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心灵鸡汤:温暖文字治愈 emo,让内心富足充实

小组会议通知海报列表

01

工作心灵鸡汤小故事及感悟_心灵鸡汤小故事工作篇_心灵鸡汤小故事正能量

心灵鸡汤小故事工作篇_心灵鸡汤小故事正能量_工作心灵鸡汤小故事及感悟

心灵鸡汤

生活

鸡汤

2022/3/16

我悄悄地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了。

我轻轻地挥手,告别了焦急的心情。

这些温暖的话语治愈了你的情绪。

陶锅鸡汤是您在沙漠中的绿洲。

——爱喝优质鸡汤的梦迪同学作文

你在浏览朋友圈或者微博的时候,是否经常会看到:

心是一个人的翅膀,心越大,世界就越大。

只有为他人着想,才能保持生命的高贵;只有为自己而活,才能保持生命的自由。

生活的真谛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内心的富足与充实。

工作心灵鸡汤小故事及感悟_心灵鸡汤小故事正能量_心灵鸡汤小故事工作篇

工作心灵鸡汤小故事及感悟_心灵鸡汤小故事正能量_心灵鸡汤小故事工作篇

“心灵鸡汤”一词,出自杰克·坎菲尔德和马克·汉森于1993年联合出版发行的《心灵鸡汤》丛书。书中的文章,都是通过小故事讲述一些人生感悟,传递正能量,温暖人心。它的定义是“充满知识、智慧和情感的文字,柔和、温暖、充满正能量”。它是一种安慰剂,在人们失意、沮丧的时候,效果几乎和“鸡血”一样好。或许,大家还记得纸媒时代的《读者》《译林》《青年文摘》等杂志,其实,心灵鸡汤在当时这些文学纸媒杂志中就开始盛行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完一篇鸡汤文章,有时候效果立竿见影(当然,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比如,有人刚插队,你就会生气,想要立刻反击,但看完一篇鸡汤文章,你就会立刻冷静下来,头上佛光普照,心里想:这个世界需要包容,我心胸宽广,不能和这样的人同流合污。于是你不但不会生气,还会对插队的人报以优雅而同情的微笑。又或者,你刚约好和一个傻乎乎的队友一起玩游戏,但队友上线的时候,你无意中看到了一篇鸡汤文章,于是你立马拿起书本冲向图书馆,心里想:我是自己未来的主人,怎么能把美好的青春和时间浪费在游戏上呢?看到了吧,这就是效果,效果来的特别快,而且还可能让人上瘾。

从2013年微信公众号爆红的那一年起,各种在朋友圈被疯狂转发的鸡汤成为一股潮流。很多公众号借助这种“短小精悍、装逼”的互联网新文风一夜成名,吸粉千万。也有各种一线平台还在继续写更符合快餐阅读时代的高级鸡汤来延长自己的寿命。

但大数据时代的心灵鸡汤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今,生活压力大,精神世界匮乏。在快餐化、碎片化阅读时代,很多人喜欢读一些能补血的励志名言。这后来引起了一股反“心灵鸡汤”的潮流。

2015年4月,北京日报总结了大家讨厌的“心灵鸡汤”。总结起来,大众反对的“心灵鸡汤”就是一些名人的装腔作势的名言或情感感悟,或者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功利泛泛之谈,还有禅师佛祖告诉你如何活下去,内容俗套、太空洞。过分强调片面性、将精神从生活土壤中剥离出来的,才是大众唾弃的“心灵鸡汤”。“伪心灵鸡汤”大大拉低了“心灵鸡汤”的水平,这些励志名言或人生感悟,只是寥寥数语,没有任何故事性,更没有任何故事内容和人际情感互动。

这篇推文要介绍的《《心灵鸡汤》对温度感知、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影响》一文中所要验证的“心灵鸡汤”,不是三言两语的大道理,也不是简单的励志语录。这里我们回归杰克·坎菲尔德创作的初衷,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人间真情;用深沉的情感讲述多彩的人生。实验素材的选取只讲故事,不讲道理,不把人生感悟强加于人,只讲美好温暖的故事。

