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来自湖北农村、44岁、只有初中文化的育儿嫂范玉苏在微信朋友圈疯传。
我对她的写作风格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即使在最尴尬的时期也保持着读书的习惯,真是令人敬佩。
读书可以塑造一个人。 这样的例子已经被高尔基和杰克·伦敦证实了。 在那个时代,一无所有的苦力,靠着自读和思考,也能成为千古的文豪。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阅读变得越来越务实,人们却忽略了阅读的真正意义。
正因为如此,范雨苏的出现才让人们大吃一惊。
我自己曾经也是一个书虫。 由于性格内向,年轻时大多是与各种“闲书”相伴。
从漫画到武侠,从现代诗词到传记,从经典名著到言情小说,几乎别无选择。 在那个无聊的时代,读书成了最好的消遣方式。
但真正让我意识到那些杂乱无章的读书所带来的变化是在我20岁真正离家之后。那种变化是深远而巨大的,超乎我的想象。
我常常希望我的孩子能像我一样从阅读中受益。
但是,事情并没有如我所愿。
他生活在电子时代,世界喧闹,有太多远比文字有趣的东西来吸引孩子。
从两三岁开始,他就有了自己的iPad,电子书会自动播放好听的音乐,他可以毫不费力地阅读童话故事。 然而即便如此,他渐渐对电子书失去了兴趣;
当我3岁的时候,我在APP上玩游戏的熟练程度就超过了成年人。 我可以选择一个游戏,进入界面,然后完成说明。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4岁时,他几乎不愿意主动读书。 他的大脑碎片化地收集着信息,让他认出了很多路标、路牌上的文字,但他却无法集中精力阅读十分钟的图画书。
摧毁孩子的阅读能力很容易,但重建它却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过程。 我们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才让他重新拿起书本而不感到不舒服。
现在,只要在家有空,托尼就经常手里拿着一本书看。 如果他喜欢,他会仔细地、反复地阅读,如果他不喜欢,他会很快地浏览。
他开始从书架上挑选自己想看的书。 他会告诉我们哪些书还看不懂,哪些书有点太简单了,应该送给他妹妹。
就连“妈妈吖啶”这两次推荐绘本,也会让他先看一遍,然后说说自己对书的感受和判断。
我悬着的心终于开始放下了。
对于孩子来说,培养阅读兴趣远比读什么更重要。
但兴趣从何而来?
所有的兴趣都来自于思考。
引导孩子对书说话,与书中人物互动,体验他们的情感,思考故事。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和感动孩子们的阅读热情。
只有这样,读书才不仅仅是读书。
我带领托尼读《福尔摩斯》,读到紧张的部分时他甚至喘不过气来。 那段时间,我们会在睡觉前编一些小谜团,让彼此扮演福尔摩斯,从侦探的角度破案。
他曾经非常热衷于脑筋急转弯。 说实话,我们不喜欢他这种无厘头的行为,但也不想让他太担心。 读完《福尔摩斯》后,他意识到脑筋急转弯不能搬上舞台,他很少再提起它们。
孩子们通过阅读了解了更高级的推理方法,自然就抛弃了以前的小儿科。
另一个例子是《封神演义》。 托尼说,一开始他认为纣王是个昏庸的坏人,但随着读下去,他越来越不喜欢姜子牙,觉得姜子牙一直在作弊。
孩子的直觉准确地捕捉到了作者话语背后的东西。 我连忙拉着他进一步分析。 为什么元始天尊明明知道申公豹有图谋,却要等到三十六皇子全部被击败之后,才去对付他? 姜子牙为何要排兵布阵,故意送人送死?
如此一来,孩子突然明白了书里的精妙之处。
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后,我问他,如果你是鲁滨逊,你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回到文明世界,还是宁愿继续在荒岛上做一个孤独的总督?
