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我拖了很久的帖子,现在一口气写完了,里面有我备考最深刻的体会,标题有点凡尔赛,请见谅。我的考研成绩是第一考10(393),第二考85.6,最后总分排第10。
基本情况:
我是某省211大学,翻译专业,GPA刚过90。去年参加了两次上海雅思机考,总成绩8分(第一次9、9、6.5、7.5,第二次9、9、7(辩论成绩)),GRE 328(4.5)。有CATTI 1级翻译,只有上海大学先修口译(摊手jpg)。英语四级92分,八级83分。获得过国家奖学金、一、二等奖学金,还获得过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去纽约交换一个学期。
当时我正准备出国读研,毕竟觉得如果学口译的话,至少一年不出国生活也说不过去。2020年初疫情爆发的时候,我心急如焚,想试试研究生保送。报了好多学校,但因为大学前两年对学校的保送规定不熟悉,所以没有做综合测试。9月底才知道没有拿到保送资格,只能一边考研一边留学。虽然这样生活有些忙碌,但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上天赐予的一次修炼之旅。
研究生入学考试时间表:
从九月底到十月底,应该算是我考研的热身期,这段时间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哭(我实力不怎么样,哈哈),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练口语(为十月的雅思考试做准备),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哭着查考研攻略。至于考研学校的选择,在收到北外高级翻译学院的预推荐通知的那一刻,我就知道,在我参加面试的所有学校中,门前种满海棠花、墙上刻着“高级翻译学院”三个字的小楼,是我最想去的地方。
确定学校后,我开始在知乎和微信上搜索北外关于考研经验的帖子,有很多学长的个人经验总结,可以参考。期间,我也看了公众号“翻译专业考研”的推文,里面有考过一次、两次、三次的学弟学妹的经验帖。除了学习备考经验,那种越挫越勇的精神也感染了我,当时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另外,我还在淘宝店“吉思广益”和52mti买了各种真题集,因为时间紧,这些真题让我在后面真正备考的时候可以直接背下来,节省了不少精力。其他参考资料还有暑假保研的全套考研小黄书。主书要选择性看,比如看看其他学校的词条和论文,感受一下其他学校的翻译真题,但是附带的翻译词条和中华百科知识两本小书要认真看、认真背,因为这些死知识在考试中重复出现的概率很大,而且我发现北外的题目和其他学校的题目有部分是重合的。特别是翻译词条,我基本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最后这本书都快散架了。
总之,这七十天的前十天我看似什么都没做,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参考书和真题都买了,在心里做好了假设,为后面六十天的全力冲刺做准备。对了,每个人的备考思路都不一样,就比如我的情况,这么短的备考时间,指望提高语言水平和翻译能力现实吗?基本不可能或者提高的幅度很小。如果当时还花大量精力在长篇翻译练习上,肯定没时间去背政治、百科、词条。也许翻译部分能加7、8分,但是如果该背的都不背,这7、8分是弥补不了的。所以我整个考研的基本思路就是,背诵为主,熟悉题型为辅,加上扎实的个人专业基础,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成绩。认识自己,做正确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从考试前的10月底到12月底,我规划了一个旬小周期,平均每天12小时有效学习,反复巩固(经过计算,我觉得720小时足够了。事实证明,凡事不能浪费一分一秒)。比如北外十年来的中文百科词条,必须背得非常牢。每天背一年的真题,三四个周期后,在真题的基础上拓展。这样,50分的术语解释至少有三分之一是稳定的。六个旬,前三个旬是基础(学校真题),后三个旬是提高(真题拓展)。
当然,复习时间要灵活分配,考研每个内容的复习进度都不一样,最重要是心中有清晰的思路,无论如何都要完成自己制定的计划。
下面我来谈谈我个人所运用到的各科考试技巧。
政治 (75)