问题

心灵鸡汤小故事正能量_工作心灵鸡汤小故事及感悟_心灵鸡汤小故事工作篇

具身认知科学指出,人的认知是大脑、身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人体感知等状态会影响个体的认知判断(叶浩生,2011)。

概念隐喻理论进一步强调,当人们理解抽象概念,或者进行抽象思维时,与具体概念相关的知觉经验会同时被激活,主体对抽象概念进行体验式加工(韩东,叶浩生,2014;尹荣,苏德全,叶浩生,2013)。

温度隐喻理论是指物理温度与心理温度之间的隐喻,该理论认为温度的具身体验与抽象的人际情绪之间存在着隐喻性的映射,人们会借助温度体验来理解人际情绪。同时,人际的积极或消极体验也会影响个体对外界温度的感知。目前,研究证实,体温感知影响即刻的人际体验(Ijzerman & Semin,2009;Williams & Bargh,2008),经历人际情绪事件也会引起体温感知的变化(Zhong & Leonardelli,2008),被拒绝的心理体验会导致皮肤温度感知的下降(Ijzerman et al.,2012;Wang & Lu,2011)。但上述研究中的人际体验均为具体的人际体验。目前还没有研究探讨抽象的人际经历(即通常发生在他人身上而不是我们自己身上的人际经历,通常通过语言和文字来描述)是否会影响对体温的感知。

本研究认为自我概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基于身体外部感官体验而形成的内在体验,因此需要探究感官激活后自我评价是否发生改变。基于此,本研究以阅读《心灵鸡汤》对大学生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的影响为基础,进一步探究《心灵鸡汤》对自我认知的影响。

★ 研究 1 ★

阅读《心灵鸡汤》对温度感知的影响

1 主题

随机选取某师范大学132名本科生,其中66人阅读心灵鸡汤材料,66人阅读财务报告材料。

2 实验材料

本研究选取了《心灵鸡汤》和无故事情节的财务报告两份实验材料,实验前要求被试在阅读故事情节材料后对常见的感受词进行评价,最终确定被试对于本研究材料的心理感受评价词为“无聊—温暖”。

在筛选实验材料时,首先要求20位评估者在阅读完每个备选故事后,按照五级量表对故事带给他们的温暖程度进行评分,最终选取平均得分最高的故事作为心灵鸡汤实验材料,平均得分最低的故事作为财务报告实验材料。

3 实验设计和程序

实验在冬季白天进行,室温大约在11-13度,实验采用测试室设计。为保证室外温度基本一致,实验在与受试者达成一致后一次性完成。实验组受试者阅读《心灵鸡汤》材料,对照组受试者阅读财务报告材料。为了考察受试者是否认真阅读材料,要求两组受试者在阅读前认真阅读材料并回答材料后的问题。阅读后,要求两组受试者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材料的主要内容、阅读时间等。受试者写完材料内容说明后,要求判断当时的室温并做好记录。

4 结果分析

结果显示,《心灵鸡汤》材料阅读组对室温的估计显著高于财务报告组,t=3.199,p=0.002,d=0.561。这说明,阅读《心灵鸡汤》材料中的情感故事后,读者可能会被故事中的正能量所感染,感到周围的温度更加温暖,也就是说,阅读《心灵鸡汤》确实起到了“温暖”身体的作用。

本研究还比较了男生和女生在阅读材料后对温度估计的差异,结果发现性别对温度估计无显著影响,阅读材料性质与性别对被试温度估计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 128) = 0.030,p = 0.862。

工作心灵鸡汤小故事及感悟_心灵鸡汤小故事工作篇_心灵鸡汤小故事正能量

研究 2

阅读《心灵鸡汤》对他人评价的影响

1 主题

60名本科生被随机分配阅读“心灵鸡汤”材料和阅读财务报告,每组30人。

2 实验材料

被试阅读的两类材料与实验一相同,选取17位评分员从词汇表中选取描述人格特质最常见的8组词汇,根据所选词汇组出现的频率,最终选取描述人格特质使用频率最高的8组词汇。采用双极测量法,对8组人格特质进行7分量表评估,选取的数字越小,越倾向于1(更积极),选取的数字越大,越倾向于7(更消极)。

