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语录”的火爆,如今已成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甚至讽刺“伪语录”的语句,也和“伪语录”一样火爆。
全文4233个字,阅读大约需要8.5分钟。
“张爱玲的谦卑并不能赢得她的爱情。卑微到尘埃里,一生只有一次。因为爱情不是一个人的谦卑,而是两个人的勇气。”以上内容摘自演员马思纯上周末在微博上的一条帖子。她也因为这短短的一段话,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议话题。
▲马思纯微博“张爱玲语录”及回应。
阅读体验因人而异,但马思纯的经历似乎和《第一炉香》毫无关系,张爱玲的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上海女学生葛薇龙在香港陷入姑母和花花公子设下的陷阱,失去纯真并沦为妓女的故事。阅读体验可以从特殊时代女性的悲惨命运和人性的毁灭出发,但从爱情的卑微和勇敢出发就太牵强了。
马思纯回应网上质疑称,看书的感受可以和书无关,就是她当下对书中某一点的感受,没必要讽刺。这一“强硬”的“回应”引发网友关注,随后事件进一步升级。有人挖出马思纯曾在微博上发过张爱玲的“伪语录”:“你说你高处不胜寒,所以我就把我的江山献给你,让你开心。”
这已经不是明星第一次因引用文化名人的假名言而闹笑话了。
━━━━━
名人与“假引语”
假引文,真鸡汤
看到马思纯引用“假张爱玲语录”引发的争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否和塑造特定人物形象的目的有关?像张爱玲、三毛这样的作家,还是像梵高这样的画家,会更受明星的青睐?如果我们以此思路去分析,或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张爱玲、三毛、梵高等高雅的代表了一种小资产阶级的文化品味,而它被明星群体所选择,意味着明星所属的文化秩序对某类审美有偏好。
但这种分析缺乏观察基础,需要统计数据支撑,分析人员首先要合理抽样名人群体所引用的名言总数,然后再对样本中的引用对象进行分析,并不是简单的回顾就能完成的。
在我有限的观察中,明星在引用文化名人名言时,似乎与引用网络流行语并无什么不同。网络“伪名言”大师鲁迅就曾出现在明星微博中。主持人金星在2017年就曾在微博中引用过“伪鲁迅语录”:
“当你到了一定年纪,你必须摆脱四样东西:无意义的酒会、不爱你的人、瞧不起你的亲戚、虚伪的朋友。”
▲金星2017年7月的微博。(已删除,图片来自网友截图)
演员张馨予也引用了鲁迅的名言来评论校园暴力和欺负弱者和牲畜的人。这句话确实是出自鲁迅的《华盖集》,但有一个错别字,把“刀”写成了“刀”:
“当勇敢者愤怒时,他会拔出剑来对抗更强大的人;当懦夫愤怒时,他会拔出剑来对抗更弱小的人。”
▲张馨予2017年4月微博。
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声名鹊起的莫言,与鲁迅一样,也是“伪语录”的重灾区。2012年,演员舒淇在微博上分享了莫言小说“十大名言”的截图:
“幸福是什么?就是把悲伤藏起来,对每个人都笑。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舒淇2012年11月的微博。
杨绛去世后,网上流传的杨绛的假语录也频繁出现在明星微博上,包括韩寒、哈文等:
“世界是你的,与他人无关。”
▲韩寒2016年5月的微博。(已删除,图片来自网友截图)
个别引用或许有偏颇,比如马思纯就因引用了一篇假张爱玲而引发争议。但从整体来看,明星引用的假语录和网上流行的假语录区别不大,大多以明星的名字命名,网上流行的鸡汤无差别地影响着那些从未接触过原著的读者。
是的,假语录大部分都是通俗鸡汤,有分类型鸡汤的倾向,情感类鸡汤往往会分给张爱玲、三毛等善于描写情感的文化名人:“你若不来,我怎敢老去?”“人生太长,怕孤独;人生太短,怕来不及。”教人做人的鸡汤则会分给有人生阅历、取得杰出成就的明星,如靳东曾引用梵高的名言:“在这无情的世界,深情地生活。”正如网上屠呦呦的获奖感言:“别去追马,把追马的时间用来种草,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会有一批良马供你挑选。”
这些心汤的传播夹杂着大众文化对名人的想象,符合大众想象的伪语录自然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比如,那句流行语录“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并没有太多像舒淇那样,很多人认为它出自莫言。从这些流行的“伪语录”中,不难看出大众意识图景中的简化框架——作品中展现出浓郁女性意识与时代批判思维的张爱玲,被简化成了一位都市感伤主义作家;20世纪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梵高,被简化成了一个残酷世界的反对者;主持提炼青蒿素、为医学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屠呦呦,被简化成了一个坚守自身原则的追梦人。
━━━━━
“伪引语”为何盛行?