于是他开始思考,到底是什么阻碍了他在这个世界上的前进,让他愿意冒险回来。 最终他得出的结论是,只要能和父母、妹妹在一起,他愿意冒险漂洋过海回家。
这是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心里对家人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带着问题去阅读是一个技巧。 如果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问自己,你将会从中受益。
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认识新单词。
不能启发思考的阅读,读再多也只是娱乐。
家长们对读书越来越重视。 从孩子出生起,他们就为孩子准备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从卡片书、绘本、识字书到童话故事,都有英文原版、双语对照,可以说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在选书方面,我们习惯性地根据自己的喜好严格挑选各类书籍,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孩子。
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一定要让孩子自由选择。 无论孩子选择什么书,我们都不能命令他,让他读,甚至和他一起读他选择的书。 试着把我们的指导变成一种沟通,在讨论中传达你的判断。 渐渐地,孩子们就会学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曾经有一段时间,托尼非常喜欢一套四格漫画书,名叫《阿帅》。 书中讲了一个中学生不爱学习,整天在教室里思考、搞恶作剧的故事。
妈妈对这套书感觉就像是大敌,一再叮嘱我要照顾好孩子,不要让他们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书。
我微笑着安慰她说,托尼可以一动不动地沉浸在这套书里一个小时。 你什么时候见过他如此专注? 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至于那些随意的笑话,就当是培养他注意力的副产品吧。
他可以为《钟楼驼背》哭泣,当然也可以为阿帅微笑。
在巨大的阅读量面前,这些看似有营养的内容只会产生很小的影响。
让他保持阅读兴趣,给他更多有趣的阅读内容,自然会淡化这类书的影响力,而不是粗暴地阻止他。
保持主旋律的基调,慢慢把选书的权力交给孩子,会极大地激发孩子读后的满足感。
家长们对读书越来越重视。 从孩子出生起,他们就为孩子准备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从卡片书、绘本、识字书到童话故事,都有英文原版、双语对照,可以说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在选书方面,我们习惯性地根据自己的喜好严格挑选各类书籍,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孩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阅读越来越碎片化。
手机上,满屏都是不超过2000字的短文。 较长的文章需要各种插图来引导大家阅读;
八卦的传播远远超过一篇文章的传播。 心灵鸡汤需要加入一些“配料”,才能成为口口相传、圈层疯狂传播的“米萌式鸡汤”;
“速成”成了最常用的词,比如“28天速成口语课”、“30天速成拼读课”、“15天练好书法”等等。
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生怕耽误了一点点时间,就错过了孩子成长、创业赚钱、提升自我的“最佳时机”。
前段时间很火的一档读书节目中,罗胖子把一部大作品压缩成45分钟,然后边卖边说:“你没时间读书,我给你读一下。”
恰巧有几集讲了我读过的书,我就意识到这种阅读节目是多么的不靠谱,因为它给你的都是完整的碎片。 从剧情到感情,都是别人的,甚至可以说是很多人的碎片拼凑而成的一个大片段。
我一直对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持怀疑态度。
信息碎片化后,会影响人们的认知能力。 很多年前,我在深圳接触过基督教一段时间。 我惊讶地发现,教会里忠实的信徒中很少有人从头到尾读过圣经。 相反,我这个非信徒却把圣经从头到尾读了两遍。
有些章节读得越零散,就越容易迷失方向。
我给孩子选书的时候,他们基本上都是用大部头的书。
剧情的曲折和世界的宏大是我的标准之一。
国内基本上没有像《成语故事汇编》、《中国历史短篇小说》这样短小精悍的书。
托尼彩色漫画全套50多本剧情相关书籍; 一套黑白漫画有72本书; 就连我给他买的培养情商的故事书也是50多本的系列。
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他对那些分支情节多的大小说并不抗拒。 他渐渐对情节单薄的童话失去了兴趣。 孩子可以感受到一步一步的情节所传达的深刻而朴素的思想。
最重要的是,孩子不会再有思考的滋味,草率下结论。 他会在故事迂回、漫长、不断的进展中学会探索、不断思考。
在这个阅读越来越功利化的时代,让孩子单纯地享受阅读是一个父亲的一个小小的心愿。
希望我的努力能够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片小小的绿荫。 将来,当他成长为一个深沉内敛的人时,这片绿荫可以保护他度过最黑暗的夜晚。
“妈妈”
一个全职妈妈和两个调皮的孩子;
一点干粮,一点鸡汤,每日斗智斗勇。
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一个正在努力修炼的母亲。
教育是一种实践,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18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