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逻辑是什么?为何我们的日常表达中屡见逻辑错误?

“逻辑”这个词,很多人都听过,但如果进一步问,这个“逻辑”到底是什么呢?很难说。

学校里没有逻辑学的课程,而“逻辑”这个词是“Logic”的音译,也就是说这个概念其实对我身边很多人来说很陌生,不然也不会中文里没有准确的词来形容,而要音译。

心灵鸡汤辩论赛反方一辩_心灵鸡汤的逻辑谬误_心灵鸡汤辩论问题

|知识问答平台上也有相关问题,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中文中没有逻辑这个概念,所以在我们的日常表达中,各种逻辑错误如此普遍也就不足为奇了。我在教学生写英文作文时,有学生自信地问道:“逻辑是不是只有在写英文作文时才那么重要?”

同时,网络上关于逻辑谬误的文章也不难找到,比如《五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只要在公众号上搜索,就能找到很多这样的文章。

但我觉得在谈逻辑谬误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逻辑是什么,这也是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当然,把逻辑搞清楚了,我们也可以谈一些人认为的“私货”的本质,最后才能谈“我们熟知的辩证法为什么其实是个混蛋”这个问题。

01

因果关系作为逻辑基础

我们必须承认,“逻辑”其实并不是中国古人的智慧,代表逻辑的“Logos”是古希腊学者发明的,这没有什么可羞耻的,不能说古希腊是欧洲人发明的。

古希腊的学者在很多场合都会发现一种叫做“因果律”的东西。比如数学家、音乐家毕达哥拉斯就发现了振动频率和音高的关系。其实有点像很多人小时候玩的“敲瓶子游戏”,瓶子里的水高低不同,发出的声音音高也就不同。

心灵鸡汤辩论问题_心灵鸡汤辩论赛反方一辩_心灵鸡汤的逻辑谬误

|毕达哥拉斯雕像,现藏于罗马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图片来自网络

毕达哥拉斯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所创立的音乐和数学定律都是可重复、可预测的,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太过惊人,远远超出了当时人们的普遍认知。

因此希腊诸神中的智慧女神为缪斯,后来的“音乐”一词便源于她。

我们要注意到,毕达哥拉斯发现的定律,是真正的因果律,英文是因果关系,就是说,每当调整乐器的振动,例如我从瓶子里倒出一些水,或调整琴弦,声音的音调一定会改变。

然而,将这种因果关系描述为因果关系并不十分恰当,原因有二。

首先,这个因果可能会被很多人误认为是一些佛教故事或者励志故事里的“因果”,但相较于“因果”的模糊性,毕达哥拉斯的因果律是严谨的(比如做坏事可能会得到不好的后果,也可能得到“杀人放火却得到金腰带”,这就是不严谨的“因果”)。

其次,称之为“因果律”也不足以概括其全貌。用英语状语从句来类比,它更像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事一定会发生”的条件状语从句。因果状语从句只是追溯过去寻找可能的原因,但如果你想预测未来,就必须使用“如果”的条件状语从句。

不过,在本文里,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暂时称之为“因果律”。

毕达哥拉斯只是其中一例,古希腊学术的根基,就是这种严密的因果推理,中学教科书上的几何,就出自古希腊另一位学者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

心灵鸡汤的逻辑谬误_心灵鸡汤辩论赛反方一辩_心灵鸡汤辩论问题

|现存最早的《几何学》残片之一,发现于俄克喜林库斯。年代约公元 100 年。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本书中,欧几里得从“两点之间只有一条直线”这个不需要证明的公理出发,构建了整个庞大而严谨的学术体系,成为后世数学和科学的基本叙事模板。

一开始要有一个推理的起点,然后一步步用因果推理得出最终的结论。无论是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写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样的巨著,还是学生写论文,其实都是遵循着所谓“演绎法”的思维。

