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来自于作者对自己在宫廷中以及对自己所生活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没有激情和欲望的平静乐观的生活。马可·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分析了个人美德、个人解放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他需要经常反省,以获得内心的平静,抛弃一切无用的、琐碎的想法。 ,诚信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光明正大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马可·奥勒留并不认为发生在他身上的任何事情都是邪恶的,他相信痛苦和不安只是发自内心的意见,可以通过头脑消除。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反思,热心向他人学习优秀的品质,勇敢、谦虚、仁慈……他希望人们热爱工作,懂得生活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热爱生活。为了共同利益而工作。的努力。 《沉思》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话语,简单却打动人心。
■ 周平山,温州市教育局
《沉思》是一本能为寻求人生更深境界的人铺平心灵之路的好书。它既是一种尼采式的哲学思考,又不同于罗曼·罗兰的散文。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书。不朽之书。
以书为伴,已经成为多年来的生活习惯。半年内我基本上读完了市教育局发的十本书。重读《沉思》,与“老友”重逢,感触良多。与年轻时相比,我有了更深的感悟,更多的感悟,这是一次独特的经历。
《沉思录》写于公元2世纪末。作者马克斯·奥勒留是当时在位的古罗马皇帝。在他与自己的对话十二卷中,哲人皇帝表达了他在宫廷中受到束缚的感受和生活在混乱世界中的感受,追求没有激情和欲望的平静和乐观的生活。在书中,他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阐释了个人美德、个人解放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他常常通过反省获得内心的平静,抛弃一切无用琐碎的想法,正直地思考。他相信痛苦和不安只能来自于内心的意志,可以通过灵魂来消除。他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热情地向大家学习最好的品质:勇敢、谦虚、仁慈……
书中的这些话就像一滴清水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简单却直达人心。
说实话,我一直不太认同贵族和皇权的说教言论。我总觉得那些冠冕堂皇、华丽的词句是迷惑百姓的罪恶之花。几千年来,中外帝王普遍如此。皇帝的角色是什么?尤其是公元2世纪,我国正处于战国晚期、秦朝建立初期。皇帝宣示权力,伴随着无数的杀戮,王朝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血腥和阴谋。古罗马时期也有类似的情况,历史记载中记载:朝代更替,血流成河。唯一的例外是奥勒留。这位圣皇敢于向世人敞开心扉,畅谈灵魂、道德、爱情等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这在古代确实是非常罕见和罕见的。这是我再次读这本书时对作者最敬佩和最感兴趣的地方,也是最让我困惑的地方,所以我决定探寻这本书的真正意义,触摸奥勒留的灵魂。
这是圣经思想的继承。据研究,《圣经》的最终成文与《沉思录》的出版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圣经》是人类思想的集大成者,从最早的《约伯记》(约公元前1500年到最后一本书公元90-94年)已有约1600年的历史,共有40位作者。
当《圣经》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播形成并取得辉煌成果时,《沉思录》就诞生了。
据研究,奥勒留不是基督徒,也不相信上帝。 《沉思录》中提到的“神”主要是受希腊罗马哲学影响的自然神,但有唯一主神、唯一主人的认知概念。他所思考的“神”指的是“真理”这一类来自希腊哲学的概念。在他统治时期(公元二至三世纪),基督教开始在罗马广泛发展。他认为基督徒对于信仰的热情和坚持是极其无知的。但他一定读过圣经,了解当时的思想文化史。
古罗马骑士文化、游牧民族的外来文化(圣经中的故事大部分来自古代牧羊人在中东的旅行)和古罗马贵族的文化艺术修养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以及以人性思考为主导的鲜明的人文思想。 。从哲学思维的角度来看,《沉思录》继《圣经》之后,对人类思想的发展、注重人类思想的内在修养,具有指导性和里程碑性的作用。第一次集中并深刻体会到思想的内省、灵魂的内省。修复的重要性。
它是道德制高点的灯塔。 《沉思》中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而作者所倡导的重点就是道德。道德和美德是人类在黑暗漫长的历史中经过愚昧、野蛮和血腥斗争而逐步完善的思想和行为规范。许多先贤为世界美好的未来阐述了道德内涵,演绎了道德原则。我记得康德墓志铭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两件事,我们思考得越频繁、越持久,灵魂就越会充满越来越多的钦佩和敬畏: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内心的道德。法律。” ”由此可见道德法则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很多人都知道道德,但真正能够实践的道德却是无色、无味、无形、无形的,只能用心去探索。直到马库斯·奥勒留《沉思录》的出版,人类才有了更加深入、系统的思考,《沉思录》是一本可以为灵魂铺路的好书。对于那些寻求人生更深境界的人来说,这不仅是一本尼采式的哲学思考,而且不同于罗曼·罗兰的散文,这是一本用灵魂写成的不朽之书。历来被誉为人类道德制高点的灯塔,指引人类在浩瀚的思想道德海洋中航行。
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创立了人生四境界理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界对应的人是生物人、现实人、道德人、宇宙人。它们是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形成的。前一个境界是后一个境界的基础。生物人追求的是吃饱穿住行,满足最基本的物质需求;现实人在生物人的基础上追求自己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急功近利,以自我为中心,只求利益,注重自我利用和提高,表现出自私自立;有道德的人必须顺应社会的需要、道德的需要、伦理的需要,以义为目的,做侠人。正气、惩恶扬善,一个人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是道德的组成部分。此时自我与道德的关系就像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一样。地球的自转紧密围绕着太阳的公转。如果没有公转,那么自转就失去了意义;宇宙中的人都有侍奉天的目的。人不仅是社会中的人,也是宇宙中的人。人是宇宙的一员。与天地同寿,参与天地。安逸自适,以天地为旨,天人合一,为“物与物,非物与物”。冯先生的生命境界理论涉及到人类在道德领域进化的关键阶段,这证明了《沉思》一书关于道德讨论的本质意义。 “冥想”对于人性的完善、人性的修养、人良知的获得非常有益。读起来有趣又有效,被世人尊为经典。
这是治愈心灵的鸡汤。 《沉思录》虽处处歌颂道德,但修心悟道之言甚多,妙不可言。深入阅读数字实际上可以对疲惫的心灵产生治愈作用。
“如果你为自己的生活感到自豪,就必须充分享受它。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月亮。”多么高兴啊!仔细想想,再回头看,确实缺乏深思熟虑。文人表演,不为天下。那时,我们的祖先没有这样的书可以读,经史中也没有《沉思录》这样的高端思想论着集。否则,中国历史上就会出现一大批思想先驱和改革家。决不能让君主制继续延续两千多年!
