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转变从读《毛选》开始
《毛泽东选集》这本书对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出生的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甚至当时的大多数人都能背诵。
从前辈们的故事中不难知道,上个世纪他们这样的年轻人,带着一套小红书出门是常态。
从这一点来看,《毛泽东选集》堪称当时风靡全国的偶像级读物。
许多人家里还保留着《毛选》的旧书。虽然封面破损、书页泛黄,但仍保存完好,被长辈视为那个纯朴时代的独特象征。
一些80、90后的人小时候出于好奇而读过它,但由于文字对当时的他们来说太晦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兴趣逐渐消失。
当时的人们恐怕很难想象,到了2021年,《毛选》会再次成为人们热衷阅读和讨论的书籍之一。
尤其是成功跨过30岁大关的90后第一代,开始重新恢复对历史、哲学的兴趣,可以静下心来读一读《毛泽东选集》。
这在年轻人中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众所周知,本科生的必修课之一就是毛、思、邓。
因此,有人说,这些年轻人很可能在大学的时候就爱上了这门课程,工作后仍然不忘记深入学习。
不能排除确实有人通过这种方式爱上了《毛泽东选集》,但通过在网络上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阅读《毛泽东选集》的年轻人数量远远多于其他人。多于本科生人数。
据近期统计,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89亿,并正在一步步逼近10亿大关。这近10亿人中,拥有学士及以上学历的人不足10%。
相比之下,《毛泽东选集》电子书的下载量近年来远高于柏拉图、苏格拉底等国外热门作家的作品。
在一些网站上,网友上传的《毛泽东选》音频版获得了极高的浏览量和收藏量,远远超过其他同类作品。
这充分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随着阅历的提高,这些即将步入或已步入三十多岁的90后,已经开始逐渐感受到《毛选》的智慧,懂得了什么是“不调查,不讲话”意味着正确”。
《毛泽东选集》并不是他们印象中“大锅饭”时代的具体产物。里面的思想几乎可以涵盖古今。
90后被媒体批评为“垮掉的一代”、“受非主流文化偏见的一代”。他们也被社会上各种声音指责为“叛逆”、“无知”。
后来,他们长大了,肩负起工作的重任,投身于社会的各个岗位。在残酷的训练下,90后们褪去稚气,成长为国家独立的脊梁。
回望当初,90后的青少年时期是从书籍杂志时代向网络媒体时代过渡的时期。
那时,《知音》、《译林》、《故事社》等期刊仍然是他们与世界的联系,《毛泽东选集》从来不在他们的阅读清单中。
受当时媒体环境的影响,很多90后对欧美国家的生活和学习理念抱有极其强烈的羡慕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种幻想直到最近几年才被彻底打破。随着我们的世界观逐渐清晰,几乎所有中国人(而不仅仅是90后)心中都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制度和文化自信。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浮躁的现代人来说,能够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毛选》这样一部既有过去时代特征又蕴含着杰出智慧的哲学著作,是相当困难的。
这充分说明当前的90后已经迎来了新的思想转变。
从对欧美日韩等国的盲目追求,到放下浮躁的爱情和虚荣心,认真解读中国自己的历史教训,今天他们已经睁开了眼睛。
从观念上来说,他们不再遵循媒体和舆论环境的引导,而是真正拥有自己的选择。
三十而立,读《毛泽东选集》不惑
《毛泽东选集》这本书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它是现实的。
很多没读过的人都认为这本书可能很难读。
事实上,当你打开《毛泽东选集》时,你会惊讶地发现书中的很多字你都熟悉。这些生活中听过无数遍的俗语,其实就是来源于此。
比如,人们非常熟悉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常常被用来作为人们维护自身利益的准则。
后半句“人若犯我,我必犯他”,更是有力。读起来铿锵有力,说起来坚决果断。甚至可以作为生活中的参考。
它告诉人们,当遇到小人时,要学会调配自己的界限感,避免因为自己的善良而被别人欺负。这是相当实用的。
又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浪费是大罪”、“文明精神、野蛮身体”等等。
其中很多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指引我们生活方向的灯塔。
通常中国的年轻人不喜欢读这本书,潜意识里认为它有时代局限性。
相反,欧美、日本的一些企业家、政商界名人,却将《毛泽东选集》放在了更高的位置。
在翻译困难的语境中,逐字提炼出自己能用的思想精髓。
乌干达现任总统穆塞韦尼在1980年底爱国选举中失利,于是请求中国援助提供200多本毛泽东著作。
由于情况特殊,中方机构仅找到五份。
于是,穆塞韦尼以这五本《毛选》英译本的思想为指导,拉着一支队伍深入乌干达西北部的丛林,与游击队作战。
只用了五年时间就推翻了奥凯洛政权,至今已连任。
他的“毛选五卷给世界带来和平”的故事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可见书中思想的力量。
在网络上,《毛泽东选集》被网友戏称为“东方屠龙术”。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没有读过原著《毛泽东选集》,那将是莫大的遗憾。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更是教给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书中没有不必要的冗余。每句话都帮助人们认清形势、保持清醒,并在每种情况下提供自己独特的破局之道。
