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稻盛和夫《干法》:一碗恶臭的鸡汤,还是治愈心灵的良药

介绍:

读完稻盛和夫的《干婆》一书后,我看到书中反复出现这样的言论:

“即使在苦难中,只要努力,也能带来不可思议的好运”; “在逆境中坚持努力、努力奋斗,我现在所有的成功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如果你想让上帝愿意帮助你,你就必须努力学习,全身心投入工作。这样的话,无论情况有多困难,上帝一定会帮助你,事情就会成功。”

乍一看,作者只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表达一个观点:努力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心无旁骛地工作。 它可以让你当CEO,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现代年轻人都这么容易被忽悠吗? 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努力了,但却没有带来所谓的成功。 这种提倡“努力=成功”的论调不是鸡汤。

也有不少企业主一次性买回了几百本、几千本《千发》,让员工读完后写下感想。 他们在公司推行加班文化,导致无数员工在知乎上吐槽“臭鸡汤”、“邪恶资本”。 主义”。

另一方面,不少人表示读完这本书后感到“恍然大悟”,感觉灵魂受到深深的震撼。 这本书刷新了他们对工作和生活的看法,激发了他们对未来的信心。 作者说,成功需要“努力”,而不是“天赋”,更不需要“运气”。 相比之下,只要我们愿意,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不是吗?

那么,稻盛和夫的“甘婆”究竟是一碗臭鸡汤,还是治愈心灵的良药呢?

1. 稻盛和夫有怎样的人生经历?

只有读过作家稻盛和夫的人生传奇,你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为何发表这样的言论。

作者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最初在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工作。 当其他同事离开这家不幸的公司时,他别无选择,只能留下来。 他调整心态,努力工作。 最终,公司起死回生,笔者也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 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 由此,他从亲身经历中体会到:只要坚定信念,满怀热情地工作,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可以取得超出预期的成绩。

27岁那年,他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他创办的京瓷和KDDI两家日本公司已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 创立55年来,无论社会环境多么恶劣,经济形势如何变化,京瓷从未出现过财政赤字。 这意味着他的公司拥有强大的运营和盈利能力。

2010年,78岁的他出任日本航空株式会社社长,仅用一年时间,就将破产的日航从亏损转为盈利,并创造了日航历史上最高的利润。 利润率也是当年全球727航空公司中最高的。

也就是说,作者从自己的工作经历中提炼出一套思想体系,用这套体系来指导自己的创业,并取得了成功。 随后他利用这套系统解决了日航的亏损问题,再次取得了成功。 作者的一系列成功案例显然非常有说服力。

那么这个系统对其他人有用吗? 我们先来说说这本书的译者曹秀云先生。 他本人就是稻盛和夫哲学的翻译者、传播者和实践者。

曹先生曾在公司和政府机构工作过,自1992年以来创办了6家公司。他拥有多年的经营经验,但在生意和生活中也有很多困惑。 接触了稻盛和夫以及稻盛哲学之后,我恍然大悟。 他觉得稻盛和夫先生可以成为他的精神导师,稻盛和夫的哲学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人生真理。

稻盛和夫著作《如何生活》、《如何做》、《如何思考:稻盛和夫的哲学》、《阿米巴经营》16本中文版均由曹先生翻译。

曹先生今年69岁,每天工作12-15小时,包括周末和节假日。 除了经营自己的许多企业外,他还抽出时间翻译稻盛和夫的著作,每月飞十多次飞往各大公司,宣讲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解答企业家的疑问。

如果不是从心底里认可稻盛和夫的哲学,我想曹先生很难有这样的动力去继续翻译稻盛和夫的思想。 他不会专门成立一家公司来传播这种思想体系,更不会实践稻盛和夫先生的思想。 《做事之道》所说的核心:对工作的热爱和热情。

事实上,受稻盛和夫哲学影响的企业家有很多。 1983年,稻盛和夫先生创立了清和塾,自愿向创业学校的学生传授商业哲学。 目前,盛和学校在全球有超过12000名学生。 现在已经有很多中国企业家加入了。

2、道盛的经营理念包括哪些内容?

那么,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真的只是“热爱工作”“努力工作”“激情工作”那么简单吗?

其实,作者在书中阐述了很多他对工作的看法、心态、技巧等:

例如:如果你面临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你该怎么办?

作者的观点是:“与其寻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喜欢自己已有的工作,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寻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往往就像是在寻找一份工作。”空中楼阁。与其追求幻想,不如先谈恋爱。”

“对于工作,一开始我是被迫做一半的,但很快我就变得积极主动,喜欢上了研究。后来我就远远超出了‘喜不喜欢’的层面,感受到了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

比如: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如何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

作者强调关注当下,不要目标太高:“每天朝着目标前进,每天创新,你就会每天进步,每天都有收获。为了实现目标,无论是否外面刮风下雨,无论多困难,我都会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先是一个月,然后是一年,然后是五年,十年,坚持下去。如果你一直这样做,你将能够踏入一些你一开始无法想象的境地。”

例如:当你觉得自己能力不够时该怎么办?