3 实验设计和程序

实验设计为双受试者设计,实验组阅读《心灵鸡汤》材料,对照组阅读财务报告材料。实验由实验者和另一名男性工作人员进行,该男性工作人员负责分发材料,不做任何表情或说话。分发材料后,实验者告诉受试者仔细阅读材料并回答材料后的问题。在完成室温估计和相应主题材料问题后,受试者被要求在性格评估表上评估男工作人员的性格。

4 结果与分析

工作心灵鸡汤小故事及感悟_心灵鸡汤小故事工作篇_心灵鸡汤小故事正能量

结果发现,《心灵鸡汤》阅读组对大部分工作人员的人格评价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8)=2.754,p=0.008,d=0.71,即阅读《心灵鸡汤》材料的实验组对实验员工素质的评价比阅读财务报告材料的对照组更为积极。

结合Williams和Bargh(2008)关于温度对人际体验影响的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励志故事的阅读可能直接影响对他人的积极评价,或者说其温度隐喻可能导致被试感知到温暖,而对周围环境温暖程度的预估进一步促使被试对实验人员做出更为积极的人格评价。

工作心灵鸡汤小故事及感悟_心灵鸡汤小故事工作篇_心灵鸡汤小故事正能量

★ 研究 3 ★

阅读《心灵鸡汤》对自我评价的影响

工作心灵鸡汤小故事及感悟_心灵鸡汤小故事工作篇_心灵鸡汤小故事正能量

1 主题

90名本科生被随机分配阅读材料,其中48人阅读《心灵鸡汤》材料,42人阅读财务报告。

2 实验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取与实验一相同,自我评价采用实验二中的积极词汇,但将词汇表改为单维度评价,即在问卷中对每一个词按0至7的8个等级进行评分,从0开始逐级递增,0表示不具备该品质,7表示完全具备该品质。

3 实验设计和程序

实验前,要求所有被试在自评量表上打分并收回问卷,随后被试阅读不同的材料并完成室温估计和内容书写任务,最后对自评量表进行重新评估。为防止练习效应,在后测中对自评量表的语序进行了调整,让被试在阅读后能够再次对自己的素质进行评估。

4 结果与分析

结果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材料后,对自我人格大多数方面的评价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只有在毅力的判断上,被试的自我评价在阅读心灵鸡汤材料后显著上升,t(47)= -2.533,p= 0.015,d= 0.184。阅读心灵鸡汤材料后,被试对周围环境感到温暖,但这种温暖的身体感知并没有同时增加被试对自身品质的积极评价。也就是说,该类材料的温暖效应可能不会影响自我评价。

工作心灵鸡汤小故事及感悟_心灵鸡汤小故事工作篇_心灵鸡汤小故事正能量

心灵鸡汤小故事正能量_心灵鸡汤小故事工作篇_工作心灵鸡汤小故事及感悟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1.温暖体验可以减少社会排斥带来的负面体验(Bargh & Shalev,2012)。阅读“心灵鸡汤”材料可以使个体体验到温暖的感受。那么阅读温暖材料是否可以减少社会排斥带来的负面体验?两者之间是否存在隐喻性的互补效应?这可以在未来进行研究。

2.本文选取的心灵鸡汤材料内容与人际情绪相关性较强,可能对结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的心灵鸡汤材料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讨论

琼琼学姐:文章里有写明参与实验的学生(对象)是什么专业的吗?因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在看完心灵鸡汤和财经新闻之后,可能会有不同的温度体验。

回答

我:查了这篇期刊和作者写的另一篇同名硕士论文,发现作者只介绍了参与实验的受试者是师范院校的本科生,但没有说明他们的具体专业。我觉得学姐说的话值得注意。比如心理学学生读心灵鸡汤、金融学学生读财经新闻的温度体验可能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不一样。作者在受试者专业的选择上确实需要做出一些区分,应该在文章中详细说明。

琼琼学姐:实验前,实验对象被要求对读完故事材料后感受到的常见词语进行评分。为什么“温暖”的反义词是“无聊”?看来用与温度有关的词语会更好。

回答

张老师:您说的有道理,确实不是每个学生在读了不温暖的故事材料后都会有“枯燥”的心理体验,这个词确实有些偏颇,作者在选词上应该更加严谨,呼应本文的主题“温度隐喻”,选择一些与温度相关的负面词汇让受试者评价,比如“冷”。

本科妹子:我发现这篇文章的实验中男女受试者的比例大致是1:2,这种分布的原因是什么?会不会对男女对温度感知的差异研究造成影响?