很多人在这本书的指引下明白了自己的方向,克服了生活中的困惑。
俗话说“三十而立”。作为一个民族,我们通常把这里的“立业”理解为成家立业。其实,成家立业并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做事方式,找到在社会立足的方式。
尤其是30岁左右的90后年轻人,更应该开始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以及终生践行的做人原则。
一旦下定决心,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怕困难、不怕危险、不怕流言、更不怕路漫漫其修远兮。
三十岁的人不会轻易被媒体、书刊所误导,更不会被任何洗白的言辞所误导。
《毛泽东选集》中的“实事求是”理念是安抚人心的一剂良药。
很多年轻人的内心脆弱,经不起挫折和坎坷。很多小事很容易被放大、夸大,最后被逼得无路可走。
在悲伤、压抑的心情中阅读《毛选》,更能体会其中的神奇力量。 《毛泽东选》不仅仅是一罐教人奋斗的心灵鸡汤,而是比鸡汤好一百倍。
它可以让你远离幻想,以清醒的头脑接受现实,并为改变现状而努力。
有人说“在所有的哲学体系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人最不容易患抑郁症和自卑”。这是真实的。
《毛泽东选集》作为一部深刻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将实用性诠释到了极致,亲切感易察觉。
一切教训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深刻的理论即使在当今时代也足以引起很多共鸣。
总之,读《毛选》不一定让人立刻成功,但至少可以避免迷茫。不一定能赶走霉运,但至少可以开阔人的心胸。
这或许也是很多90后年轻人被它吸引的原因之一。
《毛泽东选集》的智慧:动而转,不破不立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90后第一代人已经进入职场多年,他们即将面临或正在面临的问题数不胜数。
细分到工作的规章制度,包括人际关系、工作调动、非技术性工作、汇报工作、会议即兴发挥等等,无论哪一项都足以让人厌烦。
大多数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无非就是《后黑学》、《潜规则》等书上所教的。要么礼让,走后门,要么拖延,要么强行执行。
实在不行。说得好听一点,叫“三十六计,为上计”。最糟糕的是,这是为了避免问题并与之妥协。
即使是读过无数所谓“成功学”书籍的阅读大师,也会发现很难总结出其他方法。
那些热衷于“走弯路”的营销书籍,大多都是堆砌文字掩盖矛盾的陈词滥调,很少有切实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人做事要迂回,要努力算计,要研究阴谋论和阴谋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是高深的理论,充其量是一个不能放在心上的小伎俩。桌子。
可悲的是,在“快餐阅读”时代和“眼球经济”兴起的时代,这些带有偏见的文字却成为了很多迷茫者的“职场指南”。
有时候通过付费获得的知识并不如长辈的几句话那么有启发性。
比如,刚到职场,对业务不熟悉,担心被老板骂。这些都是每个职场新人都会思考的问题。
但一味的思考并不能解决当前的困境,也无助于学习网上很多流行的说法,跪拜礼让。
相比之下,《毛选》中的解决办法就简单多了:第一,停止胡思乱想,停止使用“言词”,停止制造“阿谀奉承”、“阿谀奉承”的氛围。
这些都是“形式主义”造成的,正如书中所说,“形式主义对人的危害最大”。
《毛泽东选集》告诉我们,解决问题必须从本质入手。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话语权”,用在凡事上都是非常有效的。
你不妨立即采取行动,收集工作相关信息,虚心向有经验的员工询问遇到的问题,并尽力做到最好。
坚持一段时间后,回过头来看,之前的担忧也许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如果我们即将面临的问题非常复杂,困难非常艰巨,那就不用担心。 《毛泽东选集》告诉我们: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比如,考试的时候,你应该先挑自己能做的题,得到自己能得到的分数,然后才能有时间慢慢解决剩下的不会做的题。
如果你着急,非得花时间和麻烦去解决难题,即使最后解决了问题,你也会失去本来可以赚到的积分,得不偿失。
《毛选》虽然强调脚踏实地,但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无技巧。
正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攻,敌退我追”。它不仅用于战术层面,还适用于工作中的谈判、某些场合的即兴发挥以及棋盘游戏。赌博等等。
对于刚步入三十多岁的90后来说,《毛选》的智慧具有非常现实的参考意义。
解决一百种问题只有一种方法,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有一百种,无论是走动还是正面面对。
总而言之,学习《毛泽东选集》真正给人带来的好处,是永不破灭、永不建立的勇气。它教导人们改掉懒惰、抑郁、浪费、虚荣的坏习惯,建立自律、乐观、节俭、务实的行为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毛泽东选集》中所说,“一个人如果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他的本事就会更大”。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6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