作者提到,在评价自己的能力时,应该使用“将来进行时”。 不要这样想:“因为我没有受过教育,没有知识,没有技能,所以我做不到。”

你应该这样想:“因为我从来没有学习过,所以我没有知识,没有技能。但是,我有动力,有信心,所以明年我一定能做到。从这一刻起,我要学习努力学习,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我身上隐藏的能力,将来一定会发挥出来。 我的能力肯定会增长。”

作者还提出了自己的工作观/人生观公式:

生活。 工作成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所谓“能力”是指智力、运动技能、健康等,这些都是父母或上帝赋予的。

“热心”也意味着“努力”。 有个体差异,有的人缺乏动力、懒惰,有的人对生活和工作充满热情、努力工作。 它们的评分范围为 0 到 100 分。

“思维方式”的得分范围为“-100分”至“100分”。 积极价值观包括:不厌倦努力、祝愿别人好、愿意为大家的幸福而努力等; 负面价值观包括:愤世嫉俗、怨恨、否认诚意等。

在笔者看来,你人生的最终结局取决于你在这三项上的得分如何。 三者之中,思维方式最为重要。 它可以是正分或负分。 如果你有负的“思维方式”,哪怕是很小的负数,乘积也会变成负值,而你拥有的“能力”越多,它就越重要。 “热情”越高,对生活和工作的负面影响就越大。

在我看来,作者所说的“思维方式”类似于心态、性格等软实力。 如果你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地损害他人的利益,你的成功就不会长久。 笔者认为,如果你想继续成功,你的动机必须正确。 这与中国阳明心学中的“向良心”如出一辙。

3. 稻盛和夫的经营理念是什么?

事实上,稻盛和夫先生人生的一系列成功都是有强大的思想体系支撑的,这就是他的“经营理念”。 保持热情、努力工作、发展能力只是这个哲学体系的衍生品。

读完这本书,我想到了中国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想到了清末重臣、湘军将领曾国藩。 王阳明年轻时立志成为尧、舜、禹那样的圣人,曾国藩三十岁时立志成为圣人。 他们有很多共同点:比如,他们通过冥想和呼吸、日常反思来保持内心的平静; 他们以圣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改掉不良习惯。 为了民生和国家,他们放下自我,以世界人民的安全为己任,也因此付出了远超常人的代价。

我时常感到,取得非凡成就的人,普遍都有如此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稻盛和夫先生也不例外。 当他创业时,他反复问自己:我来这里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吗? 我这样做是为了出名吗? 我有自己的自私动机吗? 他用了半年的时间才确认,自己的初衷是为了日本通信产业的发展,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 后来他的公司上市后,本应获得最多股份的他却放弃了自己的权利,没有获得任何股份。

他们这一生,从世俗的角度来看,确实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享受。 他们总是在工作,总是在思考,总是在反省,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接受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挑战永无止境。 对于他们来说,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一种修行。

他们努力工作,认真生活,不为名利,不为世俗的评价,只为工作和生活本身,让心停留在当下,享受每一分每一秒的充实。 稻盛和夫先生曾与一位禅师一起修行。 他一生崇尚简朴,拒绝奢华,因为他觉得人“一奢则骄”; 他也深深地认识到,“欲”、“嗔”、“无明”是最能让人烦恼的东西。 他把“努力”当做一种淡化这“三毒”的精神修炼。

4.你羡慕伟人的生活吗?

你羡慕伟人的生活吗?

事实上,很多人羡慕他们的成就,却不羡慕他们苦行僧的生活方式。 世人会认为这“太难了”。 果然,喜欢享受生活而不是努力工作是人的本性。 如果你终于努力工作去享受生活了,谁还愿意努力工作呢?

为什么有的人努力学习十年,进入大学后就放松了? 为什么有的人在职场上努力工作,到了一定的职位后就懈怠了呢? 对于很多人来说,“努力”只是实现目标的工具。 一旦目标实现了,他们就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动力。

而有的人在努力的过程中享受着自我突破的成就感。 一旦目标实现,他们就会给自己设定一个阶段性目标,就像爬山一样,翻过一座山,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向山前进,不断攀登,永不放弃。

稻盛和夫的《干婆》到底是一碗臭鸡汤,还是治愈心灵的良药,就看读者如何解读了。

事实上,没有人的成功是可以完全复制的。 作者的时代背景、出生的家庭环境、人生中的每一次重要遭遇、恩师对他的重要影响、每一次经历、每一个想法,造就了他独特的自我。

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吸收作者的部分思想为己用。 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有类似的经历。

当我们脑子里有很多想法时,我们的心情就会烦躁,情绪就会波动。 然而,当我们真正采取行动,全身心投入某件事时,我们就会忘记周围的一切,忘记时间的流逝,完全沉浸在其中,体会到“流动”的感觉,带来一种充实感和满足感。 一个人如果能够经常体会到这种感觉,无疑是幸福的。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遭遇流感,工作结果往往会超出我们的预期。

但普通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总是有太多的事情分散我们的注意力,阻碍我们专注于一件事并持续投入; 一旦我们决定要做某件事,我们的脑海中常常会闪现出这样的想法。 :“如果失败了怎么办?” 说到底,影响我们情绪的还是我们骨子里的“急功近利”。

对此,作者也深有体会,并时刻提醒自己:“一旦心中产生这种无端的担忧,甚至产生一丝不安和恐惧,那么这种‘念想’的力量就会极大地增强。”削弱了。计划和目标变得无法实现。”

在我看来,真正坚强的人追求的不是一时的成功,而是一生的修行。 他修的是一颗心,他修的是他的思想,他修的是一言一行,他修的是“一刹那,一刹那的不断积累”。

结尾

最后,以稻盛和夫先生的一句话作为结束:

“每一秒的积累,就成为今天;每一天的积累,就成为一周、一个月、一年,甚至一个人的一生。同时,‘伟大的事业’,就是‘简单、无聊的工作’的积累。”那些取得令人惊叹的伟大成就,其实都是普通人一步步努力、不断积累的结果。

ps: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 欢迎交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2199.html

这个时代,除了心灵鸡汤我们还能读些什么?
« 上一篇 2024-02-06
管理者的无用功:靠加班、靠团建、靠个人
下一篇 » 2024-0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