容易引起共鸣,容易传播,难以证伪
“伪语录”的流行,如今已成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甚至讽刺“伪语录”的句子,也和“伪语录”一样受欢迎:
“即使我死了,被钉在棺材里,我也会用我腐烂的声带从坟墓里大声喊出:我没有说过这句话。”
——《鲁迅》
“你想编多少句名言都可以,只要你说一句,我就输了。”
——《宫崎骏》
“如果你不知道谁说过一句话,就说是马克·吐温说的。”
—马克·吐温
既然“伪语录”是冠以名人名字的“鸡汤”,要理解它们为何受欢迎,我们需要意识到两个因素的作用。首先,在“鸡汤”层面,“伪语录”与普通鸡汤一样,具有“鸡汤”的特色。励志包装和快餐式文字。励志包装是指它关注精神层面的问题,强化世界的积极因素,在给予受众便利安慰的同时,引起受众的共鸣;快餐式文字不仅指其篇幅短小,还指其表达的主题过于简单。如上文所述,再复杂的对象,也可以简化为单一的励志主题。全世界的观众都逃脱不了心灵鸡汤的魔力,20世纪60年代,心灵鸡汤的鼻祖、美国人杰克·坎菲尔德,编辑的催人泪下的故事,曾数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第二是“名人”层面。名言的形式赋予了鸡汤权威性,其可信度也因此得到文化名人的背书。大众心理学、厚黑学、情感学等也有着更强的传播能力。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崇拜名人的社会。借用阿兰·德波顿在《喧嚣的消息》中对名人崇拜的反思,现代社会对名人的痴迷源于“尊严”的缺失,因为尊严和善良是掌控社会的少数人的力量。如果说资源是名人独享的,那么对文化名人的痴迷则体现了一种精神上的“缺失”:丧失了自我判断能力的个体需要依靠名人来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伪名言”正是钻了这个空子。它只不过是借着假名人的嘴,把大众想说的话说出来而已。
除了心理共鸣和名人代言,还有一个原因促使“伪引文”广泛流传:难以证伪。引文的证伪不能通过风格来判断。最保险的方法是阅读作者的全部作品,这对于一个写过很多书、拥有大量作品的人来说非常有用。而对于已经不在世的作家的作品,要证伪就更难了。
国内外网络上都流传着伏尔泰的一句名言:“我可能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但最早想出这句“名言”的人,其实是英国女作家伊芙琳·碧翠丝·霍尔。这是她对伏尔泰的评价,而非伏尔泰本人。伊芙琳本人在1939年的一封信中承认,她错误地将这句名言放在了引号中,这导致读者产生误解。伏尔泰研究者称,伏尔泰本人并没有如此宽广的胸怀,曾因反感某刊物创始人的批评意见而多次辱骂他,并利用政府关系将他关进了巴士底狱。(详见郑若琳《伏尔泰从未说过的一句名言》,《前线》2017年第6期)
自从初中语文课上第一次听到伏尔泰这句名言后,我就从未怀疑过它的真实性,经常在言论自由相关的讨论中听到这句话。引用过鲁迅名言的人大多没有读过伏尔泰全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没有读过鲁迅全集,这就为名言的伪造创造了空间。
━━━━━
“伪引文”与文化人格的附加价值
马思纯也是群众中的一员,她传播“伪语录”的理由和群众一样,但她的明星身份客观上为她的传播又增加了一层利益考量:塑造文艺人设,获得文化附加值。人们对文化还是向往的,有文化素养的人在娱乐圈会因为稀缺而受到更多的关注,从功利性上讲,“语录”是比阅读原著更便捷的塑造人设的方式。
但现实正如网友所说,马思纯的文化积累跟不上她输出的热情,她的积累或许就像我们很多人一样,只通过网络获取作家的片面信息,无法判断“伪语录”的真伪。而如果没有微博,如果马思纯没有名气,如果她不是许鞍华电影改编《第一炉香》的传奇明星,熟悉张爱玲作品的书迷们可能永远都不知道马思纯的存在。但她的文学情怀在收获粉丝之外的大众关注的同时,也迅速崩塌。虽然她最后发微博承认错误:“谢谢指正,我虚心接受”,但经过这次讨论,这段插曲或许会和靳东的错误一起,成为名人语录“伪语录”的经典案例。
近年来,随着饰演赫敏的艾玛沃特森、出演《雷神》的汤姆希德勒斯顿、出演《卡罗尔》的凯特布兰切特因谈吐或修养在中国走红,大片的火爆表明,知性气质已成为一种新潮流。艾玛沃特森因女权主义和读书活动收获粉丝,凯特布兰切特则因坚持女性自主被称为“大魔王”。汤姆希德勒斯顿则因阅读经典和莎士比亚戏剧所获得的语言能力吸引了大批忠实粉丝。有时,知性的吸引力甚至超过外表。
▲“聪明才是新的性感。”(英剧《神探夏洛克》台词)
与此同时,观众也在发生着变化,单靠作品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已经进入了泛娱乐化的新阶段,观众不仅希望一个明星有好的演技,更希望明星能有独立于作品之外,吸引大众的闪光点。知识分子、文艺青年、真性情,都是吸粉能力超强的人物形象。
在利益与虚荣的共同影响下,与本色要求相悖的知性或文艺青年人设因缺乏根基而难以维持,甚至有人向马思纯建议,她还是等以后公布女主吧,而不是像明星那样老老实实展现自己“幼稚无知”的样子,让人无法忍受明星的矫情行为。这又是一个悖论逻辑,因为明星演得真实,观众就能接受她或他演戏前没读过剧,演员对文本理解不深。
在“真实”这一道德标准面前,对艺术理解的要求退居次要地位。这是对现实的妥协,是高学历文艺青年人格一再受挫后的妥协。如果继续这样妥协下去,我们是不是会永远陷在米兰·昆德拉所担心的理想轻浮时代:“轻浮是一种根本的减肥疗法,各种事物都会失去九成的意义,变得轻飘飘的。”
但这种妥协的背后隐藏着多少怨恨?相比于一个看不懂原著小说的主演,我们难道不想看到一个从原著小说里走出来的“葛薇龙”吗?
文/安安 编辑 兮兮 校对 翟永军 题图取自电影《功夫》(2004)部分场景,与正文无关。
责任编辑:华木楠
本文部分内容刊载于新京报官方账号“新京报书评周刊”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3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