回答

我:谢谢提问。关于实验中的男女比例,可能是因为作者采取了方便抽样的原则,所以选取的被试大多是学校里的同学,男女比例很难控制。至于为什么是1:2,可能只是巧合。但这确实可能对实验1中男女对温度感知的差异的分析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因为男女被试人数的不平衡可能会让t检验的结果出现偏差,所以是值得作者注意的问题。

本科妹子:第二项研究中,有一个步骤是让受试者在判断房间温度后,对男工作人员的性格进行评价。但受试者不会猜到实验目的吗?他们有可能为了取悦实验者而伪造结果吗?

回答

张老师:你提的问题很有建设性,关于如何避免透露阅读目的,作者在这方面确实有所欠缺。实验结束后,实验者应该询问受试者认为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考察受试者是否猜到了实验的真正目的,如果猜对了,就应该剔除数据,如果没有猜到,可以保留数据,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学长浩浩:这篇文章实验材料的选择好像没有考虑到可读性,财经新闻本来就不容易理解,所以选择不带感情色彩的故事感觉比较好。

回答

张老师:谢谢你的提问,这确实是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关于可读性,建议作者在研究开始前对所选的实验材料进行可读性评估,如果评估结果显示心灵鸡汤材料和财经新闻材料在可读性上没有显著差异,则可以保留,如果差异显著,则应寻找其他可以与心灵鸡汤可读性相匹配的非情感性阅读材料。关于你建议最好选择非情感性的故事,在人们看来,因为心灵鸡汤是能带给人温暖体验的故事,相应的故事也应该是非情感性的故事,但要找到非情感性的故事并不容易。写得好的故事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即使是一篇纯粹的描述性的文章,也可能承载着作者的赞美、喜爱等。本文作者可能认为财经新闻通常传递的是理性、客观、中立的观点,与“冷”的温度隐喻相一致,与心灵鸡汤表达的“暖”的温度隐喻相反,所以最终选择了财经新闻作为实验材料。

个人感想

作为一名爱喝优质鸡汤的当代女研究生,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为什么充满知识和正能量的心灵鸡汤既能舒缓情绪,又能传递共情。以前我以为是我的共情在起作用,没想到可能是有一种叫做“温度隐喻”的神秘力量在紧紧控制着我。我感觉自己的知识面拓宽了,在阅读相关论文后,我又学到了更多有趣的“隐喻”,比如“空间隐喻”、“明暗隐喻”、“清洁隐喻”等。它们解释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感知体验,帮助我们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理解他人、感受世界。

本文得出的结论具有实际效用,可以应用于临床治疗。例如,可以诱发个体具身体验的阅读材料可以治疗一些因气温变化引起的心理疾病,如冬季抑郁症,这是一种冬季寒冷的身体感觉,激活了个体对社会排斥的寒冷心理体验。因此,可以诱发受试者具身温暖体验的阅读材料可以促进这种心理疾病的康复。当然,不仅仅是针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感到情绪低落时,也可以拿出优质的心灵鸡汤文章来阅读,也许我们的心情会更加平静和舒适。

阅读《心灵鸡汤》能引发受试者的温暖感,提高受试者对他人的评价。这些都是基于实验得出的结论,只能间接反映加工《心灵鸡汤》材料的认知过程。未来我们可以利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技术,更直接地考察加工《心灵鸡汤》材料时相应脑区的变化,与温度相关的脑区变化,与信任相关的脑区变化等,从而为温度隐喻的研究提供更直接的材料。

•结尾 •

资料来源:朱海燕、宋志毅、张晓林。 (2018)。

“心灵鸡汤”对温度感知、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影响.

心理科学,41(01),112-117。

编辑 | 杨梦迪

审计 | 张玉丁

2022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4085.html

疫情下的 2 月:心灵建筑的裂缝与坚守,从鹤岗买房到武汉男子的困境
« 上一篇 2024-08-25
心灵鸡汤为何不再足味?主爱中成长的探索与思考
下一篇 » 2024-08-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