真是一剂良药,安慰了今天高考的孩子们:就算这次高考考不好,也不代表你的人生就此结束。

看看这份名单上的人,后者全都没能考上,但他们的名字却流传千古,我们永远怀念他们。前者虽然是当年的状元,但现在谁还认识他们呢?

所以,成功与学历无关!只要有信心去考试。即使你失败了,你仍然有光明的未来!

然后我就觉得哪里不对劲,想了一会儿,又写了第三张单子:

欧阳修是想避免与曾巩产生嫌疑,否则苏轼就是状元了。

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为状元;

文天祥是状元;王维是状元;柳公权是状元;

郭子仪是状元;贺知章是状元;

《三国演义》的开篇,《二十一首历史弹词》的作者杨慎,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也是状元;

张居正是一位著名的神童,顾琳怕他小小年纪便骄纵,便刻意压制了他几年,即便如此,他还是考中了科举,在嘉靖二十六年中了进士,继任者申时行也是状元。

为什么发帖者没有给出这些例子?

基于这个例子,我可以简单说一下我不喜欢成功学研究和心灵鸡汤文章的原因:

第一、幸存者偏差

第三张单子上的十个例子,是死亡的数据,它们不会跟你说话,告诉你我也是状元,流传千古,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他们不会告诉你全部真相,他们总是泛泛而谈,只采纳对他们有利的数据,从而诱导出他们希望你得出的结论。

二、根据结果得出的一些事实和历史预测

我们目前掌握了三名人员的信息,以下是有关他们的一些事实:

答:他和一些不诚实的政客有联系,并且是一名占星师。他有婚外情,烟瘾很大,每天喝 8 到 10 杯马提尼酒,并且来自一个贵族家庭。

B:他被解雇过两次,每天睡到中午,在大学期间吸食鸦片,每天晚上喝一大夸脱威士忌。他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

C:他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战争英雄,素食主义者,过着斯巴达式的生活。他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婚外情。他博览群书,口才极佳,是一个魅力十足的人。他是一个平民。

如果现在让你评判,他们当中谁会成功,你会选择哪一个?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让你从这三个人中选一个当领导,你会选谁?

不要急着往下读,先思考一下。

这是我小学时看过的故事,当时下意识选了C,明明不抽烟不喝酒不婚外情,就是个英雄,你看看其他人,有的婚外情,有的抽鸦片。

和他们相比,第三人就是一只小白兔,前两位都是官二代,出身世家,第三人却是平民,能如此内敛,如此自律,如此有才华,实属不易。不选他还能选谁?是每天睡到中午的那个吗?

如果你也像当年的我一样选择了C,那么很不幸的,你就成为了纳粹的帮凶,成为了屠杀犹太人的刽子手,成为了希特勒的狂热追随者。

是的,第三人是希特勒。第一人是罗斯福,第二人是丘吉尔。

这个出乎意料、荒唐的结果是如何产生的?

看看我开头写的,下面是一些关于他们的事实,只是“一些”。成功学也是这样产生的,但和这个故事正好相反。这个故事可以称为“反成功学”。讲故事的手法和成功学一样,只是把与之相符的论点倒过来,把不该放进去的部分放进去而已。

就像那句话

“不靠谱也没关系,真正不靠谱的是有时候靠谱,有时候不靠谱。”

就算都是谎言也没关系,只要说得够多,就能分辨出来。问题是,给出的事实都是事实,但只是部分事实,这最容易误导和欺骗人。

荒诞感的产生,源于长期对历史人物的刻板印象,以及基于后果的历史预测。

1938年,希特勒险些被暗杀。

企图绑架元首的这群德国将领中,有时任陆军总司令温贝鲁希塞将军、前总参谋长魏因贝克将军、时任总参谋长赫尔达将军、柏林保卫者韦茨利本、军械长布鲁克多夫、柏林警察局长等,可谓是群星荟萃。

他们一致同意,在1938年9月14日晚8点,即希特勒返回柏林时,发动起义,逮捕希特勒。

就在他们做好一切准备之后,却在准备逮捕的四个小时前,突然得知英法领导人对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要求做出了重大让步,元首希特勒成了民族英雄,而这些德国将领又不愿意违背舆论去逮捕这位领导人,于是便取消了逮捕计划。

1938年,希特勒是一位民族英雄。

想象一下,如果他在这个时候去世,历史教科书会怎么描述他?他的传记又会怎么描述他?