政治我用的是肖秀荣的全套,后来还买了徐涛的背诵册子,事实是肖秀荣今年确实很稳定,所以买徐涛的背诵册子是没有必要的。这门课我其实是有点意外的,因为一共错了四道选择题,怎么算都觉得得80分,不过还好还行。经验就是紧跟着肖秀荣。第一课,简答题不要写太多。今年预测的太准了,写的时候思绪如泉涌,前面两道大题我马不停蹄地填满了。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了,就开始急匆匆地胡说八道了。所以简答题的答案占了三分之二的空白处,已经足够了,也能留出更多时间思考后面的题目。第二课,政治最后别失态。 11月、12月的时候,各个老师的背诵版都出来了,内容差不多,但是逻辑不太一样,如果到处背诵的话,会给自己增加不少压力。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看看徐涛、推姐等其他老师的背诵版,但主要还是要补充一下一直跟着的老师给的内容,加上一些自己觉得不错的答题技巧,这样就不会觉得越背越要背。
基础英语 (80)
名字已经告诉我们,这门科目考的是英语基础。但我备考的时候还是挺慌乱的,因为前年的真题中,有的文章都是填单词,只给首字母填专有名词,真题的准确率只有一半。因为考试大纲上说文章都是截取自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官方文件,所以我就把这些国际组织的官方网站上的书面文件全部下载下来,一页一页地看,注意哪些单词可能会被挖出来。我还搜索了法律、金融、医学等专业词汇,网上有这些的列表,我一一看,提高自己的敏感度。然而这两类题型都没考,而且改成了难度低很多的阅读题。坐在考场上,我的心情很不好。显然,这两类题型我准备得那么充分,花了那么多时间,但改出来的题却那么简单,根本没法和GRE阅读题相比。当时我其实是有点失望的,后面的翻译、写作、汇编题都是根据我以前的知识点写的。所以说白了,这门科目只考英语基础,再多的技能都是空谈。
21年的试卷之所以把去年比较刁钻的题型去掉,是因为填空时很难找到正确的单词。其初衷可能是想考考你对全文的理解和文章中单词的正确使用(比如最基础的三单是否注意),考生在答题时答案会千奇百怪,不能说有些答案是错的,这样评分难度一下子就增加了;而专有名词的填空,主要考考你对这些名词的敏感度。可能是因为去年这一项考生的正确率太低,所以也删掉了。我不敢断定以后的题型会如何变化,但面对变化,考生应该保持不变。我觉得,如果你四、八、雅思、GRE的成绩都不错,那么只要对这门科目可能出现的题型做好心理准备,成绩不会差。至于基础英语怎么提高,我觉得既然要考MTI,英语基础肯定要好,大学初期我就是坚持看报、看经济雪人,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中慢慢积累的。
翻译 (121)
这门科目有两部分,词条和段落翻译。词条我花了不少时间,因为这部分是客观题,一分就是一分,而且每年的重复率都很高。真题还是那一套,要背,上面说的各种汇编书也要背一遍又一遍。如果准备时间比较长(半年以上),建议每天整理当年华夏日报双语新闻里的热词,平时多关注热点事件。毕竟出卷子的老师不是凭空出题的,肯定是他平日看书练字时看见的,觉得好就拿去考了哈哈。由于时间太少,就全靠背各个机构汇编的热词书,覆盖率也挺高的。
段落翻译我只看了两三遍真题,没有像其他经验帖一样看翻译书,时间不够,回报率低。备考期间唯一一次完整的翻译是参加一级翻译考试,当时抱着为考研热身的想法去参加考试。反思一下,考场上呈现的翻译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可惜纸质考试写完就不能改了,最后为了整洁想改也没法改。个人觉得没必要打草稿,但写之前应该先浏览全文,仔细思考,尽量把第一段写得漂亮点,主观评分会比较好。但根本原则是不要犯低级错误,我觉得自己的翻译虽然不算突出、不满意,但也不应该有漏译、错译等无法容忍的缺陷,所以最后拿到了一个没有拖泥带水的分数。
中国百科知识 (117)
我的这门课成绩名列前茅,今年我看到很多考生就是因为这门课成绩不好而失去了补考的机会。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知道这门课被纳入考研时,我是嗤之以鼻的,那些被保送的学生很少需要写中文作文。但是,如果你对翻译实践有实际的了解,你就会意识到母语质量有多重要。
