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关注 | 这些鸡汤文,不仅骗感情,还骗了你的钱

“中国最全的健康秘诀”“忍不住转发,包括你”……这种类型的“鸡汤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大多数人都会一扫而过。 但不少人对此深信不疑,热衷于经常给亲朋好友转发“心灵鸡汤”。 即使受到阻拦,他们仍然坚持下去。

小编注意到,19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与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中老年人网络生活研究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对上述现象进行了调查。 。 另一方面,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网友转发这些“鸡汤文章”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条暴利的产业链。

超过70%的中老年人喜欢看心灵鸡汤

报告显示,在中老年人最常参与的旅游、运动健身、广场舞等活动中,微信已经超越电话、面对面沟通,成为最常用的联系方式。

交流和信息获取是中老年人使用互联网最集中的两个领域——75.8%的人在网上阅读新闻信息,超过一半的人可以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信息,45.9%的人可以在网上阅读新闻信息。 -老年人和老年人使用互联网。 人们会关注并浏览微信公众号的文章。 超过80%的成年人在微信朋友圈上发布表情和点赞,近70%的人拍摄和转发短视频,25%的人创建手机相册,20%的人还创建微信表情。

这组调查凸显了中老年人上网时的情感需求。 数据显示,中老年人观看最多的网络内容是心灵鸡汤和与舒缓心灵、调节情绪有关的幽默笑话。 分别有76.5%和72%的中老年用户浏览过这两类主题。

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曾举过这样的例子:

市民李女士的儿子说,他和母亲以前都是通过电话沟通的。 而且自从妈妈开始用微信之后,两个人就经常用微信聊天,沟通起来非常方便。 不过,最近妈妈经常给他转发各种文章,分享最多的文章都是与“吃”相关的健康养生。 “有的时候,她转发给我的文章乍一看并不科学。比如有人说两种食物一起吃比砒霜还毒,乍一看是假的。我劝她不要相信这些。”虽然她同意了,但她还是我行我素。”

一次家庭聚餐时,李女士甚至拿出手机,向自己的亲戚圈转发了几篇类似“晚上吃什么食物就像慢性自杀”的文章。 李女士的儿子非常苦恼,劝母亲不要轻易相信这些谣言。 但李女士觉得,无论真假,分享给大家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如果属实的话,也可以给大家起到一个警示作用,这也是一件好事。

一方面是孩子们的无奈,另一方面是家长们的享受。 对此,齐齐哈尔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会会长于波提到了一个词:“焦虑”。 余主席表示,热衷转发养生“鸡汤”的老年人普遍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与孩子的接触很少。 他们通过转发文章的方式与孩子建立关系,这是一种变相的试图博取关注。

鸡汤文章背后的产业链

曾几何时,一条有“鲁迅”署名的金线广为流传,甚至有著名主持人在微博上转发。

文章写道:“鲁迅说过,到了一定年龄,必须扔掉四样东西:无意义的酒馆、不爱你的人、看不起你的亲戚、虚伪的朋友!” 不少鲁迅研究专家纷纷站出来表示,鲁迅从来没有写过鸡汤文章,这些话与他无关。

据《三秦都市报》报道,“这些鸡汤很多都是段子手做的,表面上热情有情,但背后却是真金白银和商业利益。段子手通过微博、微信进行传播,获得点击和粉丝,吸引了很多人。”每个人都专注于产品和商品,最终实现盈利的商业目标。”

西安某网络媒体编辑郭浩表示,互联网时代,“眼球经济”持续蓬勃发展。 文章火了,粉丝多了,好处自然就来了。

郭浩表示,大部分“鸡汤文章”都是通过专门的微信公众号或APP等转发平台进行分发。 注册人员通过转发带有广告的文章来获得份额。 每次转发费用1至5分钱; 一篇文章要10万。 + 文章和转发平台可赚取2万至3万元的灰色收入。

除了“鸡汤文”广告中部分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信息不明确之外,更令人担忧的是,“鸡汤文”的转发不仅是为他人“赚钱”,还可能伤害他人。 据南方日报2015年3月报道:

来自广东的老刘在网上花了1760元购买了一款经常在鸡汤文章中宣传的男士保健品——“血钻野燕麦”。 接手后,老刘不断接到骚扰电话。 还有自称“所长”、“院长”等借口给老刘治病买各种乱七八糟的药品; 随后出现了“消保委工作人员”、“财务人员”、“经理”等角色。 他说之前出现的人有问题,还说要补偿老刘,但是要纳税。

就这样,老刘几个月内就汇款了14笔,总计54万多元。 然而吃了这么久,一点效果都没有,最后老刘报了警。 经过两个多月的侦查,警方在广西南宁捣毁了这个诈骗团伙,共抓获17人。 据悉,为了欺骗老刘,该诈骗团伙出动了8人。

庆幸的是,微信官方显然也意识到了微信的“鸡汤文”行业。 其发布公告称,将对“转发赚钱、拉积分、排名”的诱导行为进行处罚。 处罚形式包括删除文章、限制账户部分功能或封禁账户等。今年2月,国家工商总局启动互联网广告专项整治工作,严肃查处五类虚假、违规行为。严厉打击互联网违法广告,首次将新媒体账号列为重点整治对象。

小编注意到,这份报告还专门调查了网络诈骗行为。 报告显示,随着移动支付功能在中老年人生活中日益普及,新的诈骗问题也频频出现。 数据显示,中老年人受骗信息最多的三类是免费红包、免费手机流量、团购优惠; 被这些陷阱“骗”的比例分别达到60.3%、52.3%和48.6%。

为此,我们提出重要警告:

大家一定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还有信息筛选能力!

内容综合自三秦都市报、东北网、南方日报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在线出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2092.html

新文章 | 佛法不是心灵鸡汤
« 上一篇 2024-02-03
【心灵鸡汤】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 ,你看完都醒悟了!
下一篇 » 2024-02-03

相关推荐