三、简单的因果关系和单维的价值判断

成功研究隐藏事实,简化逻辑,只留下简单的因果关系:

A.进士出状元,谁也不知道;

B.科举失败——千古流传的传说;

C.即使你考试不及格,你也会被后人铭记

这种想法确实很有害,尤其是今年高考的孩子看到这样的文字,在没有足够的阅读经验和理性判断的情况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他告诉你,高考与成功没有多大关系,第二份名单虽然没考上,却流传了千古,第一份名单上都是状元,却没有名字。

要知道,黄宗羲、蒲松龄等人都是以才华闻名,如果他们当年考中了状元,那对他们的人生大有裨益,更能让他们声名大噪,就像张居正一样,锦上添花。

这世上很多事,包括伟人的成功,都是多重因素导致一个结果。你没看过王安石的《浪淘沙令》吗:

义和鲁是两个老人,经历过贫穷和富裕,一个是渔夫,一个是农民,如果当时没有遇到对的人,他们就成了英雄。

而且这个例子,只是把成功和进士、进士挂钩,他们大多在死后也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比如蒲松龄生前生活就很艰苦,洪尚秀如果不是吃不饱饭,又怎么会冒着风险造反呢?

这完全忽略了每一个在世人物背后的故事和使他们成名的各种因素,而把是否考中状元简单等同于在历史上留名,再傲慢地把在历史上留名等同于成功。

其实,落榜的人,一生大多生活贫困。至于那些名不见经传的状元,你怎么知道他们不幸福?难道你只用在历史上留下名字来衡量成功吗?

另外,你没听说过某人的名字,并不代表他们不好,只是说明你现在的思维、模式、学术水平与他们还相差甚远。

第一份名单仅以毕沅、傅以简为例。

毕沅:通晓经史、小学、金石、地理,并承接司马光著作,编撰了《续资治通鉴》。梁启超对其评价极高,说:“有毕沅《资治通鉴》,其余续撰《资治通鉴》皆可废去。”

傅异见:他学识渊博,通晓经史,善诗文,文人称他为行彦先生,是一位忠臣,贤臣。史料记载,顺治帝提拔傅异见为兵部尚书,大家都认为这个选择恰当,任用及时,朝廷和睦,天下太平。

第二份名单中,李渔、蒲松林等人因为其文学作品受众广泛而受到追捧,但至于毕沅的《续资治通鉴》,除了对历史感兴趣的学者外,谁会关注这些东西呢?

另外,还有几个我们小时候写作文时经常会用到的幼稚故事:

例如:

1、华盛顿小时候,砍倒了父亲的两棵樱桃树,后来他主动承认错误,得到了父亲的原谅。

2、爱迪生在火车上做实验,火车突然倾斜,发生事故,列车员一拳打在他身上,导致他的耳膜破裂,从此爱迪生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

3.爱因斯坦小学时数学不好,每次考试都只得一分。后来,他努力学习,成为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这类故事有很多可取之处。第一个故事教导我们要诚实守信,这是伟人必须具备的品质。如果你想成为像华盛顿一样伟大的人,你必须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

第二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爱迪生虽然贫穷,但依然坚强。他真是我们的榜样!

第三个爱因斯坦的故事告诫我们,就算现在学习不好,将来我们也一定可以有所成就,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但这些并不是故事的全部,有些故事甚至不存在。

比如第一个就是《华盛顿与樱桃树》,后来传记作者坦言,因为史料太少,所以编造了这个故事,以凸显华盛顿的优秀品质。这和我们今天在史书上经常看到的帝王传记很相似,比如刘邦的母亲与龙交合,然后怀孕,进而生下高祖。又或者他刚出生时,房间里就充满了红光。

第二个爱迪生在8岁时得了严重的猩红热,从小听力就不太好。人们也常说,爱迪生8岁时就读于附近的小学,但听不清老师讲的话,理解能力差。因此有人嘲笑他笨,最后他辍学跟着母亲读书。大概是因为老师和周围的人(甚至可能连爱迪生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他听力不好。

至于第三个,这个传言已经流传太久了。德国考试成绩是6分制的:1分:sehr gut(优秀);2分:gut(良好);3分:befriedigend(一般);4分:ausreichend(及格);5分:mangelhaft(不及格);6分:ungenuegend(差)。爱因斯坦家从小就很聪明。

即使出发点是教孩子做好事,但如果这是一个虚假的故事,当他们长大并明白这一点后,很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原来我从小就生活在谎言的世界里,连中国的官方教科书都是假的,这世上还有什么真实可信的吗?