钱钟书写完《围城》的壮丽篇章后,谈起西方名著,始终不忘这本书。他说,如果读懂了这本书,他的思想就会顺畅,可以跨越50年。显然,《沉思录》对于思想的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读这本书常常感觉就像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心灵对话。就像喝了一碗心灵鸡汤。
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庄子也有类似的精神治疗发明。人有七情六欲,皆由心生,又由心灭。若心不生起,则无物可毁。如果我们舍不得放手,那就只能像《梁祝》那样豪迈了。看看飞来飞去的蝴蝶的短暂生命。在时空的转变中,我们和蝴蝶也许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庄子的“梦蝶”悟道与《沉思》中的心灵抚慰非常相似。这些治愈心灵的鸡汤绝对是超人智慧的结晶,对生活中的各种烦恼和忧愁有特殊的疗效。这个古方无疑给了很多人一种保护灵魂的好方法。现在有一本书叫《心灵鸡汤》,是杰克·坎菲尔德和马克·汉森创作的。它非常受欢迎,据说是世界上最畅销的系列书籍之一。它用简短而简洁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一个充满哲理的小故事。它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人世间的真情,用深沉的情感诉说着多彩的生活。它在每一个角落点燃真爱的火炬,让每一缕芬芳在人间蔓延,让真爱在灵魂的碰撞中凝固成永恒。虽然它在当代很受欢迎,但就其思想内涵的深刻性和语言的哲学表达而言,它比《沉思录》要逊色得多,不能相提并论。
《沉思》是仁政的理想选择。谈及读完本书后的诸多感悟,它往往是一部令世人惊叹的杰作,尤其是一代帝王所写的书。那年它问世的时候,洛阳的纸很贵。皇帝写的书确实与皇帝的职业(治国)有关。 《沉思录》中的哲学家皇帝奥勒留不仅善于心灵沟通,表现出勇气和谦逊,他还有一套治理和管理的方法。即提倡“仁政”。从时间上来说,孔子和孟子基本上是两个自始至终相连的时期,相差两百年左右。他们都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早期阶段。社会的传统秩序开始被破坏,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崩”。可以将两者所倡导的仁政进行比较。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是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复仁!”仁由己,而由人”;在《沉思录》中,“从我的兄弟西弗勒斯那里,我学到了对家庭的爱、对真理的爱、对正义的爱,以及对色拉西亚、赫尔维迪斯、卡托、迪翁和布鲁图斯的认识,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对家庭的爱、对真理的爱和对正义的爱。一个国家的定义是其个人的平等和言论自由,可以制定一套适用于所有人的法律;所谓君主的最高理想是人民的自由。”孔子的仁政思想与奥勒留的仁政思想几乎是一致的。作为国王,奥勒留对部下的体贴和对对手的宽容是有目共睹的。他的统治有点像盛年的圣人,受到别人的称赞。用人上虽然也有过失误,但瑕疵是无法掩盖的。 《沉思录》主张治国关键在于广泛施行仁政,使君主得到百姓的爱戴。人们认为,结好关系、实行仁政、仁爱人民是君主治理国家的理想选择。然而,孔子所倡导的“克己复礼”是大势已去之后的悲叹,是逆时代而行的,而奥勒留在《沉思录》中所表达的爱民则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并与时俱进。他是一位强大的古罗马皇帝,在位期间实行勇敢。 《沉思录》是他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的精神启蒙和经验的结晶。这与孔子这个穷书生不同,孔子当时只是一个稍显过时的政治理论推销员。
读完后,
想要有同样的感觉。
《温州教育》2016年7-8期
投稿邮箱:wzjy2015@163.com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8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