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心灵鸡汤的时候请用脑子
——警惕朋友圈中伪装成“鸡汤”的“毒鸡汤”
别误会,我无意对心灵鸡汤的读者进行任何人身攻击。我只是觉得大众太习惯“接受”这个东西了,不擅长比“接受”更高层次的“思考”,所以有时候一些“毒鸡汤”会在朋友圈疯传。回顾自己从小受到的教育,可以看出,如果你第一次提出任何意见,你的老师就会如临大敌,甚至会怀疑你对他有意见。久而久之,谁还愿意去思考呢?你说啥我都会听,不然我怎么能考高分、上名校呢。当然,今天讨论的重点不在这里,今天我主要说说朋友圈里随处可见的“鸡汤”和“毒鸡汤”。
两者并不容易区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公众开始混淆这两个概念,导致“鸡汤”被污名化。现在的年轻人对鸡汤很反感,对打着“鸡汤”名号的书避而远之。一些书商的宣传也存在问题,大量使用“鸡汤”标签或暖心表达。你可能第一次感到惊叹,但后来可能就会一笑置之。
什么是鸡汤?
起源于美国,据百度百科介绍:心灵鸡汤是“充满知识和情感的文字”,柔和、温暖,充满正能量。
不错,我不反对,偶尔看看也不错,但偶尔看看也只是偶尔看看而已,毕竟心灵鸡汤里的思想有时候很肤浅,看看也确实无伤大雅。就像我高中的时候,为了学英语,特地买了原版的心灵鸡汤。
其样式如下:
我们都是乌龟,背负着责任,背负着梦想,也曾怨恨过。但有一天,你会发现,它们成了你唯一永远的依靠。
路上,你可以纵情于风景,但一定不要忘记再次出发。
除非你采取行动,否则激情的火花就不会被点燃。
幸福是一条铺满鲜花的路,痛苦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我们不执着于青山绿水,也不惧怕风雨,我们摄取着各式各样的风景,我们收获着无尽的奋斗与突破,我们一生收获着不同的风景。
挺好的,说的都有道理,看完是不是心里暖暖的,想扔掉手机跑到图书馆做10套、8套四六级真题?这种鸡汤无伤大雅,效果因人而异,其他人就不能妄加评论了。
接下来是毒鸡汤。
她们看似风格一致,温柔劝导,语言温暖,有时甚至能起到与普通人无异的效果,但在温暖治愈的外表下,她们却如丹顶鹤一样毒辣。
而且很难防范。
仅举一个例子。
“十年前,他考上了985大学,前途一片光明,而我高考落榜,被迫打工。十年后,他应聘一家公司的高管职位,我在考虑要不要录用他。”
如果你没有经历过世事,很容易得出读书没用的结论。其实,这是毒鸡汤常用的套路:用幸存者偏差或者类似的理论,诱导你得出错误的观点。
纯粹是胡说八道,但他讲得很严肃。
最近我的朋友圈里流传着另外一段鸡汤,由于太长,我就直接截取一部分来说吧:
乍一看好像有些道理,其实全是扯淡,三观极其扭曲。
或者换句话说,这种有毒鸡汤用一些似是而非的逻辑来强奸你的智商。
后来,毒鸡汤进一步发展,有时甚至懒得隐藏自己的“毒性”。
我仅列出几个标题。
“女人装逼点更幸福”“女人要对自己好点”“贱人,我帮你干嘛”“漂亮女孩都有花钱的属性”“不给你买名牌包的男人,不配说爱你”
我只想说
如果说有毒鸡汤有时候会用一些文学手法来掩盖其“有毒”的事实,如:抒情的语言、温和的对话、散文般的文风来掩盖其“有毒”的事实,让人不容易识别的话,那么,这类文章则直接表达了极其扭曲的观点。
但正是这样的文章,却在无数公众号上爆红。
这是我最讨厌的一种文章。
公众号这个专栏的存在,就是为了对抗这些文章和它们背后的想法,努力寻找“真实而正确”的东西。或者说,重新发现价值。
跑题了,咱们还是回到心灵鸡汤的正题上来。
还有一种毒鸡汤,危害没有前面两种那么大,这是一种从内心调节的心灵鸡汤,它们的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巧妙地让你质疑问题存在的必要性。这种鸡汤好的一面是自我保护,坏的一面是逃避现实。
我记得有一则古老的故事,是这样的:
有两座悬崖,中间隔着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女巫站在一边,秃鹫站在另一边。秃鹫不停地呼唤女巫跳到它那边。女巫说峡谷太宽了,她跳不过去。秃鹫告诉女巫不要用消极的思想打败自己,只要有热情,有积极的心态,什么事都能办成。女巫在秃鹫的煽动下热血沸腾,她真的开始觉得这世上没有她做不到的事,于是她挺起胸膛,弯下腰,向对面的悬崖冲去。最后,女巫没有跳过峡谷。
秃鹫望着掉进峡谷的女巫,自言自语道:看来仅仅激发她的热情还不够,还要教她如何锻炼腿部肌肉啊。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1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