这就是小朋友三观的崩塌啊。

这些小学故事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太幼稚了,以我们现在的阅读量,很容易分辨出它们是真是假。

不过,世界上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只是包装得更加精美。

很多人孜孜不倦地阅读名人传记,希望从中得到一些成功的秘诀,但这些传记背后的作者不会告诉你他们成功的全部真相。

他们不会告诉你的。

王石的父亲是王振、王胡子的下属。

任志强不会告诉你,他的父亲曾经是商务部副部长;

潘石屹不会告诉你,他的成功是从娶了富婆张欣之后开始的;

前铁道部长刘志军,他的成名之路与三次婚姻有关。他可以说是男版邓文迪,一次比一次跳得高。

或者你也可以添加某条非常受欢迎的微博帖子。

“盖茨的书不会告诉你,他的母亲曾是 IBM 的董事,并帮助儿子获得了人生中第一笔大交易。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 8 岁时就知道要去纽约证券交易所,但却不会告诉你,他的国会议员父亲曾带他去那里,并受到高盛董事的接待。”

年轻人,别太骄傲了。类似这样的还有你们的廉价旅行女神莫莉。以下是你们最喜欢和最感动的话:

身心总要有一个永远在路上。

人的一生中,总要有那么一次,为了理想而抛弃一切,这样多年以后回首往事,才不会后悔。

现在这个活动非常火爆,人们渴望去拉萨“净化心灵”,骑行318做个纯粹的人,或者花很少的钱环游世界。

旅行可以彻底净化心灵。

风景看久了就会厌倦,主要要结合所学的人文景观、历史地理等知识,才能达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你对历史文化一无所知,看到伦勃朗也只是匆匆拍了一张,怎么能像别人一样,连续三个小时盯着伦勃朗看,感动得流泪,甚至晕倒呢?

当你到了欧洲,逛罗马梵蒂冈美术馆,看到拉奥孔,你最多知道的也就只是它和古希腊、和特洛伊木马有关,怎么会想到歌德、莱辛,以及影响整个西方艺术史的那场争论呢?

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你能把1825年帕里斯发明的幻觉盘和电影的制作原理、视觉暂留、视运动联系起来吗?

你去但泽只是为了看风景,你没看过《铁皮鼓》、《狗年》、《猫和老鼠》,你不知道君特·格拉斯,不知道但泽支离破碎的历史,你说你什么都不知道,你一看风景就忘了,你只能傻傻地拍风景,怎么会震撼,怎么会知行合一?

但文艺青年的市场需求来了,Molly的出现完美满足了他们的幻想,脸蛋漂亮,身材好,还能自由自在的游走各地,不知道多少女孩因此和男朋友分手了。

后来被曝出,Molly出行并非是精打细算,而是得到了赞助,住豪华酒店,每天花费数千元。这种行为就是欺骗。你告诉他们你随时可以出行,却没告诉他们你背后有公司赞助你,所以你才能如此自由地出行。

另外不好意思,这可能涉及到你的男神大冰。

一开始我也对他着迷,觉得这就是我理想中的生活!太羡慕了!我看过《一号机》里的几篇故事,觉得很感人。但后来我觉得不对劲,他只把自己最精彩的部分展现给你看,其他的没有展现给你看,或者只是简单提了一下。比如路上的艰辛,摔断肋骨……

年轻的知识分子也许只想到自己的灵魂和自由,却不会想到两个星期不能洗澡、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信号、晚上到处都是蚊子、没有空调……

看来这些不能称之为鸡汤,或许称之为魔汤更为合适。这剂给困于繁琐无趣的都市生活的文艺男女灌下的虚幻魔汤,完美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

孔子说:“父母在,不宜远行;若要远行,要有计划。”

这大概就是孝顺和仁慈的体现吧。

我不认为那些辞去工作去旅行、搭便车、白吃白喝的人比那些勤勤恳恳、肩负生活重担的人更高尚或更优秀。

离开后,留下的是对家人无尽的牵挂,他们只告诉你要精打细算,要搭便车,却不告诉你是否安全,父母是否会因此而白发苍苍。

你的事业可能正处于上升期,但是你吸毒后离开,回来后却发现你的银行账户不见了,你的女朋友跟别人跑了,而你的心灵似乎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

谁不爱自由?谁不想周游世界?谁不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你能说那些为了顾及家人感受而默默隐藏自己理想的人生活没有意义吗?

