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诸葛亮的盖世功绩与八阵图:杜甫八阵图赏析

点击上方“蓝字”,孙秋仪带你一起欣赏!

【成就覆盖全国三地,名为八阵。 ]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杜甫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祠,河边有八阵。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夔州河滩上建立的。一直崇拜诸葛亮的杜甫,用了大量的笔墨,通过歌颂古迹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八阵”就是其中之一。

三国阵地_三国八阵图_三国阵法图

【原诗】

成功覆盖全国三地,称为八阵。

河中之石不转,悔恨将被吴吞。

【诗歌翻译】

你在三国立下了无与伦比的功绩,你也因开创八阵而名垂千古。

江水东流,不能移去你所铺下的石块,我将为你未能灭吴而悔恨万世。

三国阵地_三国阵法图_三国八阵图

【诗词赏析】

“功于三国,号称八阵”是赞扬诸葛亮丰功伟业的两句话。第一句是从概括的方面写的,说诸葛亮在建立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的过程中,立下了最杰出的功绩。导致三国并存的因素固然有很多,而诸葛亮协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开创了蜀国的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的高度概括的赞扬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现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写的,说诸葛亮创制八阵使他更加出名了。古人屡次称赞这一点。例如成都武侯祠的碑文写道:“统一经济之志尚未完成,阵法精诚巧谋”。 “江上战局已定,蜀业光辉”。杜甫的这首诗更加集中、凝练地赞扬了诸葛亮的军事功绩。

三国阵法图_三国八阵图_三国阵地

这首诗的前两行是对句写的。 “三分王国”对“八阵”,整体的功绩和对军事的贡献,显得精致、工整,自然贴切。从结构上看,第一句开头就提到了,开门见山;第二句指出了诗的标题,进一步赞扬了成就,同时也为下文致敬遗迹铺平了道路。

三国八阵图_三国阵地_三国阵法图

“河中之石不转,悔恨终将被吴吞”。这两句话表达了对“八阵”遗址的感受。 “八阵”遗址位于夔州西南永安宫前的平坦沙地上。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的《嘉华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是用细石堆成的,高五尺,周长六十,纵横排列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其原有的面貌。即使夏天被洪水淹没,冬天落水,一切都会失去原来的样子,但八阵的石堆却依然如故,六百年不变。前面那句话,非常简洁的描述了遗迹的神奇特性。 《石不能转》改编自《诗经·国风·北风·亳州》中的“吾心如石,却不能转”诗。在笔者看来,这种神奇的色彩与诸葛亮的精神抱负有着内在的联系:他忠于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决心坚定不移,坚如磐石。同时,这些散落又重聚、多年未变的八阵石堆的存在,似乎也象征着诸葛亮对自己的死的遗憾和遗憾。所以,杜甫写的最后一句话是“悔失”“吞吴”,说的是刘备吞吴的错误,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方略,使伟大的统一事业中途夭折,成为永远的遗憾。

三国阵地_三国八阵图_三国阵法图

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诸葛亮的“残”,不如说是杜甫对诸葛亮的遗憾,而这种遗憾又洋溢着杜甫“伤己而无成”(黄圣玉)的压抑心情。

这首怀旧绝句具有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讨论并非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活泼,抒情色彩浓郁。诗人将怀念与叙述合二为一,不加区分,给人一种恨意绵长、思念无穷的感觉。

三国阵地_三国阵法图_三国八阵图

三国阵法图_三国阵地_三国八阵图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9786.html

卤味的九大系列:从红卤到凉拌,探索卤味的多样风味
« 上一篇 2024-11-16
老版三国演义首播回忆:94 年大年初一,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
下一篇 » 2024-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