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鸡汤文治理应回归监管本身,避免情绪化表达与有色眼镜看待

整理媒体观点,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鸡汤文的治理,应该回归到监管本身。光明网评论称,之所以那么多人呼吁取缔鸡汤文,除了虚假广告的问题,还有站在正确观点的立场上耍花招。对于有些人来说,他们并不欣赏浅薄的读鸡汤文。这次曝光后,鸡汤文因为内生广告的问题而陷入困境,自然受到公众关注。其实,新闻中列举的广告问题,其实在其他类型的文章中也存在。在梳理此类现象时,我们应该有专业的态度,谨慎情绪化的表达。没有一种文类是天生邪恶的,问题都是由使用它的人造成的。我们当然不认同鸡汤文教人用内心的自我触动去应对复杂问题,但我们也不必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个问题,就断定所有鸡汤文背后都有利益冲突。 其实,回到鸡汤文内生虚假广告的问题,需要理清的逻辑链是,虚假广告在先,借“爆款”鸡汤文搭便车在后。至于鸡汤文,如果是为了传播虚假信息而量身定制的文章,早已背离了鸡汤文触动人心的本意,也践踏了相关法律。相关部门应该规范整顿此类作者和诱导传播的平台。何必怪文风呢?

净化微信“朋友圈”不能单靠网民智商。《北京青年报》评论称,微信“朋友圈”转发鸡汤文章的人,大部分媒体素养低,信息辨别能力差。在很多人眼里,抵制鸡汤文章主要靠智商,提高信息辨别能力。用户参与转发甚至上当受骗,其中含有太多非理性成分。提醒用户不信不信、不盲目转发,提高防范意识固然重要,但单靠智商来清除鸡汤文章的毒,未免有些幼稚。无处不在的有毒鸡汤文章背后,是巨大的利益,是组织严密的团队,是操控者对人性和微信“朋友圈”传播规律的精准把握,是传销式的传播模式。微信当然有监管责任,虽然微信本身也是鸡汤文章的受害者。 “微信之父”张小龙曾表示,最不能容忍微信“朋友圈”里的鸡汤文章。“在微信,我们一直说不能骚扰用户,不能把用户不需要的东西推送给用户。”更何况,这是一种隐藏着骗局和灰色牟利产业链的有毒鸡汤文章?这既不符合微信的功能定位,也不利于微信的长远发展。

鸡汤文章成为广告监管的盲区。北京晨报评论称,由于“只要付费,就可以投放任何广告”,转发就能赚钱,诱导网民在微信“朋友圈”大量转发虚假广告,往往使其效果被放大。至于产品质量,只要产品不危害人身、生命安全,其他都无所谓。这样的底线和胡言乱语,实在令人担忧。当然,谣言止于智者,微信广告的消费者应该睁大眼睛,不要轻易上当受骗。这包括不要轻信微信“朋友圈”推荐的广告和产品,如果盲目相信,“后果自负”。但职能部门更应该睁大眼睛。因为微信“朋友圈”毕竟不是无法无天的天堂,还是受国家法律监管,受执法部门管控。其实,只有在法律的界限内,微信才能自由生长。 如果超越法律和道德的底线,盲目野蛮生存,是走不远的。好在微信并非凭空而来,总有蛛丝马迹可循,职能部门不妨顺藤摸瓜,对涉嫌欺骗、欺诈宣传的广告和产品一查到底。只有这样,无序的市场才能有序,无良商家才能逃离,微信才能真正“可信”。

网友观点

毒鸡汤文章反映市场混乱和监管漏洞(40%)

@蒋晶晶:目前对于鸡汤文虚假广告的管理,微信团队能做的只是限制账号部分能力或者封禁账号,工商部门能做的只是提示风险。

心灵鸡汤文章不一定都是广告(25%)

@梦女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心灵鸡汤文章无可厚非,但你可以选择不看广告。选择权在你。

科学的崛起与心灵鸡汤文学的终结(15%)

@李漓:科普工作要有针对性,当民众的科学素养提高后,就不会盲目相信和转发毒鸡汤文章了。

提倡公众深入阅读(13%)

@幸福了没:网络时代,很多人无法坐下来好好读书,而是通过手机浏览各种文章来净化心灵,但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

微信朋友圈心灵鸡汤_朋友圈鸡汤短文_朋友圈鸡汤文金句

舆情观察

只要打开微信的“朋友圈”,就会被大量健康贴、心灵鸡汤文章淹没。“朋友圈”变成了广告圈,人际情感交流变成了熟人之间广告的应验。在心灵鸡汤文章的掩护下,广告以病毒式裂变的方式传播,从文章开头的共鸣,到文章结尾的广告链接,逐渐成为劣质保健品、假冒伪劣药品、减肥丰胸产品的营销渠道。由于监管不力,这些广告夸大虚假功效,产品质量无底线、无保障,令人担忧。长此以往,很容易形成“破窗效应”,更多打着心灵鸡汤旗号的文章侵入大众视线,更多网民被“打中”,甚至上当受骗。心灵鸡汤文章伴随而来的虚假广告现象,嫁接到微信中,衍生出一套新的销售手段,以其隐蔽性和煽动性,难以抵挡。 种种表面背后的乱象亟待解决。

监测显示,多数媒体和网友表示,鸡汤文中的广告毒药从何而来,谁来负责监管?明知是推广广告却帮助平台收费转发的人是否应承担连带法律责任等一系列问题,仍需一个合理的答案。鸡汤文虚假广告的盛行,既出于对流量变现的迫切追求,也折射出利益驱动的现实。为了赚取“份额”,不少网友不惜转发、传播各种违背道德底线的营销文章,成为虚假广告的推手,让更多的鸡汤“毒药”侵蚀人心。

长远来看,心灵鸡汤文章的传播需要“重拳治理”,但目前,在相关政策出台之前,一是要求工商、食药监等执法部门重点抓源头管控,严厉打击商家各种形式的违法广告行为,并尽快出台相关治理政策,填补监管空白;二是还要强调网络平台的监管功能,及时查删涉及违法广告的网络文章,必要时对发布者进行封禁、​​噤声;三是建立虚假广告举报平台,调动网民积极性,合力打击虚假广告;四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时代,网民要提高辨别能力,不要被虚假信息欺骗,损己害人。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助理分析员 李然)

来源|人民日报舆情监测室微信公众号,转载独家文章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主编|陆尚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59766.html

准确抓住低点高点,解析股市反弹调整与上攻机会
« 上一篇 2024-06-02
心灵鸡汤在中国大热,你怎么看?
下一篇 » 2024-06-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