他们编造这些鸡汤和成功故事,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像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鼓励全国人民赶上英美一样,“天才是1%的天赋加上99%的汗水。”但是毛主席没告诉你,后半句话是,“但是那1%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比99%的汗水更重要。”

另一方面,这些成功案例和心灵鸡汤文章之所以能够传播,是因为:

人们喜欢它。

你想要真相还是心理安慰?

民众选择的是心理安慰。

这世间大部分的真相都是残酷的:

在这个不仅在中国,而且在社会阶层分化十分严重的英国,你一个寒门子弟的辛勤付出,往往还不如一个名门望族的一句话。

这世上还有天赋这种东西,你小学初中的题目你不觉得简单,但到了高中,有的人上课不专心,期末考试还是第一名,你每天上晚自习课还是倒数第一。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公平,真相总是残酷的。

民众无力改变,只能编造谎言,为自己制造麻醉剂。

这些心灵鸡汤文章、成功案例的背后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市场需求。

最后,很抱歉我也骗了你,如果你能读到这里的话。在反鸡汤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谣言。比如我之前提到的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例子:

“盖茨的书不会告诉你,他的母亲曾是 IBM 的董事,并帮助儿子获得了人生中第一笔大交易。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 8 岁时就知道要去纽约证券交易所,但却不会告诉你,他的国会议员父亲曾带他去那里,并受到高盛董事的接待。”

在写作过程中,我查阅了百科全书和维基百科,其中对其父母的介绍是:

盖茨的母亲:

玛丽·麦克斯韦尔·盖茨(1929 年 7 月 5 日 - 1994 年 6 月 10 日)是一位美国女商人。

盖茨于 1975 年至 1993 年担任华盛顿大学校董。她是金县联合之路第一位女主席,也是美国联合之路执行委员会第一位女主席。

值得注意的是,她在担任美国联合劝募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期间曾与 IBM 首席执行官约翰·费洛斯·埃克斯共事。她还是第一州际银行的第一位女性行长。玛丽的儿子威廉·亨利·盖茨三世(比尔·盖茨)是微软的创始人之一。

换句话说,盖茨的母亲并不是 IBM 的董事,她与 IBM 的唯一联系就是与 IBM 的高管合作。

巴菲特的父亲:

霍华德·霍曼·巴菲特(1903 年 8 月 13 日 - 1964 年 4 月 30 日)是美国商人、投资者和政治家。他曾四次担任共和党美国众议员。他是亿万富翁商人和投资者沃伦·巴菲特的父亲。

沃伦·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他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的确是美国众议院议员,但他首次当选是在1942年,当时巴菲特12岁。

也就是说,当巴菲特“8岁参观纽约证券交易所”时,他不可能受到国会议员那样的待遇。

显然,盖茨和巴菲特出身不错,他们的父母可以给予他们一些帮助,但也不会到这么夸张的程度。

爱迪生这句话的后半部分和前半部分一样流传广泛。如果爱迪生说过这句话,肯定有对应的原文,但英文世界里却没有。唯一符合的两句话是:

我的任何发明都不是偶然诞生的。我看到了值得满足的需求,并不断尝试,直到成功。归根结底,这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我的所有发明都不是偶然的。当我看到一个值得投入精力和资源的社会需求时,我会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实验,直到它变成现实。归根结底,这是 1% 的灵感加上 99% 的汗水。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因此,“天才”往往只是一个做了所有功课的有才华的人。

这和中文版的前半部分是一样的,后半部分大致是“所以天才不过是聪明人,经常能完成自己的工作而已”,并没有说“灵感更重要”。

而且,在华人世界广为流传的后半句话,与爱迪生一直以来为自己塑造的吃苦耐劳、勤奋的形象很不相符。

这种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反鸡汤”,本质上和鸡汤没什么区别,是对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准确把握。

只不过前者是一种“正能量”的虚幻安慰,后者则算是一种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宣泄,到最后不知道会把人带向何方。

请原谅我对你撒谎。这个世界是一个罗生门,人们不想要真相。

鸡汤心灵啥意思_心灵鸡汤是什么用语_网络上说的心灵鸡汤是什么意思

*作者简介:江寒元,简书推荐作家,公众号:江寒元(ID:jhanyuan)

- 结束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51847.html

我来教教大家“手机跑得快怎么开挂-其实确实有挂
« 上一篇 2024-05-31
张朝阳在天下女人国际论坛上谈创新:来自日夜耕耘和组织效率
下一篇 » 2024-05-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