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科班新闻系都死哪去了:新闻达人船长对媒体环境的忧愤与期望

送给青少年的心灵鸡汤 读后感_青少年心灵鸡汤读物_适合青少年的鸡汤

是时代精神的衰落,还是传播精神的衰落?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媒体素养?

8月25日,我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各大专业的新闻系都在哪里?》原作者似乎是一位名叫Captain的新闻大师。从文章的标题中,我能感受到他对新闻专业或职业记者集体无言以对——在当前混乱喧闹的媒体环境下缺乏批判性引导和鱼龙混杂的传播技巧的不满和愤怒。

但我认为他实际上是代表一些有良心的记者大声喊叫的。

他说,现在不正是新闻系学生应该采取行动拯救时代的时候吗?我理解他对行走在社会上的近500万新闻系师生寄予的厚望。他希望我们的时代精神不要那么短视、庸俗、势利、卑鄙。希望记者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首先,他对“邪恶”的百度大数据算法推荐推送表示不满,因为百度每次搜索都会推荐比八卦还不如的大长腿、黑丝袜、辣眼睛。他说,我搜遍了各种历史人物或经济学家,但为何封面霸权仍然掌握在当红一线女明星(男明星)手中?他的结论是,大数据算法推荐一定是一个阴谋。这是行业耻辱,是新闻传播部门的集体耻辱。这个国家只鼓励高中生不要报考新闻系。现在不是新闻专业出身的人组团抗议的最佳时机吗?头条、百度的流量每增加一分,他们就会打你的脸。

他表示,在国家目前的环境下,新闻部门存在的意义如果不是设定议程,那么至少应该保护底线。如果没有进攻的勇气,至少应该有批判的意识。他表示,新闻系的价值本源在于传播伦理和新闻理想的树立。

他说,我确实从未见过一个行业像一般媒体那样堕落到了学院派师生完全无助、几乎没有反抗能力的地步。

他在多个城市表演“我们在XX市放了一箱硬币让路人拿,结果出乎意料……”这样的测试对于以自媒体、新媒体为生的自媒体和新媒体来说非常有用。营销草稿、流量草稿、抄袭草稿。谈论“几招教你轻松赚10万+”、“我是如何一个月收获20万粉丝”等媒体套路或行为的人都被人嗤之以鼻。

他说,谈到人格的统一,中国人历来很难自律,但新闻传播系的毕业生恐怕是最容易分裂的。

哎,我实在是为自己无法战斗而愤怒,为自己的不幸而悲伤。

他表示,如今的新闻传播学毕业生仍然要当营销号,或者在新媒体中以变态的KPI考核要求奋斗,他们背叛了施拉姆、麦克卢汉、李普曼的伟大著作和思想,反而篡改了传播的真正意义。控制话语并操纵大众传播心理。他指出,某知名流量新媒体的主编最引以为豪、自认为最有资格的,就是把勒庞《人群》中的几句名言作为座右铭送给主编,并要求他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全面领会。实施。

让我们看看这些座右铭是什么样的:心灵鸡汤。船长列出了三段话:

“这个群体追求和信仰的从来不是真理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他们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情感。”

“群众从来不渴求真理,他们对不符合他们口味的证据视而不见。如果错误对他们更具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错误。谁给他们提供幻想,谁就很容易成为他们的主人,谁摧毁他们。有幻觉的人都会成为他们的受害者。”

“要想感动群众,就必须雄辩,大胆发誓,夸大其辞,言出必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决不以理服人。”

队长感叹,真是人才啊,不过那人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确实很成功,我还能说什么?你看,新闻传播系就是这样一个尴尬的学科。如果它的学生遵循该学科经典的理论指导,毕业将意味着失业或成为终生的外星人。如果它的学生在它的理论指导下走向相反的方向,那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学科,为什么那些经典书籍每年都要列在考试名单上?在这种情况下,也就难怪国内新闻传播部门技术主义抬头、学院主义衰落了。

船长说,在人文社科领域,可能存在学术书籍脱节甚至偏离实际工作的情况,就像那些研究亚当·斯密、弗里德曼却研究凯恩斯甚至计划经济的人一样,但在经济、金融、法律甚至政治领域,一般只有中层以上的人才有明显的分界感。中级以下处于技术操作层面,没有明显的感觉。然而,在可怜的新闻传播部门,连一颗螺丝钉都被分割了,而且分割得最严重。

队长感叹:即便如此,我也不禁感到惊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全国有681所大学开设新闻传播相关专业,在校新闻学本科生23万人,包括硕士、博士生在内的新闻专业学生约30万人。以1978年招生计算,近40年来我国各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学生总数至少有500万人。数以百万计的新闻系学生去哪儿了?难道他们看不到今天的大众传播几乎处于全面崩溃的边缘吗?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我都没有看到行业的抵制,没有看到学术界或行业意见领袖的批评和反思。反而只有其他门派的人,甚至冯唐这样的人出来说几句话。至于新闻系本应负责批评行业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我看到的似乎主要是基于平台。最多只是说一些不痛不痒、不冷漠的肤浅话语。行业会议。难怪一个学科和行业集体沦落到这个地步,也难怪只能靠朋友转发“十大专业需谨慎报考,新闻学位居第一”之类的笑话来增加存在感。

适合青少年的鸡汤_青少年心灵鸡汤读物_送给青少年的心灵鸡汤 读后感

《新闻系都死哪儿去了》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我已经基本传达了。读后我有很多感想:

首先,以批判的精神来看待我们今天的社会。我们的三观随时都在变化,就像友谊之船,一不小心就会倾覆。有人说,我们社会最大的悲剧就是缺乏信仰。我不这么认为。有信仰的国家有很多,但无知的国家也有很多。所以我说,我们需要的是建立更可信的信念。

其次,精神、价值观、伦理甚至正义遭受损害或变异的领域,其实远不止媒体、新闻和传播。他们在教育、医疗、文学艺术等方面也遭受了损失,包括我所从事的金融,甚至是现在最受尊敬的领域。行业中,很多支柱,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都不同程度地倒下、堕落、背叛或变异。例如,欺诈。事实上,新闻的衰落最令人厌恶的是捏造和欺骗。上面的笔者也看到了这一点。

第三,社会正在发生变化,技术是催化剂。我们可能需要冷静、冷静、有意识地优化行动。至少成为技术应用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第四,媒介的变革和传播的进步也在历史的钟摆中盘旋前进。现在只是钟摆在某个时间点被冻结了更长的时间。让人们或作者非常失望或愤怒的是,那些应该发声和抵制的人却保持沉默。这正应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在沉默中不爆炸,就会在沉默中死去。

第五,如果说沉默是严控新闻的理由,也不一定恰当。我在之前的书华观察中已经做了分析。今天的媒体环境确实是既自由又限制、宽松又严格。值得我们积极看待的是,现在的主流声音都在强调要由党定姓。关键是要懂得党如何代表人民的声音、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命运。如果我们能够形成良好的共识,我们就能取得很多成果。

第六,人们最不能忍受的是一群价值观错误的人,行为恶劣,却真的生气。这难道只是另一个诗人的判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吗?这要么是社会评价体系或选择机制的错误,要么是批判性思维需要调整。至少我们需要更高的视野和更深的背景来看待某种现象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原因。

第七,无论是百度还是今日头条,作为信息发布平台,都有自己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功能和角色。他们不愿意说自己是媒体,而是愿意说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一家中国媒体。性工具。他们确实有一些卑鄙的做法,但我看到他们的一些积极的改变和创新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客观的影响或刺激。我想这也是对现有相对僵化的通讯体系的一种进化。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实验。

第八,我还向社会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其中一些观点源于我之前读过的一篇文章《媒体素养与青年公民和政治参与》。我提出这些建议的原因是:

如果我们的媒介素养仅仅停留在微信现有的水平或者行为习惯上,不利于社会更快更大的进步。尤其是从各种短快快餐、碎片化、各种秀、各种过度商业化、各种无聊垃圾信息、各种欺诈信息的负面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培养和提高整个社交媒体素养还需要增强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表达自己的声音和伸张正义的愿望。不然的话,这个社会就会喧哗得让大声的声音都被静音了。这恐怕也是所谓的500万学生保持沉默的原因之一。

有一种极端的说法,电影的繁荣是经济衰退的阴影;微信和写作是失败者的避难所。我不太相信这个说法。事实上,在这个一切都在加速发展的世界里,我们也应该尊重公众的选择。比如,你在微信公众号上写一篇文章,如果超过3000字,用户就会觉得太长,失去阅读的耐心。这是正常的。你不能。说人没受过教育,不主流。

《媒介素养与青少年公民政治参与》指出,公民教育是媒介教育的起点。数字媒体技术成为公民政治生活的核心后,新媒体生态下媒介素养与青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关系成为社会需要关注的问题。重要问题。例如,特朗普之所以能够击败希拉里成为美国总统,原因之一就是特朗普喜欢使用推特。

学者认为,媒介素养教育应以激发青少年政治潜力、培养批判性(理性)公民为目标,充分增加青少年接触多元观点的频率,强化青少年网络参与的政治驱动力,为青少年主动参与政治活动提供机会。参与线下公民活动提供准备(奠定基础)。

从理论上讲,网络媒体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成为公民虚拟互动和行动的场域,极大地拓宽了参与范围(我曾在叔华的早期观察中观察过“网络场域”) “经过研究和分析,我认为互联网经济是一种在线市场经济,具有独特的市场特征和演化的经济范式。”

尽管网民对投票存在一些抱怨或头痛,但他们仍然能够就与生活方式相关的公共问题积极发表高度个性化的表达,形成流动且松散的自我实现联盟。

媒体素养教育让人们了解媒体在社会中的作用,并为民主社会的公民提供必要的探究和自我表达的基本技能。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具有媒介和信息素养的公民能够对公共政治领域的相关事项形成理性的看法,合理地表达个人或集体的意见,从而支持批判性和包容性的公共领域。

媒介素养教育从“免疫模型”开始,即帮助个体避免媒介的负面影响。包括如何抵制屏幕暴力、酗酒、吸烟、色情等负面信息。另一种主流媒介素养范式是“批判模式”,其意义在于培养批判意识、鼓励公民参与、重建舆论、摆脱精神奴役。进一步的媒介素养模型是建立参与式公民核心能力的框架,培养参与式公民,塑造核心媒介素养能力——包括参与、协作、表达和批判能力。

此时,我们可以参考前面的文字。当前媒介文化的变迁和异化不应该是时代精神的衰落,也不是媒介精神的丧失,而是整个社会媒介素质的缺失。大众的媒介素养提高了,那些乱七八糟的信息提供者就会约束自己很多。所谓需求创造供给,供给创造需求。

五百万新闻媒体人,加油。推动全社会媒介素养的不断提升,就能拯救时代,你才是真正有优势的无冕之王。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7686.html

企业家自传:励志典范还是自我陶醉?
« 上一篇 2024-10-18
嘻哈文化:从街头舞会到全球风靡,说唱音乐背后的社会缩影
下一篇 » 2024-10-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