那么反过来说,如果发生了某件事,我们要找出这件事可能的原因,这也需要因果推理,但是这种因果推理需要去验证,而这个验证的过程,用严肃的学术术语来讲,可以算是“归纳”的范畴。

当然,这种“归纳”需要用科学的手段来建立,这种“科学”是基于逻辑的,但它是超越逻辑的另一个概念,需要另文来讨论。

02

因果关系不是相关性

作为逻辑学的基础,“因果推理”是人类理性的重大发现。然而,人类并非完全理性,因此这种看似简单的“因果推理”在很多情况下会被误用,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误用就是“混淆相关性和因果关系”。

一般情况下,一个事件的发生总会伴随其他的事情发生,但这些事情往往不是“因果相关”,而只是“相关”而已。比如“我看了比赛”和“皇马输了”(不是)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不能说因为我看了比赛,皇马就输了。

这个道理不难解释。

但在很多人的日常推理中,“关联”常常被误认为因果关系,从而得出一些非常荒谬的结论。正如鲁迅所说:“看到短袖,马上想到白胳膊、赤裸的身体、生殖器、性交、杂交、私生子,中国人的想象力也就只能飞跃到这个层次了。”

很多时候,用相关代替因果的现象很难被发现,尽管很多人常说要以史为鉴,但很多人从历史中得到的东西并不可靠。

心灵鸡汤的逻辑谬误_心灵鸡汤辩论问题_心灵鸡汤辩论赛反方一辩

|宋徽宗《瑞鹤图》来自网络

再说“爱艺术”和“灭国”的关系,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宋徽宗,在后世的很多描述中,宋徽宗的艺术才华总是和“灭国之王”一起讨论,而“君王爱艺术”在后世看来,并不是什么好事。

但问题是,崇祯皇帝如此勤奋努力,明朝怎么会灭亡呢?不能只说“这是命”。

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北宋的灭亡与宋徽宗的艺术关系并不大,至少不构成很强的因果关系。

真正毁灭北宋的,是宋徽宗及其大臣的虚荣心。

心灵鸡汤的逻辑谬误_心灵鸡汤辩论问题_心灵鸡汤辩论赛反方一辩

心灵鸡汤辩论问题_心灵鸡汤的逻辑谬误_心灵鸡汤辩论赛反方一辩

|长按图中二维码,即可获得方胜教授《新-两宋风云》音像专辑,更多知识专辑可搜索微信小程序“迅疾讲堂”或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迅疾讲堂”APP。

当时徽宗等人看到辽国旁边女真人崛起,就认为有机会推翻辽国,夺回幽云十六州。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北宋开始了一系列以今天的角度很难理解的行动。后来女真人崛起灭亡了辽国,又迅速出兵南下,导致了后来的靖康之耻,也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因此,在这个案例中,与“北宋灭亡”构成因果关系的,并不是皇帝“好艺术”的缘故,而是皇帝的虚荣心、不顾现实、信用破产。

心灵鸡汤的逻辑谬误_心灵鸡汤辩论问题_心灵鸡汤辩论赛反方一辩

|崇祯煤山自缢图来自网络

同样,崇祯皇帝之所以亡国,本质上也是因为他“野心太大,不顾现实,信用破产”。套用我常说的一句话,评价一个政治家,不是看他的个人品德,而是看他的公共道德。

在这样的社会公德下,如何保持统治者的内功和外功,是最重要的问题,而无论是爱好艺术的宋徽宗,还是勤政爱民的崇祯皇帝,在这个问题上都没有做好,这也是国家灭亡的原因。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有人说“秦国之所以统一六国,就是因为那个看似不人道的制度”。

但其实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六国,原因有很多,其中,其地理因素是很重要的。此外,山东六国之间争斗不断,秦国“横连”的外交政策和“远交近攻”的战略也控制着巴蜀的粮仓。如果缺少任何一个因素,秦国都不可能在战国后期占据上风。我们怎能只关注“秦制”,就说这是秦国取胜的法宝呢?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相关性取代因果关系的经典案例。

