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我。几十年来我一直在苦思冥想、查阅大量资料,才解开这个谜团。
诸葛亮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是忠诚的代表。通晓天文地理,通晓易经,通晓兵书,沉稳深远。
为什么诸葛孔明辅佐刘备,竟然只得天下三分之一,却未能统一天下、恢复汉室呢?这是为什么?
诸葛亮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辅佐刘备。他有“隆中对”、“与儒儒对话”、“草船借箭”、“借东风”等大智慧。他打了无数大大小小的仗,打了二十七年。 ,劳累而死于五丈原,未能恢复汉室。
只因为他忽略了一个人尽皆知的道理,无论是才子司马徽,还是他的挚友崔周平,甚至是已故将军廖化——“不按时办事”、“违心办事”天堂”。
诸葛孔明做了一件“逆天”的大事,注定老天不会给他成功的机会。
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故事与我们今天的教育联系起来,可以给我们以下的教育启示:
在教育上,我们要相信人的发展规律;在教育上,我们尤其要相信孩子生命成长的规律。
我们现在几乎凝聚了整个民族的力量和智慧来办教育。教育为何难培养人才?教育是否做了违背孩子认知和成长规律的事情?
我经常去幼儿园给家长讲授我创建的辅导课程。我发现幼儿园、学前班的很多孩子都在学习小学知识。孩子们学习真努力啊!
2012年夏天,我在郑州讲学。还没开始,一位漂亮的妈妈对我说:“我女儿六岁半了,该上学了,我给她找了四所学校,但孩子就是不想上学。”
接下来她说:“我已经带孩子们上了17个特长班了。”这就是孩子们不愿意上学的原因。
教育如此“先进”,如此“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如此“跨越式发展”,如此浮躁,如此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怎样才能培养出人才呢?
教育应相信人的发展规律
读者都知道著名的“钱学森问题”。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优秀的人才。问题是什么?问题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发展是逆潮流而行的。
逆潮流主要是违背孩子生命的成长规律。反之则是教育者未能真正认识和理解儿童的认知和成长模式,在教育行为上犯错误。
我们对教育的投入是相当可观的。每个城市都有许多建筑精美、设施一流的学校;还有一批想教育的校长,还有一批想做好教育工作的优秀校长;
还有一大批好教师想做好教育工作,好教师想成为优秀教师;也有千千万万的父母亲朋友希望自己的儿子成龙,女儿成凤。
可惜的是,家长每天带着孩子去各种学习班、培训班,老师们教的都是奥数等对孩子有破坏性、永远用不到的知识。
老师为什么要教授奥数?因为父母认为孩子需要学习。家长为什么要带孩子学奥数?因为高年级学校(初中)入学需要奥数考试。
如果校长,特别是那些自诩为好学校的所谓“优秀校长”,在招生时不参加奥数考试,孩子们就不会厌倦奥数学习。
“优秀校长”招生中拿奥数看各种证书,把好的教育引向歧途!
一切皆有理,四时有序。
《中庸》开篇云:“天命曰性,天意曰道,行道曰教”。
人的天赋称为“性”,顺应自然而行称为“道”,按照“道”的原则修行称为“教”。
教育应遵循自然规律。天地自行而不被推,日月自发光而不被灼伤,星辰自行而不被排列。教育应该是自然成长,孩子也应该是自然成长。
优秀学校招贤纳士必须看茅草屋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写道,“刘玄德三访草堂”,请求诸葛亮帮助他恢复兴盛汉朝。有了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奔波了半辈子却依然无处容身的刘备,终于成为了天下三大强者之一。
人才兴国、兴国、成王;国家、国家、君王都需要人才。
人才使学校成功,使学校成为一流学校,北京大学也是如此。
北京大学原校长蔡元培先生有以下三种招才引智的经验:
为了振兴北大、彻底改造北大,蔡元培校长聘请海内外硕士级人才。
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人物陈独秀当时正在主持《新青年》。他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在文字学方面也颇有造诣。
蔡元培看中了陈独秀,想邀请他到北京大学任教。当时陈独秀在上海。他来到北京后,蔡元培到他的住处看望了他几天。
有时他去得早,陈独秀还没有起床。蔡元培让服务员不要叫醒他,自己拿了个凳子坐在房间门口等待。
陈独秀原本看不起当时名声不佳的北大,不愿意接受邀请。但他抵挡不住蔡元培一次次登门拜访的诚意,终于被感动了。
陈独秀不仅亲自在北大任教,还推荐胡适等人来北大。北大文科的形势立刻焕然一新。
蔡元培邀请陈独秀的故事后来被北大人士说与《三访草堂》极为相似。
优秀的学校还是要看人才。
现在我们如何办一所好学校、办一所优秀的学校,仍然取决于人才和优秀的教师。只有拥有一大批优秀教师,才能建设优秀学校。
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有一个“大师比建筑更重要”的故事:
剑桥大学成立初期,牛津大学的逃亡者请来了几位牛津大学的老师,住在新的剑桥学校里,不用教书。意图是让大师的文化修养影响新学校、影响老师、影响学生。
无论是刘备请来诸葛亮,还是蔡元培请来了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名师,还是剑桥大学的故事,都在告诉我们,人才使事业成为可能。在学校里,主人比建筑物更重要。
构成学校最重要的元素是教师。校长善于招贤纳士,校长善于善待教师,校长有人文情怀,校长营造良好校风。
一所好学校不是靠规章制度管理,而是靠愿景引领。愿景引领一大批优秀教师成就好学校。
作者:鲍翔,又名“段然先生”,多年来从《易经》等中国文化中提炼出教育的本义,提出了“自然成长教育”的理念。资深教育家、全国优秀校长、家庭教育专家。
◎“段然先生”几十年读经典的个人感悟;
◎从《易经》、《论语》、《红楼梦》、《西游记》等名著中阐释中华文化的教育启示;
◎揭示贯通古今的教育规律,深情关注当下教育。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9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