第一部分是50分的术语解释,考验的是知识能力。一个优秀的译者应该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因为他要传达的远不止双方的立场和态度,还要传达观点、分享知识,促进不同学科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如果译者自己都不了解这些观点、知识和学科,又怎么能担当起一个合格的传播者的角色呢?译者学习新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母语,所以能否用中文写下自己对一个概念的理解,可以大致了解你在今后的翻译工作中,能否有效地传达信息。第二部分是应用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考验的是汉语表达和思维能力的水准。能否写出合格规范的应用文,能否写出文字优美、逻辑流畅的议论文,直接影响到翻译的质量。毕竟,作者是译者的第二身份,没有桎梏,就写不出一篇可读性强的中文作文。一旦对原文有所限制,基本就能摆脱机译的枯燥感。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证明考试科目设置的合理性,明白了道理,复习的时候自然就会更有耐心。
这门科目的复习占用了不少时间,因为我觉得这是除了政治之外最容易拿高分的科目了。术语解释和基础翻译里的术语翻译一样,照着考研书一页一页背就行了,一定要背过往的考题。背的时候还要了解北外考的术语类型,基本涉及到中国文化、外国文化、法律、经济、地理等。在背过往考题的基础上,其他术语你不一定会猜出来,但考试时完全有可能遇到“术语中的术语”,就是答案里出现的关键词。这就意味着你需要去发展和延伸。死记硬背是必须的,灵活组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期末考试的时候尽量全部写出来,按点写,不盲写。毕竟答错不扣分,空着也不会扣分。应用文只要注意格式就行了。当时我编了一本议论文用的古代名人名言词典,那时候不想认真复习,就看了这本词典。也算是我的心灵鸡汤了。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也用了里面的很多句子,至少文笔很饱满。
总结一下,我之所以能在短暂的复习期后以及格的成绩通过考试,一是基础还可以,虽然考研的内容和其他考试稍有不同,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考查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其实我的备考并不是七十天,而是几年积累的结果。二是方法得当,七十天基本是冲刺背诵,查漏补缺,考研补缺,至于其他的,就交给之前的积累吧。结果考研前该看的、该记的,基本都做到了。三是心态没有崩。虽然每天晚上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心情都不一样,有时还要担心海外申请提交、学校的事情,但好在经历了高考的洗礼,我学会了设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尽量做到心平气静,久坐,忍耐。
至于复试,我通过面试国外学校来指导研究生复试的准备。演讲、视译、无笔记同传、有笔记同传、问答等,如果一一讲经验的话,可以讲很多,但基本就是一个字:练。练得越多,方法就会越好。我最大的两个经验就是,可以找朋友组队,这样可以拒绝懒惰,可以互相交流信息,共享素材。遇到好的队友也是一种运气(感谢和我一起练习过的各位仙女);另外,练习其实是有系统的,是相互促进的。比如今天就练习了一个演讲题目,加深了对这个题目的理解,如果再做这个题目的同传,我会感觉很轻松。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由于搭档考的同声传译题目是我们练习过的演讲题目,她告诉我,“记忆压力小,很容易听懂,翻译也很流畅。”只要用心,每一次练习都会有回报。
写了这么多,希望能给大家在备考时提供一些思路和动力。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懈怠和懒惰只会让你的脚步更重,路途更艰难。唯有坚持前行,生命的源泉才能源源不断,收获持久、新鲜的满足和幸福。我不感叹时光的流逝,只感叹青春的雄心,半途而废。希望我们都能保留一颗童心,在最低谷时保持积极,活得充实、有价值。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5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