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食物的味道向来很讲究,大概是因为我挑剔口味吧。因此,我喜欢看关于美食的书,尽管我并不擅长烹饪。记得第一次接触烹饪书,是在小学学识字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烹饪书。在我精神生活贫乏的那几年,它成了我闲暇时阅读的杂书之一。书名我真的记不清了,但依稀记得是一本淡蓝色封面、宽度比一般16页纸窄的书。书中列举了当时还算丰富的各种菜系,但由于印刷技术的限制,所有菜谱都只有文字没有图片,文字也千篇一律,比如一点儿什么的,一点儿就够了等等,但这不妨碍我对美食的想象。后来上了中学,课外读物里有很多关于美食的文章,我才知道,原来美食可以和文字结合得这么美妙! 比如汪曾祺文章中描写的咸鸭蛋,陆文夫笔下的“美食家”,郁达夫文章中描写的福州美食,都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向往美食的同时,也对外面的世界有了美好的憧憬。进入大学之后,我还是喜欢寻找关于美食的美文,每当看到这样的文章,我都称之为“心灵鸡汤”。大学期间,因为喜欢《南方周末》沈鸿飞的美食专栏,就去书店买了他的美食画册。这又是一篇关于美食的时尚文章。通过沈先生的文字,我接触到了更多令我印象深刻的美食。这些美食不仅有地域差异,还因为不同的人烹饪和享用,似乎都有自己的个性!我羞于学中文,从来没有认真看过那些专门写美食的精美古文,只是借来翻看,现在想想,觉得很惭愧! 有机会我会读袁枚的《随园食单》。工作十年,因为有家庭有孩子,近几年又开始关注美食。现在关注的不只是味道,还有营养。最近总喜欢看新浪的美食博客,学学别人怎么做饭。所以每次看到有人上传美食博客,图文并茂,心里总是羡慕不已,除了身心的享受。享受美食从品尝味道到洗涤心灵,应该是另一种境界吧。
下面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篇文章,不错!
“菜虽精,肉虽细”至今仍被中国人奉为至理名言。
在西方,法国以美食闻名,因此许多法国著名作家如左拉、巴尔扎克、雨果等都在文学作品中多次提到各种食物风味。有趣的是,如果你今天去巴黎,来到孚日广场街角的雨果家,旁边就是L'Ambroisie餐厅。这家只有40个座位的餐厅非常有名,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神仙的食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