当然,说到“关联”和“因果”的关系,我们稍微离题一下。历史上发生过很多事情,这是事实。但如果有人认为因为这些事情发生了,这就是命运,那就不合适了。

宿命论其实是一种很强的因果关系,根据历史上已经发生的充满偶然和偶然性的事情来建立这么强的因果关系其实是非常牵强的。

心灵鸡汤辩论问题_心灵鸡汤辩论赛反方一辩_心灵鸡汤的逻辑谬误

|图片来自《》

比如有人看到中国自秦朝以来就实现了统一,就说“中国只能用秦朝的统一体制来统治,这种体制最适合中国。”这样的推断实在是太过草率了。

按照同样的因果推理,那几年阿森纳正处于英超的巅峰时期,我们能推论出“英超只能是阿森纳称霸”吗?显然不是(阿森纳现在好像已经降级了)。

所以,“因果推理”这种东西看似很简单,其实是一个非常谨慎的过程。

很多人能用“因为、所以、科学道理”这些话来迷惑周围的听众,但事实上,因果关系并非靠几个所谓的关系词就能成立,很多时候是用相关性来代替因果性,这样的替代大量存在。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做出这种替代的人要么坏要么蠢,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能辨别出这样的谬误,也是一个合格公民的必备能力。

03

从“因果推理”到“逻辑”

当谈到因果逻辑时,仅仅有前提是不可能推断出结论的。

严格地说,要得出结论,仅仅一个条件是不够的,必须恰好有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中,一个是显而易见的,另一个几乎是无稽之谈,可以省略。

但这个所谓的“无稽之谈”指的是一些“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这些东西在英文里被称为Common sense,很多人把这个词翻译成中文就是“常识”,但这其实是不准确的。

我们理解的“常识”包括了很多自然科学的知识,但在英语中,这种常识更多是指价值观问题。因此,常识的最佳翻译应该是“共识”,即“大家都同意的事情”。

心灵鸡汤的逻辑谬误_心灵鸡汤辩论问题_心灵鸡汤辩论赛反方一辩

|各类国际会议常用“达成共识”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两个人的共识不同,对同一件事,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就拿“评价秦始皇”来说吧。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推理链:

条件一:秦始皇统治时期,焚书坑儒,屠杀百姓无数(事实)。

条件二:滥杀无辜和独裁专制是邪恶的(价值观问题)。

结语:秦朝暴政盛行,天下久受苦难。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伟人的推理链:

条件一:秦始皇统治时期,焚书坑儒,屠杀百姓无数(事实)。

条件二:为了伟大的事业,必须滥杀无辜,必须独裁专制(价值观问题)。

结语:祖龙虽已逝,但他的精神仍在,歌颂大秦帝国。

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共识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因此,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强调共识的重要性,古代形容缺乏共识,人们会说“鸡同鸭讲”,现代人则说“双方无法达成共识,谈判破裂”。

在上述两种推理过程中,“价值观问题”是经常被隐含的推理条件。对于价值观相同的人来说,这样的价值观无须提及,因此是无稽之谈;而对于价值观完全相反的人来说,对立的价值观几乎没有调和的可能性,因此强调价值观也大致是“无稽之谈”。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说服别人”其实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里我再多说几句,我认同的价值观是什么?我以前写过一篇关于左右的文章(),讲的很清楚。简单来说,就是个人主义、程序正义和形而上学(其实这三者本质上是一回事)。

相反,我非常不认同的价值观是集体主义、不择手段和急功近利(这三者本质上是同一件事)。

我认为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没有调和的余地,同样,程序正义与达到目的的手段之间、形而上学与急功近利之间也没有调和的余地。

心灵鸡汤辩论问题_心灵鸡汤的逻辑谬误_心灵鸡汤辩论赛反方一辩

|图片来自《》

总有人认为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评判古人,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本身就很有问题,我们看历史,不是看孤立的事件,每个人最终都会形成自己的历史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

