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减免证券交易印花税,不仅仅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激发投资者入市热情。对于正处于注册制改革窗口期、疫情考验关键期的资本市场来说,没有什么比激发长期资金、合规资金入市热情更重要的了。
■黄祥元
与证监会笼统地提出“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不同,国务院金融委开门见山地提出“放宽、取消不符合发展需要、增强市场活跃度的限制”,这是影响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的十分尖锐、十分关键的一点,激活市场的举措有望真正落到实处。
提高市场活跃度,需要开源节流。不破则不立。如果不能及时有针对性地放松、取消那些不必要的限制,让市场轻装上阵,市场交易又怎么会活跃起来呢?因此,“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提法虽然正确,但如果不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容易落空。不管市场在制度上多么规范、多么透明,没有开放就不能说是活跃的。
提升市场活跃度,首先要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营造适宜市场各方参与发展的环境。没有对欺诈、欺诈发行和违法违规行为的坚决打击,就不可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只有把市场的基础秩序和基础环境搞好,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发挥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保障作用,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要更多、更快、更好地消除“政策抑制”带来的负面效应,真正实现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过程的去行政化。推行注册制,不仅是把上市审核的权力从行政部门下放给交易所,就连交易所的审核也应该以形式审核为主,而不是实质性审核。 虽然目前科创板的细化问责和审核,在科创板起步阶段有某些无奈的因素,但从长远来看,形式注册制、实质审查制必然会因惯性而成为难以改变的事实。简政放权不仅需要逐步取消许多过于复杂的审批流程或以备案制取而代之,监管部门也应该理解并学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包容市场上开展的各类业务和产品的更多创新。
要增强市场活跃度,必须下决心放宽和取消不必要的外资引入限制。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散户占比过高。长期以来,市场不遗余力地出台了很多政策扶持公募基金、发展私募基金。但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基金大部分还是靠天吃饭,没有政策的滋养,与一些散户专业户相比,它们在专家理财上可能还无法表现出多大的优势。难怪人们总嘲讽基金散户多,散户少。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散户在十有八九亏本的情况下,仍然不愿意换家投资基金的原因。基金本身的问题,与其说是能力问题,不如说是过于依赖政策的结果。改变基金惯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在金鱼缸里放几条鲶鱼。 取消境外长期资金进入证券公司、基金机构的比例限制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尽快落实到行动上。如果吸引外资的政策还像以前一样不够吸引,仅仅依靠沪港通、深港通或者几大国际重要指数扩大A股比例来吸引外资,只给外资提供了有限的自由来去的渠道,不仅资金量比较有限,对改变市场散户占比过高的影响和增加市场活跃度的贡献也相当有限。
要提升市场活跃度,还需要放宽一些人为的市场规则限制。市场曾不止一次提出要放宽涨跌幅限制和T+0交易限制。但正在试点注册制的科创板虽然实际上已经实行了上市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五个交易日后涨跌幅限制为20%的新规,而且实践证明没有太大的不良反应,为什么不能扩大到主板、创业板和中小板呢?其实,投资者是市场的主体,监管部门虽然有制定市场规则的权力、维护规则的权威性,但并不代表同时就有干预市场行为的权力。在以往的市场实践中,监管部门不仅不愿意放宽IPO定价和上市交易价格波动限制,反而还急于引入熔断机制。 结果,这条原本以为可以稳定市场的举措,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险些酿成大祸。事实上,市场中很多政策的出台,不仅没有公开酝酿过程,而且似乎从未经过审核和体现。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再融资,不是说限制就限制,说放就放吗?限制也好,放也好,有谁见过利弊吗?毕竟,尊重市场、尊重规则,不是说说而已,需要落实到行动上。
要提升市场活跃度,不能只靠“心灵鸡汤”,没有任何切实的救市措施。比如,今年1、2月份全国税收同比下降11.2%的同时,证券交易印花税却同比增长77.2%至349亿元。如果能响应市场一再要求,适当减免证券交易印花税,比等着大洋彼岸的救市政策在我国股市发挥比“心灵鸡汤”更神奇的遥感作用,更实际、更高效,对吧?减免印花税的好处,不仅仅是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激发投资者入市的热情。对于正处于注册制改革窗口期、疫情考验关键期的我国资本市场来说,没有什么比激发长期资金、合规资金入市的热情更重要的了。这对于提升市场活跃度,确实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不做呢!
本文来自金融投资新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1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