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病人患有痛苦且无法治愈的疾病,病人可能会选择死亡。”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每个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完全不同。 而有一种死亡,人们从未停止过争论——安乐死。 或许,人们意识到,死亡之路需要一生才能走完。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安乐死,一个既严肃又充满人性和情感纠葛的话题。
什么是安乐死:
安乐死这个词源自希腊语“好”和“死亡”。 其含义可以理解为“幸福”的死亡。 然而,其字面意义和实际操作却存在争议。
安乐死是一种为患有不治之症的患者减轻痛苦或使其无痛死亡的方法。 有些患者长期承受病痛折磨,心理、精神上无法承受,或者病情已发展到晚期,无药可救。 患者不愿意接受痛苦和折磨,要求在医生和患者(家属)双方同意的情况下提前结束生命。 随后,落实措施。
生与死之间的选择
难道我还要继续这样没有尊严的生活吗? 还不如在还能控制自己的意志的情况下“好好死”。
首先,我同意我的观点。 然而,仅仅因为我同意安乐死并不意味着我认为它应该合法化。
每个人的社会角色、地位、指责都不同,加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难免会出现不同的声音。 所以我只能提出我的观点。 对于反驳,我自然无法解释。 原谅我用自己浅薄的知识对生死进行无理的讨论。
既然我有权利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我就不能有选择死亡的权利呢? 尤其是当我身心俱疲,每天都患有疾病,或者根本没有治愈的可能的时候,我只是每天都在浪费时间,消耗着自己和家人的时间。
有人说,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希望。 希望? 希望意味着一定程度的毅力,当我们有希望时,我们也相信积极的事情将会成为现实。 然而,对于那些长年患病,连动都不能动,只能靠家人维持生活的人来说,还能有希望吗? 他们的希望,就是所谓的潘多拉盒子里的希望。
我们健康人很难想象化疗给癌症患者带来的痛苦; 我们很难理解每天喝比睡觉时间多几倍的水的感觉; 每天服用20、30多种药物的感觉对我们来说是很难忍受的。 谁不热爱生活? 但他们已经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 生命有三种状态,生、死、生不如死。
这样的人活着还有尊严吗? 生命的简单意义不就是有尊严地生、有尊严地死吗? 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了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如果你能好好地活着,你自然会想好好地死去,安详地死去,没有痛苦。 这不是很棒吗?
当我写下这篇文章时,我想起了去世的父亲。 父亲被诊断出癌症后,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和几十种药物。 当他躺在医院病床上时,他的身上布满了管子。 他要翻身就得被我们推着。 他的体重一天天减轻,但他对治疗“免疫”。 虽然父亲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但我在他的眼里看到了这句话:“这样活着真不容易”。
我希望有一天,如果一名患者选择安乐死,整个社会都会以遗憾和尊重的方式回应。
如果我选择这条路,我希望身边的亲人能够支持我选择死亡的权利。
如果生活是一部糟糕的电影,为什么还要等到它结束呢? 为什么不让我早点关门!
我
一个漂泊在荷兰的中国人。
当过老师,在国企工作过,在公共服务部门工作过,创业过,破产过,电台工作过,玩过IT,写过小说,写过心灵鸡汤。
我没有太多的爱好,就是吹牛、唠叨。 我喜欢画画、甜食、健身、猫、狗、大自然,但我不喜欢上班。
我是一个闲人,我的名字叫芬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12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