而且很多时候,我们会用自己的历史视角来看待发生的事情并得出自己的观点。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其实这种观点的背后是他的价值观。当一个人说“我们不能用今天的要求去衡量古人”时,他的潜台词或多或少就是“我不能认同当代社会的价值观”。这种情况下,还是直接说出来比较好,真的没必要拐弯抹角。

回到因果推理本身,一个有效的结论必须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其中一个前提可以被认为是共识,被认为是“不需要写下来的废话”,但在严格的推理中,这样的共识是需要写下来的。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注意到了这一点,他总结出来的“三段论推理法”就被命名为logos。看起来很眼熟吧?译成英文就是logic,中文音译就是逻辑。这个logos就是有效论证的核心,而这样的三段论推理法,很遗憾在我国已经缺失很久了。

自先秦诸子以来,很多人的说理,就不建立在什么“三段论”的基础上,即便是现在,很多人说话时,还习惯用类比、名言、个例来进行“说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写文章的时候。

心灵鸡汤的逻辑谬误_心灵鸡汤辩论赛反方一辩_心灵鸡汤辩论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我曾经教过学生写作文,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会堆砌例子、编造数字、引用名言,甚至编造人名(例如“伟大的科学家梅瑟夫说过……”)。

我问他们,你的论证逻辑在哪里?他们回答说:“你看,我引用了那么多名言,从奥巴马到马云,这里面没有逻辑吗?”于是我问:“那你说说你的三部分推论是什么?你的常识在哪里?你的第二个条件在哪里?最后,你的结论和这两个条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我有时会感到困惑。你是什么意思?写议论文时我必须要想这么多吗?我不能只使用更多花哨的语言并记住一些模板吗?

这样的作文在中国高考能不能拿高分我不敢说,但托福基本没法考,当然很多学生和老师也有话要说,托福作文故意拉低我们的分数,肯定是美帝国主义的阴谋!

到这里,我们可以对逻辑有一个好的总结了。什么是逻辑?它是基于三段论的因果推理过程。

说实话,很多中国人在和外界交流的时候,英语水平和发音都比别人高很多,但是他们说的话真的缺乏逻辑,所以我以前常说,缺乏逻辑是一个比英语更严重的问题。

到最后我也懒得再说这些了,而且这个现象看起来也没有任何积极的变化,甚至有可能变得更糟。

04

从逻辑角度看“私人物品”

如果我们同意“逻辑”是基于三段论式的因果推理,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在此基础上识别出一些看似合理的概念。

比如“个人物品”这个词,相信类似的话大家都很熟悉——“本文含有个人物品,作者意图卑鄙”。

心灵鸡汤辩论赛反方一辩_心灵鸡汤的逻辑谬误_心灵鸡汤辩论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

什么是“私货”呢?一般来说,无非就是作者在写某样东西时,自己提出的观点,而这种观点是读者所不喜欢的。

但问题是,就像我们刚才说的,只要历史是人书写的,它就绝不可能是简单的事实叙述,而是会承载着作者的价值观,形成作者的观点,这是肯定的。

如果读者不喜欢某个作者的观点,斥责其为“私货”,那么我们要问两个问题:第一,这样的价值观输出是必然的吗?第二,与“私货”相对应的“公共物品”又是什么?

我们刚刚回答了第一个问题,任何历史描述都不可避免地会输出价值观。有一本描述中途岛海战的书《断剑》,被公认为中途岛海战的权威书籍。这本书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作者是美国人,但很多地方却以日本的视角来看待。

但这本书并不是一部“叛国”或“卖国”的作品,作者用现代西方的共同价值观去质疑日本的战略战术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按照一些读者的说法,这大概就是“用现代的眼光去批判古人”。

心灵鸡汤辩论问题_心灵鸡汤辩论赛反方一辩_心灵鸡汤的逻辑谬误

|图片来自《》

第二个问题,如果从字面意思上看,与“私人物品”相对的“公共物品”是否可以理解为“官方认可的观点”?

但没有理由证明官方的观点在逻辑上一定站得住脚,且不说远古,中国长期以来就主张“从秦到清的社会是封建社会”(详见我的文章:)。这个观点合乎逻辑吗?

更何况中国的历史教科书片面强调大一统的功绩,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大一统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这样的“公共产品”难道没有任何价值输出吗?

因此,只要一个人写东西,就会带有一些个人观点,当有人说“文章中有个人观点”时,本质上只不过是在说“作者的价值观令他难以认同”。

05

从逻辑角度看“辩证法”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很自然的推论,那就是一个人在写一些东西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做到所谓的“客观公正”。

套用我常说的一句话,客观公正是神的品质,如果一个普通人自称拥有神性,说白了就是篡夺。

心灵鸡汤辩论问题_心灵鸡汤辩论赛反方一辩_心灵鸡汤的逻辑谬误

|图片来自《

但说到这,有人说要两面看问题,要辩证看问题。这个“辩证法”一般是很多人从小被灌输的观点。我的态度也很清楚。这是一种思想遗产。说它“对人危害很大”,一点也不为过。

古希腊的“辩证法”本质上是两个人的辩论。注意前提,是两个人,而辩论的本质,我们刚才也讲到了,是两个人的价值观差异。

本案中,两个人不仅通过辩论和论证展现出各自的逻辑推理过程,还将背后的价值观展现给观众,观众在这种辩证过程中受到启发,决定同意谁、反对谁。

后来很多人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辩证法:“必须看到问题的两面”。作为一个个人主义者,我坚持认为,人不能超越自己的界限,不能接受与自己价值观相冲突的思想。例如,人不能既是个人主义者又是集体主义者。人不能既提倡自由市场,又提倡政府干预经济,等等。

心灵鸡汤辩论问题_心灵鸡汤辩论赛反方一辩_心灵鸡汤的逻辑谬误

|拉斐尔·桑西《雅典学院》壁画 来自网络

然而,一个人可能表面上说自己持这些观点是公正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些人的言论,就不难发现,在这种“公正”的背后,这个人一定有着明显的倾向性。

比如有人说:“要辩证地看待秦制。”其实,这个人的意思是“秦制有一个好的方面”。至于秦制为什么好,那要看这个人自己的价值观,无非就是“大一统、千秋伟业、历史必然、救亡图存”。而坦白说,我并不认同这套价值观。

所以,当我遇到很多用“辩证思维”来表达观点的人时,我会想,拥有一个逻辑自洽的人生观难道不好吗?精神分裂症不累吗?做人不好吗?为什么要做神?

心灵鸡汤的逻辑谬误_心灵鸡汤辩论问题_心灵鸡汤辩论赛反方一辩

|图片来自《》

但这种“辩证法”在人们心中还是根深蒂固,我的卑微想法实在改变不了什么。有时候觉得有些人的精神分裂已经到了“可以毫无阻碍地在两种对立观点间来回切换”的地步,比日本电影《山本五十六》里的报社社长还要戏剧化。

最后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辩证法的分裂故事。

我曾经教学生托福写作,一位名牌大学的大学生遇到过这样的写作题目:“交朋友的时候,你是愿意找一个可以帮助你的人,还是愿意找一个可以和你一起玩得开心的人?”

名校学生道:“我当然要找能帮我的人,有贵人相助,我才能成功……”

于是我说:“那么,你找朋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你自己的成功吗?”

名校的学生这时候赶紧摆手,“我当然不是为了利益而交朋友的,我怎么会是那种人?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友谊的问题……”

于是我也没说什么,只是心里嘀咕,这不是很累吗?

(结尾)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1388.html

每日一句早安语录:精彩生活源于精彩的自己,成功背后是不懈努力
« 上一篇 2024-07-19
每日一句早安语录:让你的敌人比你更恐惧,成为强者
下一篇 » 2024-07-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